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李得奇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向柯棣华大夫学习
李得奇
    李得奇
  柯棣华大夫和我们永别了,虽然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这令人痛悼的确讯,但我总觉得他依然活在人间,活在反法西斯前线的晋察冀边区。他那对学习努力,对工作负责的精神,以及那活泼生动而又严肃沉着的一切言行,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当去年5月初我由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时,他不久就写了一封中文信给我,表示希望我在军区工作完毕后,即到晋察冀军区国际和平医院去工作,他就是该院的院长。这封信的字迹很整齐有力,词句也很明确通顺。其时我认为是医院的秘书代他写的,谁知后来事实却证明了我的错误,原来那信是我们的国际朋友柯棣华大夫亲笔写的啊!我们分别不到两年,他的进步,真使我惊奇。可是我到医院后,看到他的进步,实不止于此,他已能说一口流利的河北官话,能看很深的中文书报,那时他正在研读《论共产党》。有一天我问他:“柯院长,你怎样学懂中文的呀?”他很恳切的回答我说:“每天早晨学一二个钟头,不懂的字句就问医生,护士,或查华英字典,我已搞了一年多啦!以后请你也帮帮忙吧。”后来我们住在一块,亲自看见他经常都是那样的虚心耐烦地研读中文的政治书籍,也经常翻阅英文的医药名著。他这种不怕艰难,虚心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同志学习的。
  他对工作也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去年秋季反扫荡中,在敌人被我击溃而最后退出边区时,医院里的一百多个同志,就一同由阜平一带的丛山中走向院址所在的唐河西岸,中途有一位已怀孕七月的女同志患了恶性疟疾,他便离开队伍去照顾她,每天跑到山沟里动员担架,整整步行了三天两晚,才到达医院。在这差不多六十小时的行军中,因为无人做饭,他只吃了几块很陈旧的烧饼和几块冰冷的豆腐。同时因为经过了高度的轻装,没有棉被御寒,每晚冻得发抖。他回到医院,就马上开始手术室的工作。反扫荡刚结束,伤病员是特别多的,他每天平均要做三个手术,还要领导全院的行政。然而,他在晋察冀边区始终很愉快的担任着这繁重艰苦的工作。他这种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也是值得每一个同志学习的。
  柯棣华大夫,他不独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同时也善于作适当的休息,每天傍晚时候,在唐河之滨,或运动场里,总看得见他唱着抗战的歌曲,闲适地在散步,或在篮排球场中作各项球戏,有时也和医院里的同志们在家里谈天,开玩笑,打扑克。
  记得是去年旧历7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位医生在一个院子里谈天,月亮异常的皎洁,院子里照满了银色的白光,忽然听到院子外面有人唱着:“……八路军打仗打得好!……实行民主,改善民生,救国有功劳。……”柯棣华大夫的外科助手方医生说:“柯院长来了,这支歌是他最爱唱的。”但是那歌声和脚步声突然在院子门外停止了。“真奇怪!月亮火一般的明,怎么院子外面却阴暗得黑漆一团呀!”方医生微笑着说。“晤!同志,因为外面有黑人吧?”柯棣华大夫一面说着手舞足蹈地踏进院子,大家不禁捧腹大笑起来了!
  三年来,他是那样愉快地在非常艰苦的敌后生活着。今天,他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的精神,却永远离不开我们,将永远活跃在我们的心坎里!
  安息吧!亲爱的柯棣华大夫,你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
  1942年12月下旬于延安
  (1943年3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

纪念柯棣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等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