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徐特立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徐特立教育文集 1938年 抗战给我的机会*
徐特立
    
  特立在过去是一个彻头彻尾标本式的教育救国论者,从民国十四年到十六年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过程中,革命潮流粉碎了我教育救国的理论。但从十九岁一直到六十二岁都是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因为我是一个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所以只有教育的事业,而没有具体的关于教育理论或意见的著述这一类的成绩。至于对政治发表言论,那只是近三个月的事,就是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起,直到二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止,一百日间的政治言论,登载于报纸和杂志的,不过百分之五十。其实我是一个极不爱写文章的人,一生写文章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前一年,写了半年的教育论文,登在《周南教育》杂志上,这杂志是我发起的,文章就是我和周南的同事以及学生写的。我自己校对,自己发行,自己筹款。这时我任周南的校长,兼教员,每天上课总是五点钟左右。全校中有中学、师范及小学,学生三百余人,公家每年津贴纹银四百两,我和校中一切教员都是平等薪俸制,每人每月十元整。当着辛亥革命的前夜,我的文章就被反动势力压榨出来了,而学校的艰难,和家中的困难,以及建立该校的主人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该校教职员的薪俸不足养家等等,都是我写文章的刺激物。我对于教育得有一知半解,还是辛亥革命前夜的环境给我的。这时正是我一鸣惊人的时期,但只不过经过了半年,辛亥革命成功,我也寂若寒蝉了。
  大革命失败后,在亡命过程中,我的政见没有机会发表。以后到了新的政治环境,自以为国家有前途,颇足自慰,不能引起我的情感。自民国二十年一月起,到二十六年十一月止,我都是负的教育行政责任。但六年间,只发出一个训令,是对于各县教育的指示,其余全用书信。因为我只是一个实际工作者,不是理论家,作家,政治家,或教育家,而只是一个老教书匠,和教育行政负责者,身教主义者罢了。至于发表言论,就非在革命大转变过程中,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最近三个月,我离陕北来到长沙,正是上海失陷以后,南京行将失陷的时候。国家存亡,摆在国人面前,以致人心空前的浮动,也正是敌人的政治进攻最有利的时期,而长沙又是政治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与我接见的同胞,日以百计,至少也以数十计,其中爱国的志士,却把我当作了预言家,而政治间谍也就把我当做了他进攻的目标。因为我不是以个人的资格来湘,而是八路军的代表兼是共产主义者,所以测量我的态度者,也纷至沓来。我也正坐在狂风巨浪漂泊的舟中,而把舵者十分感觉把握的困难,逼得我不能不发表言论,不能不写文章。所以只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写了超过有生以来十倍以上的文章。因为革命空前的发展,帮助了我个人空前的发展,一切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我当然也不会例外。在革命工作中的发展速率,一月可抵十年;并且祖宗历史上所没有遇到的机会,现在都可遇着,只要自己不消极,不坐失机会。目前整个中国社会便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和军事的学校。一切拯人救己复兴建国的大道理,也随着这一广大无边的学校而发展起来。
  我的言论的内容和材料,是革命的环境给予我的,同时我的分析方法也是革命的环境给我的。我自己是本来无一物,虽然不免有些过去的成见,但因环境不许可也大部分粉碎了。大概可以相对的估计“客观战胜了主观”,这是第一。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中使我手忙足乱,不能到处应付,平均看待,因此必须放弃人部分琐屑的工作,只抓住工作中心的一环。所以我的言论虽然有数万言,其中不免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但可以相信没有违反大的原则和基本的理论,这是第二。与我接触的人们在每一问题上都有相反的言论,同时还有调和派折衷主义者,也难免不有汉奸,门户洞开,来者不拒,甚至姓名住址我都不知。纵谈政治,不问来意,因此冲破了过去一切狭隘的观点,使我的思想不能不成为全面的,非片面的,这是第三。因为我是八路军的代表和共产党人,在政治上不免有被人误会的地方,因此我采取绝对公开的办法,言论和行动绝对一致。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第四。我所处的环境是异常复杂的,有和我谈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有和我谈政治形势和政治工作的,也有和我只谈人的问题的。但我的态度只问事不问人,因为人的好坏是政治环境造成的,不是根本问题。主要的是谈政治形势和工作,因为政治制度是更根本的问题。为着急则治标,所以多谈目前的问题,少谈及较远的根本问题,这是第五。有不少的人们误解,以为政治就是阴谋,还以为环境是可以由人的意志决定的,竟至有人以为政治家等于宗教家,是为信条尽力。但我所发表的言论大部分是估计最近的将来,如当蒋委员长未发表抗战到底的宣言以前,就估计中日问题的前途是战而不是和,当着敌人深入晋南时就估计整个战争是胜而不是败,因此我的言论就带预言性质,不是阴谋,也不是背诵宗教的信条,言论对或不对,目前可拿事实来证明。我们研究学术,用来说明过去,不如用来估计将来,更有利于检验自己的言论是否正确,这是第六。近三月来我所发表的言论既已登载在报纸和杂志上,本无重印的必要,因应付友人之请,及存稿以备自己检查,于是允友人之请付印。
  * 这是徐特立同志为所著的《抗战中的政治问题》一书写的一篇代序。写于1938年3月31日。《抗战中的政治问题》共收入政论文十二篇,1938年5月由播种社出版。
  

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版)/徐特立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