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缅怀习仲勋在西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毛泽东的政治敏感和丰富经验,及时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何载

  了解西北革命历史,我们不能忘却陕北错误“肃反”的严重教训,这是自己人打杀自己人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肃反”搞得人心惶惶,将“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几乎断送。
  三位亲历者的回忆
  陕北错误“肃反”采取了非法手段,令人发指。这里,选择党、政、军三位有亲身经历的领导干部的陈述。时任陕北陕甘特委书记的张秀山回忆说:
  1935年发生在陕北的这起“左”倾肃反,从7月15日永坪扩大会议作出的《反右倾取消主义决定》开始,至1935年10月24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甘泉县下寺湾制止肃反止,历时三个多月。
  在这个乌云翻滚的日子里,“左”倾错误执行者把原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主要领导:刘志丹、高岗、杨森、习仲勋、杨琪、惠子俊和我等同志逮捕下狱,险遭杀害;西北军委委员、红27军84师师政委张达志被撤职,也被打入肃反的黑名单;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和红军的一些重要领导干部张策、马文瑞、王世泰、刘景范、黄罗斌、郭宝珊、任浪花、朱子休、张文舟、李启明……和红26军连以上的干部,地方区以上的干部,先后都被扣上“右派反革命”的帽子,关押狱中,遭到酷刑拷打。准备活埋我们的大坑都挖好了。
  红军营长于震西被抓后,被肃反的人用匕首一刀一刀地扎,逼他承认自己是反革命。于震西直到死,也没有低头,没有诬陷自己的战友和同志。义勇军首领郭宝珊同志被审讯时,反问他们:“刘志丹是什么派?”审讯者说:“刘志丹是右派!”郭宝珊坚定地告诉他们:“刘志丹是右派!我也是右派!”
  有的同志被杀掉,有的被活埋,幸存者被摧残得难以言表。中央后来查证,肃反中,他们已“杀害了二百以上的西北党政军干部”。①
  时任陕甘边东部地区苏维埃主席马文瑞回忆说:
  1935年冬季,陕北山区的天气异常阴冷,穿着棉衣在山区活动都觉得受不了,但我们的革命热情却很高涨。……
  正当我们干劲十足的时候,极端错误的陕北肃反开始了。……1935年7月间,在延川永坪镇召开的西北工委扩大会议上,不切实际地否定了陕甘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功绩,错误地批评刘志丹同志和许多负责人右倾,扣上了“右倾取消主义者”的帽子。……将红二十六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的干部统统关押,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同志被捕入狱后,均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有200多名优秀干部被错误杀害,这是当时西北根据地的一大灾难。②
  当年被从战场上诱捕的黄罗斌,回忆刘志丹、习仲勋和他被捕、被打的情景时说:
  刘志丹在歼灭国民党东北军110师后,被调到北线指挥作战,途中遇到通信员,通信员将送往红15军团的信交给刘志丹。……这封信就是“左”倾路线执行者逮捕刘志丹和红26军、陕甘边区干部的名单。刘志丹不顾个人安危,仍到瓦窑堡向省委陈述意见,挽救同志,挽救革命,可到了瓦窑堡还未开口就被逮捕了。当时身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已被捕入狱。杨森和我打完劳山战役后,分别被以调往北线作战和调任军政干部学校政委的名义,诓骗到瓦窑堡后逮捕入狱。杨森和我被推进监狱后,习仲勋见了我们点了点头,笑了笑,意思是你们也来了。这一举动被看管人员看到了,当即朝习仲勋头上抽了两鞭子。③
  习仲勋从路线方面作了回忆: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也影响到陕北。他们不作调查研究,不了解陕甘革命历史,不了解敌情、我情,全凭主观臆断,强调对外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对内凡不同意他们错误观点的就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指责刘志丹同志等只分川地,不分山地(陕甘边某些地方土地多,光川地平均每人就有十几亩、几十亩,群众只要川地不要山地),不全部没收富农的东西,不在游击区分配土地,是“不实行土地改革”;指责我们纠正一些违犯纪律的土匪行为是“镇压群众”;还说我们同杨虎城有联系,是“勾结军阀”。他们无中生有,无限上纲,先说我们“右倾”,继而说我们“右倾取消主义”,更进而说我们是“右派”,诬陷我是“右派前线委员会书记”,诬蔑刘志丹同志“和杨虎城有勾结”,是“白军军官”。当时,蒋介石正在对陕甘边区进行第三次“围剿”。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怪现象:红军在前方打仗,抵抗蒋介石的进攻,不断地取得胜利,“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却在后方先夺权,后抓人,把刘志丹同志等一大批干部扣押起来,红二十六军营以上的主要干部,陕甘边县以上的主要干部,几乎无一幸免。白匪军乘机大举进攻,边区日益缩小,引起了群众的极大疑虑;地主、富农乘机挑拨煽动,以致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几个县都“反水”了。根据地陷入严重的危机。④
  “千里雷声万里闪,中央来了晴了天。”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和毛主席来了,党中央派的先遣联络员来了。陕北人民无比高兴地传颂着喜讯:“毛主席来了!”
  久旱逢甘霖,春风吹又生
  毛泽东为挽救陕北的危机,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做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工作。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渠道,深入调查研究,寻求最有利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他运用军事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陕北苏区面临的困难。
  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即提出“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的方针,部队迅速在吴起镇以西,一举将尾随而来的马鸿逵部及国民党军一个骑兵团全部歼灭,并乘胜击溃后续的3个团,痛快淋漓地割掉了“尾巴”。
  次日(10月20日),毛泽东和党中央即听取了当地游击队长张明科和红26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关于陕北“肃反”的汇报,得知逮捕了刘志丹、习仲勋等许多人,凭他锐利的政治敏感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判断了陕北苏区错误“肃反”的形势严重,立即派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和李维汉等人携带电台,作为先遣队火速去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李维汉回忆说:
  我们在甘泉下寺湾遇到了郭洪涛,得知陕北苏区正在对红二十六军和原陕甘边党组织进行肃反,刘志丹等主要干部已被拘捕。在吴起镇时,曾有同志向党中央反映陕北肃反和刘志丹被捕的事,现在得到了证实。我们当即电告党中央毛泽东等同志。⑤
  错误严重,形势危急,不容迟疑。接到贾拓夫和李维汉电报后,毛泽东采取果敢决策,当即下令:
  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⑥
  这才使恶化的事态得到了制止。
  紧接着,派中央红军保卫局局长王首道携带电台,代表党中央前往瓦窑堡,接管“左”倾分子控制的西北局保卫局,防止事态变化。
  中间还派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组织慰问团,前去稳定形势。
  随后,毛泽东和中央来到甘泉县下寺湾,听取了陕北苏区领导人的汇报,之后召开会议,分析了陕北根据地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决定分两路行动。一路:张闻天、秦邦宪、刘少奇、邓发、董必武、李维汉等直接去陕北苏区中心——瓦窑堡。另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中央红军南下,迎击第三次“围剿”陕北苏区的敌人,取得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大胜利,成为中央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奠基礼。
  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毫无疑义,为顺利解决陕北危机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1935年11月初,中央组织了以董必武为主任,王首道、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为委员的审查错误肃反的“党务委员会”,进行了甄别和平反。
  共产党人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横眉冷对,豪气万丈,但是遇到被自己同志打杀时,如何正确对待,这是一件没有先例的事。
  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张秀山、刘景范、张仲良等被错误关押时,以大局为重,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刘志丹表现尤为突出。
  (一)劳山战役前夕,刘志丹得知后方已把陕甘边特委的张秀山、张文华、蔡子伟逮捕,把西北军委的张庆孚、朱子休等人关押,他决定前往北方局代表所在地瓦窑堡进行申诉。
  但刘志丹途经安塞真武洞时,碰见从瓦窑堡来的通信员,称是给15军团送急件,通信员不知底细,便把信交给了刘志丹。刘志丹一看,原来是秘密逮捕自己和其他将领的名单。他反复思考如何对待,既不能回避,也不可回部队。回部队势必引起斗争和大乱,最后决定,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保住红军和根据地,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直奔瓦窑堡,准备直接面向“中央代表团”申诉,但事与愿违,他一到,即被投入监狱,根本不容申诉。
  (二)刘志丹在狱中采取完全低调的办法,“见人不语,低头不言”。有时遭到看守无端的打骂,既不作声,也无怨言。他冷静分析形势,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将会引起狱中大乱,不利于问题解决。因此,压抑万丈怒火,忍气吞声,不言不语。
  出狱后,一些人怨气难消,愤愤不平,他和习仲勋劝说大家:“我们的事中央已经管了,大家听候中央处理,不要多谈了。”
  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对刘志丹在平反会上的讲话,以不无赞美的心态做了以下的回忆: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底,开了一次平反会,洛甫、博古、刘少奇等出席。……会上,宣读了《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王首道代表五人委员会宣布:刘志丹等同志是无罪的,党中央决定立即释放,并且分配工作。刘志丹讲了话,他说:这次肃反是错误的,我们相信中央会弄清问题,正确处理的。我们也相信犯错误的同志会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团结在中央周围一道奋斗。⑦
  (三)刘志丹等恢复工作后,一些曾被关押过的人,仍然感到怨气难消,要求中央审查处理,他又和习仲勋耐心劝说:“现在战事很急,中央要管的事情很多,我们把现在的事管好,中央迟早会处理的。”
  一些未参与事件的旁观者,打抱不平去问他时,他总是宽恕而温和地回答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中央挽救了我们,我们要做好事来回答,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谈了。”
  由于中央红军适时到达,才挽救了这场危机。正如习仲勋所说,如果中央不来或迟来陕北几天,刘志丹和我们红军将领就会遭到杀害,恐怕这个“硕果”也就难以“仅存”了。
  ①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②《马文瑞回忆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88页。
  ③《习仲勋革命生涯》,第90页。
  ④《习仲勋文选》,第288—289页。
  ⑤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册,第370页。
  ⑥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册,第371页。
  ⑦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册,第372页。
  

红旗漫卷西北高原 缅怀习仲勋在西北/何载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