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 柯仲平 > 生平简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生平简介
柯仲平(1902~1964),云南宝宁(今广南)人,生于1902年。北京法政大学肄业。1926年3月离京,5月到上海,在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了三个月即被淞沪警察厅逮捕,经保释出狱。为送已有身孕的妻子由北京到榆林中学教书;柯又到北方。1927年4月由榆林南下关中,在西安省立一中任国文教员,同年夏在西安学生暑期讲习会讲《革命与艺术》。冯玉祥附蒋反共后陕西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柯仲平于1928年8月辞去西安教职又上北京。他以西安人民反围城斗争为素材,创作出诗剧《风火山》。他1929年赴上海,参加狂飙社出版部工作,并在建设大学任教。同年冬,当局以"宣传赤化"罪名,再次将其逮捕,经友人营救,旋即出狱。1930年柯仲平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派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兼上海工会联合会纠察部秘书;8月以后,又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的采访记者。于12月9日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在上海被关押一年,判刑11个月。1933年8月,经亲朋营救保外就医。次年春东渡日本。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柯仲平8月回国抵汉口,因国民党特务追捕,11月到达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与勉励,被分配担任文化工作训练班班长,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副主任。同年,先后写成《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长篇叙事诗,是陕甘宁边区最早出现的用诗的语言歌颂工农的长篇杰作。毛泽东赞扬他把工农大众作了诗的主人,并在《边区自卫军》原稿上批了"此诗甚好,赶快发表"八个字,被中共中央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第41、42期连载。
  柯仲平和延安的一批文化工作者发起了边区诗歌朗诵运动。他与田间、林山、史轮等筹备成立了战歌社,柯仲平任社长。许多单位受此影响也相继成立了战歌分社、战歌小组,推动了边区的诗歌创作和朗诵运动。1938年8月,柯仲平等又以战歌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发起街头诗运动,并确定8月7日为街头诗运动日。柯仲平的街头诗《告同志》,被写在延安大礼堂对面的粉墙上,并在干部集会上多次朗诵过。
  1939年2月,柯仲平当选为中华戏剧界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委员。1940年1月,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执行委员。同年底,延安新诗歌会成立,柯仲平和萧三是主要负责人。
  柯仲平对陕甘宁边区文化事业的最大贡献,是1938年7月创办边区民众剧团,亲任团长,为剧团写了《团歌》。剧团面临的困难经费不足,缺乏骨干人才。柯仲平到处奔走,呼吁各方面支援,毛泽东、周恩来、博古、贺龙等领导人及柯仲平本人带头捐款。请来能编、能导、能拉、能吹的马健翎,任编导主任;又招聘了民间老艺人张云、李卜等,作为剧团的骨干力量。柯仲平深入乡间,调查访问,编写了大型歌剧《模范城壕村》和诗剧《孙万福回来了》。此后,他率领剧团跑遍了边区,演出了许多边区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戏和传统戏,如《好男儿》《血泪仇》《十二把镰刀》《打渔杀家》《大拜寿》等。1944年,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文委主持召开的戏剧评奖会上,民众剧团获得了"特等模范"。1949年9月柯仲平作为中国文联代表,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柯仲平被调到西安,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协西安分会主席等职,担任过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1951年开始,柯以主要精力从事长诗《刘志丹》的创作。1962年12月,当诗作大部完成之际,在康生等人的阴谋策划下,其作品《刘志丹》受长篇小说《刘志丹》的株连,被诬为"反党长诗"。从此,他的创作受到巨大的挫折。
  1964年10月20日,柯在支部大会发言时,心血管病突发,与世长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陕西省委为柯仲平及其作品平反昭雪,彻底恢复名誉,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显示全部)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