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从“三打祝家庄”的创作谈到平剧改造问题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任桂林
  参加“三打祝家庄”的创作,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学习,一个改造。
  搞了多年的平剧,黑夜白日在想着改造它,但却忘了自己的改造。实在说,平剧工作者不改造,平剧就很难改造;要想改造平剧,首先要改造平剧工作者。
  近两年来,平剧工作者的认识,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嘴里常说改造平剧,但为什么人改造呢?便模模糊糊。后来,学习了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又经过了整风,便不同了。啊,原来平剧也是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明确了这个方向,就不再做迷路的瞎子,“三打祝家庄”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改造平剧,自“五四”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三十年,总没有获得很大的成绩。时间不算短,人材不算少,技术不算差,原因何在?一句话,没有改造平剧工作者。在旧时代与旧环境下,平剧工作者不会得到改造,也不可能改造,因此,平剧也就很难改造。在延安,有了人民的政权,有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有了改造平剧工作者的条件,因此,平剧才开始起了变化。“三打祝家庄”,违反了满清为地主服务的平剧,也违反了“五四”以后为小市民服务的平剧,而是以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姿态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打祝家庄”开始创作时,我的兴趣是不高的,我觉得它戏剧性不够;在水浒上,这一节虽然写得热闹,但搬到戏台上就困难,我看只能写个武戏,批拍批拍一打,卖两手绝技,观众一叫好,任务就算完成了。我没有认识到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斗争的伟大胜利,而且是少有的战争策略上的胜利;对这些我感到不亲切,没有兴趣,不是说明了农民是农民,我是我么?现在检讨起来这不是思想问题是什么?
  如果认为思想问题好解决,技术高于一切,也显然是不正确的。在我们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所发生的争论,多半都是思想问题。比如关于李应的处理,我们就争了好几天:他是地主,又和江湖上有来往,是反动?还是进步?在他身上,反动成份占多少?进步成份占多少?怎样处理才恰如其分?这些问题来回地打架弄不清,这不是说明着思想上的片面性吗?
  所谓思想问题,也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多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近年来虽然经过改造,但是并不彻底。在创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问题,甲说一套、乙说一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是真理,很难判断。我们的阶级感觉,还不够锐敏与明确,常常是左右摆动。这样,能正确地处理主题与人物吗?能保证作品不发生毛病吗?
  从这次创作中,我深深觉得我们的思想正处在一个转变期,还未完全彻底改造,还需待长期学习与努力;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说明了,一个平剧工作者,即使是掌握了技术,如果思想上有毛病,还是不能真正改造平剧的。
  但是强调思想问题的重要,决不能忽视技术问题。我常想,改造平剧,除思想外,也就是改造平剧的演技;而且正因为平剧的演技受人欢迎,平剧才有改造之必要。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改造元曲,偏改造平剧?因为元曲的演技我们已不知道,就连它怎么唱,我们也不知道。平剧则不然:它有剧本,更有演技,而且是比较洗练的演技;谭鑫培、梅兰芳、杨小楼出色的名角,都创造了卓越的演技。平剧常被许多人反对,而始终反对不倒的原因,大半是因为它的演技。现在,我们必须继承它的演技,改造它的演技。
  要改造演技,首先要有新剧本,没有新剧本,便不能改造旧演技和创造新演技。必须从新的剧本中引起演技的改造,这几乎成了一条规律。
  新剧本与旧剧本截然不同。新剧本歌颂历史上人民的胜利,惋惜人民的失败,否定地主阶级坏的一部分,肯定开明的一部分。旧剧本巧妙地诬蔑着人民的一切斗争,美化封建阶级,否定统治者极少数的几个人,完全站在“清官”、“正绅”的立场上看问题,这便是旧演技的创造基础。新剧本中,则给各个阶层的人物还了本来面目,如果丝毫不动的用旧演技表现他们,便不妥当,这就是旧演技的改造基础,或新演技的创造基础。
  改造旧演技,可不是件容易事。首先,掌握它就要下个长期的苦工夫,科班里讲究“七年大狱”就极言其难。现在,我们要拿过它来改造,使它翻个身,真是唐三藏取经,跟前横着千山万岭。但又必须这样做,这是改造平剧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们的演技,还不成熟,还很差,还在学习,因而,谈改造,谈创造,便感到困难。
  在“三打祝家庄”创作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是乐和顾大嫂等人的表现。他们是人民的代表,怎样表现他们呢?如果按平剧的旧办法,一个小丑,一个彩旦,这样我们不愿意。老生吗?武生吗?花脸吗?花旦吗?都不妥当。旧角色里没有一种类型可以容纳他们。这就使人作了难,逼迫着不能不创造,不能不突破旧的规律。但是我们的演技还不成熟,这又是初次尝试,所以便没有创造出成为新的典范的新演技。
  “三打祝家庄”并没有使得平剧演技起了显著的变化,但却提出了问题:要求着创造新演技。今后,必须向着极丰富的旧演技学习,下大的苦工夫,这是改造工作胜利的重要条件。
  有了正确的思想及熟练的演技就能改造平剧吗?还不尽然。还要有科学及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学历史音乐等知识。投有文学历史知识,怎能写历史剧本?没有音乐知识,怎能创作歌剧?这些知识,我们都很差,所以又遇到许多难题,不能解决。
  “三打祝家庄”写作时,说白还能马马胡胡写下去,唱词就作了难。按平剧现在有的规矩,不是七字句,就是十字句,有韵脚,有平仄,这么三限两限,限制的人字都想不出来,半天写不了一行,深感到自己文学修养差的痛苦。
  其次,是历史知识的缺乏。当写作之前,临时抱佛脚,翻了翻宋史,可是那个时代的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就很难掌握,因此在戏上就表现不出来。“三打祝家庄”,如果不是人们知道宋江是宋时人,说他是唐朝的戏也可以,明朝的戏也可以(这也由于受了平剧形式的限制)。这样做下去,还有什么时代不同的历史剧呢?
  音乐问题,更使我们感到困难。平剧的音乐,适合表现封建阶级的生活,拿来表现人民大众,便不妥当。在“三打”中,最明显地遇到了这个难题,比如:象乐和顾大嫂祝小三等人物出来进去,就唱西皮二簧调,显然是不恰当的,但我们又没有创造协调的新曲调的能力,于是便不能不用偷巧藏拙的办法,叫他们少唱,容或唱一句摇板快板,但又怕成了话剧,剧为什么不唱?于是便叫孙立乐大娘子等人多唱几段,作为调剂,结果使得音乐无力,不能抒情,成了点缀品,若与《玉堂春》等旧剧相比,真有霄壤之别了。
  改造平剧及一切地方戏,必须有新的音乐工作者来协助,和剧作者、导演、演员一起合作,进行改造工作,否则便不可能。因此,希望音乐工作的同志们,参加到一切改造中国旧剧的团体中,这是一件繁重而有意义的工作。
  因此,马列主义,平剧技术,科学知识,三方面结合起来,这是做一个优秀的平剧改造工作者应具有的条件(当然不忽视深入生活,这仅是就修养方面讲)。我们过去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因了这些方面的修养不够,假如有较多的在这三方面都很高明的同志,那么平剧很快就会改头换面的。可是现在我们没有,延安没有,全中国也没有,只有在共产党的培养下将来才会有。那么现在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把领导思想的同志,掌握技术的同志,知识丰富的同志,聚在一起,协力合作,各取所长,这样也能使平剧得到改造的。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八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