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周文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周文文集第三卷:“什么是大众语?”
周文

  这标题是从三日《申报·谈言》里雅非先生那儿引用来的。在《谈言》里面发表的关于这问题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我已经在《一支从斜刺里射来的毒箭》和《提倡大众语并不反对白话文》的两篇文章中分别指出来了。昨天还有人在《大晚报·火炬》上把垢佛家为笨伯三位先生的文章一并揭破,这倒是痛快的事。现在这篇雅非先生的文章还不是和笨伯先生的一样吗?不过他和笨伯先生所不同的是,笨伯先生提出的似是而非的对“大众语的疑问”,而这位雅非先生还多了一点似是而非的对于“文言文”的辩护。他说着甚么:“文言文的优点是,流利简刮,庄严,圆稳;所以启事公文等,还是少不了文言。”其实这些话,早在五四时代的封建老妖孽们已经说了又说,而且已经被前进的战士们驳得体无完肤了。不过五四时代的封建妖孽对“文言文”辩护的时候,是用“文言文”写出,现在雅非先生却是比他们巧妙一点,是用“白话文”写出,而且比较的很少文言成分和欧化成分,这就是比他们更厉害的地方,但是骨子里也不过还是他们的“余唾”罢了。
  现在我们如果把雅非先生的这几句话翻译成文言文,那末,就应该是:“文言文之优,流简庄圆,启事公文,缺乏不可。”大家看罢,究竟是雅非先生用“白话文”写的几句话容易懂,还是这翻译成“文言文”的话容易懂?所以究竟雅非先生比五四时代的封建妖孽聪明,能够穿着漂壳的外衣出来欺骗大众。至于说到“启事公文等,还是少不了文言”,那只是因为这些启事公文还带封建的彩色,有封建残力支持它;老实不客气的说,那些东西,大众是不要的。要就要大众自己懂得的东西。
  本来那些话是不值得这么浪费笔墨的,而且已经有人批评过了。不过雅非先生既然和笨伯先生一样的提出对于“大众语”的怀疑,那就只好再来浪费一点笔墨吧。
  “什么是大众语?”这几天已经有许多人具体地指出来了。“大众”不是甚么神秘的人类,那末“大众语”也就不是甚么神秘的东西。一方面,它和“白话文”有一区别。这也是为许多人指出来的了。胡愈之先生和傅东华先生先后加重提出的一句话说得好:“大众语”就是“代表大众意识的语言。”这是非常之对的。不过这里应该补充一句,胡先生所说的大众,当然是“前进”的大众,我觉得前进两个字也应该加重提出来的。但是雅非先生却偏偏不用眼睛去看,也许不愿看,也许看了故意不讲,却在那儿和笨伯先生以及润凤先生一样硬要把“大众语”和“方言土话”混为一谈。这种掉花枪的手段,就是一种欺骗大众的方法。
  所谓“白话文”,是指五四时代所提倡一直传到现在的“白话文”。它因为不彻底,所以里面包含了许多“文言”的成分和“欧化”的成分。所以变成了少数的知识份子的东西,大多数的劳苦大众还是不大懂的。所以要纠正它,使它接近大众。至于现在的大众,是唯一能够领着一切进步份子救国自救的劳苦大众。他们现在是非常迫切地需要说话,同时需要懂得许多事情,所以“大众语”这问题在现在就非常重要了。所谓“大众语”是不要“文言”的成分和“欧化”的成分的一种,就是要大众“看的懂,说得出,听得惯,写得来”的话。是现代的普通话。是工厂发达,交通便利地方渐渐在相同的话。当然在现在除广东福建……以及其他最偏僻的农村以外,即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大众语”,可是历史的发展,种种社会条件渐渐造成起来,真正完全的“大众语”会有很快实现的时候,就看大家努力的程度怎样;努力大,完成起来也就快。这是无疑的事。像润凤先生说他跑到工厂里去听来的两位劳工的会话,其实那只是“方言土话”同时参了一大堆只是他们自己那一个范围能够懂的“切话”。“切话”大都是一种江湖的流氓话。所以我很怀疑润凤先生真是去听了真正劳工的话来。至于雅非先生举的例:如“扬州人的‘休告子’,苏州人的‘啥介’,山东人的‘干吗’”,等等,那不过是“方言土话”,不能拿来和“大众语”胡混的。
  笨伯、涧凤、雅非诸先生以为把这些“方言土话”以及“切话”之类拿来就可以堵着主张“大众语”者的口么?正相反,这倒是证明了诸先生的愚昧和发少爷脾气。
  少爷脾气也只是少爷脾气,倒是证明了“大众语”有赶快建设的必要,同时对于“方言土话”的运用的必要。他们想到的就只是他们的“启事公文”,那里管得大众不大众,不但这样,而且还要鄙视他们的话,这种出来反对的表现,就是想把大众更加推进愚蠢的黑暗陷阱里去的企图。
  这位雅非先生又来说他是纯“客观”了,大家看罢,他把“文言文”夸口得那么多的好处,这是什么鬼客观!更好笑的是他还自称是“文盲”,好了,别再使人作呕了,能够写得出那样一篇恶毒巧妙的文章,还算是一个“文盲”吗?拉倒罢!
  1934年7月5日《中华日报·动向》
  署名:王钢
  

周文文集第三卷/周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