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介绍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


  (十二月廿日XNCR广播)
  各位听众,今天“解放区建设”的节目里,我们要介绍一下陕甘宁边区的保育院小学校,各位听众如果要知道解放区的小学教育是什么情形,这个简单的介绍,或者对你们稍微有点帮助。
  保育院小学,过去是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附属的小学部,后来扩大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学,以前专收难童和抗战工作干部的子弟,从去年开始,也招收老百姓的孩子,现在一共有三百七十个学生,校址在安塞白家坪村。
  这个学校的目的,是要把孩子们教育成聪明活泼勤劳朴素的新中国的小公民,各种课程的取材和外面的小学是有些不同的,比如:为了使孩子们尊重劳动,要会用脑,又会用手,不要做一个游手好闲的寄生虫,学校的国语课,就选了许多劳动英雄的故事做教材;为了使孩子们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就讲一些中国人民抗战民主的事业;为了把课堂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学校里有一个小小的农事试验场,在上自然课的时候,教师把孩子们领到农事试验场里,教他们实地观察自然界动植物生长的情形;为了使孩子们学会了就能用,算术课就把本校的经费情形,当作教材,教学生们算。学校的教导处,还注意训练孩子们办事的能力,使他们不要变成小书呆子。学校里的学生会、墙报、音乐队、戏剧活动、小先生活动、阅览室、合作社,都是由孩子们自己负责的,教师只是旁边指导。这些活动,也是学校的一种辅助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来举一个例:有一个在小合作社里负责的孩子,叫王得胜,他写了一段日记,说:“合作社水果八百元一斤,五百元不知道买多少,我问肖先生,他不给我教,叫我们自己去算。这个问题,我提到班上,但是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不会算或者没有把握,有的用八百元乘五百元,有的说用除,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经我提示,才有王黎明同学解答了这一个问题”。这样,才学会了把课堂上的东西拿到实际中去运用。这些课外活动,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群众观点。十一岁的模范小先生齐小惠,能说出一套怎样接近群众的道理,她说:“去到老百姓家里,可不要一去就谈识字,要先和他谈生活好不好?养多少羊?种多少地?见他有事就帮他作事,再问他会不会认钞票?”等等,说得有条有理,简直象一个熟练的群众工作者似的。
  在训育方面,学校里绝对禁止体罚,连罚站也废止了,对于犯过错的小孩子采取讲通道理的办法,叫他明白他自己为什么错了。每礼拜的周会,不采用枯燥无味的训话方式,而由教员们轮班,讲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例如孙中山的故事、夏伯阳的故事等等,同时,发动选举模范学生的运动,在学校的墙报上面,表扬模范学生,把好孩子的事情编成戏,演给大家看,小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下面自然就知道学好。
  这个学校是设在农村环境里的,大部分学生必须住校,生活管理也是很繁重的工作,学校里除了教员以外,还有十个保姆,专部照料六七岁的小孩子的生活。还有洗衣员,专分给孩子洗衣服,有一些学生是农民的儿女,寒假暑假从家里来的时候,身上常常很不干净,长了虱子。每学期开始,学校洗衣员就把全体学生的衣服,都放在大锅里煮几次,开学不久,每个孩子都是干干净净的了,保姆照料孩子更是象妈妈一样操心,我们举小孩子尿床一件事来做例子,去年下学期,全校小孩尿床的,一共有四十二人,到这学期,只剩七个小孩尿床了,怎样会减少的呢?原来全校的保姆,特别注意研究小孩尿床的原因,知道半夜里叫小孩撒尿,叫得太早了,他尿不出来,叫得太迟了,他就尿在床上了。所以十个保姆,细心的弄明白了每一间宿舍里每一个小孩子在什么时候撒尿,到了时候,就叫他起来,白天又注意督促他们午睡,使他不致于因为半夜里太瞌睡,而尿了床。听众们!你们曾经说过有这样照料小学生的学校吗?
  (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七日《解放日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五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