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全文图书 > 刘志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给老刘当警卫员的日子*
谢文祥

  “不要管我……赶快请宋政委来指挥部队……消灭敌人……”
  这是1936年4月14日下午2点左右,刘志丹牺牲前断断续续讲的话。45年过去了,至今还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志丹的优秀品德和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终生难忘!
  1935年2月,我刚满18岁,党组织调我给刘志丹当警卫员(当时叫“特务员”)。我是个文盲,放羊娃出身,在红军游击队里当过战士。心想:给大干部当警卫员可得小心,言行很拘束。志丹摸到了我的心思,就问长问短,对我很亲热。我见红军指战员和老乡都亲切地以“老刘”称呼他,慢慢的我也把志丹叫“老刘”,他叫我“小谢”。    
  在跟随志丹1年多的战斗岁月里,我亲眼看到志丹许多动人事迹,至今记忆犹新。    
  志丹身居要职,但他始终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爱护战士,情同手足。行军中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他和战士一起步行,有说有笑,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住下来时,一有空,他就和战士一起拉家常,问长问短。夏季,志丹穿的是千补百纳的粗布单衣,脚踏布鞋。冬季,他只有一件破毛毯和半新不旧的皮大衣,晚上连铺连盖,常同警卫员、马夫睡在一个炕上。半夜天气寒冷,他轻轻地把毛毯取下来盖在马夫老李和我身上。刘嫂做的棉鞋,他送给从南方来的红军指战员穿。他吃饭也很简单,完全和普通战士一样。我们警卫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眼看老刘废寝忘食的工作,身体一天天消瘦,要给他弄一些好吃的东西补养一下。他发现后,总是婉言谢绝,并严肃地指出:“要吃大家一起吃,我不能有丝毫的特殊!”“把好吃的东西送给伤病员吃。”      
  志丹多方关心战士和干部的成长,他经常给战士作报告,和干部促膝谈心,讲革命道理。从天下穷人为什么穷?地主、资本家为什么富?讲到共产党和红军的任务与纪律。指出当前进行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长远的奋斗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共产主义。他还教育我们,为了革命早日成功,要不怕流血牺牲,要爱护人民群众,多为穷苦人民做好事。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志丹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手把手地教我学文化。共产党、红军、工人、农民、革命、行军、打仗、打土豪、分田地,还有吃饭、穿衣和一些人名、地名,都是老刘亲自教我认识的。
  在志丹和党组织的教育下,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志丹在一个党小组里过组织生活,学习文件,讨论党内和军内的大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记得在1935年9月上旬的一天,志丹带领红军奔袭横山城路过石湾,他亲切地对我说:“小谢!你家不是就在附近的大水沟吗?顺便回去看看吧!”我激动而又难过地回答说:“父亲病故的早,生活无法维持,母亲改嫁,我8岁给地主家揽长工。现在家里没有亲人啦!等革命成功后我回去看望乡亲们!”志丹听后点点头说:“好!”
  志丹无限热爱人民群众,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他每到一地就立即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随时记在小笔记本上。志丹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般的联系,陕北老乡对志丹特别亲热。1936年春,志丹任红二十八军军长,奉命率部参加东征,由瓦窑堡向黄河挺进,沿途受到苏区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听说老刘带着红军回来了,奔走相告,甚至专程几十里跑来看望。志丹的宿营地经常挤满了亲切慰问的群众。一次,我们行军在神木和佳县之间的一个村庄宿营,我亲眼看到一位7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拄着拐棍,颠颠跛跛地来看老刘。老乡们笑着说:“大娘!你怎能看见老刘啊!”她说:“我看不见,还摸不着吗?”志丹立即站在老人家面前,拉着大娘的手,亲切地说:“大娘,我就是刘志丹!”老人家把志丹从头摸到脚,又从脚摸到头,激动地流着泪,说:“你带领红军打敌人,你真是咱们陕北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啊!”我和在场的好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志丹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善于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郭宝珊原为黄龙山的“山大王”,出身苦,为人正直。在志丹和党组织的说服教育与争取下,率部起义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和红军的团长。由于旧势力的影响,郭部纪律不好,群众意见很大。老郭主张抓几个典型枪决,以防再犯。志丹对宝珊耐心地进行劝说,指出:“干部、战士都是贫苦人出身,是咱们的阶级弟兄。他们违犯了纪律,与我们领导平时教育不够也有关系,整顿纪律要从说服教育入手。枪毙几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在志丹的教育下,老郭对部队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纪律大有好转,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也密切了。从此后郭宝珊非常敬佩老刘的带兵方法。  
  志丹对敌斗争非常勇敢,每逢打仗总是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1936年4月1日,红二十八军从神木县的山坡头过黄河参加东征。黄河东岸罗峪口有一营敌军在防守。为了保证志丹的安全,我们警卫人员建议:至少有一个连过河后,军首长再过黄河,志丹坚决反对。他亲率一个连作为先头部队抢渡黄河,过河后乘敌不备,打敌措手不及,击毙敌营长,敌闻风丧胆,一逃而光。几十公里的黄河封锁线被我军胜利突破。
  1936年4月13日晚,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电令二十八军袭击山西省中阳县的三交镇,相机歼灭三交、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志丹接电后,废寝忘食,进行着周密的战斗准备。三交镇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周围设有坚固工事,并有一个团的敌人防守。4月14日晨,围攻三交镇的战斗打响后,敌人密集的火力疯狂地向我主攻部队红一团扫射,我军进展不利。志丹亲临一团指挥所与黄光明团长、王再兴政委共同研究突破敌军土围子的方案,号召指战员狠狠地打击敌人,尽快攻占三交镇,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争取战斗取得更大的胜利。  
  夺取三交镇的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我军英勇作战,歼灭外围之敌,但由于地形对我不利,敌人火力过猛,红一团损失较大,三交镇没有攻下来。志丹非常着急,准备调红二团团长于占彪率领部队发起猛攻。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到了一团二连的前沿阵地上。这个阵地是个小山头,离寨子里的敌人不到300米,敌军居高临下,凭借坚固工事架有机枪,匪军还不停的摇旗呐喊。我二连指战员经过半天多的激战,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前沿阵地上只有不到一个班的战士在坚守。“老刘,我们离敌人太近、地势太低、目标太大,无法隐蔽,赶快转移吧!”我和那个班的战士多次异口同声地发出请求。志丹沉着坚定地说;“观察地形和敌情要紧,快向敌人射击,摸清敌人的火力!”我最后又请示时,志丹命令我接过战士的长枪,快向敌人瞄准射击!我打倒了3个敌人。正在这个时候,敌人突然用多挺机枪向我们猛烈扫射。我赶忙把志丹往下拉,由于他两手正在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没来得及爬下去,不幸左胸中弹,伤了心脏,当即昏迷过去。我把他赶快背到隐蔽的地方。他刚清醒过来后,仍以顽强的毅力,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不要管我……赶快请宋政委来指挥部队……消灭敌人……”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军政委宋任穷赶来后,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向志丹致哀。战斗还在进行着,宋政委一面指挥部队发起攻击,终于攻占了三交镇,消灭了不少敌人;一面令我带领一个排把志丹的遗体当夜运过黄河,迅速护送到瓦窑堡。在苏区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4月20日左右,我们安全地到达瓦窑堡北边黑山梁北山角的砖瓦窑,先将志丹的遗体安放在窑洞里,然后去瓦窑堡向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作汇报。周副主席悲痛地流下眼泪,一时说不出话来。停了一会说:“刘志丹同志牺牲的电报接到了。志丹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同志,他的牺牲是红军的重大损失。我们要永远纪念他!”接着又指示:“刘嫂病重,正在住医院,等几天她的病好一些再开追悼会。”
  4月23日,我们将刘志丹的遗体运到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市。24日,各机关团体、红军部队二三千人,在城内戏台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恩来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主任秦邦宪,先后致悼词和讲了话。他们高度评价了刘志丹一生的丰功伟绩。大会结束后,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扶灵,将刘志丹安葬在瓦窑堡市南门外二三里处的山坡上。1943年5月,迁葬于保安县城(今志丹县),修建了雄伟壮观的陵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题了词,以表纪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抚今追惜,缅怀志丹。献身四化,奋斗终生!
  (张守宪记录整理)
  *本文选自《革命英烈》1981年第2期。
  

刘志丹/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