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一九四〇年一月五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大纲——
  一 日寇灭亡中国的奴化活动与奴化政策
  一、日寇对华的总的政治目的是灭亡全中国。它使用的斗争武器,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在它进攻中国的不同阶段,有某一种斗争武器成为主要的,如“七七”抗战以后的第一个阶段,以军事进攻为主,而现在则以政治进攻为主了。但其它斗争武器,仍是互相配合着的。一切斗争的武器,均服从于它的政治的目的。
  二、日寇的奴化活动。奴化政策,服从于它灭亡中国的总的政治目的。这是它灭亡中国的一种斗争武器。这武器在抗战第一阶段,配合于军事进攻为主,现在则配合于政治进攻为主了。其目的,是要在文化上、思想意识上、使中国人民变为日寇的牛马奴隶,建立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文化,以最后巩固它在中国的统治。
  三、日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它的奴化目的呢?
  (一)用武力毁灭与强占中国的文化机关与学校,焚毁与取缔中国革命的图书、文献、报章、杂志,屠杀与监视爱国的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
  (二)直接由日本文化浪人与经过汉奸文化人宣扬其奴化理论。如建立“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体”,提倡“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宣传“反共灭党”、“共同防共”,以“新民主义”,“全民主义”,反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等。在抗战现阶段内更利用汉奸汪精卫等着重于“和平防共”及假三民主义的宣传来进行诱降活动,并为伪中央政府的建立,肃清道路。
  (三)在它的占领区,奴化教育的统治机关与制度的建立。如华北日军司令部特务机关所制造的“新民会”,“东亚文化协议会”,华中的“大民会”等,及其他在它们统治下的整个奴化教育的系统(在华北从新民学院一直到新民小学)。报纸、杂志、通讯社的建立,各种教科书的修改与编印。
  (四)收买、欺骗、引诱、麻醉与强迫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为其服务。特别重视青年学生。开办各种训练班,培养奴化人材。首先抓住大地主、大资本家、官僚汉奸的子弟。汉奸汪派及托派的文化人,是日寇灭亡中国的最得力的走卒。
  (五)利用与提倡中国买办性的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旧道德、旧制度。强迫尊孔、祭孔、读经,实行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它的“精神总动员”与“新生活运动”的基本内容。
  (六)提倡迷信、盲从、落后、诲淫诲盗。组织佛教会、道德会、孟兰会、盛德坛,遍设妓馆、烟馆。
  (七)强迫学习日文日语,以日文日语代替国文国语。
  (八)利用各种下流无耻的,多种多样性的宣传鼓动方法,如挑拨离间、伪造文件刊物、造谣中伤、利用旧形式等;以达到奴化之目的。
  四、不能否认日寇的奴化活动与奴化政策是有些收获的。它除占领了中国过去的文化中心及文化机关外,在占领区已经初步的建立了它的奴化教育的统治机关与制度,收买了一部分中国的无聊文人与知识分子为它服务,散布了许多思想上意识上的毒素,配合了它的军事的与政治的进攻。但这亦不能有过分的估计。在这方面受其影响的,还是极少数的中国人。
  五、但必须给日寇在这方面活动的危险性与毒辣性以充分的估计。它在这方面活动的时间愈长,则它的影响也会逐渐增加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同日寇的奴化活动与奴化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而只有打到鸭绿江边,把日寇驱逐出中国,才能根本粉碎它奴化中国人民的阴谋毒计。
  二 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中心任务
  一、中国对日的总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寇出中国,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抗战建国)。它使用的斗争武器,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有某一种斗争武器成为主要的,如“七七”抗战以后的第一阶段,以军事抗战为主,而现在则以政治抗战为主了。但其他斗争武器,仍是互相配合着的。
  二、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服从于抗战建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抗战建国的一种重要的斗争武器。这武器在抗战第一阶段,以配合军事抗战为主,现在则以配合政治抗战为主了。其目的,是要在文化上、思想意识上,动员全国人民为抗战建国而奋斗,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以最后巩固新中国。
  三、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
  (一)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成功及各种文化团体的建立(如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及各地分会、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各种文化工作团、服务团等的蜂起)。各党、各派、各阶级、各阶层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与牺牲奋斗(如在抗战中牺牲的文化人有钱亦石、张郁光、温建公、吴承仕、尚仲衣、陈柱天、黄承宪、潘美年、刘湛恩、瞿绍伊、王礼锡、朱惺公、陈立三、杨裕民、张曙、黄自、叶紫等)。文化走向前线,走向乡村及文化同大众的结合。文化中的许多建设与创造。
  (二)抗战的新文化运动,无疑的是尽了文化支持抗战的伟大任务。这是过去新文化运动的更广的发展。这种新文化上的新兴气象,是抗战第一阶段的明显的特点。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仍是不平衡的。抗战愈紧张愈积极的地区,新文化运动也愈发展。同时,一般的说,新文化运动在抗战第一阶段中,还赶不上军事上的需要,这主要的由于民主政治的不够与缺乏。
  四、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的新文化运动:
  (一)投降妥协的政治危机与新文化运动的危机的密切联系。文化上的反动,成为政治反动的思想准备及辅助手段。其具体表现为:甲、投降、分裂与倒退的有毒言论的广泛散布,“反共”、“反苏”主张的高调(汪派、托派分子如叶青等在文化上的公开活动)。乙、新文化团体、刊物、报纸被取缔,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大受限制。丙、买办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很大的活跃(英美依赖主义及复古运动的提倡)。丁、文化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尖锐化。
  (二)但新文化运动仍在排除一切困难与障碍而前进。其具体表现为:甲、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部分文化人动摇外,其它各阶级各党派一切有气节的有正义感的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的不满意与斗争的勇气,正在潜滋暗长,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与斗争正在展开,新的更有力的更进步的结合正在形成。乙、在敌后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所活动的地区以及我后方的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正在大大的发展。丙、凡是要抗战的地区都感觉到新文化的必要。而投降、分裂、倒退的反动文化,得不到广大群众的首、先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拥护。
  五、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中心任务是怎样更能使新文化为抗战建国服务,怎样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本报告必须先从理论上、历史上来考察中华民族新文化,然后再讲到它的当前任务。
  三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内容与性质
  一、新中国就要新文化。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必须是为抗战建国服务的文化。要完成这个任务,它必须是:
  (一)民族的。即抗日、反帝、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与解放,提倡民族的自信心,正确的把握民族的实际与特点的文化。
  (二)民主的。即反封建、反专制、反独裁、反压迫人民自由的思想习惯与制度,主张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与民主的作用的文化。
  (三)科学的。即反对武断、迷信、愚昧、无知,拥护科学真理,把真理当作自己实践的指南,提倡真能把握真理的科学与科学的思想,养成科学的生活与科学的工作方法的文化。
  (四)大众的。即反对拥护少数特权者,压迫剥削大多数人,愚弄欺骗大多数人,使大多数人永远陷于黑暗与痛苦的贵族的特权者的文化,而主张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主张文化为大众所有,主张文化普及于大众而又提高大众。
  二、上述新文化的四个要求是有机的联系着的。真正民族的,必然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但任何一种主义,一种学说,只要是对上述要求中的一个要求或一个要求中的一点要求有所贡献,即可成为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主义,一种学说,包办新文化的企图,都是有害的。新文化运动中,除抗日的统一战线外,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
  三、但各种主义,各种学说的革命性、科学性及其对抗战建国与新文化运动贡献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相互间的思想批评,思想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最革命的阶级,如工人阶级对新文化的要求是最彻底的。日寇汉奸根本反对新文化。其他阶级,有只赞成其中一点的,也有赞成其中一部的,也有赞成大部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斗争,即为抗战建国中的阶级斗争在文化上的反映。
  四、在新文化中最有地位的,最能得到推崇的主义与学说,应该是能够为新文化的全部要求的实现而斗争的主义与学说,为最富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主义与学说。马列主义就是这样的主义与学说(关于这点,以后还要继续讲到)。
  五、为抗战建国服务,以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与大众的因素作为自己内容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性质,基本上是民主主义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起着最彻底的一翼的作用。
  六、新文化今天只在个别因素上(如抗日的因素上)在全国占统治地位,但整个说来,它的力量还很薄弱。一切反对抗战建国的力量,正在从各方面向它进攻。但正象抗战建国是有前途的一样,新文化也是有前途的。它要在同一切困难与障碍斗争中前进,它要在克服自己的错误与弱点中前进。我们要用全力去发展新文化。
  四 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与旧文化
  一、旧中国就有旧文化。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因此它的统治的文化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换句话说,即是买办性的封建主义的文化。
  二、买办性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是:
  (一)对外是买办主义的。即是对外善于投降妥协,含垢忍辱,逆来顺受,唾面自干、打了耳光陪笑脸,十足的洋奴气。对列强充满恐怖心、依赖心、侥幸心,缺乏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夸张封建主义的道德为民族美德。对于人民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则在“尊重友邦”、“遵守国际信义”、“尊重条约义务”等口号下,实行严厉的镇压与取缔。
  (二)对内是封建主义的。提倡封建的旧道德、旧思想、旧制度,主张复古、尊孔、读经、保存“国粹”。颂扬独裁专制,反对民主。提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流氓主义,强迫庶民“严守纪律”、“安分守己”,忍受他们的压迫剥削而无怨言。
  (三)反科学的。提倡迷信、愚昧、无知、独断、盲从。提倡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有意曲解事件真相,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四)反大众的。提倡反对大众、远离大众、拥护少数独裁者特权者利益的贵族文化,反对解放大众,接近大众的平民文化。提倡古文文言文,反对今文白话文。
  三、这种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文化,是中国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鲁迅语)。因此,日本帝国主义者要利用与依靠这种文化来建立它的独占中国的殖民地文化。中国大资产阶级当它革命时,它也多少反对这种文化,当它反革命时,它就完全拥护这种文化。在抗战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中的大资产阶级对这种文化的不同态度,亦为最好的证明。
  四、这种文化,在全国说来,一般还占着优势。它正在没落的过程中,但它正在拚命的挣扎。它没有明天,但如果我们不给以彻底的破坏与致命的打击,则它仍能长期的生存下去。我们必须用全力扫除买办性的封建主义的文化。这种扫除工作,愈彻底愈好。新文化是这种文化的彻底的否定。
  五、但旧文化中也有反抗统治者、压迫者、剥削者、拥护被统治者、被压迫者、被剥削者,拥护真理与进步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素。旧文化中,这种文化因素,即是过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遗产。这种文化因素在民间流传得特别广泛丰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对于这些文化因素,我们有从旧文化的仓库中发掘出来,加以接收、改造与发展的责任。这就叫“批判的接收旧文化”。所以新文化不是旧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旧文化的真正“发扬光大”。新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怪的东西,而是过去人类文化的更高的发展。
  六、要批判的接收中国旧文化,决不是等于号召中国青年去读古书,整理国故。这是少数有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学者的责任。中国青年应该多读现代的新文化的书籍,在古书中则应该读中国的小说、杂文,多读统治阶级所说的“邪书”与“禁书”。但读这类书籍时,仍然要求青年们有批判的头脑。
  五 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与外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历来不断的影响外国文化,也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决不应该闭关自守,相反的,它应该充分的吸收外国文化的优良成果,而成为世界文化中优秀的一部分。
  二、什么是外国文化中我们应该吸收的东西呢?
  (一)这就是当外国资产阶级还是革命的时候,启蒙运动的、为民主与科学而斗争的文化(如法国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德国十九世纪的辩证法哲学)。
  (二)这就是各国无产阶级为民族、为民主、为科学、为大众而斗争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这就是各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的文化。
  (四)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已经胜利,马列主义已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文化。
  (五)这就是一切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反抗压迫者与剥削者的文化。
  (六)这就是现代资产阶级所曾赖以发展生产、制造财富的自然科学的文化。
  三、欧美资产阶级,今天除在自然科学方面,为了维持它们的统治不能不继续有某些发展外,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它们今天正在进行毁灭文化的工作(如英、美、法、德、意、日各国的例子)。今天在欧美方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者已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了。社会主义文化,即是今天欧美的新文化。
  四、所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决不是完全抄袭外国文化的所谓“全盘西化”。外国文化中的反动文化(如主张侵略、反对民族解放,主张独裁与法西斯主义,反对民主与自由,主张宗教迷信,反对科学真理,拥护压迫剥削,反对大众,反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我们应该排斥的。而“全盘西化”论者,却正在把这类反动文化,大量输入中国。
  五、所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也决不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本位文化”论者那样,只吸收外国的自然科学,来发展中国的物质文明。它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一切优良成果,不论是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文艺的。而“中国本位文化”论者,却正在以中国陈旧的、保守的、落后的思想,反对外国先进的、革命的思想。
  六、所以,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接收外国文化,是大胆的与批判的接收。鲁迅的“拿来主义”即是这个意思。一切外国的文化,凡是能够满足抗战建国与新文化的需要的,我们均应吸收过来。我们要在大胆吸收外国的优良的营养料中,使我们的新文化长大起来。
  七、外国文化的“中国化”,不是什么“中国本位文化”,而是使外国文化中一切优良的成果,服从于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需要,服从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需要。这即是以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实际,帮助解决中国的各种实际问题。这不但能够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到更高的阶段,而且也将使它给世界文化以极大的贡献。
  六 中华民族新文化与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基本上是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其中有很丰富的为民族、为民主、为科学、为大众而斗争的政治思想,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应该在其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二、但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内,不但存在着许多内部的矛盾、杂凑、缺乏严正的科学性,而且还有着不合于新文化要求的下列倾向:
  (一)复古的倾向:把封建道德、封建思想、封建组织,看做民族精神的基础。
  (二)反民主、反大众的倾向: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的理论,“权”“能”分开的理论,民主政治建设的三个阶段论。
  (三)唯心的、反科学的倾向:民生史观反对唯物史观,对马列主义的错误了解与批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因此,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可以成为各党派、各阶级、抗战建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但他的思想体系,他的理论与方法,正因为存在着上述的弱点,所以不但不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总的理论的与方法的基础,而且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也比较的少。
  四、所以应该坚决反对:以三民主义来垄断新文化运动的任何企图,以政治力量强迫新文化运动者去全部接受或信仰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以及对于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的自由讨论与科学批判的限制与取缔。三民主义不能限制新文化,相反的,三民主义只是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五、现在大资产阶级的各派政治代表,正在用各种方法曲解与修正三民主义,使之同新文化成为互相对立的东西。在抗战营垒外的汉奸汪精卫的三民主义,不用说,是完全反对孙中山的真三民主义之假三民主义,已经成为日本独占中国的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了。在抗战营垒中的另一部分人,也正在尽量发挥与整理孙中山真三民主义中的一切复古的、反民主的、反大众的、唯心的、反科学的倾向,使之成为一种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思想体系,使之同新文化互相对立,而成为殖民地文化的帮闲者。这无疑的,均是对于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精神的叛变。
  六、真正孙中山的信徒,应该努力为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的全部实现而奋斗,应该发扬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为民族、为民主、为科学、为大众而斗争的政治思想,给这种政治主张、政治纲领、政治思想放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纠正与淘汰其中一切消极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三民主义更能贡献于抗战建国的事业,更能贡献于新文化的事业。
  七 中华民族新文化与社会主义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即马列主义)历来是随着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西欧新文化中最进步最革命的科学。它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吸收,它由于在中国得到了肥沃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土壤,而很快的生产与壮大起来。不论外国帝国主义者、中国大地主、大资本家及其走卒们如何的反对它、取缔它,然而它仍然向前继续发展,而且它在同各种敌对思想的思想斗争中不断取得了它的胜利。它在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中已经占着最被推崇的地位。
  二、社会主义,是今天最能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全部要求的实现而奋斗的一种最富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学说。因此,从它在中国生长之日起,它历来就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在新文化运动中,起着先锋与指导的作用。当它的影响愈是扩大时,则它为新文化的斗争,也愈是有力。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可以说是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而更加向前发展与更加提高的。
  三、所以,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但不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相冲突,而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成正比例的。它们俩是血肉相关的。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为新文化发展而奋斗,新文化必须同情与拥护社会主义文化的壮大。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必然是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必然要同情与拥护社会主义。彻底的民主主义者的鲁迅之成为社会主义者,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标本的例子。
  四、社会主义在民族民主的革命中,不但有最彻底的、最革命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而且它的思想体系,它的理论与方法,是最彻底的与最科学的。所以不但它的政治主张与政治纲领,可以成为抗战建国的最好纲领,而且它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总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五、但是社会主义丝毫也不想垄断新文化运动。相反的,正是它,能够深刻的了解到: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是全国所有文化人与知识分子的共同任务,所以它要同一切愿意为新文化的胜利而斗争的各种派别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进行各种各样的统一战线。它要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发展新文化,同时也要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发展它自己。
  六、但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新文化中最革命、最科学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它不溶解于其它派别的文化中。它在同其它派别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为新文化的某一共同纲领而斗争的过程中,决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决不放弃自己批评的武器,而且贯彻着它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它今天为着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新文化的胜利而奋斗,同时也为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奋斗,它在为争取抗战建国的胜利而斗争的过程中,同时为将来社会主义的胜利而进行着文化上的必要的准备工作。
  七、社会主义,不是一次被给予的死板的教条,而是生动的、科学的革命理论与革命方法。它是在同内外敌人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它还要努力前进,它还要努力发展,它不怕自由讨论,自由批评。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将保证它在思想斗争中战胜一切反对它的学说。它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胜利,即是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也即是给社会主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思想的基础。
  八 关于中华民族新文化与大众化问题
  一、关于新文化,除应该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而外,应该又是大众的,这包含着两种意义:
  (一)新文化必须是代表大众的利益,为大众的解放而斗争的武器。否则新文化就不能服从于它自己的政治任务。真正能为民族、民主、科学而斗争的新文化,必须是大众的新文化,而不是少数特权者、剥削者的文化;反之,大众的新文化,也必须是能为民族、民主、科学而斗争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的新文化的“大众化”不但不是降低新文化的水准,而正是提高新文化的水准。但这样的新文化,由于旧社会给于大众的低下的文化水平,今天可能还不为大众所完全了解。
  (二)新文化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为大众所接受、所把握。因此,新文化的大众化,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即为了使新文化成为大众所懂得所接受的文化,必须使新文化去适应大众今天的文化水平。在这一意义上的大众化,就包含有把新文化通俗化的意义。通俗化不是曲解新文化,使新文化庸俗化;而是用比较浅显的表现形式为大众所了解。这种通俗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大众停留在今天他们的文化水平,而正是为了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二、提高新文化使之成为大众的新文化,通俗化新文化使之成为大众所能接受的文化,这是大众化的双重任务,必须由新文化工作者来完成。离开了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任务就不能完成。这双重任务,同样重要,而且也是同样不容易完成的。
  三、一个文化工作者,可以同时负担大众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积极提高新文化的水准,而同时又时时刻刻设法使自己所了解的东西通俗化,以便传达到大众中去。一个文化工作者,可以偏重于负担一方面的任务。但偏重于做通俗化工作的人,只有时时刻刻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通俗化;而偏重于做提高工作的人,只有时时刻刻接近大众,了解大众,把握大众,向大众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不然通俗化会变为庸俗化,而提高变为脱离大众。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反对的。
  四、一般说来,新文化各部门的提高工作,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如在自然科学方面、社会科学方面或文艺方面)文化人来担任与完成,而通俗化的工作,则要由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来负责。这种相当的分工,在现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五、所以不论从哪一方面看来,新文化的必须大众化,是无可争辩的。所以到大众中去,到实际斗争中去,成为我们对一切新文化运动者,尤其对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战斗号召!
  六、但大众化问题,如果脱离当前的政治条件来考察,一定会犯片面的错误。不能设想,在现在的政治条件下,可以使大众化的事业有如何了不起的成就。所以,为大众化的斗争,同为民主政治的斗争是密切联系着的(这问题以后还要讲到)。
  九 关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形式问题
  一、新文化的新内容应该有新形式,新文化的新内容正在创造中,新形式也在创造中。
  二、新文化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能够表现新内容的一切中国旧文化的旧形式,但旧形式只有经过相当的改造,方能适当的表现新内容。对于旧形式是批判的利用,这种利用,也是新形式的创造的发端。
  “这是一种新思想(内容),由此而在探求新形式,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这种采取的主张,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就是旧形式的蜕变。”(鲁迅)
  三、中华民族新文化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能够表现新内容的外国的形式,但外国的形式也有可以利用的,也有不可利用的。那些可以利用的,也只有经过相当的改造才能适当的表现新内容,对于外国的新形式,也是批判的利用。
  四、为了使新文化与大众结合,必须大胆利用大众所熟悉的与爱好的一切民间的与地方性质的形式。
  五、熟悉与尝试各种新文化的形式,不拘泥不自满一种特定的形式,吸收一切形式中的优良的成分,是创造新文化的新形式所必经的过程。这在新文艺方面,尤其如此。
  以上是对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理论方面的考察。
  十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历史发展
  现在再从历史方面来考察中华民族新文化。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始发展,是新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首先反映在先进文化人与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因此,就产生了民族、民主的思想与要求;因此,就产生了新文化运动。一般说来,在每一个革命运动爆发为革命之前,必有一次新文化运动(即启蒙运动)作为革命之意识上思想上的准备。同时,每一次革命又丰富了与发展了新文化运动。这从新文化运动史中,即可了然。
  以下就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的发展阶段加以简略的叙述。
  二、戊戌政变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准备了辛亥革命。
  (一)首先发动运动的为有自由资产阶级意识的新官僚与士大夫的文化人。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他们的政治要求为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
  (二)接着参加的为有民族资产阶级意识的革命家、留学生 (如孙文等),他们的政治要求为民主共和的种族革命。
  (三)新文化阵线内妥协派与革命派在思想上的斗争及革命派在思想上的胜利。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当时在新文化运动中处于完全领导的地位。这是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四)结果:建立了反满的统一战线,推翻了满清,但并未动摇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
  三、“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准备了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
  (一)首先发动的,为民族资产阶级留学生、文化人(如胡适等)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如鲁迅、李大钊、瞿秋白等)。后者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大多数很快的变成了社会主义者。胡适等的政治要求,为反封建的民主改革,而后者的政治要求则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二)接着参加的,为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与学生。他们使“五四”运动变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带有广大群众性的民主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三)在新文化运动中,工人阶级的革命派(社会主义者)和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联合着,同资产阶级的妥协派在思想上进行了各方面的斗争,结果前者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了胜利,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四)结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大革命中的许多胜利。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投降妥协,大革命遭受了失败。
  四、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文化运动(新社会科学运动、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等),准备了并配合了十年的苏维埃的革命。
  (一)发动与支持运动的,为共产党及其文化人与知识分子。他们的主要要求为继续深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建立没有反动资产阶级参加的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工农民主的政权。鲁迅参加了工人阶级的这个新文化运动,并且成了它的领导者,成了它的旗帜。
  (二)接着参加运动的为许多小资产阶级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其中一小部分为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反对共产党,主张同资产阶级妥协,虽然有时采取极左的“也是马列主义”的假面具。其中还有一部分为下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但当时大多数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则表示消沉、苦闷、没有出路。
  (三)资产阶级文化人的在朝派(如胡适等)均反对共产党、反对苏维埃革命、反对新文化运动,但其中也有有正义感的文化人不满于当时的现状(如杨杏佛等),给新文化运动的以某些帮助与同情。
  (四)在新文化运动中,妥协派与革命派进行了各方面的思想斗争,结果,革命派得到了胜利。(马列主义同托派、社会民主派、新生命派等进行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斗争。左翼作家同“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文学”进行了关于文艺问题的斗争。)
  (五)结果,建立了工农下层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在某些地区取得了苏维埃革命的胜利。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内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
  (六)在苏维埃地区内创造了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的雏形。
  五、“九一八”国难后的新文化运动,准备了“七七”的全国抗战。
  (一)发动与支持运动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文化人与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发动全民族的抗战,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二)接着参加的为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并影响到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文化人的参加与同情。
  (三)资产阶级文化人的在朝派,一般的则主张妥协,反对抗战(如“三月亡国论”、“唯武器论”等)。
  (四)新文化阵线内抗战派与妥协派的思想斗争,结果是抗战派在思想上的胜利。
  (五)结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七七”抗战的发动及二年半来抗战的支持(关于抗战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形势,请参考本报告第一节)。
  (六)在过去苏维埃区域内的民主主义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并扩大了它在全国的影响。
  十一 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历史
  发展中的特征及其前途
  从上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下列特证:
  一、“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转变点。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之下,“五四”以后,则一般的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之下了。后者与前者的性质,虽同为民主主义的,但后者为彻底的民主主义,即新民主主义。
  二、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大资产阶级文化人的作用非常薄弱。在上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大资产阶级对于新文化运动完全采取仇视与压迫的态度,到处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对抗新文化。这种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大资产阶级文化人中的在朝派也跟着大资产阶级一起反对新文化。其中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变成了汉奸文化人(如周佛海、陶希圣等)。工人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成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决定的力量,工人阶级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则在其中起着先锋的与指导的作用。但仍有些有正义感的、忠实于科学、忠实于真理的上层文化人,常常是新文化的同情者,并且仍能给新文化以某些宝贵的贡献。
  三、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迅速性,是外国任何国家的新文化运动所不及的,西欧各国在几百年内完成的运动过程,在中国四、五十年都经过了。但正因为它迅速,所以它不免带有肤浅、早熟与走马看花的弱点。也正因为这些弱点,所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不能在一次运动过程中完成,而必须经过许多次的运动。这种运动,直到今天还在发展中。抗战以来的新文化运动是过去历次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这又表示出了它的持久性。
  四、每经过一次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即有许多新的发展,运动的影响也更加深入与扩大。新文化运动是在斗争中前进着、发展着。新文化运动的前进与发展,将更加有力的在思想上准备革命的最后胜利。
  五、每次新文化运动之后的革命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与丰富了新文化的内容,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与缺点,淘汰了其中的不良成分,使新文化更能正确的把握到中国的实际,使它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的过程中起更大的作用。
  六、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不平衡:(一)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如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占了主要地位。(二)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如某些地区的进步与某些地区的落后,造成了建立新文化运动根据地的可能。
  七、在过去苏维埃区域及现在共产党占领导地位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并且正在创造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模范。这成了新文化运动最可靠的根据地与支柱。
  八、在愈是民主的地区,也愈是能够发展新文化运动。过去工农民主的苏维埃区及现在的陕甘宁边区等,是新文化最能发展的地区。这证明: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文化上的某种准备。但革命的胜利,不一定在文化充分准备之后。相反的,文化任务的完成,一般在革命胜利之后。
  这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所表现的特征。
  九、从上述特征,可以推测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前途如下:
  (一)中华民族新文化今天虽已经有了广大的基础,但在全国说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还占着优势。新文化的最后胜利,还要经过长期的残酷的斗争。而且由于政治形势的迅速变化,这种斗争非常复杂。但新文化同中国革命一样,必然要最后胜利。
  (二)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将在工人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文化人与知识分子为基础的亲密合作下,完成其任务。但其他阶级一切有正义感的,忠实于自己的科学,忠实于真理的上层文化人科学家,仍将是新文化运动的朋友与参加人。
  (三)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胜利,必然是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社会主义文化将在其中起着先锋的与指导的作用。
  十二 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当前的具体任务
  从理论上与历史上说明了关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各种问题之后,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怎样使新文化更能为抗战建国服务、怎样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当前任务。(参考本报告第二节)
  一、全力扩大与巩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为此必须:
  (一)团结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
  (二)坚决反对日寇、汉奸、汪派、托派的文化活动。
  (三)同国内主张投降、分裂、倒退的反动文化做坚决的斗争。
  (四)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障碍。
  (五)提倡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二、进一步发展新文化的各部门、各方面,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使之更能为抗战建国服务。为此必须:
  (一)进一步研究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各方面,求得在思想上正确的解决抗战建国中的各种重要问题。
  (二)大胆的创作、写作、著述、介绍、翻译,来打破各种限制,打破各种陈旧的观点与标准,建立新观点、新标准,以发展学术、提高学术。
  (三)组织各种文化的、研究的、考察的团体,提倡自由研究、自由思想、自由辩论的生动、活泼、民主的作风。
  (四)建立各种专门研究机关,要求政府及社会团体划出一定的文化经费,以布置必要的文化设备与供给。
  (五)组织新文化运动大师鲁迅先生的研究会或研究院等。
  三、进一步普及文化到农村中去、到工厂中去、军队中去、大众中去。为此必须:
  (一)动员大批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中、工厂中、军队中、大众中去工作。
  (二)发展抗战建国的普及教育、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大规模进行消灭文盲工作。
  (三)军队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应该成为政治机关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部门。
  (四)发展文化供应的工作,把文化食粮输送到军队中、乡村中、工厂中去。
  (五)分区建立各种印刷、出版、发行机关,出版各种地方的报纸、杂志与书籍。
  四、大批的收集与培养抗战的文化干部,并适当的使用他们。
  (一)登记全国失业、失学的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给他们以物质上的救济,并有计划的给他们担任各方面的文化教育的工作。
  (二)设立各种学校、各种训练班,提高文化干部的政治认识与专门的特长。
  (三)提倡一切在职干部的学习制度。
  (四)培养文化干部为民族、为民主、为科学、为大众而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作风。
  五、建立与发展在全国新文化运动中能够起先锋与模范作用的文化根据地。
  (一)彻底实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
  (二)大量的吸收与培养全国各地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使他们能够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干部。
  (三)大量创作与编译新文化各部门的教科书、教材、读物、作品、小册子、杂志、报纸、研究资料,建设大规模的出版机关,以供给全国文化界的需要。
  (四)经常以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经验教训供给全国。
  (五)同全国文化界发生多方面的关系。
  六、更广泛的宣传马列主义。
  (一)尽量翻译介绍马列主义的原著。
  (二)使马列主义中国化,创造中国的马列主义作品。
  (三)编印各种通俗的马列主义小册子。
  (四)组织马列主义的研究会,研究院等,以培养马列主义的干部,以散布马列主义的思想到全国去。
  十三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其特点与工作
  现在把当前具体任务中的两个问题,即统一战线问题及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来谈一谈。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这种统一战线,不但不会减弱抗日文化统一战线,而且会加强这个统一战线的内容与力量。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二、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一)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从文化与文化人的特点来的。
  第一、关于文化的特点:甲、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各部门的文化均为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因此有其共同规律;乙、各部门的文化,即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丙、文化只有为大众所接受时,才成为物质的力量。但到达大众中去的道路,可能是很曲折的,经过各种媒介的。
  第二、关于文化人的特点:甲、一般说来,均为精神劳动者“灵魂匠人”,精神生产品的生产者,但这可使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容易产生精神支配物质的唯心的、超阶级的、反政治的观点;乙、各有文化的一方面的特长,即某一方面的精神劳动者,对某种理想与精神生活有强烈的要求,能为之牺牲奋斗;但这可使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容易流于空想、叫喊、感情冲动、而不实际、不真切、不能坚持,缺乏韧性;丙、习惯于单独的生活与单独工作的环境,要求个人自由、思想自由、创作自由,反对各种各样的压迫与干涉;但这可使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易于不愿过集体生活,发展个人主义,成为孤僻,同群众隔膜,看不到与看不起群众的力量;丁、很强的个人自尊心与自傲心,爱好与尊重自己的事业,但这容易使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夸大自己的地位与作用,看不起别人;戊、发表自己作品的强烈要求,但这可使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容易流于好出风头、空头文学家,而不愿埋头苦干,切实工作。
  (二)因此文化统一战线有下列特点:
  第一、文化统一战线是思想意识上的统一战线。因此,凡各文化人对于当前某个政治问题或某个文化问题有共同思想上的一致,即可联合起来。除采取适当方法发表他们的共同意见外,不必有其它行动上的要求与限制。在工作方式上,生活方式上不必强同,要避免决定许多规则条例去限制他们的文化活动。
  第二、在一个广泛的共同目的下,可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如文化界救亡协会),但在同一部门内(如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哲学内),甚至一个问题上,更容易建立某一部门的统一战线(如文艺界救亡协会,或哲学研究会等)。
  第三、发展文化人的精神生活,为实行他们的理想而斗争,提高他们创作与研究的积极性、关心他们创作的命运——这是发展与巩固文化统一战线的最重要的方法。应在积极帮助与同情他们的方针下,纠正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的弱点。
  第四、统一战线的组织,不应有很严密的集中的组织生活。应保证统一战线组织内的文化工作者有发表、辩论、创作与生活的充分民主与自由,并给他们以足够的单独工作的时间。因此,在这类组织中必须要有几个能够做组织工作的活动分子。不然,容易陷于半生不死、有名无实而瓦解。
  第五、统一战线内部的意见上的某种不一致,意气之争,门户之见,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应经过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各种争论。应该提倡自由辩论与讨论的风气。争论一时不能解决时也不要紧,不必过早做结论。对某个文化人的缺点的提出,也要经过适当的方式。
  第六、必须经过刊物、书籍、小册子、画布、木板、讲演会、座谈会、讨论会、展览会、公演等形式,去求得他们的创作与作品的发表,并以此直接或间接传达到大众中去,以影响大众。同时经过这些组织形式,也最容易建立统一战线。
  三、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者(即文化统一战线内的活动分子),除注意文化统一战线的上述特点进行工作外,还应注意下列四点:
  (一)对于自己所工作的文化部门,应具备一般的知识与素养,最好自己还有一方面的特长,这样都容易团结文化人。
  (二)在政治上应有坚定明确的政治立场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团体中的积极分子,有信仰的分子,这样就能够保持团体的生存与发展。
  (三)善于尊重共同工作的文化人其人格、其事业、其创作与意见。要同他们有真诚恳切的交谊,要有大气量,要谦逊,要能求大同而弃小异。
  (四)要时时注意引导共同工作的文化人接触实际的斗争,了解当前的政治问题,接近与深入大众,向大众学习,以锻炼他们,使他们具有鲁迅一样坚定、明确、切实、勇敢及为解放大众而奋斗到底的优良的品质。
  十四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队伍
  ——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广大的青年学生)
  一、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
  (一)一切文化上的成就,必须首先通过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传达到广大的群众中去。
  (二)中国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队伍,也是新文化的散布者,是新文化的最可宝贵的财产。
  二、中国的内外条件决定中国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性: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创造全国将近千万的知识分子。
  (二)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足与不能发展,使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找不到出路,使他们有失学与失业的痛苦。因此,他们中间有反帝反封建的迫切要求,有很强的革命性。
  (三)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动摇性、叛变性,不能领导他们走上坚决革命的道路,而工人阶级对民主革命的坚决性、彻底性、革命性吸引了他们,使他们愿意同工人阶级一起去斗争。
  (四)国际资本主义的没落,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胜利的影响,使他们思想上不满於资本主义,而同情社会主义。
  (五)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最大多数,在社会出身上说来均为小资产阶级。但也有不少从其他阶级来的。成分比较复杂,这是特殊的社会阶层。
  三、青年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一)社会的矛盾,首先在他们的头脑中得到反映。因此,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先响应者。
  (二)他们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到群众中去的桥梁。
  (三)从他们中间已经产生了而且还在产生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人与革命家。其中许多从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转入了共产主义的队伍。
  四、新文化最能发挥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点,克服其弱点。青年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也最能求得自己的发展与进步。
  (一)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点:甲、对崇高的理想的追求,不满意黑暗的现社会;乙、反抗压迫、专制、不平等,爱好民主、自由、平等;丙、反对迷信、黑暗、无知、愚昧。爱好光明与真理;丁、反对自私自利贪污腐化,要求大公无私,清白纯洁。
  (二)青年知识分子的弱点:甲、斗争的坚定性,坚持性不够;乙、工作的切实性与深入性不够;丙、了解问题的具体性与透彻性不够;丁、对群众的接近与了解不够。
  (三)新文化运动应充分的发挥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点,克服其弱点(鲁迅的著作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最好的读物)。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新文化运动中才能求得自己的发展与进步。新文化鼓舞青年知识分子为光明、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五、看重青年知识分子,爱护青年知识分子,争取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到新文化运动中来,参加到革命中来,是今天所有新文化运动者的最严重的任务。
  (一)青年知识分子虽在新文化运动中已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这还是其中先进的一部分。其中多数的青年知识分子,今天还在新文化运动的门外。大多数还感觉到没有出路,在消沉与苦闷中生活。
  (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文化,正在用一切方法麻醉青年知识分子,毒害他们,绞死他们,腐化他们。
  (三)一切新文化运动者应该用一切方法去接近他们,唤醒他们,号召他们起来参加斗争。这里应该特别注意:中小学一级知识分子,他们今天占青年知识分子的大多数。
  (四)为了争取最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到新文化运动中来,今天急需做的工作:
  第一、大胆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各方面的工作,锻炼他们成为优秀的基本干部。
  第二、多注意他们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失业、失学、升学、学习等各种困难问题,实行对于他们的救济。
  第三、创办与扩大各种能够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学校与训练班。
  第四、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启蒙工作的文化干部。
  第五、发行各种为中小学一级知识分子所能看与爱看的刊物与书籍。
  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已经起来,他们将继续起来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及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彻底胜利而斗争。中华民族的将来是属於他们的。
  十五 全力为争取抗战建国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现在说到最后一个问题。
  一、目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
  二、因此,只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只有取得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彻底胜利,才能大大发展新文化,使新文化成为统治的文化。
  列宁论俄国的革命与文化的关系时,曾说:
  “如果要建立社会主义,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准(虽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出那个一定的‘文化水准’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开始以革命的方法,完成那个一定的文化水准时所需要的必要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而赶上别国呢?”
  “你们说要建立社会主义需有文明,很对。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开始在俄国中创造这些文明必要前提,如驱逐地主与驱逐俄国资本家,随后出发向社会主义前进呢?在什么地方,在哪一本书上,你们读到了说事件的向来的先后秩序,这样更变,是不许可的,或不可能的呢?”(列宁:《论我们的革命》)
  中国的情形,将是首先取得抗战建国的彻底胜利,然后大大的来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三、因此,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者与青年知识分子,应该使用他们的一切武器与力量,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实现民主,实施宪政,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文化人与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打破脱离实际政治斗争的“象牙之塔”,走到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去,注意实际的政治问题,站稳自己革命的政治立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文化为抗战建国服务。并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是一定要胜利的!
  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也是一定要胜利的!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中国文化》第—卷第二期)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