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4、延安各界隆重迎送成吉思汗灵榇

雷云峰 张宏志


  (1939年6月)
  元太祖成吉思汗(公元1155年—1227年)的陵墓座落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圣地,成吉思汗灵榇成为维系蒙古族人心的旗帜。因此,也成为沙王与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蒙奸)争夺民心的对象。1939年初,日伪军扬言要在3月21日前攻占伊金霍洛。为确保成陵安全,国民党当局与沙王商议,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榇南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龙山暂存。移灵沿途须经过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对这次行动给予了积极支持。
  1939年6月18日,由边区政府秘书长曹力如、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长曹里怀、边区交际处长金城等,并邀请国民党肤施县(即延安县)党部书记高仲谦,在延安十里铺组成陕甘宁边区迎灵办事处,积极筹办迎灵事宜。6月21日,由国民党蒙藏委员会蒙事处处长楚明善、军事委员会科长唐井然、绥远蒙政会第四处主任、伊克昭盟郡王旗协理台赤贡布札布率领的成灵护送队到达延安。延安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成灵仪式。
  延安百十余单位的迎灵人员及自发参加的当地群众万余人,从21日凌晨即赶赴十里铺,“沿途行人拥挤异常,途为之塞”,欢迎队伍整齐的分列在公路两旁“绵延达三华里”①。十里铺前用布幔搭成一座灵堂,灵堂中央挂着“世界巨人”的横额,两旁挂着“蒙汉两大民族更亲密的团结起来”、“承继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的标语。灵堂前用鲜花、翠柏扎成一座高大的牌楼,顶端横悬着“恭迎成吉思汗灵榇”的牌匾。
  21日上午11时,灵车队驶近十里铺灵堂,欢迎人群高呼“保卫伊金霍洛、保卫中国”、“蒙汉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灵车开到灵堂前,护灵人员恭敬的将镂花银棺移入灵堂正中,三牲祭品陈列灵前,案前燃起香烛。奏国乐鸣礼炮后,祭礼开始。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为主祭,八路军代表滕代远、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柯庆施、总政联络部部长王若飞、边区代主席高自立、秘书长曹力如、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为陪祭。中共中央毛泽东、八路军总部、中央统战部、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国民党肤施县党部、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敬献了花圈。曹力如恭读祭文,盛赞“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生色”,号召各族人民“真正团结,唯敌是仇”②。祭文诵毕,乐声重起。蒙古族同胞跪伏灵前诵吟经文。群众列队绕行灵前瞻仰灵榇。翌日晨,延安各界代表和市民排成十里长队为成吉思汗灵榇送行。
  1940年4月16日,护灵人员打尔古辅音札布、阿力并、陕西省参议员徐梦周一行三十余人由成灵奉安地返回途经延安时,边区政府、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延安市政府、蒙古文化促进会代表二十余人在交际处举行欢迎座谈会。席间,蒙汉两民族团结之情溢于言表。晚上,边区政府设宴招待,护灵人员“对边区的一切政治进步设施深表赞佩”③。
  为发展蒙古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1940年7月24日在延安杨家湾建成成吉思汗纪念堂和蒙古文化陈列馆,毛泽东亲笔题写了馆名。纪念堂内塑成吉思汗半身石膏像,堂前早晚有喇嘛念经。此后,每逢成吉思汗祭日,边区各族人民都要在此依蒙古族习俗举行盛大祭典。中共中央和边区领导人朱德、吴玉章、董必武、罗迈等均到会主持或讲话。
  在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祭奠成吉思汗,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兄弟情谊,它深深吸引着蒙古族广大群众和爱国的民族上层拥护同情共产党的主张,同时对国民党官员和在延安的外国友人也产生了很好的政治影响,发挥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郭林)
  ①1939年6月27日《新中华报》。
  ②1939年6月27日《新中华报》。
  ③1940年4月23日《新中华报》。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