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中共七大轶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战友情深

李 蓉


  为了让烈士安息,为了实现对战友的承诺,七大代表李贻树在战友牺牲后,多年如一日,默默地承担起照顾烈士刘海明遗孤的责任。
  李贻树和刘海明,都是八路军第115师的七大代表,两人都在第343旅第685团担任过指导员,两人还是江西老乡,一个家在瑞金,一个在兴国。1939年,两人随代表团步行着从山东走到延安。1940年10月,又一起进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两人在延安时成为了好朋友。1945年4月,两人作为山东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七大。
  七大结束后不久,7月中旬,李贻树随其他回部队的同志离开延安。目的地是经山西、山东,到八路军第115师师部驻地。可是当他们左转右转经过半个多月后,苏联红军于8月8日进驻东北对日宣战,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国民党为抢占东北,在正规军未到之前,先派人收编东北各地土匪、伪军、伪警察,以“先遣军”、“挺进军”等名义,抢占地盘。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为配合苏联红军,接受日本关东军投降,建立起东北根据地,立即从山东抽调部队转赴东北。所以当他们一行到达山西时,就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要求所有军队干部都赶去东北,参加建立东北根据地工作。
  在东北的那段日子令李贻树终身难忘。部队要承担剿匪、支前、保卫新建立起的政权,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冬天的黑龙江,滴水成冰。有时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行军、打仗、剿匪,战斗非常辛苦,尤其是骑兵团官兵,整天骑在马背上,驰骋疆场,挥戈跃马,经常是下得马来,两腿胯下麻痹酸痛,难以开步,有时连小便都解不出。幸而当地穷苦老百姓拥护八路军,当知道八路军是解放穷人的军队,给他们支持很大,部队增员很快。这些新战士适应性强,又英勇善战,听从指挥,使我们的剿匪战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甘南战役。甘南是个县城小镇,离齐齐哈尔只有60公里。部队兵分两路,迂回包围龟缩在甘南县城的土匪,骑兵团负责奔袭和追歼逃敌。当总攻命令一声令下,双方展开激战,枪声大作,子弹呼啸飞蹿,我军很快将县城东门和南门突破,骑兵团发起冲锋,一匹匹战马在骑士们的胯下,冲入城内敌阵,横冲直撞,刀光闪闪,杀声震天,一把把马刀左右拼杀,一个个土匪血溅满地,匪徒们顿时乱作一团,缴械的缴械、逃命的逃命,终于把所有的土匪赶出了甘南。八路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李贻树的亲密战友、骑兵团团长刘海明,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身为骑兵团政委的李贻树十分沉痛。战斗结束后,他们为牺牲的同志在甘南城郊建了碑,还特意为刘海明立了一座墓。
  按照李贻树和刘海明的约定,如果两人中有谁身遭不测,另一位在革命胜利后能回到家乡,就要帮助照顾家人。
  李贻树在刘海明牺牲后,继续在部队任职,后随部队南下江西。1949年8月,兴国解放后,李贻树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担任了兴国县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县长。他没有忘记和战友的相约、嘱托,在百忙中抽空专程到刘海明烈士的家乡——江西瑞金县九堡乡,慰问他的母亲和孩子。这孩子是刘海明的遗腹子。刘海明参加红军走后下落不明,妻子出走,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靠乞讨为生。李贻树见状,十分难过。他把烈士的遗孤当成自己的亲人,悉心照料。一些人以为真是他的亲人。其实,这是战友之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中共七大轶事/李 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