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碎旧的一套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清朝末年以来的所谓新教育的失败,曾在中国知识界中引起很多的议论。一个不断被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所谓循环教育的问题——先生用什么东西去教学生,学生拿了这点东西又去做先生,这一场无观众无锦标的接力赛跑,究竟是为着什么呢?自然还不能说这种教育跟社会是完全隔绝了,比方眼前重庆大学就曾受到“社会”的解散,而“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师会计师也就是从学校里训练出来的。但是,且不管这个“社会”究竟代表着百分之几的人民,如果学校一般的只能消极的被社会所影响,或是供给社会一些纯粹技术的服务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面的教育对于社会还有多少意义呢?
  我们的抗战虽然曾经又一次的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惜现在这个问题在大后方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比没有解决还要坏些。危害教育,危害师道,危害学风,危害青年的恶劣活动嚣张到这种地步,以至我们宁愿拥护旧日的教育空气。因为平心而论,那种空气虽然不容易替社会造就多少好人,至少还不至于造就多少坏人。这种痛心的经验证明一个真理:没有民主的政治,民主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
  但是民主的教育固然需要民主的政治,民主的政治也同样需要民主的教育。这就是说,在民主政治已经实现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与人民相联系的教育。所谓与人民相联系,不但是说人民可以普遍的享受教育,而且是说人民的实际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从教育得到一种迅速进步的基础。用这种观点来审查各个抗日民主地区的教育,我们就将发现我们的工作还是远落于这个需要之后。诚然我们在极艰难的条件下面,在战争紧张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区域中间建立许多学校,从小学校到高级的干部学校,我们的学校不但根本没有什么特务作风,并且不受阶级的限制,人人可进,师生合作,毕业即就业,这都是我们的成就。但是难道这些就能够使我们满足了吗?老实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起点,而决非我们的目的。谁要是以“达到”起点为满足,那就让他去尽量的满足吧。但是我们共产主义者却是永不知道自己满足的人。对于我们,看到自己的弱点比听到人家的称赞是更重要些,也更有趣些。我们有了起点,还要看方向,有了形式,还要看实际内容和结果。
  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在我们的学校里面,循环教育的喜剧已经终结了吗?我们的学校,不管它被涂着什么色彩,已经不再是大小书呆子的养成所,不再是避世出世的修道院了吗?从学校到社会已经有了一条很自然的大路,从国民教育已经培养出了在战争和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有准备的青年劳动者和公民,从干部教育已经培养出了善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的行动家吗?我们事业的质量已经因为教育而有了应有的提高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所能得到的考卷虽非一言可尽,但是决不是甲等。我们还没有战胜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分离的传统影响,这就是说,还没有战胜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彰响。许多学校虽然还没有成为今天中国的战争与革命的堡垒,它们除了传授一些战争与革命的名词和目录学以外,对于实际的战争与实际的革命,几乎麻木到还没有感觉应该负何种严重的责任。许多教员对于学生的内心甚至外表都是不熟悉的,对于他们曾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是冷淡不关心的,因为他们自己的存在已经在中国人民的实际的劳动和斗争的激流中不发生意义,他们就只热中于把更年轻的一代也造成自己的一般模样。在某些干部学校中,这种理论与实际的分离更在组织形式上表现出来。由于教育脱离了政治,政治也就脱离了教育,于是政治工作、干部工作和党校中党的工作就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学习成为镀金,成为学习前后的生活中的“癌”,在若干极端的情形下甚至不但没有加强了反而减弱了学习者对于实际工作的斗志,不但没有丰富了反而贫乏了学习者对于实际情况的知识,因为教育在他们中间注入了对于人民和政治的离心力。
  这是健全的民主的教育吗?这是健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表现吗?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见解是怎样的呢?
  “工厂监督专员在审问学校教师时,发觉了工厂儿童与正式日校学生比较,虽只受一半时间的教育,但所得的学业是一样多,且往往更多,‘……他们虽只半日到校,但他们时时觉得新鲜,且时时准备受教。他们以一半时间从事筋肉劳动,以一半时间受教育的制度,使工作与教育成为交互的休息和安慰。从而,使工作与教育都更与儿童适合……’……西尼耳……的演说也……曾说明,上中阶级儿童的单调的不生产的长时间的受业,徒然增加教师的劳动,同时教师又不仅无益并且有害地浪费儿童的时间、健康与精力。正如欧文所祥细说明的,未来教育的种子萌芽于工厂制度中,这种教育把生产劳动和智育体育结合起来,使每一已达一定年令的儿童皆可享受,这不仅是增加社会生产的方法,而且是生产健全人类的唯一方法。”(《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中译本三九四——五页)
  马克思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教育中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曾提出有名的“综合技术教育”的主张,这个主张经过列宁的手在苏联实现了。“列宁于一九二〇年,认为综合技术教学应供给儿童以综合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一)关于电的基本知识,(二)电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三)电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四)关于苏联电工化计划的基本知识,(五)对于苏维埃经济,并对于电力厂与工厂中工作的认识,(六)农艺学的原则的知识。他着重说明‘在新起的一代青年人中,生产工作若不与教育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即将无达到之可能;‘教育而无生产劳动,或者生产劳动而无与之相辅而行的教育,即不能满足现代技术的水准上和科学知识的范围中的要求。’”(品克维支:苏联的科学与教育)
  当然我们不应该把马克思列宁的这些具体主张搬到今天中国的国民教育尤其干部教育中来。但是把它们翻译成真正中国的言语,那么岂不是只有把我们今天的教育与我们今天的战争与革命相结合,才是生产健全公民与健全干部的唯一方法吗?教育而不与今天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和实际动向相结合,岂不是不仅无益并且有害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健康与精力,岂不是不能满足现在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的要求,而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的理想即将无达到之可能吗?正是列宁本人,在俄国革命前所办的党校里,用俄国土地问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史,工人立法,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际作为主要课程,并在这样的教育方针之下培养出了许多党的中央委员和其他高级干部,而在革命后再三的警戒青年,“没有工作,没有斗争,只有一点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书籍里所得的关于共产主义的呆板知识,是一文钱也不值的。”“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没有经过认真艰苦的工作,也不了解那些必须批判地考察的事实,只学得了一些现成的共产主义结论,便把他的共产主义拿来夸耀,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共产主义者。”“只有把他们研究、训练与教育的每一步骤,都与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正在进行的反对旧的剥削社会的继续不断的斗争联系起来,他们才能学习共产主义。”(均见列宁:《论青年的学习问题》)这些语句里所洋溢着的真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精神,究竟与我们今天的教育中的许多现象有何相同之点,难道不明白吗?
  打碎旧的一套,彻底地改进我们的全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在职教育,需要一个坚持的尖锐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间,我们必不可免的将要遇到许多过渡期的困难。可是世界上有什么斗争是不经过困难的呢?或者是害怕困难,因而继续容忍那种与抗日民主地区的一切环境都不调和的教育,让它传播形式主义与主观主义;或者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切实转变方向,发展真正与人民与实际相联系的教育,替中国的新教育真正开辟一条康庄大道。我们相信,抗日民主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最后全中回的教育工作者——是必然下定决心采取第二条路的。
  (民国三十年九月十一日《新中华报》社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