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 刘志丹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纪念父亲百岁诞辰
刘力贞

  一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党中央到瓦窑堡,制止了错误“肃反”,释放了父亲和他的战友。父亲带着狱中被折磨的伤疤走出监狱,但他脸上仍带着微笑。没有休息一天,就投入紧张的工作。白天开会,晚上在麻油灯下写材料,母亲劝他休息,他说:“任务紧迫,时间不等人。”紧接着他下乡扩兵,筹建红28军。直罗镇战役,父亲又带着地方红军在外围堵截敌军。1936年2月,他率红28军出发准备东征,离开的前一天,他要求母亲带我去送送他。第二天,我们刚要出门时,父亲的战友——走另一路东征的杨森来向母亲告别,母亲与他只说了几句话,当我们赶到父亲出发地点时,已经人去场空。母亲和我感到十分惆怅,然而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失去了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1936年4月下旬,重病中的母亲,突然听到父亲在东征前线阵亡,她立刻昏厥过去。组织上见她如此悲痛,没有让她看父亲的遗体,只是在下葬那天,让人用担架把她抬到墓地,当母亲看到要下葬的棺木时,撕肝裂肺般痛哭,扑着身子要与父亲同去,在场的人无不泪如泉涌。当时我6岁了,这场面令人心碎,终生难忘。母亲性子刚强,心胸开阔。过后她说:“人生在世,谁无一死。你父亲为革命牺牲,就是死得其所。”为了纪念父亲,中央在1936年决定把我们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1年,又在志丹县城为父亲修了陵墓。1943年5月2日举行了隆重的安葬活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给陵墓题词,高度评价父亲的革命业绩和高贵品德,母亲对此十分感激。她所痛惜的是父亲英年早逝,特别是他出狱时,还戴着一顶“犯了严重右倾错误”的帽子,她一想到此,心就不由得一阵阵紧缩,泪水如注。直到1942年父亲才得到彻底平反。
  二
  父亲生前,我们父女相处时间虽然很短,但就在那短短时间里,在日常的细微小事中,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去世后,长辈们、他的战友们,以及见过他的乡亲们,常常说出他许多感人的事情,更加深了我对父亲的认识,这自然影响着我的一生。
  父亲最感人的地方,是他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由此产生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父亲的祖父与父亲都是乡村私塾先生,他的祖父刘士杰老先生,一生以教书为业,为人耿直。他的父亲刘培基老先生,是前清秀才,年轻时教过私塾,后在金汤镇民团作过短时副官(文书),他在金汤镇上还开过小客店,后回家务农。我祖父开始不同意我父亲搞革命,怕惹杀身之祸,连累家庭。后在父亲的影响下转而支持革命,他卖骡子换枪给父亲。父亲的战友谢子长、阎红彦到我家养病,他杀鸡宰羊招待,走时送路费,派家人送。父亲把二叔、三叔,我家长工都带到游击队,搞得家中连个男劳力都没有了,祖父只得带着儿媳干农活。1934年春,祖父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烧了房子,掘地三尺,挖了祖坟。幸而事先得到消息,全家人出逃进了梢山,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得知后,派游击队员把我们全家接到根据地。父亲见了祖父说:“儿子不孝,让父亲受苦了!”祖父却说:“你做的事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对着哩!”母亲见到父亲,诉说我们钻山水洞受的惊怕。父亲却说:“这次敌人‘围剿’乱杀乱烧,你们能逃出来就是大幸。”
  父亲虽然是总指挥,但处处与大家一样,他对母亲说:“红军没有人带家属,你来了,也要参加工作,去组织周围村妇女给红军做被服。”母亲心灵手巧,又在部队学会做军旗。部队物资缺乏,父亲对母亲说:“做军服剪下来的布头,要留下,可补衣服用。”同志们受了伤或是生了病,母亲就去照护。我们的窑洞,既是卧室,也是父亲开会办公的地方,父亲的战友们来开会,父亲总是让母亲做好吃的。母亲的拿手好饭是羊肉哨子、剁荞面。直到解放后,老同志见了母亲还说:“我们还想吃刘嫂子的剁荞面。”
  有的乡亲以为父亲当了总指挥,就想捞好处,家门中他的一位叔叔到游击队想当个什么“长”,父亲让他去当战士。教育他说:“干革命是为穷人打天下,想当官就别来,要来就要吃苦,就要不怕死。”我的两个叔叔,还有家门的叔叔,到红军后都是先当战士。
  三    
  父亲对红军指战员关怀备至,待他们亲如兄弟。部队行军到了哪个战士家附近,就叫给两块大洋让他们送回家去。老百姓都说:“把娃娃送到老刘那儿,我们放心。”行军打仗时,他常把马给走不动路的小战士或伤病员骑。有一次,宣传干部孔令甫腿受了伤,父亲与杨森同志亲自抬他。孔令甫后来一见人就说:“太难为了总指挥。”游击队生活艰苦,有一次一个同志打仗把棉衣丢了,父亲就把自己的棉衣脱给他穿。母亲看见了,就又把她身上穿的花棉袄叫父亲穿在里面,她赶紧找布拼凑着给父亲再做一件新棉衣。王世泰叔叔回忆说,一年冬天,他与父亲同盖一床被子和一个棉大衣睡觉,世泰叔叔小父亲7岁,个头高,他睡熟后把被子全裹到他身上,还伸腿放到父亲身上,父亲被冻醒了,但他怕耽误了世泰叔叔睡觉,自己就披上大衣睡。红军作战休息好很重要,因此每到一宿营地,父亲总是前后看,同志们的吃饭是不是安排好了,有时还亲自为部队同志炖羊肉。他不仅关心同志们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成长,一有空就教小战士认字,还亲自教他们射击、骑马。有一次战士教我骑马,马惊了跑了一里多路,但我没有摔下来,父亲看见,先惊后喜,说“我女儿练出来了。”他还与战士摔跤,有的同志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去开导。出了毛病,他善意批评教育。有的战士歧视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志,骂人家是地主的“龟孙子”,还说“那种人不能参加红军!”父亲说,“出身不由他,但走什么路可以选择。只要有觉悟,为什么不能参加红军。”富农家庭出身的杨成森同志就是父亲批准参加红军的,他表现很好,解放后当了民政部部长助理。
  四
  父亲时刻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他治军严格,亲自为部队起草了十八条军纪,让战士们背熟,遵照执行,并率先垂范。父亲自己有了过失,主动请罚。一次,父亲与战士练习摔跤,不小心把战士摔伤了。父亲主动请罚下厨做饭三天,战士们说这三天的饭特别香。都说:“老刘厨艺也呱呱叫。”红军行军打仗,从不骚扰百姓。缴获敌人的物资,除武器外,粮食、衣物大部分分给穷苦群众。在打靖边的路上,父亲听说当地群众缺粮,就让部队多吃南瓜省下粮。军队行军遇到森林火灾,父亲亲自指挥灭火。红军纪律好、爱护老百姓,老百姓把红军作为自己的子弟兵,争着为红军送信、带路、抬担架,红军不论到哪个村子,群众总争着把红军带到自己家中住宿。
  父亲全身心投入革命,他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灰心,而是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他深知书本上的知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928年渭华起义中,他看我军牺牲很大,很痛心,对同志们说:“我们要对得起烈士,要继续前进!”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到敌人统治薄弱的黄土高原搞武装斗争。回到陕北后,一天一天壮大了人民武装。
  父亲深知,为人民打天下,不是少数人能完成的事业,要动员一切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他说朋友越多越好。他不仅在劳苦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还团结了陕甘“哥老会”许多“大爷”,例如永宁山的马海旺,他主动支援红军,常来我家,后来当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他的孙子至今与我们还来往。黄龙山“大王”郭宝珊被父亲争取过来参加革命,解放后当了青海军区副司令员。红军时他常来我家,他的孩子和我们至今是好朋友。那时不叫“统战工作”,叫“交朋友”。这也是实践要你这样做的。
  五
  父亲去世时,他的皮包里只有6支香烟、半截铅笔。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财物,他干革命后家也被敌人抄了。但是,他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还有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高贵品德。今天,时代不同了,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大局为重的品德,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宗旨不能变,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国富民,为党争光。

刘志丹纪念文集/刘志丹纪念文集编委会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