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第一野战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野战军的14个军—(七)

钟仁

 
  (七)第7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而来。第7纵队是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所辖之吕梁军区部队和机关为基础组建的。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围困、封锁,并准备军事进攻。为加强保卫边区的力量和统一陕甘宁、晋绥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和军事建设,中共中央军委于是年5月13日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部下辖120师、留守兵团、晋西北军区、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等。同年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
  1945年8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晋绥军区之下组建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并将晋绥军区和一部分野战部队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由贺龙、李井泉等人统一指挥,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1947年7月,晋绥军区再度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仍由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1948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正式定名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1948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之晋绥军区所辖的吕梁军区机关一部及独立第10、第12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的第7纵队,全纵队1.1万余人。司令员彭绍辉、政治委员孙志远(代),参谋长陈刚。第7纵队在山西汾阳县成立后,不赴陕甘宁边区作战,仍留在山西,归华北军区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指挥。遵照徐向前的命令,第7纵队成立后,即由清源(今清徐)东渡汾河参加太原战役,至11月中旬,先后夺占太原城东北高地风阁梁及太原外围四大重要据点之一的牛驼寨,控制了城北机场。尔后,根据平津战役的需要,转入对太原的长期围困,以稳住华北之敌,不使其决策南逃。
  1949年2月,第7纵队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军长彭绍辉,代政治委员孙志远(后由罗贵波接任),参谋长王兰麟,政治部主任黄忠学。原所辖独立第10旅改称第19师,师长何辉燕,政治委员朱绍田;第12旅改称第20师,师长张新华,政治委员龙福才。全军仍为1.1万人左右。4月20日至24日,参加对太原城垣的总攻,解放了阎锡山统治几十年的太原,歼敌1万余人,俘敌第19军军长曹国忠等多名将校军官。太原战役后,华北军区将独立第5旅调归第7军,并改称为第21师,师长范忠祥,政治委员李健良。
  5月下旬,第7军军部率第19、第20师由晋入陕,归建第一野战军(第21师暂留太原执行城市警备任务)。6月下旬,编入第1兵团。7月中、下旬,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和陇东追击战,从陕西一路打进甘肃,歼敌多人。8月3日,解放陇东重镇——天水。此后,又相继解放了礼县、西和等县城,歼敌第244师一部。为巩固新解放区,保证野战军主力顺利西进,第7军奉命留驻天水地区,配合第18兵团行动。11月初,在太原执行警备任务的第21师抵达天水归建。中旬,第7军转隶第2兵团指挥。12月,配属第18兵团(暂归第二野战军指挥)发起陕南、陇南战役,先后解放陕西省略阳县城和甘肃省陇南各县,至此,彻底肃清了陕西、甘肃的国民党军队。
  陕南、陇南战役后,第19师随第18兵团(拨归第二野战军建制)南下入川作战,于12月30日进驻四川省金堂地区(1950年10月归建)。1950年初,第7军按照上级的部署分别在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执行剿灭武装土匪的任务。另外,还改编了国民党军的起义部队4.3万余人。剿匪任务结束后,第7军抽调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修建天(水)兰(州)铁路工程中。是年11月,第20、第21师奉命分别开赴济南、锦西两地,改编为炮兵部队,军部仅辖第19师。1951年10月5日,第7军番号奉命撤销,军部一分为二,一部加强到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另一部则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并。次年8月,第19师改编为空军第16师。

第一野战军/钟仁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