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战天斗地 向大自然进军:第一节

张水良




  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劳动互助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解放区的农业生产就是在这两个前提下大大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开荒造田 扩大耕地
  大家知道,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它不但是作物赖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场所,而且以肥力供给作物生长发育,茁壮成长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物质财富之父,土地是其母。①
  当时,大部分土地还为封建地主阶级所占有;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仍然非常落后,要保证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棉花等作物产量的不断增长,首先,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减租减息之后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起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尽快地把历代反动政权统治下荒芜了的无数耕地开垦起来,大力扩大种植面积。据晋察冀边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一亩生荒,平均产谷三大斗;一亩熟荒,平均产谷四人斗;一亩滩地,平均产谷五大斗。这样,如果开垦了一万亩耕地的话,就可增产如下的粮食:生荒增产三千大石,熟荒增产四千大石,滩地增产五千大石。因此,民主政府对开荒扩地增加产量极其重视,并将它列为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要求一切有荒地的县、区、乡,组织农民多开荒地。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开荒生产的积极性,民主政府颁布了各项开荒政策,以资鼓励。如陕甘宁边区规定:公荒谁开归谁,私荒本人不开,让难民②开,三年不交租子。民主政府并鼓励、优待移民开荒,三年不交公粮;同时又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土地、工具、食粮,资金等③。晋绥边区提出荒地不多的地区,要作到完全消灭荒地,荒地尚多的地区,要大量开荒。并规定:开生荒三年不交公粮,五年不交地租;开熟荒一年不交公粮,二年不交地租;开河滩地三年不交公粮,五年至二十年不交地租;宁武县民主政府还供给开荒群众莜麦和种籽④。
  于是,在劳动互助组织的推动下,一个群众性的开荒运动便在解放区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大家合伙去劳动,集体力量赛海龙。
  集体力量大如山,我们就把荒地翻。
  这是解放区人民群众向大自然——荒山野岭要地、要粮、要棉的真实写照。
  陕甘宁边区,据陇东分区1943年的统计,参加集体开荒75队,参加人数1,365人,1,079犋牛。吴旗县在开秋荒中,单“请对牛”⑤的就有104户,l,032对牛,组织了“牛犋变工”。同时,各地还开展了热烈的开荒竞赛。开荒记录日日突破。延属分区1943年春耕期间,原计划开荒216,500亩,结果完成264,443亩,超过47,943亩。全年分区开荒将达400,000亩。安塞县原计划开荒4万亩,结果开了73,000亩,超过了33,000亩。陇东分区庆阳县1943年计划全年开荒4,926亩,其中开春荒897亩,开秋荒4,029亩。但到春耕总结时,已实际完成开春荒21,790亩,秋荒也开了5,100亩,全年共计开荒26,894亩,超过原总计划的近五倍半,开春荒超过原计划24倍以上,全年共增产细粮6,727石2斗1升,全县每人平均增加1斗2升细粮⑥。
  在民主政府开荒政策的鼓励下,在变工互助开荒生产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开荒面积迅速扩大,如1943年,原计划全边区全年开荒不过39万亩,结果在春耕动员中,人民开荒就达763,276亩8分,超过了全年开荒计划总数的近一倍。全年共计开荒达97万多亩(见表十八)⑦:
  上表所示,从1937年互1944年8月间,边区群众开荒就达5071,270亩。粮食产量也就因此而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单就1943年来说,边区民主政府原计划这一年增产细粮8万石,实际达到了16万石以上。
  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群众,在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沟墙公路如网”的困境下,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有的平毁敌人的封锁沟和汽车路种上庄稼;有的在武装掩护下利用月夜抢种敌人堡垒下的土地;有的利用河沿筑堤修滩,变沙地为良田;有的开垦荒山野岭,增加耕地……正象华北解放区的一首革命歌谣《大生产歌》所唱的:
  太行山上闹嚷嚷,
  军民生产忙;
  你拿锄头我拿枪,
  上山去开荒。
  山上锄头叮当响,
  土地变了样;
  光巴溜溜的山头上,
  穿上新衣裳。
  东山的玉茭长得高,
  西山谷子旺;
  军民流血又流汗,
  劳动果实香⑧。
  ……
  这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晋冀鲁豫边区,在环境最恶劣的冀南,据1943年,28个县统计,连破坏敌人的公路,护路计算在一起,也扩大了耕地面积89,900亩。太岳全区从1942年秋后至1943年春季播种中,共垦荒地(包括熟荒在内)75,000亩。1944年的开荒成绩更大。据太行区统计,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全区单群众就开生荒252,096亩,开熟荒96,406亩,合计348,502亩,等于该区1939至1942年四年间开荒总数40万亩的87.13%⑨。正如《解放日报》1944年5月6日在一篇题为《太行群众普遍互助开荒》的报道中所热烈赞扬的:“在开荒方面,一月来形成了普遍性的高涨,男女互助组遍布山坡田野,即下雨刮风的日子也不停工。很多老人说:‘有生以来没有见过象今年这样的开荒。’”晋察冀边区,据很不完整的统计,在抗战八年中,人民群众平毁敌占沟墙,筑堤修滩造田等扩大耕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且看表十九)⑩:
  特别是大生产运动普遍开展的1944年,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热忱,更是“抗战以来所空前的”。无论是巩固区还是游击区,男女老少都积极响应边区民主政府提出的“不荒一亩熟地,不低于上年生产水平”的号召,大力开垦生荒、消灭熟荒、平毁敌人封锁沟墙和汽车路等。五台“无人区”,在我子弟兵掩护下,垦复熟荒690余亩。孟平、五台等七县到四月底已开荒4万亩。游击区平毁敌人汽车路和封锁沟壁,“成绩更是可观”,如满城增加2,010亩,徐水增加1,664亩,总共可增加1万亩(11)。
  晋绥边区开荒生产的成绩也很显著。晋西北区14个县1942年原计划开春荒112,070亩8分,结果开了223,546亩1分。超过原计划116,469亩3分。与全晋西北区1942年开荒计划183,175亩8分相较,尚超过4万余亩(12)。1943年,民主政府提出生产目标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开荒为其次;但“具体规定开荒15万亩”的任务,却早已为群众提前完成了。如兴县一个县开荒2万垧(每垧3亩),每垧以产粮4斗计算,就增加粮食8千石。该县三区开荒18,000亩(6,000垧),每垧以产粮四斗计算,增加2,400石粮食(13)。该区有一个28户的小村庄,开了112垧生荒,最多的一家开到30垧,最少的也开10亩荒,而“真正做到了家家开荒,人人种地的地步。”(14)特别1944年的生产运动,开荒成绩更大,仅在春耕中,各地群众就已开荒42万亩,超过了1942和1943两年开荒40万亩的2万亩。
  开荒造田在山东解放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以胶东分区来说,据1944年的不完全统计,开荒达375,619亩,其中东海区303874亩,北海区71565亩,西海区160亩,南海区20亩。(15)
  除开荒增地外,有些解放区还根据该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组织人民群众沿河筑堤修滩地、耕滩地。据晋察冀边区的经验,这种修滩扩地生产,一般的是以一种较大的集体耕作方式进行的。每滩有的以一村为单位组成,有的以二、三村组成,也有一村分别修几个滩的。参加修滩的成员,按股入工,集体耕作,集体收割,收获按股分粮。北岳区阜平县农民群众从1939年到1944年在沙河沿岸修了大小数十块滩地。据不完整的统计,在抗战八年中,全边区修滩地如上表所列的,计352,446.4亩,可增产粮食176,223.2石(16)。
  解放区农民群众,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凭着他们的一颗红心,靠着他们的一双劳动能手,向封锁沟墙、荒山野岭、江河滩地要粮要棉的生产热忱及共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就连那费尽心机,施尽毒计,妄图用“三光”政策毁灭解放区军民生存条件的日本侵略者,在铁的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说:“飞机上俯视……触目所见,不论在山谷或高原上,除岩石外,全耕种得井然有序。”(17)而事实上,解放区农民群众在向大自然进军中取得的成绩,又何止是多少荒山变良田?!
  ① 参见《资本论》第一卷,第14页。
  ② 即从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逃来的。
  ③ 参阅《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第284、285页。
  ④ 参阅《解放日报》1943年4月4日。
  ⑤ “请对牛”即有牛犋的农户对没有牛犋的农户的调剂;或有牛犋的农户之间“互相请”(调剂)。
  ⑥ 《解放日报》1943年6月20日、1944年2月1日。
  ⑦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
  ⑧ 引自《解放军报》1965年8月24日。
  ⑨ 参阅《群众》第九卷第三、四期,1944年2月25日出版,第125页;《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第65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461页。
  ⑩ 见《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350页。原材料注:修梯田、改良碱地、平毁敌占沟墙仅1945年数。
  (11) 《晋察冀的大生产运动》,《解放日报》1944年8月3日。
  (12) 《晋西北去年的春耕工作》,《解放日报》1943年4月4日。
  (13) 《抗战日报》1944年1月15日,引自《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556页。
  (14) 《群众》第九卷第三、四期,1944年2月25日出版第143页。
  (15) 见《解放日报》1945年2月18日。
  (16)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350页。平均每亩以产粮五斗计算。
  (17) 敌《冀西亦色地区调查》,1943年11月18日太原敌日文《东亚新报》载,见《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365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农业大生产运动/张水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