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组织起来 开展变工互助:第一节

张水良



  第一节 组织起来 必由之路
  减租减息是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在削弱封建的剥削关系,推动抗日斗争和生产运动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减租减息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剥削,削弱了地主经济,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因此,在减租减息之后,地主、富农同广大农民群众所占有的土地,无论是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12县15个典型村的调查,1942年5月实行减租减息后,各阶级、阶层每户平均土地:地主42.28亩,富农20.74亩,中农11.54亩,贫农4.69亩,雇农4.26亩①。地主占有的土地仍为贫农的9倍,为雇农的9.9倍,富农占有的土地仍为贫农的4.4倍,为雇农的4.9倍。
  又据晋绥边区5个典型村调查,实行减租减息后,各阶级每户平均土地比较:地主仍为贫农的6.9倍,为雇农的15倍,富农仍为贫农的3.7倍,为雇农的7.9倍。平均每户土地:地主有350亩,富农185亩,中农125亩,贫农50.4亩,雇农23.5亩②。
  由此看来,减租减息后,仍然有着一大部分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上面所述的,有些贫农、雇农在减租减息之后上升为中农的情况,无疑的,也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现象。马列主义告诉我们,当个体农民在还没有走上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康庄大道之前,是必然要产生两极分化的,大多数农民在遇到天灾人祸无力克服时,总是无法摆脱贫困、破产的命运的。只是极少数的农民成了“幸运儿”,爬上富农座位,成为剥削阶级。
  同时,解放区是一个农业区域,以小农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经济,一家一户使用古老的旧式农具和很少的耕畜,在小块土地上进行个体生产。而且,由于国内外敌人的残杀、破坏、掠夺,和广大农民群众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而踊跃参军、支前,解放区在劳力、畜力、农具等方面都很缺乏。据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农会1942年秋对22县42个村的调查统计,作为该区主要耕畜的骡马较战前减少了57%。劳力比战前一般减少7.34%,某些地区甚至减少到16%以上。③晋绥边区晋西北区自抗日战争爆发到1940年间,劳力较战前减少达三分之一,耕牛减少十分之六,驴骡减少十分之八、九④。即使处在后方的陕甘宁边区,据1942年的统计,也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缺乏耕牛和农具,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土地改革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贫苦农民在畜力与肥料的缺乏更多,困难更大。如晋冀鲁豫边区,根据中共太行区党委办公室对和东范村的调查材料,减租减息后,各阶级、各阶层的畜力与肥料的分配情况(见表十三)⑤:
  以上情况,其他地区也大体如此。如据山东解放区临沭店头村的调查,减租减息后,19户贫农及中农(只3户),“畜力只有两个驴子”⑥(主要还是中农的)。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在减租减息之后,在发展生产上,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有的有牲口没有犁耙,有的有犁耙没有牲口,有的有牲口没有劳力,有的有劳力没有牲口。”⑦
  这种严重情况的存在,无疑的,既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群众在减租减息之后对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在抗日战争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对广大农民群众提出给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的要求。显然的,这又是一个新的、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如果不能求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不能进一步调动起来,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就不能进一步改善,贫苦农民在减租减息运动中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就有可能因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再丧失的危险。据中共太行区党委关于生产总结的材料指出:“武安有些贫农,甚至把减租减息运动中得到的一点土地都卖了,平顺李庄一个村,贫农卖地达200多亩。”潞城1943年灾荒中“群众把42年斗争得到的利益又出卖了……”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但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不能发展,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不能得到保障;而且,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对敌斗争和减租减息运动中所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盟,就不能继续巩固,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就不能获得保证,长期的持久的抗战也就难以坚持和取得胜利了。
  那么,解决减租减息之后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办法在哪里呢?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结合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地指出:在我们党领导农民群众对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即实行了减租减息之后,“在目前条件下,发展生产的中心关节是组织劳动力。”⑨即“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⑩因此,党和民主政府在领导农民实行减租减息之后,立即组织农民劳动互助。
  解放区人民群众和革命干部,从他们亲身的体验中,认识到党中央的号召,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表达了他们的心愿。他们说:“减租是搬了石头,想真正翻身,还得组织起来生产。”“减租是刨穷根”,组织起来“生产是安富根”。“减租是安根基”,组织起来“生产好比盖房子”。“减租是为了大家翻身”,组织起来“生产是为了大家过好时光”。“不好好组织起来生产,减租的成果还是白搭”。(11)……这些是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平顺县二区在实行彻底减租减息之后,召开全区各系统村干部、劳动英雄、劳动能手、义务教员、合作人员扩大会议,在认真学习、反复讨论关于组织起来互助合作的议程上,“经过了一番热烈的争论,大家思想渐趋一致起来”的共同结论。特别是贫雇农,他们对此要求更为迫切,这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比较减租减息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困难。他们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以前,又是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现在,政治觉悟比较高,因此,他们有着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他们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正如《太行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宣言》所说的:“这次大会共经过十七天的讨论,可真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知识,使我们懂得只有跟毛主席共产党走,受苦的人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实行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就一定能由穷变富。”(12)
  ① 齐武:《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第127页。
  ② 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第61页。
  ③ 参阅《解放日报》1945年3月12日、4月5日。
  ④ 《群众》第九卷第一期,1944年1月11日出版,第15页。
  ⑤ 见《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508页。
  ⑥ 参阅《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683页。
  ⑦ 张初元:《劳武结合打敌人》,《甘肃文艺》1965年第九期。
  ⑧ 引自《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463、508页。
  ⑨ 中共中央1943年10月1日对党内的指示:《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见《毛泽东选集》第867页。
  ⑩ 毛泽东:《组织起来》,《毛泽东选集》第882、886页。
  (11) 太行区党委办公室通报:《打通思想总结经验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引自《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495页。
  (12) 《太行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宣言》(1944年12月7日),见《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四册,第616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张水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