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回忆录 >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序章 挺进大西北.1

章涌


  1.全军大整编,西野改一野,英雄部队争当一军一师第一团。
  中国的大西北,是地球上最巨大的隆起之地。
  这里汇聚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山冰川: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雪峰连绵,风姿绰约,从来都是英雄豪杰出生入死的战场,也是文人骚客倾心向往的地方。
  在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上,灿如星河的杰出人物和事件与它们交相辉映。
  在这里,留有像张骞、法显、玄奘、马可·波罗、斯文·赫宝这样世界一流探险家的足迹。
  在这里,既能听到李白、岑参、王维、王昌龄这样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过灿烂篇章的大诗人的关于边塞的吟唱,更能看到班超、李广、霍去病、成吉思汗等改写过世界历史的军事家们咤叱风云的战场……
  大漠疆场射天狼,金戈铁马军旗猎。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时,这块辽阔的土地伴随着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迎来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在那个摧枯拉朽的岁月里,炮火连天、烽烟四起的西北战场,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主战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为西北地区的解放事业,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如西北名山亘古不朽。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面积342.5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为3209万余人,有汉、回、藏、维吾尔、哈萨克等17个民族。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群山起伏,交通不便,虽有高山、平川交错其间,但因大部土地贫瘠,气候严寒,加上多年战乱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剥削,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第一野战军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军。这支英雄的军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指挥下,依靠西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积极配合,依托陕甘宁解放区,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艰苦的作战。
  当时的陕甘宁解放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东部一些地区,仅有20余县,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西北5省总面积的3%),人口150余万(占西北总人口的5%),军队2万余人。
  抗日战争结束时,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共有27万人,控制着西北的广大地区,以四川等地作为其后方,因而兵员充足,物资保障条件优越。他们以80%的兵力用于包围陕甘宁解放区,在解放区边缘构筑工事,囤积军火物资并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多次发动局部进攻。
  1946年6月,南京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再一次将中华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
  1947年3月,一度平静的黄土高原狼烟四起,隆隆炮声不断于耳……
  国民党集结重兵于陕北,胡宗南集团向延安大举进攻!
  西北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兵力异常悬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物资保障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面对10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
  保卫延安,西北人民解放军以少制敌,与敌展开巧妙周旋。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西北人民解放军三战三捷,有力地挫伤了胡宗南集团的进攻锐气,使蒋介石“三个月解决陕北问题”的企图化为泡影。
  紧接着,西北人民解放军与敌展开“蘑菇战”,先后发起榆林、沙家店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逐渐扭转了战局。
  之后,西北人民解放军配合全国解放战争发起战略进攻。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西北人民解放军紧紧地把握了“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这一重要原则,发扬艰苦奋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连续发起8次大的进攻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6个军部、11个整师、5个师部、39个整团,争取了1个军部和1个整师的起义,共歼灭敌军16万余人,解放了拥有16万平方公里、56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终于战胜了数量上优于我军数倍的敌人,夺得了战略进攻的胜利。
  军队的威风是靠打出来的,人民的信心是靠胜利积聚的。
  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亲自参与并指挥了西北人民解放军的这一系列作战,耳闻目睹了彭德怀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华,挥毫写下了著名诗句: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然而,蒋介石却伤透了脑筋。西北战场乃至全国战局的每况愈下,使他对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南京“总统府”的巨大作战地图上,蒋介石伤心地看到:林彪、罗荣桓率部席卷东北,已经南下入关;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又围住了淮海平原上国民党军的战略集团;徐向前指挥的华北第1兵团(后改为第18兵团),在贺龙晋绥军区部队的配合下,从运城直捣太原,使阎锡山的大本营朝不保夕。
  西北战局也急转直下,胡宗南已经顶不住彭德怀的压力,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
  于是,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企图以和谈为掩护,加强长江防御,凭借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南渡,造成所谓南北分割的局面,以赢得时间卷土重来。
  然而就在这个元旦,毛泽东却在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决心:
  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这篇向蒋介石宣告最后灭亡的檄文中,毛泽东指出:“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根据迅速发展的战争形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夺取全国政权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1949年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
  同时作出决定:“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
  为此,“一九四九年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地正规化,这主要的是加强炮兵和工兵,使用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近代运输工具,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坚决地克服现在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于军队中的某些无纪律的状态,并加强司令部的工作”。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关于各野战军按番号顺序排列》的命令。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从1949年2月1日起,西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原西北野战军所辖各纵队,分别编为第1军、2军、3军、4军、6军、7军,原纵队下辖各旅,一律改称为师。
  至此,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以更加威武的军姿和无坚不摧般的作战能力,将红旗插遍了大西北的每一个角落。
  所向披靡,战功卓著、被毛泽东誉为“大将军”的彭德怀,再一次挑起了统帅西北战场解放军的重任,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的是张宗逊、赵寿山;
  挑起第一野战军参谋长重担的,是原西北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协助他工作的副参谋长为王政柱、李夫克;
  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先后担任过120师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为张德生;
  刘景范任后勤司令员,方仲如任后勤副司令员。
  此刻,西北人民解放军正集结于陕西宜君、白水、澄城地区厉兵秣马,整军备战。
  1949年1月11日,陕西澄城武庄。
  新编成的第一野战军在此举行第一次党代表会议。贺龙、彭德怀先后传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对全军的整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部署。
  彭德怀透彻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说,敌人目前总的军事方针是依托巴山、扼守长江,以保守江南及西南各省。
  不谋全局难谋局部。
  彭德怀话锋一转,高瞻远瞩地指出,从全局看,西北还有几个大仗要打。我们要集中力量消灭胡宗南的兵力,稳步前进,扩大解放区;要占领一连串的城市,要有一套城市政策;要进一步加强纪律性,克服胜利途中的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
  14天的会议,开得稳妥扎实,该谈的问题都谈透了,关键是统一全军高级干部的认识,明确各自将要承担的任务。
  思想大发动,带来了全军的大行动。一时间,在原西北野战军驻地,番号更迭,旌旗猎猎。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陈外欧任参谋长,冼恒汉任政治部主任。
  所辖劲旅番号依次改为:
  原358旅为步兵第1师,原714、715、716团改为步兵第1、2、3团;
  原独立第1旅为步兵第2师,该旅第1、2、3团改为步兵第4、5、6团;
  原独立第7旅为步兵第3师,该师辖步兵第7、8、9团。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该师仍留华北作战,此时尚在山西太原前线。
  鸟枪换大炮。在这次改编中,第1军还第一次编有了直属炮工团。
  三个师的师长、政委分别为:
  第1师,师长黄新廷、政治委员余秋里;
  第2师,师长王尚荣、政治委员颜金生;
  第3师,师长傅传作、政治委员曹光琳。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王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郭鹏、顿星云任副军长,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希钦任参谋长,甘祖昌任后勤部长。
  下辖各部番号依次改为:
  第4师(原独立第4旅),杨秀山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第5师(原第359旅),徐国贤任师长,李铨任政治委员;
  第6师(原独立第6旅),张仲瀚任师长,曾涤任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许光达任军长,朱明任副政治委员,李文清任参谋长,江勇为任政治部主任,邓家泰任副参谋长。
  所辖各师依次为:
  第7师(原独立第2旅),唐金龙任师长,梁仁芥任政治委员;
  第8师(原独立第3旅),杨嘉瑞任师长,盂昭亮任政治委员;
  第9师(原独立第5旅),朱声达任师长,王赤军任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王世泰任军长,张仲良任政治委员,孙超群任副军长,朱辉照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文舟任参谋长,刘护平任政治部副主任,王国瑞任后勤部长。
  所辖各师分别为:
  第10师(原警备第1旅和骑兵第6师一个步兵团合编),高锦纯任师长,左爱任政治委员;
  第11师(原警备第3旅),郭炳坤任师长,高维嵩任政治委员;
  第12师(原警备第4旅与骑兵第6师大部合编),郭宝珊任师长,李宗贵任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罗元发任军长,徐立清任政治委员,张贤约任副军长,唐子奇任参谋长,陈海涵任副参谋长,黄振棠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的部队分别是:
  第16师(原教导旅),吴宗先任师长,关盛志任政治委员;
  第17师(原新编第4旅),程悦长任师长,黄振棠任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彭绍辉任军长,孙志远代政治委员,黄忠学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各师依次是:
  第19师(原晋绥军区独立第10旅),何辉燕任师长,朱绍田任政治委员;
  第20师(原晋绥军区独立第12旅),张新华任师长,龙福才任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姚颉任军长,王长江任副军长兼参谋长,裴周玉任政治部主任。
  所辖各师分别是:
  第22师(原晋绥军区独立第11旅),樊哲祥任师长,黄立清任政治委员;
  第23师(原晋绥军区独立第14旅),罗斌任师长,姜文华任政治委员。此时,该军仍留在绥远前线作战。
  此外,第一野战军还直辖两支骑兵部队:
  原骑兵第1旅,改为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1师。由康健民任师长,李佐玉任政治委员;
  原骑兵第2旅,改为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2师。由王智任师长,王再兴任政治委员。
  解放军的整编工作,把革命军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争强好胜的斗志极大地激发了出来,大大提高了部队指战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发生在第1军1师三个团队争当“全军第1团”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第1军的前身在第一野战军,乃至在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可谓身世显赫,战功斐然。
  她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军团,首任总指挥便是日后声威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在抗日战争时期,红2军团改编为120师358旅,旅长为卢冬生,后来为张宗逊。
  进入解放战争后,以358旅为基础,再加上独立第一旅以及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组成了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
  这支部队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的名称,是按照全国各野战军统一序数排列形成的,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该军全体指战员,都为这个“第1”感到特别的光荣和自豪,因而格外看重和珍惜它。
  特别在由哪个团队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的问题上,争执得格外激烈。
  当358旅被确定改称为第1军第1师后,这个“谁当解放军第1团”的矛盾,就集中在1师的三个团队上。
  按过去的习惯,一支部队总是把底子最老、战斗力最强的单位排在序列前头,行军、打仗也常是这样。
  在358旅的这三个团里,715团、716团的部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诞生了。一个生长在湘鄂边,一个生长在洪湖畔,其中还有南昌起义的血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分别由红军师、军合编、缩编而成。
  两个团历史长,底子老,能征善战,旗鼓相当。
  而另外一个团——714团的历史则显得稍短一些。她的前身是1939年在冀中打游击时,由716团抽出的三个老红军连队组建起来的,当时称独立第3支队。显然,这个团与前面提到的两个团比较起来,在“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
  然而,三个团都憋足了劲,希望能够成为“第1团”。
  当然,如按建团历史算,715、716两个团的底气足得多,都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第1团”。特别是716团还希望他们的老团长贺炳炎和老政委廖汉生能为他们说说话。
  由这两个团生长起来的师、军两级干部也多,一些人自然就认为把715团或716团编为“第1团”更好些。
  然而,结局却出乎多数人的意料。
  在最后拍板确定编制序列的军党委会上,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廖汉生政委,向与会者提出了新的设想:
  714团的资历虽然比不上其他团,但他们在西北战场上仗打得好,工作也出色。要论功绩,在前不久开展的诉苦运动中,714团带了头;在刚结束不久的瓦子街和荔北战斗中,714团又两次受到野战军的通令嘉奖,他们的工作堪称第一。
  廖政委这一席深入浅出、实事求是的讲话,向与会者挑明了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思想:不以历史长短取人,要用功绩大小用人。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搞论资排辈。
  廖政委的话一讲完,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确定把714团编为“第1团”。大家还当即一致表示,一定要争创一流战绩,把这支部队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第1团”,把全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军”。
  士气涨,军心振。
  第一野战军从上到下,一面为解放战争胜利形势所鼓舞,一面为进军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的重任所激励,掀起了一个学习和练兵的热潮。
  各级都相继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普遍开展了以“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中心内容的形势教育、城市政策和新区政策教育;进行了以城市攻坚战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对炮兵等特种兵进行了集训,做好夺取大城市和攻击敌坚固据点的准备。
  就在第一野战军改编之际,西北战场的国民党军也于1948年11月起,进行了一次大的扩编。
  国民党军将胡宗南部所辖原整编军,一律改称兵团,整编师改称军,整编旅改称师。
  实际上,通过几年的较量,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差不多都被我西北解放军歼灭或给予重大打击过,有些还不止一次两次,是补了又补。因此,国民党军的这种扩编,只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而我人民解放军进行新的整编,与敌军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我军是在胜利中的发展壮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这支士气高涨的英雄部队,肩负着更加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迎着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黎明曙光,向西、向北,朝着那片仍在黑暗中挣扎的高原,迈开了坚定而又勇敢的前进步伐。
  在以后席卷大西北的解放大潮中,第一野战军将中国革命彻底胜利的旗帜,直指贺兰山阙、青海草原、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

弯弓贺兰: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纪实/章涌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