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去年五月党中央召集了文艺座谈会后,文艺界开始向着新的方向转变。毛泽东同志的结论,为这运动提示了明确的方针。十个月来,经过了一些反省,讨论和实践尝试的过程,文艺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步调渐渐归于一致。许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逐渐受到清算,而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成为众所归趋的道路。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后,关于庆祝废除不平等条约,庆祝红军胜利,拥军、拥政、爱民运动和发展生产运动的宣传活动及创作表现,可以说是新的运动发展成绩的一个检阅式。这一个检阅的结果,说明我们的文艺界已经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在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各部门,都以新的面目,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收到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单就延安来说,鲁艺、西北文工团、青年剧院以及各学校的秧歌舞及街头歌舞短剧、古元的木刻和许多美术工作者的街头画、孔厥的小说《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艾青的《吴满有》,都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一些战绩。延安以外如晋西北的战斗剧社和警备区的民众剧社的许多新的活动,也有很多的成绩。就中鲁艺的秧歌舞,因为形式更宜于直接接触群众,在延安市、延安县的群众与干部中,在南泥湾、金盆湾的部队中,尤其受到了空前的欢喜赞叹,那里面的歌曲,至今还在人们的口边流传着。
  春节文艺活动前后所表现出来的新方向,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是文艺与政治的密切结合。文艺与政治的结合,本来是党所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荣传统。从来进步的文艺界和过去的红军时代的文艺活动,八路军新四军中的文艺活动,都是革命运动的一个战斗部门。但由于文艺工作者中很多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他们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他们对于外国的和旧时代的文艺作品的偏爱,他们的强调文艺特殊性的成见,他们的片面的提高技术的错误主张,影响了文艺运动,以至于在抗战以来,特别是延安这样后方地区,在许多文艺工作者中发生了脱离实际政治斗争的偏向。许多文艺工作者用主要的精力去学习外国的、旧时代的作品的技巧,音乐台上舞台上原封不动地搬上外国音乐、外国戏和中国的旧戏。至于怎样使我们的文艺工作充满着革命斗争的内容,怎样根据现实的政治任务来创造新的文艺作品,怎样在作品里把我们的抗战、生产、教育的具体运动反映出来,在这些问题上来注意的人却不算多。很多的文学作品是用来表现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和情调。对于政治的这种麻木态度甚至为托派王实味以及其他反共特务分子所利用,使他们能够戴着文艺工作者的假面具来在我们中间散布危害革命的思想毒素。春节前后的宣传活动和创作活动表明这种脱离实际政治斗争的偏向是在开始被克服着。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开始抛弃了那些小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革命的战斗的内容,把抗战、生产、教育的问题作为创作的主题了。
  其次是文艺工作者的面向群众。文艺走向工农大众,本来也是党所领导的文艺运动的传统。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文艺工作,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剧团以及其他各根据地的地方文艺工作团体的活动,是这个传统的具体表现。抗战前的大众文艺问题的讨论,也反映着这样的要求。但我们有许多文艺工作者,他们本身既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层,他们的作品也表现着同一阶层的思想和感情,并且也在同一阶层中找到自己的读者。我们在理论上可以抽象地承认文艺要和大众结合,而在创作的实际行动上却是脱离群众的。他们幻想着万世不朽的伟大艺术,而不肯用力来创作能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他们空谈要为工农兵服务,而对于当前的工农兵的需要却漠不关心。春节前后的创作表现,表明这种错误的思想开始被纠正,文艺工作开始从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走向工农群众,街头上和群众中的文艺活动成为这时期的重要工作方式,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群众的生活和要求,在形式上力求能为群众所接受。许多文艺工作者开始下乡参加工作,访问和开会欢迎劳动英雄。文艺工作者已经在实际行动上开始表现他们的群众观点,他们认识到文艺工作的正确道路是要为群众服务并向群众学习。
  再次,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的问题,在春节前后的创作表现里,也看出了解决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指示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个指示的正确性在这次是得到了新的证明。春节中的文艺活动虽然在提高与普及两方面一般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但是它却打破了那种把两者完全对立的错误观点,显示了提高与普及的正确途径。就提高方面说,春节文艺活动在艺术上所以获得许多可以满意的成绩,产生了许多新鲜活泼,有生命力,有感召力的作品,不但不是什么关门提高的结果,而且正是开始与群众结合的结果。它们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反映了群众的现实生活、实际斗争、反映了群众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符合于群众的实际,语汇语法是群众的语汇语法,容貌服饰是群众的容貌服饰,腔调姿势是群众的腔调姿势,离开了这些,则内容的真实性就无法表达;第三是适当的采取了并提炼了群众旧有的某些艺术传统,譬如歌谣、年画、戏装、秧歌舞、秦腔、郿鄠等等,利用了其中可以利用的东西,而舍弃了其中应该舍弃的东西。前两个条件,是真正“提高”(产生真正高级的优秀的艺术品)的必要条件,后一个条件,则是艺术与广大群众直接结合所需要的补充条件。春节的文艺活动证明,离开了群众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任何高级艺术品的产生都是不可能的,套用非群众的、旧时代的与外国的内容与形式,嵌入群众的口号、现代的人物与中国的姓名,不但在群众中要失败,在艺术上也是失败的、恶俗的、低级的。春节的文艺活动又证明,适当的采取群众的艺术习惯,并不会因此降低了艺术品的身份,相反的,真正伟大的作家,一样可以从秧歌剧产生伟大的作品(古希腊的《拟曲》和《牧歌》,就是一个最相近的榜样)。我们现在的秧歌剧虽然还不能说是伟大,但是有些也确已达到了一定水平的艺术性。因为这种形式在今天中国的农村环境中还大有发展的余地,因为广大的农民群众还很需要这种融合音乐、诗歌、戏剧、跳舞和装饰美术于一炉,富有伸缩性且不受舞台限制的综合艺术,文艺工作者在这个方向上作更大的努力是必要的。再就普及方面说,春节文艺活动也证明了,艺术的普及不但迫切需要,而且充分可能。边区的工农兵群众不但热烈欢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活动,而且只要他们的作品真正正确反映了群众的思想感情,群众也是能接受的。鲁艺的秧歌虽然题材与旧秧歌完全两样,在形式上也有了不少的加工和改造,但是群众却更加“喜闻乐见”。艾青的《吴满有》从艺术体裁上说完全是新的,既不同于历史上的诗赋词曲,也不同于今天民间的唱本小调,但是因为它写了群众的生活,用了群众的语言,吴满有和其他劳动群众就都能够加以理解和欣赏。可见那种以为群众不能接受艺术,或不能接受新的高级的艺术,以为群众的艺术必然要迁就落后等等偏见,都是没有真实根据的。在这个方面的诱导之下,我们不但看到了“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可能前途,也开始看到了群众自己中间的实际尝试。延安机关学校杂务人员和鲁艺附近(桥儿沟,川口等)老百姓所表演的秧歌舞,就显然是传播了鲁艺等处秧歌舞的影响。
  以上三点,表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已开始走上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正确的道路。但同时还应该说,我们的方向仅只是开始。我们只是开始努力使文艺从知识分子的小圈子里走向工农兵群众。就整个文艺界来说,正如凯丰同志在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所指出的,文艺与实际的结合、文艺与工农兵的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我们的文艺工作中还有着许多缺点,而最主要的是:第一,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群众的语言,生活,以及民间艺术等等,还是不熟悉的,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是不够理解的,因此在工作上就受到很多限制,许多作品,特别是有些戏剧,还不能正确地反映真正群众的面目和群众的感情;第二,我们的新的作品,都还只是初级的,还有大大提高的余地。例如鲁艺秧歌舞中的《兄妹开荒》,是很好的新型歌舞短剧,但同时也是比较简单的作品,表现还不够深刻,不从各方面加以发展,是不可能表现更丰富,更真实的生活内容的;第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文艺活动本身,还很狭小很肤浅,还是主要限于延安附近的活动,还是少数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的活动,我们还需要把运动扩大、深化,使它普及到全边区,使它成为在工农兵群众自己内部生根和繁荣起来的东西。
  为着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下更大的决心,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和工农兵群众中去,去熟悉他们的生活、情感和语言,去帮助他们中间的艺术活动的普遍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为着达到这样的目的,文艺界同志们的下乡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三月十日党中央文委为着下乡问题所召开的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凯丰同志指出下乡的任务就是为着要解决文艺与实际结合、文艺与工农兵结合的问题,这就是使文艺运动照着毛泽东同志的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步骤。我们相信,文艺工作者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之下,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比这一次春节宣传更为美满的成就。
  (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