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个人著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政治委员作报告
(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袁文等

  红军政治部主任在作报告。他瘦长个,戴一付眼镜,共产党员。他是国立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讲话的时候挥舞着他那打掉三个指头的右手。穿一身本来是青蓝布或黄卡叽布的军装,上身已洗成灰白色被农家妇女补了又补,下身裤脚管缩成套裤样子,他一双赤脚穿着草鞋。到宁冈后他剃了头,头顶光光,象一个西瓜壳盖住他的黑脸。
  这是红军还在宁冈的时候。听他作报告的有红军政治部的全体干部,红军司令部的全体参谋人员,红军各连队班排士兵委员会的代表,红军和宁冈县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红军”,他开始讲:“经常流动,总是象流水和行云,但是在这里,在井冈山周围这个地区,我们还势必同行云流水一样活动。因为我们面前有比以往更困难的情况。这是一个土匪地区。
  我们希望在井冈山成立一个兵工厂,一个军事训练学校,一所医院和其他机关组织,作为我们的根据地。毛泽东的红军正从北面开来。要保存我们的力量,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这两省交界地区,山大且险。井冈山有五个险要哨口,每个哨口只要一连人就能把守住。我们能够在井冈山把我军整编,择地休息,以资改造,建立起红军的大本营。
  但是井冈山上有王佐、袁文才,两个土匪头子,王、袁各有三百喽啰,手下共六百条枪。此外,井冈山周围所有农民老乡都听他们的。农民老乡把王、袁看作是他们的朋友,他们说王佐、袁文才“劫富济贫。”
  “我们的侦察员们走遍了井冈山地区各个地方,它是一个土匪地区。那里的地主们规定向土匪头子月月进贡,得到土匪的保护不受侵犯。王、袁带领山区农民到其他地区的城乡抢劫的时候,农民也得到一些赃物。我们必须从内部来征服这个山区。多少天来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怎么办?在执行我们的具体计划以前,我有必要跟大家讲讲这个山区的情况。如果我们要取得胜利,我们必须知道这些情况。”
  听报告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人拿出半截铅笔把小本本放在膝盖上开始作笔记,以便回去后向连队作传达时参考,他们听到的报告是这样的:
  井冈山地区一切土地差不多逐渐集中在地主的手里。地主是放印子钱的高利贷主,也是税官。同土匪头子王佐、袁文才合作行动。少数农民一无所有。大多数农民是佃户,实际是农奴,许多是家奴和奴隶,许多农民的女儿卖给地主家作家务奴婢。
  许多土地栽种鸦片烟,由长工奴仆运往市镇或吉安府以东赣江一带,让在那边当大官和作生意的地主亲戚朋友经营销售。有些地主的子弟,到外边去经商作官,在军阀部队里青云直上,充当大小军阀。
  地主们住在四周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里。他们把金银财宝埋在地窖或地板下。对还有一点土地或一头水牛作担保的农民发放贷款,重利盘剥。一到年终算帐,农民们失掉了他们所有一点土地。
  政治部主任的报告这一部分,听众并没有全部记下来,因为这一切只是看法并没有准确数据,只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情况说明。但是政治部主任根据侦察员们的情报作报告,他们结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接着他继续讲道:
  地主们会拿出一部分钱买些新的奴仆或小老婆,有一个地主最近花了五千块大洋,买了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广州漂亮小老婆。他们还会把窖里藏的财宝,拿出来送儿子到吉安城里的天主堂去当神甫,或到南京、上海进教会学校去念书。地主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回来多数成了基督教徒。他们脱胎换骨洗净了他们个人的罪恶意识,用上帝的刀剑武装自己的头脑再回到家里。从前,他们买一个丫头在房里服侍他们,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中国的旧风俗。现在摇身变成基督教徒,他们更进一步大言不惭地说:
  “只有我们把他(她)们买下给他们饭吃,不然她们如何活下去?我们岂不是我们兄弟姐妹的看护人吗?”地主子弟有的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有的成了新军阀,有的当了银行家。他们也成为他们兄弟姐妹们的看护人谁要对这提出异义,神明可不会答应。
  政治部主任继续讲道,这个地区的大小沟渠不通,积水池塘杂草丛生,道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农民用锄耙种田,人拉木犁耕地。地主老财嘲笑道:“穷鬼懒汉多如牛毛,买牛耕田白费钱财!”
  村里人满身是疮疤,他们小时候一身脓疮,满头疥癣,瘌痢头,几根黄毛。冬天穿一身补了又补的棉衣棉裤,穿到天气暖和,脱下后一丝不挂,同刚出娘胎一样赤身露体到处乱跑。
  妇女们在死水池塘边淘米洗菜,家里的破衣烂裳,尿屎布、大小便、粪桶、赃物都在同一个池塘里清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地主老财说。愁眉苦脸,疮痍满目,伤寒、霍乱、赤痢、摆子瘟疫流行。三伏天烈日直照乡村茅屋房舍,黑死病光临这块土地,各家病人躺在茅屋里。村外山边,新坟垒垒,死人长眠的土地跟活人生息的地方差不多。
  正当炎热的三夏季节,疫病蔓延夺去穷人的生命。地主们全家搬到清凉山上的寺庙里。他们在山脚下派人防守,不准任何人登上山路。地主豪绅这样解决可怕的疫病问题。
  但是地主们却进一步散布谎言蜚语。说什么鸦片可以医治百病。穷人买地主的鸦片,吞云吐雾吸食成瘾,他们死活谁也用不着关心。于是人们求神拜佛。信男信女到庙子里去烧香磕头络绎途道:农村到处钟鼓铙钹,道场法事念经声木鱼声日夜敲打不停。和尚道士、斋公先生跳神、捉鬼、驱邪,赶走挫磨人们的妖魔鬼怪,对每个祷告者总有那一套司命经。
  秋凉以后,流行瘟疫消失,地主们回到平地山庄继续过他们那一套腐化堕落的生活。一家之长的老太爷横躺在榻上抽大烟,丫头婢女左右侍候,烟瘾过足,兽性发作,年将就木,梦想成仙。丫环奴婢于无人处伤心痛哭,但求一死了事。大小老婆争风吃醋,姑嫂妯娌吵架,子女号啼,鸡犬不宁。大些的少爷公子把丫头使女拉到书房里初试云雨情,打发他们的岁月。地主子弟或是忙于催租讨帐,买进卖出,或是书写礼义廉耻修齐治平一类的治家格言,象基督教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须承受地土”一类福音传道教条。经过他们精心选择,恭恭敬敬地写好贴在书房、厅堂、神座上。
  人们一面听着政治部主任讲这些事,一面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看来他们过去真太老实了。
  报告更进一步讲道:身兼本区地方官的地主同井冈山上土匪头子王佐、袁文才共同分享权力。以前地主们有自家的团防局团丁,但是那些兵痞流氓发现,当土匪喽啰打家劫舍,坐地分赃更是发财之道,于是一个一个的连人带枪支弹药投奔山寨,组成以他们为主力的一支六百土匪的武装。
  井冈山上有八个土匪啸聚的村落,按老百姓取水井取名。主要村落由北井、南井、东井、西井,中井等五井组成,其余村庄有上井、下井、小井。井冈山人口五千也许更多些。村民的生活都要比生活在地主手下的老乡们好些。土匪头大哥王佐同他的大老婆和八个小老婆住在一个村子里;土匪头二哥袁文才有一个老婆和三个小老婆,住在另一个村子里。
  如果某个地主对土匪们不按月进贡,就会发现自己倒霉被抓起来逼供拷打交出比例要多两三倍的赎金。如果某一个地主公然同土匪头子对抗不交例贡,或心存幻想以为他可以请省里这个军阀那个亲戚带兵前来剿匪的话,那他很快会发现,他的长工、奴仆和附近的老乡,向土匪通风告密,井冈山土匪在某个黑夜里下山打进他的家,把这个地主家抢劫一空,并一把大火烧成平地。甚至连让他维护尊严的一条裤子也不给留下。
  事后,王、袁的特派使者就会光临附近某个豪绅家里,受到阿谀奉承殷情接待。同全家在豪绅家里避难、体面扫地的地主彼此寒暄客套一番。特派使者声称奉王、袁寨主之命特来解释,这是一场小小的误会,王、袁得悉几个手下,目无尊长,不懂礼节的家伙,冒犯先生虎威,感到甚为不安,专程下山表示歉意。还说王、袁寨主希望大驾回府安居或暂时委屈一下借居人家,忘记小小的私愤云云。于是豪绅请客设宴招待,使者酒醉饭饱就回山去了。杀鸡吓猴,这么一着,其他地主就照例纳贡,并且当王、袁喜庆生日宴会时更加额外送礼。王袁对那些地主并不喜欢,但是只要地主进贡,他们就和平相处。
  “现在要问”,作报告的政治部主任问:“王佐是个什么人物,袁文才又是个什么人物?这两个土匪头究竟是什么角色?”
  王袁两人都是贫农,他们受尽欺凌,贫无立锥之地,反叛成性,不满世道,此外一无所知。他们唯一的精神粮食不是来自公元前二、三世纪魏蜀吴三国争汉鼎连年战争的三国演义故事,就是来自六百年前宋朝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民间传说。他们在吃娘奶的时候就吸收了那些故事。在庙会赶集的时候他们蹲在阴暗的墙角落里,有时在农民苦力成堆的茶馆里一坐几个钟头,听说书人讲水浒好汉打家劫舍秤金分银的豪侠行径。说唱扮演评讲古代战争两军对垒,英雄豪杰上阵冲杀和出身卑微出生入死粗野豪放的绿林好汉。劫富济贫、重然诺、讲义气、拜把子、称兄道弟、生死不谕。在中国社会上对过去一套封建道德有多种解释,什么是忠?意思是奴隶对主子要服从,但“贤者择主而事”,则聪明的仆人可以选择开明的主子,强者可以称王;妻子对丈夫要忠,但男子汉却有许多小老婆;一个兵士必须服从长官,但实际上并不拼命去打仗;将军必须忠于皇帝,但如今没有皇帝。人人可以称王称霸。凶猛残狠的军人总是得胜。否则胜利就归于阴险巧诈的对手。
  满怀仇恨、精力充沛的青年农民王佐、袁文才,在三国水浒故事的影响下,就制订出他们自己王国的计划。他俩结拜成为兄弟。招兵买马、拉了一支当过团丁的农民组合的小队伍。各自娶妻讨小老婆。他们对朋友讲义气、重然诺,对部属忠信不贰。对冤家仇敌刻薄无情。那个地主破坏诺言,他们就立即报复。思想上一致的地主们也心中有数,知道这一套无非是豺狼当道玩弄的把戏。
  王、袁的王国毕竟小得可怜,他们知道在穷困的小山沟以外,比他们势力强大的大小军阀多的是。他们看到除了交朋友找盟军,要统治江西或半个江西是没有希望的。
  红军谈判小组提出井冈山作根据地同他们商谈,他们把红军代表同国民党军阀一样看待。谈判小组想用新思想、新观点启发他们的觉悟,引导他们走上新的生活道路。他们认为两个匪头出身贫农年纪很轻,挺而走险逼上梁山,完全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悲惨命运。
  政治部主任报告说,红军在组织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以前,至少在一段时期里,可以争取王、袁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很多听报告的人知道谈判已经完成。王、袁同意他们跟红军联合,答应让井冈山成为红军的根据地。不过他们提出了他们的条件,他们的六百人要编入红军,但仍归他们自己指挥。他们更进一步要求指挥大的部队,要求红军只能通过他们不能直接同农民打交道。
  红军最后有条件的同意了这些条件。代表告诉土匪头子,他们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必须受训,必须服从红军司令部的统一领导,接受司令部的组织体制。必须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指挥部队。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士兵都要参加。一切人等都必须受正规政治军事的训练。
  王、袁对这些古怪的条件非常怀疑。但是,红军的军代表们和他们恳切谈话,指出他们同红军合作的未来前途,当土匪并无出路。谈判商定,王佐担任团长,袁文才担任营长。
  政治部主任报告说,当然红军的意图并不是迁就地主、军阀和土匪三位一体的神圣同盟,来牺牲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红军的任务是组织群众,解放群众。在王、袁的士兵中间,在附近的农民中间,尽管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但是必须开展工作。必须十分小心,非常谨慎,不然就会出乱子,肯定要付出很多生命代价。要选拔最勇敢最聪明的战士到土匪头子所在的团队里去。
  报告到这里为止。还有其他同志有关江西西部交通、河流、地理特征的报告。红军正在制订在群众中开展革命工作和军事作战计划。
  一九二八年四月的第二周,朱德统率的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暴动、湘南暴动的红军向这个半土匪地区进军。当部队登上一个山嘴,可以望得见大山的时候,天色慢慢黑下来了。朱德停下来拿起他的望远镜对正焦距向侦察员跟他指点的一个黑地方望去,模糊不清的影象在他们的望远镜头里现出清晰明确身穿军服的人们,有的坐着,有的躺在地上,旁边架着枪支,立着一面旗帜。
  那边,井冈山下五道哨口,一道哨口下有一支自己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的武装军队驻在那里。它是从山北下的。它的司令员是毛泽东。它的旗帜是一把交叉的镰刀和斧头上面一颗星星的红旗。
  朱德统率的红军心花怒放,快速前进。毛泽东走出迎接他们。
  去年九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武汉警备团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南下,一路联合农民赤卫队,铁路工人和矿工,用长矛、大刀、弓箭和石块同地主军阀部队作战。毛泽东的队伍始终同农民赤卫队在一起,这是一支为革命而战斗的处于被围困的小部队。他们的队伍在这场游击战争中损失将近一千人。活动在湘赣两省交界的万山丛中,一边作战一边行军。他们在井冈山下同朱德的红军会师了。朱德军队的矿工、农民和投奔到红军的白军士兵,争先恐后鼓着眼睛望着这个被帝国主义国民党称做“土匪、强盗和小偷”的共产党思想界的先驱农民领袖毛泽东,他们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憔悴、前额宽阔、模样可怕的人,蓬头长发,赤脚浮肿,穿一身灰布军装破旧不堪。这是一个红军领袖,一个以擅长演说和写作闻名的中国人,一个在外地学习研究成为一个共产党员,把他的生命献给革命圣坛的人。这个人后来成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第一任主席。
  战士们又瞪眼盯着井冈山土匪头子王佐和袁文才。他们站在另一边一小队武装人员中间,王老大面目狰狞一付凶相。袁老二矮小肥胖粗鄙、狡猾。
  王、袁看看这七千人众的红军队伍,他们梦想有朝一日自己拥有这样一支军队发迹起家统治和宰割江西全省。他们望着一面面绣着镰刀、斧头交叉一颗红星的奇怪红旗。在他们的心目中红星的五角意味着有朝一日他们统治天下的五方。据解释说镰刀和斧头象征工农大众,而他们自己又出身农民,他们心领神会怡然自得。他们听到指挥员亲切称呼战士们作“同志”这个陌生的词儿,他们看见队伍里一般战士如同胞骨肉兄弟相见、亲切热诚地欢迎自己的上级首长。
  他们当初没有预料到这个。人众面前谁大谁小?谁强谁弱?谁是领导者谁是紧跟者?谁是将军?谁是小鬼呢?事实摆着。
  谈判协定已经签订,他们必须遵守。红军会师部队留下一连人,战士把守南面哨口,大军跟着王、袁土匪头子登上夜色降临的山谷。一轮明月高空悬挂,几小时后他们来到一个峡谷坡地开阔的地方。天快亮了。在未来的岁月里,这块地方即将成为他们的根据地。这是走向胜利的舞台,也是伟大悲剧的舞台。他们驻下来,直到红日当空,暖和的太阳把他们唤醒,于是继续向前,走上中国革命下一步新的路程。
  

史沫特莱文集(2)/(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著;袁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