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延市西区两个民办小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蒋南翔
  延市西区民办的裴庄小学和莫家湾小学,开学已有两月,最近初步地总结了一些经验,特提出以供大家参考。
  (一)乡村中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两校的实际经验证明:乡村中的学校,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必须是这个学校能够适合本乡本村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因此,在各方面都力求整齐划一的所谓正规制小学,在乡村中就很不相宜。现在西区这两个学校,便是废弃了不适宜的正规学制,不采取象外面一般学校那样机械的划分年级班次,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施行更恰当的教育,连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般界限也打破了;以便能吸收更多的各种年龄的学生和适应推广乡村教育的实际需要。如今到西区这两校来学习的,不仅有普通的小学生,也有读夜校的学生和半工半读的学生,还有偶而有空就来问几个字的临时学生和间接向教员学习唱秧歌的学生(莫家湾的变工队员很爱唱秧歌,经常请读夜校的队员转教他们唱秧歌),事实上这两学校已不是一般单纯的小学校,而是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混合各种性质在一起的多样性的学校了。这种多样性的混合学校,正是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小生产经济的生活,它是适合于分散的乡村环境和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两个月来西区两校的发展情形,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裴庄小学的学生自十四人增至三十一人,莫家湾小学的学生自十三名增至三十三名,在完全自愿而没有强迫动员的情形下,两校学生都增加一倍以上。
  (二)小学教员如何在乡村中获得人民的爱戴?
  两个月来,不但两校学生都已有了增加,而且两校教员也都受到学生和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是如何获得人民的爱戴的?主要的是他们重视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负责任;特别在生活上又能刻苦耐劳,和学生及一般老百姓打成一片。如裴庄小学教员王云同志,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情脾气,都很熟悉,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象姊姊对弟妹般的照顾他们,使所有学生,都和她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大家愿意到学校里来,没有发生逃学的现象。家长们也都高兴的说:“今年的教员好,学生娃娃亲教员,没逃学的。”莫家湾小学的教员田心同志,同样也和学生有着很好的关系,他帮助学生洗手洗脸,还给一个有沙眼的孩子点眼药,学生的家长们都称颂不止。
  (三)几个有效的教育原则
  在西区两校的摸索试验中,有几个教育原则是证明有效的:
  一、教育内容和实际联系的原则——教育和实际联系,不但可使学与用统一起来,避免教条主义的危险;同时更容易收到教育的效果。如教“左”字,就叫学生举起左手,教“尺”字就拿把尺来给学生看看。有位五十八岁的拦羊老汉白玉祥,也是开始从教他认识自己的姓名和认识“拾元”、“百元”、“千元”等钞票,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接着他就很热心的进了莫家湾夜校,成为最积极学习的学生之一。
  二、教育方式着重于奖励和诱导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两校都废止“体罚”,从未打骂过学生,而是有意识地着重于鼓励和启发学生们的自觉性和向上心,结果很好。如王云同志在开始发课本以前,宣布必须先学会一定的字数,才能领书,于是每个学生就都自动的加油学习起来。又如两校学生开始都不洗手、洗脸,于是教员就在每天早上检查,给各人的卫生分数,小学生们都很注意这一点,以后就都自动的洗手、洗脸了。最近两校又曾先后举行了学生成绩展览及好学生的奖励大会,这个大会不但掀起了两校学生更高的学习竞赛热潮,并且还推动了学生家长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裴庄的奖励模范学生会上,曾有五人当场报名参加了夜校。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相配合的原则——此次两校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把帮助家庭,听父母说话,算作应该遵守的校规之一。如裴庄小学有一个十一岁的学生杨改先,因怕缺了课赶不上,家里叫他点豆子,他不愿去,哭着跑到学校来,后经教员给他讲清楚:帮助家里做事不算缺课,而且还可以帮他补课,他才高兴地去了。他家里也很高兴。在这种方针下,就使学校和家庭,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学校有许多事情,并能在学生家庭的善意帮助下得到解决。
  (四)学校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
  裴庄小学最近曾配合本庄的卫生运动,发动学生打扫自己的家院,并且帮助政府检查他们各自周围邻舍的卫生,结果获得各方面的好评,并在村民大会上面受到指导员的奖励。因为在此次卫生运动中,学生的家庭都比较干净。在检查卫生时,学生们都仔细认真,非常尽职,成为政府检查公共卫生的得力助手。
  此外,王云同志还兼任了裴庄乡的乡文书,根据她的经验,这样可使学校和乡村中的实际生活及群众活动,能有更多的接触和配合,对于两方面的工作都有好处(乡文书的工作只是教员兼顾的附带的工作,如在开会时作记录,总结经验时帮助执笔写报告等,并没有把乡上的经常工作,统统揽在身上,故对教员的教育工作还不致有妨碍,相反的却提供了便利条件)。莫家湾小学已经几次帮助村上调解了民间纠纷。另外学校又和西公的秧歌队和侯家沟的医务所开始建立了联系,以后可在他们的帮助下面来推动本村的卫生工作和艺术活动。如此看来,除了教书之外,乡村中的小学还有可能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进行艺术卫生以至调解民间纠纷等方面的社会活动,和乡村的群众运动结合起来。这样,学校就不再是悬空孤立的静止的教育机关,而且能够成为乡村中间吸收群众经验,推动实际运动的一个中心了。
  (五)推行民办公助的办学方针
  民办公助的办学方针,是值得大大提倡和推行的。西区这两个学校所以能够获得现在的一些成绩,除了教员的努力和实施了新的教育方针外,另外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学校民办。因为学校是由老百姓自己出了力量创办起来的,校长也由他们自己推选,这样,就使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对学校有责任,也有发言权;因而也就使他们对学校更为关心,更敢于接近。如西区这两个学校,许多困难都在老百姓的热心帮助下面得到解决。裴庄小学的校舍不适用,校长田二鸿就三番五次的奔走交涉,设法解决;教员做饭影响到工作,学生的家长们就合力替学校解决了伙夫问题。莫家湾小学的校长马光誉,他还自己捐出两千余元,亲自跑到新市场来购买奖励好学生的奖品;村上许多老百姓,都欢喜到学校里来走动,没有什么拘束。这种学校和群众的亲密联系,是施行学校民办的结果。
  (民国三十三年六月廿六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