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71、干部作风座谈会的召开

雷云峰 张宏志


  (1945年6月—7月间)
  边区政府非常重视干部作风建设,诸如边区机关干部的整风运动、边区的精兵简政、边区党政联席会议、边区参议会、边区高干会等,都提出重视作风建设问题。
  1942年冬,边区高干会上提出:不论上下,不论党政军民,都要普遍地转变作风,将适合于战争环境的动员作风,转变为适合于建设环境新的创造性的作风。因为早在苏维埃时期,“党政军民各种组织,对于领导战争动员工作是比较有经验的、熟练的”①。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基本处于后方地位的和平环境,能够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而尽快地将粗枝大叶、习惯于战争动员作风,转变为一点一滴地、细密精致地建设工作作风,是极为必要的。为此,边区政府于1945年6、7月间召开了厅长、专员、县长作风联席座谈会,集中检查边区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
  林伯渠、谢觉哉、罗迈、高自立、曹力如、刘景范、李景林、常黎夫、马锡五、杨和亭、南汉宸、唐洪澄、柳湜、张鹏图、任成玉、罗成德、马豫章、谭生彬、张宜民、李子厚等参加了座谈讨论。
  林伯渠、谢觉哉、罗迈等先后作了多次讲话和发言。与会者认真地座谈讨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地检查与总结经验,并予以推广。参加座谈者一致认为:边区政府机关和各级干部的作风,本质上是好的,是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各级负责干部、科长、科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作风民主,适合于人民的需要。但是,座谈讨论中也检查了在新的政治形势和完成新的任务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于是有着严重的问题。如表现在工作上的,忙乱、被动、拖拉、事务主义;上级粗枝大叶,很少研究问题,下级应付工作、照命令办事;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突击性的工作多,经常性的工作少。表现在相互关系上,政府与群众脱节;上级与下级脱节;机关与机关脱节。表现在机构、制度上的重叠、不健全等。
  座谈讨论会上,一致要求边区政府、各级领导部门、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作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总结经验,制订措施。
  当时提出作风建设上的主要措施是:
  “开窗子,透空气。”即要求各级领导做到相互了解,上下级与群众都需经常交谈,密切关系,增强团结。
  “开机器,动脑筋。”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勤于动脑思考问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善于冷静、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解决矛盾时要学会抓本质、抓主流。
  “照镜子,挖根子。”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检查下边的问题时,要照照自己的工作;研究下属存在的缺点时,要挖一挖其根子在那里?
  “有功赏,有过罚。”即各级领导对其所属单位的干部,都要实行有功必赏,有过要罚的良策,绝不能采取是非不分、功过不理、任其自流的错误作法。
  “发扬民主,严守法制。”即边区政府规定人民有权管理政府和选举、罢免政府负责人,有权决定“兴利除弊”之大计。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否则,如果“州官可以放火”哪能“干涉百姓点灯”呢?
  “努力学习,提高觉悟。”边区政府根据各级各类干部的具体情况,向干部提出:地委以上高级领导干部以研究中共党史为基础,注重学习理论,逐步熟读三、四十本马列主义书籍。普通中级干部以研究边区施政纲领及各种政策为主。工农出身的老干部先学习文化,再学习理论。区、乡干部实行在职教育为主。普通知识分子干部,除学习理论外,主要下基层参加实际锻炼。
  由于边区政府及各级领导机关,认真贯彻了座谈会精神,制定并实施了有力的措施。所以,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完成边区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保证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① 任弼时:《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