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全文图书 > 史沫特莱文集(3)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个七章
(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梅念

  珍珠港事变后不过两个月,英国占领了一百一十八年的新加坡就陷落了。三月,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势力完全崩溃,到了一九四二年初夏,盟军在缅甸的部队全面溃退。
  在与英国进行了长期谈判后,史迪威将军指挥下的中国军队才获准进入缅甸,因为缅甸是英国在一八五五年夺过去的,他们害怕中国军队重占缅甸,常驻不走。
  到一九四二年年底,荷兰女皇威廉敏娜答应印度尼西亚人民,他们在战后可以参加荷印联邦,可以自己掌管“内政”,但必须在联邦内承担“互助”的义务。
  一九四三年一月初,英国和美国政府也采取了抵制日本宣传的措施。它们废除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中国另立新约,并且建议,待战争结束后,再签订有关通商和其他事务的条约。
  这些事件的发展都成了朱将军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用以教育部队和人民的材料。二月四日和五日,朱将军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评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旧条约,另一篇评论新条约。他说,这些新条约“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一纸条约是不够的,只有一个强大、民主的中国,而民族经济也获得发展以后,才能真正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可是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实行民主的迹象,更不想努力发展工业,也不去制止可耻的囤积居奇和大发战争财的歪风。国民党根据“中国已经尽了作战努力,现在该看英美了”的原则,尽量避战。国民党的军人、政客非但不着手发展民族经济,反而投机倒把,甚至在一九四四年年底广东闹饥荒饿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把大米卖给日本。
  在同一时期,河南也出现了饿殍满道的灾难,一下子夺去了三百万条生命。驻防河南的汤恩伯军队和汤恩伯本人对于灾荒不闻不问,反而借着税收或军粮名义,连农民的谷种都抢走,这些粮食大部分又用高价抛售出来,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一名到河南进行救济工作的美国红十字会代表迫不得已,付出了比在美国市场还要高的价钱从汤恩伯手里购买小麦。成千上万的饥民想迁徙到解放区,也被汤恩伯军队的机关枪手赶了回来。河南农民中流传着一句话:“我们遇上了四种灾——黄、旱、蝗、汤。”①
  重庆《大公报》因为把河南的灾情和重庆的奢侈、贪污情况比较了一番,也被停刊三日。
  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蒋介石的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开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想。他直称重庆为“粪坑”,蒋介石为“贪婪、固执、可憎的小响尾蛇”,蒋把租借法案下的物资囤积起来,不打日本,而准备打内战。
  日子一多,约瑟夫·史迪威成了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反动分子背上的芒刺。“尖酸刻薄的乔”②对于反动而腐败的蒋介石政权毫无用处。对于中国人民和士兵,史迪威是既同情而又尊敬的;但是在根据他的部分日记而出版的《史迪威日记》一书中,他每逢写到蒋介石、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各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官时,他的用语是极尖刻的。
  史迪威有一项目标,就是要中国继续抗战,改革军队,以使其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并且阻止内战,免得国家分裂。为了达到这项目标,史迪威将军一再促请蒋介石撤回他在延安边区四周部署的二十万军队,调他们去打日军。这些建议使得蒋介石大为生气。事实上,中国这批吃得最好、装备最好的军队,许多年来从未打过大仗。
  国民党的政客、军人、银行家和地主显然是在利用战争来增加他们在美国银行中的存款。但解放区的人民和军队始终与日伪军作战,还击退了国民党对边区不断发动的攻势。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前——这战役是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初结束的——国民党内有影响的集团似乎一直认为轴心国家必将获胜,因而他们在战争中是站错了队。但是,朱德和其他延安领导人,从没有一篇演说或一篇文章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盟军必胜有过任何怀疑。不仅如此,朱德将军在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三日——苏联红军建军二十六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还坚信中国军队可以在盟军的胜利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纳粹侵略苏联之前,我们中国已经抗日四年之久。中国比苏联人口多一倍……可是中国还没打过胜仗。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原因是政府不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动员全国去抗击日本。
  纳粹德国不了解革命战争可以把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展起来的特点。这就说明了苏联红军为什么能够击败装备精良的德国纳粹军队。它也说明了斯大林格勒的伟大历史性胜利,三十三万名轴心国的军队被围于此,九万一千名被俘,其余都被歼灭。中国必须从各方面学习苏联红军。……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苏联红军拥有一个强大的后方生产基地。红军大捷的另一个原因是盟国的团结,以及美国和英国对苏联的物资援助。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轴心国家把胜利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以高唱“共产主义”威胁来破坏盟国的关系上。自从发动战争以来,日本采用的就是这种政策,而国民党的许多军政官员也随声附和。
  在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二周年纪念日,以及一个星期以后的抗战六周年纪念日,朱将军利用这两个日子发表演讲和文章,以提高华北人民和军队的士气。
  他在七月一日问道,中国为什么产生了一个能够持续发展并且能够动员将近一亿人民继续抗战的共产党?他解释说,这是由于“工人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由于科学社会主义和这两项运动的结合。”他说,这种结合就产生了“一个由先进理论指导、有足够的魄力和远见去完成中国革命任务的政党”。
  他把这个意见作了进一步的申述,指出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遗产”——刻苦耐劳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它并且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三大阶段中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在这“剧烈无比的锻炼”的过程中,我们的党结合历史遗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了马列主义。
  针对国民党的反民主宣传,他指出:
  我们的经验证明,如饥似渴地热望民主,我们从未听到过人民曾经因民主自由过多而加以拒绝的奇闻。……我们相信,只要全国都实行民主政治,那末抗战的力量将会惊人地无限地发展起来。……诚然,由于中国人民在旧社会处于毫无权利的地位,大多数中国人民还是文盲,因此我们最重视教育工作。当前这一极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是史无前例的。
  到了七月七日,朱将军回顾了抗日战争六年来的情况,他的统计数字说明,八路军和新四军共伤亡三十八万人,毙伤敌军的数字也不相上下。他说,损失固然是大的,但“党、军队和人民却改变了华北的面貌,对于全国所有进步人士的思想起了很大影响。我们建立了人民的抗日政府,这个政府是民主的,它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公民权,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和政治自由权利。”
  这些成就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支纯朴而优秀的军队,一个纯朴而更有效率的政府。……因为我们宁死而不投降。”
  “我们的力量和权力都来自人民,”他继续说道,“我们的一切办法也都是人民创造的。由于依靠人民,我们就击败了敌人,战胜了一切困难。我们只有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我们早就失败了。”
  他说,自从汉口陷落以后,国民党的政绩是什么呢?难道不就是对民主力量实行白色恐怖,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贪污腐败,与敌人秘密谈判,以及准备内战吗。
  那年秋天,盟国的代表直接干预重庆政府的事务,以便防止国民党和日本一旦媾和必然会发生的内战,这些事实足以证明朱将军的话并不是仅仅为了宣传。
  ① 民谣原话为:“河南四荒,水(黄河)、旱、蝗、汤(恩伯)”。——校注
  ② 指史迪威,乔是约瑟夫的昵称。——译注
  

史沫特莱文集(3)/(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著;梅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