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辛安亭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辉典范*——怀念徐特立同志
辛安亭
    
  《徐特立教育文集》出版后,我买来一本,如饥似渴地很快就读完了。读时发生了一个很奇特的感觉:全书共计六十三篇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原先并没有见过;但几乎篇篇似曾相识,毫不觉得生疏。这是什么道理呢?我反复想了之后,觉得道理有二:一是文如其人,徐老的每篇文章,都充分反映出他为人的特点。我过去和徐老接触不少,徐老的为人处事、精神面貌,在我脑子里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文虽是初读,反觉得似曾相识。二是徐老善于和人深谈,他对许多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容易给人留下亲切难忘的印象。我在延安的十一年中,和徐老见面估计总在二十次以上;在北京的十一年中,和徐老见面也有十几次。少数是在会议上相见,多数是个别接触。徐老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每次个别接触中总要谈好多话,涉及许多问题。在接触中听到的意见和文集中文章的主张是一致的,因此初读也不觉生疏。
  徐老的知识极其渊博,教育经验又很丰富,是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讲教育问题,常常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某些具体内容,从不泛泛地空谈教育原理与教学原则。有时他讲得十分精彩,有理论,有实际;又原则,又具体,很能启发人的思想,鼓舞人的勇气。
  按我与徐老接触次数之多而言,应该写出好多回忆来,讲出自己曾受到的教导;只恨自己近两年记忆力锐减,过去的事许多都模糊起来。好在徐老的教育文集已经出版,这是徐老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应该学习它,继承它,发展它。下面我只把印象较深,尚未忘却的几件事写出来,既作为对徐老的怀念,又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徐老的教育思想,提供一些素材。
  大概是在1941年的时候,延安《解放日报》上有一篇文章,批评我编写的高小历史课本中对秦朝政治的写法,认为只应写暴君暴政,对统一中国、废分封、改郡县,修长城,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等不应多讲,更不能说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徐老看到这篇文章后,有一天来边区教育厅见到了我,就问我对那篇文章有什么意见。我说我不同意它的看法。徐老立刻说,你的意见对,不能把秦朝的政治只看成是暴君暴政,秦朝政治徭役繁重,害苦了人民,是一个方面;但秦朝有许多措施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汉朝也继承了,这些是应该肯定的。他鼓励我写一篇文章,寄到报社,争辩一番。这件事充分反映了徐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热心教育青年、鼓励青年,倡导讨论,争辩的优良学风。
  这次谈话结束时,徐老要了一套我编写的历史课本。过了些日子,我去找他,请求指教。他谈了不少意见,其中有两点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一点是对历史问题要辩证的看,要有历史观点,不能机械地讲,不能讲死。如西周的井田制度,在当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是好的;但到春秋战国时就阻碍生产,变成坏制度了。又如科举制度,在隋唐时代,比起原先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进步,能够选拔人才;但到明、清两代,以八股文取士,就变成坏制度了,妨碍了人才的选拔。再一点是,他说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长,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响特别大,至今还是社会改革的阻力。因此,讲中国历史要多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提高学生反封建的觉悟,注意肃清封建流毒,促进社会发展。徐老的指示,使我深受教育。当时我正在编写供小学教师和工农干部阅读的《中国历史讲话》,徐老的意见,我都在写稿中尽力体现了。
  1944年延安整风之后,有一次我和徐老谈起党内的官僚主义与主观主义问题,他讲了一段话,分析的很透彻。他说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资本主义来得很晚。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它的民主、自由是反封建的,是反封建主义的专制主义、家长作风的。可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发展,对封建的东西还没有彻底破除,社会主义就来了。就社会主义制度说,我们比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进了一大步,但就反封建的彻底说,我们远不如人家。人家的封建残余是很少的,我们却大量存在,在党内也还残存着封建思想和封建习气。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这些东西都是不民主的表现,都与封建思想有关系。因此,我们不但要反资本主义;而且要反封建主义,或者说更要反封建主义。肃清封建主义的流毒,不是容易的事,而是我们文化教育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这个意见我在延安只听徐老讲过一次,许多人对此似乎不甚了了。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对这一点才明确地认识到了。
  徐老的谦虚,好问是十分突出的。他在陕北当苏区教育部长时,对地方干部十分尊重,经常征求当地干部的意见。他说当地干部是土生土长的,对地方情况了解得多,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工作,就不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他对后来边区教育厅的某些知识分子领导人的作风,很不赞成,说他们是上海亭子间来的,不了解下情,还不尊重地方干部,这就难免在工作中犯错误。大概在1944年延安整风之后,有一天徐老和我谈到陶行知先生,他非常钦佩,特别赞扬陶先生的小先生制,说陶先生谦虚,有民主思想,所以才能发现儿童的天才,发挥儿童的天才。还说到他在江西苏区时,也有与陶先生的小先生制相似的做法,但没有理论化,而陶先生却比他更进了一步,他自己曾署名为“师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徐老对自己不了解的问题,不仅问下边的干部,而且向农民群众请教。他曾对我说过,他初来陕北时,不懂得为什么冬天下了大雪,麦苗冻不死;不下雪,麦苗却有可能冻死。后来问了老农,老农告诉他干冻比湿冻更冷,雪是保温的。于是他恍然大悟,麦苗盖在雪下,温度就停在摄氏零度;如无雪覆盖,温度会降到零度以下。徐老对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的“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讲法十分赞赏,不仅常对人宣传,而且身体力行。
  1946年边区教育厅出刊《边区教育通讯》,由我们编审科的同志负责编辑工作。当时我们对小学教师可否采用体罚的办法管理学生,认识不清,有不同意见。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徐老,请他指教。徐老回信把体罚的不良后果讲得很清楚;同时对犯错误的同学应如何用诚恳耐心的态度,用说服教育的办法解决问题,指示得很具体,使我们受到很深刻的教育。徐老的回信和我们的原信,现在文集中都有,这里不再详细讲了。
  全国解放以后,大概在1953年的时候,有一次我找徐老,请教对毛主席提出的“健康第一”、“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应该如何理解。他说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时期,首先应该注意身体健康。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好了,学习、品德就都有了好的基础。身体不好,即使学习好,又有什么用呢?全国解放以前,北京、天津有些著名的中学,功课很紧张,学生程度好,考大学成绩最优;但上了大学以后,有的身体不行,常闹病,学习也就落后了。有的甚至大学毕业了,病很严重,不能工作,成了社会的负担,这是教育的失败。我们人民的教育,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培养“包袱”,为社会增加负担。徐老对毛主席的指示理解得是多么深刻呀!
  大约是1956年,一次徐老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徐老问我如有陕甘宁边区的《边区教育通讯》,给他送去一些,他要参考。我把身边有的都找出来送去了。去时,他在屋里地上站着,两腿微开,站得很稳,当时徐老已是八十高龄了。我关切地说:“站着太累了,请坐下来吧!”他说身体要锻炼,健康的身体应是“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坐要稳重,立要挺拔,行要如一阵风。我问他如何锻炼法,他说进城后不太方便,锻炼主要是走路。当时家里的人不让他随便出去,但他每天还是要独自出去转一转,走四五里路,而且要快走。他说人不运动不行,越老越要运动。他说身体健康了,就能朝气蓬勃,要干啥就干啥。他还说做事要专一,不要三心二意。学习就专心学习,坐下来,正正经经学;休息就认真休息,不要身子躺下,还拿一本书翻。这些话虽很平常,但却是经验之谈。由于徐老一贯坚持锻炼身体,所以他活了九十多岁。
  1937年徐老六十寿辰时,毛主席在写给他的祝贺信中,高度赞扬了徐老的道德品质,说:“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1947年,徐老七十寿辰时,毛主席又给以“坚强的老战士”的评价;周恩来同志赞扬徐老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同志称誉徐老是“当今一圣人”。徐老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充分说明他对革命无限忠诚,对革命必然胜利充满信心。他一生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徐老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育经验丰富,身体健康,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辉典范,是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徐老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永远要向徐老学习!
  *原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文中提到的《徐特立教育文集》,指1979年初版本。

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版)/徐特立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