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河庄区合作社转变经过

容飞


  河庄区合作社变好了!过去换了8个主任,都不顶事,铺门常关着,没货卖,老百姓路过合作社,拉话拉不上,喝口水也没有!但自陈主任来后,情形就不同了。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河庄区合作社自成立8年来,第一次结帐分红,半年的每元分到1元2毛。分红消息轰动了全河庄区。从此,约莫1个多月之久,每逢五、十新乐市集期,合作社店门口,就常看见来取红利或新入股金的社员。
  去年边区合作社代表大会,河庄区合作社被公认为坏典型。6月15日,合作英雄刘建章同陈主任前往整理。陈主任正式接手的时候,全部资金只剩60万元,7个干部又都不安心工作。“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做,干部不安心,工作怎能做得好哩!”当他研究了合作社全部情况后,就决定重新调动干部。“合作社干部择业自由,不愿意做这工作的,可以重新分配。”这决定宣布后,老范等4人要求调动,马光荣、王万源3人,愿意继续工作。他准许了老范等4人离职,对愿意继续干的人员,给以鼓励,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马光荣家里缺乏劳动力,庄稼照顾不过来,陈主任为他找人,把庄稼安了出去;他的牲畜作价60万元,入到合作社,他急需钱用,陈主任便借了4万元给他。此外又新招来刘学珍、傅光杰、曹文秀3个商人与该社合伙(他们共带了300万元资金)。决定了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接着便是分工。王万源在群众中威信高,本人愿意挑货郎担子,这样,陈主任便抽出100万给他当作资金,其他的人都按着各人技能,分到门市营业部或信用社。此外,又订立了奖励条例,半个月检查工作一次。死气沉沉的河庄区合作社,慢慢地生气勃勃了。
  合作社不能给社员分红,群众是不会拥护的。河庄区合作社的社址,设在赵家崖,四个乡又都有乡合作社,安塞旧城区的群众,不会到赵家崖购物品,它以下的庄子的群众,又到延市买货,“这不是做买卖的地点”。决定合作社搬到新乐市(即安塞县旧城),是整理河庄区合作社第二件工作。
  股金少了,生意做不开。多年来一度在安塞一带做过流动生意、当过织口袋工人的陈主任,利用私人关系在活动扩股。他给群众3条保证:(1)出、入股自由(如果需要商号作担保,合作社全照办);(2)半年结帐分红;(3)临时抽股,每月每元3分利。6月间,他不收利息放给解生云,杨凤祥等人共66万元,解决所缺锄头。为群众红丧事,短期赊给布匹共值120万元。慰问退伍军人18名,支给4.8万元。白家沟刘怀昌,逢人便宣传:以前合作社没有给咱们做过好事,现在按股分红,又替大家服了务,可以大量入股,他一次便入了60万元。刘大禄一次入了80万元。总计7月份扩股540万元,8月份670万元,10月份1100万元。正月分红以后,河庄区合作社变为拥有1700万资本的合作社了。
  陈主任也是富于研究和深入实际的。他看到延安河庄区、安塞旧城一带,麦粮常在正月间探卖给小商人,因为借贷不便,群众也只好硬着头皮探卖了。经过研究后,他便决定成立信用社,每月每元取利1分5,给群众很大便利。有了信用社,又可吸收群众贮藏的资金,把停滞的资金变为流通资金,成立了一所粉坊,收买豆子,做成粉条,群众可以取得较高的价格。铁匠炉来往乡间给群众打农具,闲时回到街上打东西卖。门市部卖出的货物,比市价低5%。
  合作社所办的这些业务,为群众所需要,它便一天天扩大了。
  今年的布价上涨得特别快,陈主任决定用很大力量帮助发展妇纺。坚持执行出入股自由的决定,每半年一定要结账分红一次。每乡设立货郎担子1副,便利交易。这便是1945年河庄区合作社的方针。
  (原载1945年5月7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