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忆红一支队和红十二支队—3

刘明山

 
  (三)安塞第十二支队的成立
  1934年9月18日,我们回到安定崖窑沟,在红一支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红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下设3个连。谢子长同志任命李治国任十二支队队长,子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已经是个指挥员了,今后要独当一面指挥作战,你的任务是,一要把部队整顿好;二要组织好赤卫军和少先队配合作战;三要帮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四要消灭安塞的反动民团,把这些钉子一个个拔净。”李治国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那时,我们一支队的老战友都十分热情地欢送他,祝愿他到十二支队后多打胜仗。感动得他热泪滚滚而下。
  安塞县青石崖是住有几十户人家的1个大村庄,地主恶霸在村子附近的山沟里那些陡峭绝壁,几百丈高的半山腰中架起云梯,挖了不少窑洞,腹大口小,互相串通,进出都用梯子。他们伙同周围各村的反动家伙,总计30多人,带上10多支步枪,带上他们的金银财宝一起隐藏在这里。他们满以为这样的“巧安排”,就可以确保他们人财两全,万无一失。
  李治国摸清情况后,就发动群众组织起赤卫军、少先队等,拿上矛子、洋枪土炮、大刀等武器,配合十二支队,把崖窑重重包围,并亲自带领几个精干的战士隐藏在崖前,仔细观察上面的动静。
  一天拂晓,崖窑上吊下1个梯子,有个敌人提着桶从上面下来了。李治国一个箭步冲过去,紧紧抓住他,并把毛巾塞进他的嘴里。然后将他拉到旁边审问,知道他是个倒便桶的,弄清了崖窑里的情况。接着,在李治国带领下,同志们蜂拥而上,冲进了崖窑。这时,坏蛋们正睡得酣甜,李治国大喝一声:“我们是谢子长领导的红军!不许动!缴枪不杀!……”那些反动家伙一听红军上崖窑来了,吓得象死猪一样,躺在地上不敢动弹。李治国等人立即收缴了全部枪支。战斗结束后,李治国又把罪大恶极的几个反革命分子就地公审处决,其他俘虏都交给地方政府处理。没收的财物除金银财宝交公外,其余的东西全部给群众分了。群众一个个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卧牛城属靖边县,可是从地理位置来说又处于安塞、横山和安定的交界。山寨下面尽是红石头,恶霸地主沈百万在半石崖上打了许多石窑洞作为他们金银财宝的贮存库和四乡的反革命分子(如安塞的阎久登、唐海彦等)的避难所。沈百万和奕炳科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带领民团保护这帮坏蛋,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三边的小军阀张廷芝等人撑腰。
  李治国带领十二支队,再加十三支队和八支队等来到卧牛城地区,发动群众和敌人斗争,战斗于农历1934年腊月二十二日打响,经过3天战斗,于二十四日就攻下了山寨。
  红军占领山寨后,居高临下,地势十分有利。坏蛋们被迫钻进半山腰的崖窑里隐蔽。李治国等人发动群众往下推土,由于人多力量大,灰土愈积愈高,仅仅1天1夜的功夫,就已经推到离崖窑口不远的地方了。敌张廷芝带领1个营的兵力和骑兵窜到卧牛城,我军奋力狙击,战斗相当激烈。崖窑里的敌人也爬了出来向我们射击,李治国等前后受敌。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李治国临危不乱,一面指挥部队顶住敌人打,一面掩护群众撤退,尽管腿部中弹负了重伤,但他仍然坚持在前线指挥,直到群众全部撤离战场后,才命令部队向南撤退,由他在最后掩护。不料这时敌人突然窜到他跟前来了,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紧握手中枪滚崖而下,为党为人民壮烈牺牲了,时年仅23岁。
  (刘青山整理)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