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刘志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浩气壮山河 英名永留芳*
马佩勋

  刘志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是一位令人十分崇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创建人之一。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不怕牺牲,不怕挫折,赴汤蹈火,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志丹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业绩却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
  我和志丹第一次见面是在1931年的秋天。当时,志丹率领一支农民武装在甘肃合水县的南梁堡一带活动。我们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转战陕北,以后和原在山西的一批烟商武装,一起来到南梁堡,与志丹的队伍会合,志丹热烈欢迎我们这支部队,记得在林锦庙,阎红彦把自己心爱的一支手枪送给志丹,作为见面礼。我和几个同志也到志丹那里,志丹热情地招待我们进屋,给我们让坐,又是端茶倒水,又是问寒问暖,是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在这之前,我同志丹虽未见过面,但对他的名字已经相当熟悉,也听到过一些他的革命事迹。他是西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住过黄埔军校,参加过东征,还亲自领导过1928年著名的渭华起义。他的这些革命事迹,使我和同志们十分敬佩。从山西到陕北,我是多么渴望见到他呀!心里的话也想对他说说。可是,坐在志丹的对面,又不知说什么好,志丹关切地问起我们在山西打游击的情形,当知道我是太原兵工厂的工人,会修枪,志丹很高兴。我们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很快就成了熟人。
  不久,谢子长也来到部队,加强了对部队的领导。部队利用同甘军陈珪璋部特务二团团长刘宝堂的统战关系,进行了一个冬天的整顿,由子长任总指挥,志丹任副总指挥,杨仲远任参谋长。没几天时间,部队移驻甘肃正宁三甲原细嘴子村,打出红旗,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子长任总指挥。游击队编为3个大队,志丹亲自率领一大队。
  这一时期,志丹协助子长指挥游击队活动于旬邑、耀县、宜君、正宁县一带,打土豪,捣民团,分田地,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打了不少胜仗。围困3个镇,打下了旬邑县城。
  1932年4月,子长走后,志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敌人步步进逼,情况严酷,战斗频繁。我们每到一地住不上两天,敌人就来了,部队整天行军打仗,疲劳得要命。有的战士行军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志丹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一到宿营地,他总是抢着查岗哨,帮着碾米做饭,照料伤员。每次筹到少量衣物,他总是让先发给伤病员和别的同志,为了防备敌人袭击,志丹有时整夜整夜不能合眼。
  志丹很注重军民关系,加强军民团结。他带领部队每到一地,都在当地地下党的配合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战士们自己弄个灰桶子,在墙上写标语,搞宣传,给群众讲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打土豪、斗恶霸,分粮吃大户,帮助穷苦百姓解决生活困难,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同时,还帮助地方干部建立区、村苏维埃政权,建立赤卫队。在陕北,不管大人还是娃娃,人人都知道刘志丹,亲切地叫他“老刘”。黑夜里,游击队去敲老百姓的门,只要说是“老刘”的队伍来了,老乡马上起来开门,腾出窑洞让战士们休息。游击队不论走到哪里,都有群众送情报、送饭吃。许多贫苦农民还把自己的亲人送到部队参军,使部队得到了很大发展,进一步壮大了革命力量。
  二
  1932年5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三、五两个支队,有近千人,刘志丹和阎红彦分别任支队长。
  当时,三支队有步兵、骑兵、警卫3个大队,还有少年先锋队和后勤部门,共是5个单位。我在警卫二大队任中队长,在志丹的直接领导下,担负部队领导同志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部队接连打了一些胜仗,地方党和群众公开、半公开地支持我们。我们思想上产生了一些麻痹情绪。部队里缺乏娱乐活动,有的同志爱唱爱跳,行军中搞了个戏班子跟上,吹打起来,好不热闹。可是,敌人也不放过我们,经常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袭击我们。一次,部队来到吉子现,这是个大崾岘,地势很险要,而且人口比较集中,还有一个大堡子。当时,我们没有警惕,只管吃饭睡觉。不料,敌人得知我们进了堡子,就派最反动、能打仗的孙烂兰一个师的兵力,配合民团,紧紧跟踪我们,离我驻地只有一二十里。而且,敌人在头一天,还派了一些便衣,携带武器,化装成挑葱的,卖蒜的,混进吉子现,准备内应,只是没敢轻举妄动。第二天清早,我们正在吃饭,得知敌人离我只有一二十里远,而且发现了敌人的便衣骚动,我们带的戏班子里也有敌人打进来的密探。志丹当机立断,立即集合队伍,命令骑兵担任前卫,撤离吉子现。当我大队已经撤出后,敌人主力已经进到原上,内应敌人向我尾部开枪,发起进攻。志丹命令前卫部队调转头来,给了敌人一个回马枪。我们的部队打起仗来,真象程咬金的“三板斧”,端起矛子、长枪,猛冲猛打,一下子把敌人冲垮了。我们的骑兵已经冲进堡子,省委头天给我们派来一个副大队长,是个知识分子,我让他不要乱跑,他刚停住脚步,被敌人打死。我们冲进堡子,与敌人短兵相接。敌人的指挥官站在巷道里指手划脚,都看得清清楚楚,敌人被我们打的招架不住,纷纷躲进老百姓的院子里。我们杀伤不少敌人,还缴获了一些枪支,这时,敌人依仗人多,从上面向我围来,敌人的迫击炮、重机枪子弹象雨点一样,向我劈头盖来。我寡不敌众,很难取胜,而且敌人已经占领了堡子,向我猛烈攻击。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志丹不慌不乱,镇定自若,命令骑兵掩护,带着我们突围。敌人已向我追来,我们跑到一个地形很复杂的叉路口时,五支队大队长侯风孝碰到我,要我跟他从西面撤。这时,志丹向周围看了一眼,带着我们从东面的一块坡地上退下来,很快就摆脱了敌人。又过了一条沟,到对面山上集合部队休息,使部队免受损失,转危为安。而侯风孝带着一部分少先队员,从西面退去,结果走上绝地,被敌人包围。侯风孝子弹打光了,身上挂了彩,被迫跳崖,摔成重伤。夜里从水坑中爬出,遇上老百姓,最后被群众送回部队。少先队员,有的跳崖,有的被敌人去圈在一所庙宇的厨房里,夜里从大烟囱里爬了出来,经群众帮助,过了洛河,回到部队。从这以后,我发现志丹对陕北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跟着他打仗,不管白天黑夜,照着他指的方向走,不会走错路。因此,大家都热情地称赞他是“活地图”。
  吉子现战斗以后,我们向英旺镇方向行进。听说英旺镇驻着敌人一个营,这里森林茂密,是半山半城,有一条川道,敌人没有修筑坚固碉堡,战士们虽然都很疲劳,但听到打仗,劲头都上来了。志丹指挥部队急行军,一夜走了百十里地,第二天拂晓来到这里。按志丹部署,高岗带二大队从后山把敌人压下来,我们随骑兵从川道里冲到敌人的门跟前。战斗打响后,我骑兵从川道里一下冲进去,敌人火力集中,我骑兵有些伤亡。这时,高岗已经占领山头,把敌人压了下来。我带20多名战士,迅速靠近城门,从城门洞里看到一个个店铺,东南有一座大庙。不料敌人一下从城门洞拥了出来。我们急忙往后退了退,找了个地形隐蔽起来,接着,我们冲进城去,把住城门洞。敌人一进城,就被我堵在洞里缴了枪。这时,有十几个敌人军官逃进庙里,我们冲上前去,喊口号,要敌人投降。副大队长刘明德的手枪子弹打光了,被敌人一枪打中。临死前,把枪交给我。我左手打枪,冲进庙里,靠墙隐蔽,到了神象跟前,听见枪响,一看我的小臂负了点伤。我顾不得这些,一下窜到墙上,从窗子里扔下去几颗手榴弹。随着一阵烟雾,敌人的军官纷纷缴了枪。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300多人的一个营,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物资。打了胜仗,人人振奋,士气更加高涨。
  紧接着,志丹指挥部队乘胜前进,奔袭宜川的临镇。临镇驻敌一个营,地形同英旺镇差不多,南北两面靠山,下南山,过一道河,是一条川道。部队行军走了一夜,没吃没喝,十分疲劳。拂晓前赶到临镇,按志丹部署,高岗带二大队从北面包围敌人,我们随着骑兵东、西、南三面迂回,围歼敌人。待高岗枪响后,部队发起总攻。可是,等到天明,没有听见北面打枪。后来听见打了几枪,直到日上三竿,仍无动静。怎么办?志丹带我们由南山下去,到河里,看对面不是很远,战士们在河滩喝水,对面的敌人、马、堡子都看得真真切切。这时,志丹叫来骑兵队长,要他一面从正面由低处向高处进攻,一面派人到北面打探情况。志丹刚刚下达命令,敌人已经发觉我们的企图,就组织一二百人出来突围。敌人居高临下,手持驳壳枪、大刀、马胯枪一下冲上来,离我只有二三十步远。我开始没有顶住,敌人的子弹打得地上噗噗直响。我奋起还击,冲锋枪子弹打完了,又拿起驳壳枪,打了十几发。在这紧急关头志丹很镇定,他向周围看了一下,说:“从这个坎子往下跳,可以摆脱敌人。”志丹和我们一起跳下崖去,终于甩掉了敌人。我们一个副班长,背着套筒枪过了河,打死不少敌人,敌人不敢接近我们,后来,部队集合起来,高岗带的二大队不见了。
  这次战斗,敌人是被动的守势,而我处于主动的攻势。按兵力,我强敌弱,消灭这一营敌人毫无问题。可是高岗贻误战机,临阵脱逃,毁掉了二大队,使整个部队损失四分之一。对此,引起部队广大指战员极大愤慨,志丹对高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三
  临镇失利后,部队进入宜川、韩城一带,士气受到很大影响。当时,部队里官兵平等,连里都有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士兵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大小事情,可以调换、处分、罢免干部。指挥员有了缺点错误,或是某次战斗指挥失误,士兵委员会开会时,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批评。志丹就叫大家罢免过,罢免以后,志丹下连当兵,毫无怨言。过几天,大家觉得还是“老刘”能行,就又选他当总指挥了。
  在韩城,正是麦收时节,这里的群众基础好,老百姓公开贴标语欢迎我们。我们协助地方党,打土豪,分粮食,开展群众工作,搞了不到10天时间。记得志丹带我们来到靠黄河的芝川镇,这里有一所祠堂,他进去参观时,还找教员谈了话。他对学校的教育十分关心。当时,收成不好,群众生活困难,我们在一家“状元”住的地方,看到几个进步学生,号召农民前来分他家的粮食。
  正在这时,敌人孙烂兰一个师,配合民团又一次向我扑来,志丹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部队带上香山庙,骑兵后来也上了山。开始,敌人的先头部队化装成便衣、老百姓,偷袭我们,被我们打了下去。后来,敌人四面展开,向我进攻。我和志丹正在庙楼上瞭望,突然,敌人向楼阁上打来一排重机枪子弹,打碎一块瓦片,溅到我的脸上,顿时流出血来。后来,山上敌人骑兵下马,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战斗中,我骑兵队长傅有余,杀死不少敌人,最后被乱枪打死。天快黑的时候,志丹指挥部队撤了下来,离开韩城,南下黄龙,一直沿黄龙山边子行进。记得一天傍黑,部队来到黄龙山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里。我们刚进村,就听见有人打枪。志丹说:“不理它,是红枪会,就在这里宿营。”当我们布置好哨兵,号好房子,进入老乡家的院子时,有人又从里往外打枪。志丹说:“没有啥,要沉住气,等天明再说。”我们刚到一家屋子里一看,一个大人也没有,只见炕上放着个吃奶的娃娃,地上敞着洞。志丹说:“刚才的枪就是从洞里打出来的,这洞是连着的。”不大一会儿,炕上的娃娃饿得“哇哇”直哭。我们就生火烧饭,给小孩灌米汤。睡到半夜,突然又响起一片枪声。这时,有几个人回来,我们做了一些宣传工作,有的回来,有的没回来。第二天临走时,我们吃用老乡的粮食,都按价开了钱,还把住过的房子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我们再次来到这里时,老百姓就不怕了。
  此后,部队来到正宁柴桥子时,子弹打完了,又伤亡了一些同志。每到宿营地,志丹总是带我们先看地形,派好岗哨。骑兵一般都安排在离宿营地一二十里的交通要道。尽管我们有群众基础,但丝毫不能麻痹大意。后来,经柴桥子,部队又转回寺村原一带。    
  1932年秋,谢子长回来以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部队只好化整为零,分头活动。志丹率领一个大队在甘肃合水塔儿原一带活动。这里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我们既缺吃,又少穿,有时一连好几天吃不上饭,全靠野果、野菜充饥。志丹也和大家一样,忍饥挨饿。冬天来了,山里飘起了雪花,志丹身上穿的是一件打土豪得来的女人袄。晚上,刺骨的西北风刮来,大家只好钻进破窑洞里,烧柴烤火御寒,在烂草垛里过夜。志丹对战士情同手足,十分关心。哪个战士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脾性,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战士们无论谁家里来了信,有了困难,他都尽力帮助。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经常问寒问暖,和大家一起谈心,讲战斗故事,用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的革命道理教育我们,使我们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信心。       
  四
  1932年冬,经过一个多月的分兵活动,部队度过了难关,得到了发展,志丹带领部队南下耀县照金地区。就在这时,杜衡再次来到部队,对子长、志丹横加指责,撤掉了子长、志丹的领导职务。把子长送到上海“受训”,只是由于广大指战员的再三请求,志丹才被留下来。杜衡在宜君县转角召开军人大会,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他一人兼军、师、团三级政委。1933年6月,杜衡强令红二十六军南下终南山,在蓝田县张家坪遭强敌袭击,部队被打散。杜衡在部队到达三原时,逃回西安,不久被捕叛变。志丹、王世泰等同志在地下党的掩护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周折,才回到了照金。
  志丹回到照金时,我和强世清带领的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80多人正在这里。见到志丹,大家真是百感交集,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我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仔细打量志丹,他还是那个老样子,平时话不多,但干起工作来不要命。人都说,他长的一对“鹞了眼”,看东西很敏锐。
  在照金,志丹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守住薛家寨。薛家寨离照金不远,四面石头,悬崖绝壁,一连5个寨子,一个山头,一条石子川道,寨下流水,人都用吊桥过河,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存放粮食和战利品,还设有修械所,我们守在此地,敌人从来没敢进去。
  接着,志丹指挥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远距离奔袭合水县城。记得志丹带领我们一支队走在最前头,夜里草深,我们跑到城跟前,敌人没有发觉。天不明,部队架起云梯,攻上城墙,打开城门楼,天也亮了,全军一拥而入。志丹给我的任务是进城后立即占领北城门楼。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县城。敌守军二三百人全部被我消灭,我们没有一点损失。这是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这一仗,我们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大批物资。打开监狱,释放了全部犯人。攻克合水县城,对敌人宣传“红二十六军没有了”、“刘志丹打死了”的谣言,给了当头一棒,大大鼓舞了红军指战员和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
  攻克合水以后,我们一支队补充了一些枪支武器,志丹指示我们返回陕北安定(今属子长县)地区,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临分手时,志丹还亲自给我们授了一面镰刀斧头红旗。
  返回陕北途中,我调离部队,到地方工作。后来,一支队攻打安定枣树坪失利,支队长强世清身负重伤,后被敌人抓去,英勇就义,部队失散。  
  1934年春,谢子长回到安定,恢复了一支队,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一举打下安定县城,并且带领部队在南梁阎家洼,同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胜利会合,给陕北人民群众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这年8月,我又调回一支队,跟子长在安定景武家塌、绥德张家圪台和清涧河口接连打了几仗。不幸的是,子长在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他不肯离队休养仍然坚持指挥部队。9月,在子长的领导下,以一支队为基础,在安定崖窑沟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团,由贺晋年任团长,我任政委,路文昌任参谋长。    
  五
  1935年2月,子长不幸逝世以后,我们就一直在志丹的领导下工作。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会师以后,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志丹任总指挥。在志丹的指挥下,我们抓住有利战机,连续作战,先后歼灭了杨家园子、张家圪台和定仙墕的敌人,沿着黄河直打到神木。这时,我已调抗日义勇军郭宝珊部任政治委员,仍然受志丹直接指挥。这一年夏、秋之间,志丹确定攻打吴堡县的慕家原。吴堡县80里长,40里宽,慕家原是高原的中心地点,这里住着敌人一个多营。当时,敌人完全搬用了蒋介石“围剿”我中央红军时的那套办法,到处修筑碉堡,实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和“移民并村”的反动政策。在郭家沟,志丹利用这一带群众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决定行动保密,轻装奇袭。夜里,志丹带领部队穿过了一道道封锁线,连狗都不咬。我们将慕家原敌人团团围住以后,敌人都没有发觉。第二天拂晓,志丹指挥部队采取“猛虎掏心”和“围堡打援”的战术,先以少数强攻,吸引敌人援军。结果从宋家川赶来增援的一营敌人,被我大部队击溃一半以上。然后我军回师慕家原。天傍黑时,志丹和我组织火力,准备云梯,挑选神枪手。机枪、长枪都离碉堡不远,夜间发起主攻。第一次碉堡没攻上去,第二次攻了上去,敌人如同惊弓之鸟,狼狈逃窜。正好我们给敌人留下一条路,敌人从慕家原往宋家川逃跑的路上,又被我赤卫军零零碎碎地全部消灭。这一仗后,敌人在吴堡的碉堡被我一扫而光,群众高兴地说:“老刘带的队伍,神不知鬼不觉就把敌人打跑了,真是神军。”    
  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队被我打得顶不住,没几天,阎锡山晋军李生达部一个旅过了黄河来增援。我们部队正在休息,听说敌人沿黄河,从一条山岭上大摇大摆地下来了。志丹当即决定,在敌立足未稳,两眼墨黑之际,打它个出其不意。敌人进入我驻地中间时,先派出100多人的敢死队,拿着自动武器和大刀向我扑来。开始我二团没有顶住,敌人气势更加嚣张。志丹立即命令最能打仗的特务连连长江北平带人冲上去,一个迂回,拦腰截断,敌人的敢死队一下子垮了下去。接着我们左右两面夹攻,敌人招架不住,纷纷逃窜。这时,我们离黄河沿岸不远,守住一个险要阵地,往下扔手榴弹,烟尘滚滚,啥也看不见。敌人一个团被我围迫到一条山岭子上,施又施展不开,退又退不下去,就这样,被我全部击溃。这一仗,我们消灭了1000多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骡马物资。入陕晋军受此重创,仓皇逃回河东,没敢再来。
  慕家原战斗后,我军为稳定北边,又向西攻打横山。由于是沙漠土地,形势复杂,对我极为不利,强攻横山没有攻下。在地势险要的黄家窑,我和志丹两面受围,敌人反攻上来,马蹄踏倒六七个人。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我和志丹一人抓住一个马尾巴跑了出来。
  后来,部队调到延川水坪镇,欢迎红二十五军,驻地休整了一个时期,便打劳山。劳山战斗刚一结束,志丹和我们二十几个营以上干部就被逮捕。    
  1935年冬的一天,我正在瓦窑堡监狱中,忽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一片欢呼的声音。知道是党中央、毛主席来了。我们狱中的同志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不几天,毛主席派王首道来到瓦窑堡,释放了志丹和我们所有被捕的同志,是毛主席搭救了我们,挽救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当我们走出监狱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之后,毛主席、周恩来还亲自接见了志丹,毛主席见到志丹时,亲切地说:“志丹同志,你受害了。”志丹说:“没什么。”这以后,志丹被任命为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和红二十八军军长等重要职务。1936年春,志丹率领部队在神府地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恢复和扩大了神府苏区。随后东征,志丹指挥二十八军向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的敌人发起猛攻,在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志丹牺牲后,党和人民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毛主席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称他是:“红军模范”。志丹和西北人民血肉相连,几十年来,称颂他革命活动的许许多多的歌谣,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浩气壮山河,英名永留芳。志丹同志永远活在广大党员和人民心中。
  (黄怀远整理)
  *本文选自《民族英雄刘志丹》一书。
  

刘志丹/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