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埃德加·斯诺 > 全文图书 > 纪念埃德加·斯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在斯诺家做客
朱青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来到日内瓦湖畔的埃德加·斯诺故居。我国准备举办纪念斯诺逝世十周年展览会,要求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提供一些展品。她请我们去帮助选择。她在农舍般的住处门口,热情地迎了上来。一进客厅,就看到墙上挂着那张著名的斯诺在保安时给毛主席照的带着八角红星帽的像,还有六十年代周总理的大幅半身肖像。在壁炉上,放着唐三彩的马,墙上悬挂着中国的二胡和琵琶。在斯诺自己制作的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与中国有关的书籍。狭长的过道兼餐厅里挂着中国古今名家画的山水风物。在书房墙上可以看到中国青年画家表现抗日战争的大型木刻。浓郁的中国气息使我们感到,这位举世闻名的美国记者是何等地热爱中国。洛伊斯还指着屋外的园子回忆说,那里长过高大的向日葵,种子是邓颖超同志赠送的。
  洛伊斯把许多斯诺生平的相片摆在我们面前。有他儿童时在美国的,有他二十年代末在上海、昆明等地的。我不禁联想到,他在《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书里非常深刻地描绘了新旧中国的对比。一九二八年他二十三岁时到上海,正是一年前四一二大屠杀之后,少数洋大人统治着租界,青帮头子被封为“禁烟局长”,垄断了烟、赌、嫖,光在租界里妓女就不下十万。在昆明,满街大烟味,买大烟比买白米还容易,而一个女孩只值五至十块银元。在内蒙,几百万人死于饥荒,尸体遍野。他写道,这是使他觉醒的契机。解放后,他三次旧地重游,跋涉万里,不但尽情而忠实地报道了这个灾难深重的古国的巨变,而且把大江南北的崭新气象摄入他的镜头。当然,最珍贵的还是他在革命根据地拍的照片和影片。这是历史的见证,重要的文物。
  洛伊斯沏了中国茶,端上自制的点心招待我们,同时取出斯诺的十一本著作的各种英文版本以及法、德、意、西班牙、瑞典、丹麦等文字的译本。这几百万字的问世,是经过了多少顽强的奋斗啊!三十年代,斯诺以巨大勇气,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成为第一个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六十年代,他又绕过美国官方的重重阻挠,再次来到中国。有的西方评论家称他为马可·波罗之后对认识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这说法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何止对外国人,他的著作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洛伊斯特意挑选了一本一九三八年上海复社出版的《西行漫记》中译本。我告诉她,这是我们年轻时代启蒙书之一。抗战初期,在敌占区,这种书有的人只能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看。书中记载的共产党人的彻底牺牲精神、崇高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亲密平等的同志关系,使人们十分激动,无比神往,从而奔向解放区。洛伊斯说,她听到不少中国朋友讲过类似的经历。的确,对如今和将来的青年人,斯诺的书仍将是一个宝库,一种鼓舞的力量。
  然后,洛伊斯又拿出两厚本剪报和两盒录音带。斯诺一九七二年去世后,各国报刊有大量报道和评论,在日内瓦和纽约先后举行了追悼会。洛伊斯说,剪报是亲友寄来的,很不完全。但我们看到,欧美的大报,不管其政治色彩如何,都登出《毛泽东的老朋友》、《中国问题的权威》、《一生钟情于中国》、《在保安窑洞里预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等等标题。尤其亲切感人的,是斯诺好友的回忆文章和在追悼会上的讲话录音。马海德同志以散文诗般的语言,追述他与斯诺在苏区的传奇式的日子。他说,有一天在保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会场上,集合了红军战士,虽然人少枪劣,但他们以最大的自信,断定革命必胜。正是这种英雄气概,使斯诺认识到只有红军及共产党的领袖们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希望。英籍名作家韩素音盛赞斯诺介绍中国革命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功绩。她说,斯诺长期遭到美国顽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但他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洛伊斯的简短言词包含着千言万语。如同她深情地向我们述说的那样,她感谢毛主席、周总理在斯诺病危时,建议他去北京治疗休养,并立即派出医疗队到他瑞士家中日夜护理,帮助解除他胰腺癌的病痛。尤其难忘的是,洛伊斯向我们介绍了斯诺的遗言,遗言中说:“请把我的部分骨灰撒在北京,告诉人们因为我爱中国,希望在我去世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象我生前那样。”斯诺逝世后的第二年秋天,洛伊斯到北京参加骨灰安葬仪式,次年暮春,她把另一半骨灰送回纽约,埋在斯诺留恋的通向大西洋的赫德森河畔。
  不知不觉中,夜色已降临。我们暂且告别了洛伊斯。在归途中,我陷入了沉思。斯诺对养育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情;但他的远见又使他反对美国的一些当权者长期采取的违背中美人民利益的政策。在尼克松首次访华的那个星期里,他与世长辞了,但他是公认的中美友好的先驱和桥梁。五十年代末,为了寻求较自由的环境从事写作,他只好离开美国,迁居瑞士。在日内瓦附近的山区和平原,他居住和写作了十几个年头。他家中还有大量关于中国的材料待编成书。临终前,他念念不忘这项工作。洛伊斯受他的托付,现在正努力继续他的事业。斯诺对中国人民的重大贡献和深情厚谊,至死不懈,感人至深。毫无疑问,斯诺一以贯之的探索真知的精神,启发和鼓舞着无数中外的有志者。
  (原载1982年第4期《世界知识》)
  

纪念埃德加·斯诺/刘力群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