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二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为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


  边区政府决定今年只征收公粮十六万石,比去年少征二万石,比前年少征四万石。边区政府的这个决定,已经经过本报的披露,传达给每一个边区公民。
  往年,边区不仅人民的衣服和日用品不能自己生产,就是粮食也要靠外面输入。一九四〇年起,边区被封锁起来了,我们面临着饿死冻死的严重危险。但是我们不怕危险,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来克服困难。特别是经过去年一年伟大的生产运动,边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民众方面组织起来生产,增加耕地面积一百万亩,增产细粮十六万石,部队方面生产细粮三万石,机关学校方面仅延安一地就产粮六千石。到了今年,经过了劳动英雄大会,生产的发展更为蓬勃,大家为备荒和准备反攻,为“耕三余一”两年完成而奋斗。军队方面,则提出了生产十万石细粮的任务。这样一来,我们边区的粮食不但够吃而且有余了。边区政府今年的征粮决定,反映着我们在粮食战线上的巨大胜利。边区政府的十六万石征粮决定,说明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边区人民越是努力生产,负担就越加减轻,这毫无疑义将更加刺激今年的生产,提高一百五十万人的生产热忱。
  我们去年的生产成绩是很大的。去年的生产运动证明了,有了共产党,有了民主政权,就有了足够的条件可以把“贫瘠”变为“丰足”。
  但是,虽然去年我们有了很大的成绩,还绝对不能自满。我们虽在粮食方面能够自给,还未能做到日用品的自给。我们还要输入大批的棉、布、铁、火柴、纸张、染料、玻璃、瓷器,甚至连竹筷、梳子都要输入。去年产盐运盐都有很大的成绩,但还换不回这许多必需品。我们去年种棉十五万亩,收花一百七十万斤,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光就这一项来说,我们还只能自给三分之一到一半。因为我们在经济上不能完全自给自足,因此,我们的经济不能独立,我们还要受封锁的害。去年下半年的金融波动,边区经济吃亏不小,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要把边区经济建设搞得更好,今年除了在粮食方面做到丰足有余,要继续产盐运盐,以交换日用必需品外,还要大大发展边区人民必需品的生产,以便在短时间内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达到出入口的平衡以至出超。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边区的金融和物价将更会稳定,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安定。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应该说,边区不但不是“贫瘠之区”,而且是一个蕴藏丰富、经济发展大有前途的地区。边区有广大的土地,有盐、有铁、有煤、有煤油、有牛羊、有药材、有林木,还有银、铜、雄黄、硫磺等多种多样的矿产。运盐从前是被认为不可能的,我们去年做到了。植棉从前也是被认为不可能的,而我们去年所收的棉花就足以自给三分之一到一半了。我们土制的“大光牌”毛巾,比外来货好的多,可以用一年以上,价钱只及外来货的一半。我们的土制“玻璃灯罩”,一打的价钱比外来货一个还要便宜些。我们的土制“丰足牌”火柴,比外来货又便宜又好。染料方面,陇东种蓝已经试验成功,黄河沿岸各县也可以种蓝,用草木根叶制造的染料已经发明了多种。煤铁方面,近年来新开的矿井不少,炼铁亦已成功。纸张方面,去年一年质量亦皆有进步。其他小工业,如蒸制骨粉、代乳粉、香烟等等,也在发展起来。以边区的富藏,来做到边区一百五十万人的自足自给,应该是绰有余裕的。
  边区除了有极丰富的原料以外,现在还加上了新民主主义的合作经济,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与革命以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大不相同,足以保证生产的顺畅发展。劳动者不是越生产越穷苦,而是越生产越能过好日子。一方面是原料丰富,另一方面是有了合作经济,我们就有充分的信心,来为边区经济的完全自给自足和争取出入口的平衡而奋斗。
  凡是边区军民要用的东西,大的到棉、铁、火柴、染料,小的到竹筷、梳子、缸缸盆盆,我们要一齐动手,来寻找原料,研究制造方法或者找代用品。除了公营的工厂作坊和矿山之外,要大大发展家庭手工业。要奖励各种大大小小的发明和发现。我们全边区九百多个合作社,都要转变到以组织人民的生产为主要业务。要准备大量投资和奖励私人投资。要向广大人民灌输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大家来发现富源,开发富源,利用富源。
  凡是边区已经能够自己出产的物品,我们要宣传全体军民,尽先购买使用自己的出产品,这样就可以刺激生产的发展,并且价钱也便宜。我们希望边区的制造家,把自己的产品公布出来,让大家知道,以便购买使用;同时希望不但要求品质优良,而且价钱不要定得高,一定要比外来货便宜很多,才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利。
  凡是能够输出的物品,如盐、羊绒、麻油等,也要发展,以其换取必要的外来货物。
  只有生产,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去年,我们美美的生产了一年,其结果,大家丰衣足食了,边区政府今年征收十六万石公粮的决定,把负担也减轻了。现在,我们还要为着达到边区经济的完全自足自给,拿出我们的智慧,拿出我们的技术和劳力,来更加努力的生产,我们就能过从来未有的好日子。
  (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二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