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跃进中的蟠龙合作社

伯森

     
  今年5个月来,蟠龙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给人民办了很多的事情。第一件大事是负担了蟠龙、青化、牡丹3个区运盐的任务,这3个区应该运盐2800驮(原规定3400驮,由县联社运输大队包运600驮),合作社积极响应了县政府“通过公盐完成私盐”的号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公私合作,与人民合作办法,组织7个运盐队,计有马50头,毛驴14头,骆驼137头,还有放青朋帮的150头毛驴。这样一支先后组成的强大运输力,截至5月底止,已运盐1053驮。今后7个月可运2440驮,2800驮运盐任务可超过717驮。这样巨大任务能够完成,特别是从群众眼中看来,认为是一件惊人的创作。因为在去年还只有3.8万元的股金,今年却能担负运盐的任务,这是群众所最佩服的。模范党员申长林同志曾以合作社代替运盐,作为增加农业生产宣传材料。在劳动力缺乏的条件下,使运盐与生产得到恰当的调剂,不仅是蟠龙合作社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是延安县领导经济建设中,组织上极其艺术的成就。第二件大事实减轻民负与供给人民需用品。今年蟠龙等3区人民应缴公盐代金200万元,已全部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支付公盐代金200万元,即减轻了人民负担200万元。5个月来并低于市场价格大量供给食盐、布匹、棉花、洋火、犁铧等,仅此几项主要必需品,就为群众节省13.27万余元,在平抑物价上也有相当的作用。如阴历五月初四的集上,原来盐价65元,当合作社存盐卖完时,陆续涨至85元,其余可以想见。此外又调剂与供给棉花3000余斤,刺激了发展新的纺妇600人,纺纱质量由于严格分等的结果,已大大提高,头等纱已占三分之一,二等纱占三分之二,三四等已非常稀少。协助群众纺纱,增加收入近30万元。第三件事是合作社力量迅速的壮大,股金由3.8万元,激增至260余万元,现有社员3400余人。直接经营的运输队,有骡马骆驼54头,有营业部2处,饭馆2处,骡马店2处,染坊1处,5个月共销货400余万元,盈余110余万元。全部房产几乎占了蟠龙半条街。人民真正向合作社入股先后不过10007元,但在七八年来,特别是最近半年来,经过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干部的努力,已替蟠龙等区的人民创造了近700万元财产的大家务,由于合作社的发展和作风上日益与人民的结合,获得了群众的信仰。蟠龙区一乡的老孙,向合作社入股10元,买盐两升,便宜30元,他说:“加入合作社是有利的,不但运盐和交代金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买货也有很多的便宜,以后一定要向合作社多入股。”牡丹区四乡侯燕生,过去经常反对合作社,说合作社是“捉鳖社”,向合作社入股是“上布施”。今年2月间(旧历正月)妻子病死,他跑到合作社赊货3000余元,以后他说“合作社真的是老百姓的,大年初一,到别的地方不赊货,连买货恐怕也买不着,我现在才认识了合作社。”旧历二月初九的集上,合作社存盐卖完了,有两个商人拿了几斗盐,价钱和合作社规定相符,并冒充是合作社的,但群众并不信以为真,终于跑到合作社。合作社已无存盐,他们宁愿下次再买。这些情形,只是千百例证中的一个,说明了合作社已与群众有了亲密的联系。这决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切实改造的结果。
  远在1935年蟠龙合作社就已诞生,到1940年春,合作社脱离群众的情形已登峰造极,当时群众对合作社、干部的批评,是“干不干杨应川(主任),照不照张文耀(营业员)。笔下差薛玉冒(会计)”,并赠合作社以“捉鳖社”之称号。这种舆论引起了政府的深切注意。1940年3月在县政府的直接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深刻检讨了杨应川任内的工作,揭发了(一)消极怠工,如工作人员5天逢集1次,才到合作社工作,其余时间,是搞私人生意或串门子,即使5天做1天,也是“和尚照庙应付应付”;(二)贪污腐化,如存货200余种,就短货200余种,算帐40多天也算不清。生活上是要吃得好,做得少。这种贪污腐化与消极怠工的行为,受到大会严厉的批评,除责令赔偿短少货物外,并予以撤职的处分。经过政府的物色,社员代表的选举,为大家所熟悉,廉洁公正、关心群众的孙洪明,被选为主任。深入检查过去工作,彻底揭发不良现象,选择称职干部,这便是蟠龙合作社改造的开端,也是蟠龙合作社改造的关键。但当时合作社虽经初步改造,但尚无显著成绩,群众又多于成见,观望不前,因此如何把群众视为赘瘤的“捉鳖社”,变为解决群众困难,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所乐意参加的经济组合,确为当时的重大课题。孙主任接受政府一切为着群众的指示后,即采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办法,进一步实行工作的改造。首先是改变了一切是公家化以及不许选择货样与还价的营业方式,提出营业人员应向商人学习。这一改变在群众中,立刻反映有“现在的合作社到底和过去不同了”的好评。因之到合作社买货的社员日渐增多,群众对合作社的坏印象,有了起码的转变。孙主任利用销货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谈生产,话家常”,更加了解群众的情绪,又进一步提出要把工作搞好,必须干部齐心,首先是从改变生活作风着手,提倡生活俭朴,改1天1顿面为7天1顿面,剩下饭一定吃,夜晚除回家外一律不许外宿。开始有些人反对,孙主任就以身作则,排除非难,小米饭和剩饭自己先吃,麻烦和辛苦的事,自己走在前面,每夜大家睡毕,并亲自检点门户,以此教育干部。当时7个干部,就在他的艰苦精神影响下团结起来,使“吃得好,做得少,夜里还想串一串”的旧作风终被改造。至1940年底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时,一致称赞合作社的艰苦作风,愿意进一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盈余的1.83万余元,大会一致通过转为股金。由于群众对合作社认识的提高,促进了合作社干部的积极性,1941年工作更加活跃,先后组成了两个分社,扩大股金万余元,合作社至此已与群众有了进一步的联系,已经有了扩展工作的基础。于是接受了南区合作社的经验,计划组织运输队,代替群众驮盐,使驮盐工作职业化,以减少运费,发展盐业并使周围群众集中全力,进行耕作,同时籍运输队的组成,便利交换业务的发展。这计划提出后,获得广大群众的响应,于1942年8月间,由合作社贷款2万元,群众准备入股3万元,组织运输队,开始买驴骡各2头,预计取得经验再图发展。但8月间牲口吆到延安,不幸被山洪冲走,给发展运输以很大打击。可是合作社为群众工作的精神,深为群众所谅解,今年2月间在延安县政府通过公盐完成私盐,并由合作社负责的正确决定下,蟠龙合作社又充分利用了南区合作社通过负担,便于政府,有利私人,发展合作社三者配合极其艺术的工作方针下,获得了半年来飞跃的发展。所以蟠龙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第一,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推动了合作社的改造,如开始的深入检查工作,选举称职干部完成运盐,发展合作社的决定等;第二,是孙主任工作的艰苦踏实,如先就合作社实际可能改造营业方式,而在改造中,又处处以身作则,群众对合作社印象转化后,才进一步地扩展工作;第三,掌握了南区合作社的经验。
  (原载1943年7月26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