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烽火塞上--习仲勋在榆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我的老战友习仲勋〔1〕
杨和亭〔2〕

烽火塞上——习仲勋在榆林/姬世存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认真贯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
  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提出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习仲勋为首的绥德地委抓住这个中心,带动其他工作,成绩显著。
  ……
  在党中央号召下,他领导地委班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在边区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到绥德郝家桥村向当地农民请教,发现这个村的生产搞得很有起色,刘玉厚是村里劳动生产的带领人。仲勋同志便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安排计划,地委决定推广劳动模范刘玉厚和郝家桥模范村的经验掀起生产热潮。绥德地区陆续涌现了许多典型的先进区、乡、村和模范人物。如绥德城里的纺织模范刘老婆、工人模范郝玉亮、吉镇的农作法模范王德彪和刘金英、四十里铺的劳动模范汪丕应、佳县的阎开曾和吴堡的文教模范任逢华等。
  1944年12月21日至1945年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总结大生产运动的工作经验,鼓舞边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边区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绥德分区派习仲勋和我领队出席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号召“军民两方面同时发动大生产运动”。会议期间,毛泽东邀集各地区负责人座谈,对我们工作上的成绩给以肯定,并且指出缺点,要求我们学会做经济工作,搞好边区的生产建设。他还提出劳动英雄应当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并且讲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问题。
  会后,我们回到绥德,习仲勋提出开展大生产运动要按户制订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变工互助,重视工副业生产,提倡劳动竞赛,定期检查总结和适时召开劳动模范工作者会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与文化艺术运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办冬学和识字班,改造二流子等一系列主张。经过地委讨论,大家取得一致认识,并且更加充实了对各项工作的安排计划,还提出要以政治思想带动大生产运动,推动生产建设的要求。大生产运动在绥德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推动了生产,也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到1944年至1946年,在人多地少的绥德地区已是粮食自给有余,群众、机关、部队、学校都做到丰衣足食。
  1943年4月,习仲勋身体力行,带领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抗战报》主编梅行,地区妇联干部张力,《解放日报》驻绥德记者田方和地县有关部门的干部,深入到县城西二十里外的郝家桥村蹲点调查。
  习仲勋在郝家桥村蹲点调查一个月,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所宣传的劳动模范刘玉厚的先进事迹,所推广的郝家桥村发展生产的经验,在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总结大生产运动的经验。中共绥德分区地委书记习仲勋带领分区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工作者出席了这次大会。郝家桥村刘玉厚等被边区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
  1944年4月28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习仲勋与齐心在中共绥德分区地委机关所在地九贞观举行了朴素而又庄重的婚礼。参加婚礼并致祝贺的党政军领导有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政治委员李井泉,绥(德)、米(脂)警备司令兼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旅政治部主任杨琪良,绥德分区专员袁任远,分区地委副书记白治民等。
  习仲勋说:我们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习仲勋在领导绥德分区党、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按照中央和西北局的部署,开展了整风审干运动。但这一工作很快受到了康生搞的“抢救运动”的干扰和破坏,仅绥德师范学校就搞出“特务”多达230人。面对混乱局面,习仲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致电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建议制止逼供信,纠正“左”的错误偏向,还亲自到绥德师范学校调查,找党员骨干、师生代表谈话,了解情况,宣传党的“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政策。经过甄别,除一人外,其他人全部平反恢复了名誉,因而扭转了混乱局面,保护了一大批干部、教师和学生,维护了全区的稳定。
  习仲勋说:绥德文工团要为全区六县52万人民群众服务。
  1944年春,在中共绥德分区地委书记习仲勋的重视和支持下,地委决定在原绥德民众剧团的基础上,从绥德师范学校和米脂中学调来一部分青年学生,成立了绥德文工团。
  文工团成立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踏遍了绥德分区的山山水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歌舞剧和秦腔历史剧等形式,演出《白毛女》、《风调雨顺》等剧目,深受群众的欢迎。
  解放战争开始后,由于地方上人力物力的限制,文工团分散下乡搞战勤工作,适逢周恩来副主席途经子洲县双湖峪检查备战情况,得悉文工团的情况后说:“听说这个文工团很有水平,不要因战争拖垮了。你们地方上如果养活不起,可以交给前总随军演出,培养一批文艺人才不容易嘛!”此后,绥德文工团改为西北文工团,随部队转战陕北,为部队演出了不少文艺节目,发挥了鼓舞士气的作用,深受前总指挥部和广大指战员的欢迎。
  习仲勋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确定的文化教育方针并结合绥德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教育与劳动结合、教育与社会结合、教育与政府结合、教育与家庭结合的办学方式,得到了毛泽东的重视和表扬。为了解决分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他提倡因地制宜,大办冬学。1944年冬天,他对子洲县周家圪*(左土右劳)创办冬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写出了《关于开展冬学运动的正确方向》一文,发表在11月23日《解放日报》上,该文对分区教育工作特别是开展冬学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
  习仲勋说:共产党员要善于和党外人士合作。
  习仲勋在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分区政权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44年冬,绥德分区六县选出846名议员。绥德县参议会共有7名驻会议员,其中共产党员2名,国民党员1人,无党派人士4人,共产党员名额不足1/3。13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4人,国民党员6人,无党派人士3人,共产党员仍不足1/3。绥德县县长是著名士绅霍祝山,副议长是党外人士张哲卿先生。绥德著名士绅、原国民党八十四师旅长刘杰三连任三届边区参议员,他的三个女儿都参加了革命。绥德另一名党外人士、原国民党二十二军高级参议刘绍庭也是三次连任边区参议员。此外还有佳县的著名人士乔松山、杜光,米脂县的高愉亭、姬伯雄等都参加了边区的政权建设。姬伯雄还被选为米脂县县长。由于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各阶层人士参政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这就为绥德分区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度过经济困难,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1〕摘录自《习仲勋革命生涯》,第178页。
  〔2〕杨和亭,时任绥德行署副专员、专员,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政协陕西省副主席。
  

烽火塞上——习仲勋在榆林/姬世存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