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纪念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桑梓深情
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室

  20世纪50年代初,习仲勋离开西北局,奉调到中央工作后,依然心系西北,对生他养他的故乡富平更是难以忘怀,时时挂念着那里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加上工作中的问题,导致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富平的灾情十分严重,当年夏季麦田连续遭受冰雹和大风袭击,秋季阴雨连绵,秋粮出芽霉变。全县受灾农田106万亩,减产6000多万斤,致使当年群众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缺粮户近4.7万户,占总农户的70%。美原、老庙一带灾情尤甚,不少地方出现逃荒要饭、掘食苜蓿根、吃麦苗等现象,外出以物换粮的就更多,非正常死亡亦时有发生。
  这年年底,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接到富平群众的几封来信,反映群众生活困难。看罢来信,习仲勋心情异常沉重,关中自古米粮仓,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这令从小就体验过饥饿滋味,与家乡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习仲勋寝食不安。他当即将来信批转陕西省人委,请省人委派人了解情况,妥善处理。1962年,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召开,富平县委第二书记田勣庆、书记处书记常生春赴京参加会议。习仲勋把他们接到家中,询问富平的情况,联系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严厉地批评他们说:美原、老庙一带土地肥沃,过去是粮仓,现在竟然发生死人的事,多么令人痛心,你们把工作咋搞成这样了!再不下茬抓好生产,就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陕西省人委根据习仲勋的批示精神,派工作组到富平,会同富平副县长朱继贵进行了认真调查,证明反映情况属实。随后,省上召开了全省安排群众生活的会议,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吃粮问题。1962年春,省上和渭南专署先后3次给富平调拨返销粮1595万斤,饲料粮280多万斤。地、县两级发放救济款3万元,棉布36945尺,絮棉3350斤,以及大量衣物等。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在政策上作了些调整,允许群众外出自由换粮,省上还调动了八九辆汽车接运外出背粮的群众。一个春上,富平群众先后背回粮食约52万余斤,补充了返销粮的不足。经过省、地、县各级的努力以及群众想办法筹粮自救,严重的局面总算应付过去了,家乡的人们打心底里感激习仲勋。但习仲勋此时的心情并不轻松,他知道,农历三四月间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春荒并未完全度过。于是,他又提笔给富平县委主要领导写信,提醒他们不可疏忽大意,把返销粮问题当大事来抓,分配要公平,不要让群众饿肚子。他要求县委带领党员和干部,与群众共患难,“做工作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切切实实,踏踏实实”。县委将习仲勋的来信向公社书记作了传达,要求贯彻执行。
  习仲勋时时惦念着故土乡亲,乡亲们也时时牵挂着自己心目中崇敬的人。1967年秋天,当“造反派”们在台上尽情表演的时候,台下的乡亲们正掰着指头谈论着他的功绩和亲情,就连灶房的大师傅也做好了地道的家乡饭——红豆面,给这位离开家乡数十年,一心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老革命家。
  “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今天,习仲勋已静静地长眠在故土的怀抱里。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伟大的历史功勋、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早已在家乡人民心中矗立起了一座巍巍的丰碑!他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习仲勋纪念文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