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发扬在职干部学习的范例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西北局对于二十三位文化学习模范的奖励(详情见今日本报)是一件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些同志的学习精神及其成功的经验,不仅对于目前以学习文化为主的大多数区乡级干部是一个极大的兴奋和鼓励,而且也是全体在职学习的干部所应予以重视的。
  从他们的经验中具体证明了:工农干部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从不识字或稍识字提高到能看边区群众报、能写新闻通讯和工作报告的文化程度,是可以在四五年内完成的。从他们的经验中同时又可看到:工农干部由于文化上的长进,对于自己所负担的工作也就日益感到胜任愉快。不过,要达到这个学习的目的,首先必须克服各种阻碍学习的思想倾向。“你有文化,可没有工作经验,我没有文化,但革命走在你的先头!”“再过十年不学习,还不是一样革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这是一种。“年纪大,记性差”“工作忙,顾不上”“像我这号子,看人家写字都是白纸黑格勒、腿腿都朝下的人,如果也能学会文化,那真是狗头上会长出角颅来!”害怕困难,没有信心,这又是一种。这两种倾向如不能被克服下去,则工农干部的学习热情是无法发动起来的。学习模范任成玉、郭生金、杨茂盛、折聚英等同志的经验都证明,要克服这些倾向,除了各人自己的进取心外,还在于组织学习的领导者善于引导他们认识文盲的痛苦,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如课本、教员、时间等),同时还要有计划的抽调在职工农干部住训练班或学校,使他们能得到专修和深造的机会。
  认识了学习的重要并下定决心以后,讲究适当的学习方法是特别重要的。在职学习与学校学习不同,工作常忙,学习计划不能固定,各人需要不同,教材教法亦很难一致。不估计这些情况,在职学习的计划往往是要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在职学习只有在其计划的内容与方法确能适应各级干部的急切需要和工作环境,才能够坚持下去而获得成功。新宁三区一乡乡长赵积玉同志,在四年半繁忙的工作中,终于消灭了文盲,从一字不识变到能够看群众报,能写工作报告,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他的学习方法是很实际的,如他在征募寒衣代金及征粮工作中,就开始学习个、十、百、千,石、斗、升、合这些生字,及本乡老百姓的姓名。当已认识到两三百生字后,他就开始看群众报、关中报,把生字记在本子上,有便就去问附近的姚老先生和乡文书。下乡时经常带着戏本子,新千字文,冬学课本,有空就拿出来念。关于“学以致用”的问题,赵积玉同志也是解决得很好的。为了练习写作,他经常写便条便信,起草工作报告,虽然常常被迫要用许多音同义不同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并不因此缩手。在报上看到人家的工作经验,就反省自己,改正缺点,所以进步很快。总之,赵积玉同志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法,是学与用一致的方法,照这方法组织在职学习,是一定可以坚持下去而得到成功的。
  边区各级干部的在职学习,自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已引起了进一步的注意,特别自经过普遍的整风运动及前年的高干会后,更有了进步,学与用脱节的教条主义倾向已被纠正,干部学习已开始同检讨工作、改正思想、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巩固内部团结、创造正确作风密切联系起来。任成玉、折聚英、赵积玉等同志学习文化的进步,首先是由于他们不断克服了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没有信心的错误观念,继而又把学习与改进自己思想和工作打成一片。安塞县的七个区,从去年五月起均组织了通讯工作组,在县委书记李望淮同志领导下,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取得了密切合作,个别的乡级干部已开始参加了区上的通讯组,工农干部写稿的积极性已逐渐提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很细心的处理每个同志的写作,不登的稿件均一一提出意见,改正错字退还原作者,并定期召集通讯员会议,检讨稿件内容如读报工作,批评与总结工作中缺点和经验,这是区级干部学习文化、业务、政治的“一揽子”的组织形式,也是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实行合作互助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对于区级干部的在职学习是一种新的创造。各级负责领导干部学习的同志,对于这类新的创造,应当细心研究,及时总结与介绍他们的经验,奖励学习模范及模范的教育工作者。对各级干部的在职学习,应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个别指导与帮助(如供给材料、配备干部、介绍经验等),使全边区干部的在职学习能够更有计划的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