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白求恩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白求恩和“芦沟桥”
郎 林

  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年了,但是,他那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却一直焕发着灿烂的光辉,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学习他善于结合中国的实际,周密、细致、具体的科学工作作风。这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其重大现实意义。
  我想到,白求恩同志生前为八路军医疗卫生战线刻苦钻研和设计的流动医院——“芦沟桥”,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它集中体现了白求恩的精神。
  “芦沟桥”,这是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在中国农村根据地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研究了他在西班牙和中国战场取得的经验之后设计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战地救护医疗措施。当时他认为,八路军医务人员只要善用这些措施,即使他本人不在场工作,也能在前线建立起一个短小精悍、机动灵活的野战医院,使指战员在受伤六小时内得到抢救,这样,治愈率便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芦沟桥”制成后,救护伤员的时间缩短了。流动医院的编制和装备十分短小精悍、机动灵活。医务人员只有二十三人(包括十六个护士学校学员);能把做一百次手术、换五百次药和配制五百个处方所用的全部药品器材都装在“芦沟桥”和一副驮筐内,固定于驮架之上。医院转移时,只需把两个驮架放到鞍子上,就可运走了。“芦沟桥”内的物品都做了科学的装置,不会损坏,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十分方便。同志们异口同声地称赞说:“白求恩大夫这种创造真值得我们学习!”他笑了笑说:“不,达不是我的创造,我是从群众那里‘偷’来的。老百姓运肥料使用的粪驮子启发了我。”
  “芦沟桥”这一名字是怎样来的呢?在河北省平原游击战争的当时,虽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但解放区军民团结一致,斗志旺盛。每到傍晚红日西沉的时候,四面八方此起彼伏地传来了响亮的歌声。有一天白求恩大夫听到一种歌声很感兴趣,问我这是什么歌?什么内容?我回答说是反映抗日战争的《芦沟桥小调》。白求恩大夫说:“我们这个流动医院的外形很象一座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我们就叫它‘芦沟桥’吧。”
  回忆白求恩大夫在“芦沟桥”试制成功后在思想感情上流露出的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直到今天我仍然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在工作总结报告和给朋友的书信里,都津津有味地谈到过这件事。他曾在一二〇师司令部作过如何使用“芦沟桥”的精彩表演,受到贺龙同志的热情赞扬。那是1939年5月在河北省平原游击战争的战斗空隙中进行的,表演的效果很理想。流动医院的主要工作部门手术室、换药室、消毒室、药房等,在接近假设的火线前沿半小时后全部展开;如果敌情紧张,只需十分钟就可以把医院转移。白求恩大夫在表演时心情很激动,他象魔术师一样,一说需要什么东西,就不加思索地从“芦沟桥”里拿了出来,有时甚至不用眼睛看,一伸手就把需要的东西准确地拿了出来。
  白求恩同志十分重视培养八路军医务人员,“芦沟桥”试制成功后,他在酷热的夏天,挥汗废寝忘食地写出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他在这本书里周密、细致、具体地叙述了流动医院的各种组织和操作。为了便于同志们接受,他精心绘制了一百一十九幅示意图。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对这本书作了高度评价。白求恩同志逝世后,聂荣臻同志在为该书作的序言中说:“这本书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造诣宏深的医学家、模范的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的最后的遗著。这是他一生最后的心血结晶,也是他给予我们每一个革命的卫生工作者和每一个指战员和伤员的最后不可再得的宝贵的礼物。”
  白求恩同志认为单靠外国医疗队来治疗伤员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医疗队离去,不能解决的困难仍然存在。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好医院,既能直接治疗伤员,又能培养人材,使中国医务人员直接把治疗任务承担起来。长期以来,白求恩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医院建设和培训医务人员方面。
  他在实际工作中对医务人员进行诲人不倦的言教和身教。他对医院中各项工作都制订出明确的要求和制度,并且首先以身作则给大家做出表率。任何时候,只要他看到同志们做得不好,就马上指出,示以正确的动作。他一天到晚总是边讲边做,边做边讲,嘴不停,手不住,脚不歇,把病房、工作室和宿舍都变成课堂。
  他在医院开办过护士学校,其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培训团、营、连的护士和卫生员。训练课程百分之五十为实际操作,百分之二十五为医务理论学习,百分之二十五为政治学习。每学期十四周,培训学员十六名。学员入校后,先在消毒室见习两周,然后在一、二、三级护士班各轮流学习四周。由于学员的入学时间不同,每两个星期可有四个学员毕业,充实前方卫生工作。
  实践证明,白求恩同志的培训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他在特种外科医院举办的实习周内,把全军调来的二十三名主要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白求恩同志的科学求实精神,还表现在他总结了“消毒十三步法”。根据晋察冀边区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他提出把用过的各种外科敷料全部收回,用“土办法”进行严格、细致和科学的消毒;其步骤分别为收集、分类、浸洗、曝晒、蒸笼消毒、密封标识等十三步。他说过,做好消毒工作是外科医生最基本的常识。如果消毒工作做不好,就会使伤口感染化脓,增加伤员的痛苦,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这是医务人员的罪过。
  今天,我们国家的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医务人员的水平同四十年前相比较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我这样想,如果今天白求恩大夫仍然在世的话,他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有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是当年白求恩同志的翻译。)
  

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编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