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习仲勋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习仲勋一贯重视新闻工作
张 光

  一
  1933年,红二十六军回到了1930年刘志丹创建的南梁根据地(今甘肃华池县),又扩大到陕西几个县,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习仲勋任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对他说:“政府工作安排顺了,要着手办一张报纸,有了报就等于我们增加了一个师。”习仲勋听了很有体会,他说和自己同代的青年,就是看了报刊才知道马列主义的,也是从报上知道刘志丹领导革命起义的,才决心参加革命。不久他就找来文化委员蔡子伟、特委宣传部龚逢春商谈筹办事宜,在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抽出经费派人秘密到西安购买油印机、油墨、纸张等,很快就出版了革命委员会机关报——《西北红旗》,接着又出版了特委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生活》,而且还用红色套印。报刊一出来,大家争着读,高兴地说:“咱们有报纸了!”上面登有前线打仗的新闻、世界大事、政府的工作安排、地方建政等报道。学校老师还拿着报给农民念,农民说:“一张纸上什么都有,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道天下事。”刘志丹看了很高兴,对习仲勋说:“咱们队伍是藏龙卧虎,要发现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另外,报是办给群众看的,要通俗,像和农民交谈一样,这样农民就喜欢了。”习仲勋一有空就和编报的同志座谈,还审一些稿,自己也写一些稿,报纸越办内容越丰富多彩。后来随政府转移到甘肃下寺湾出版。1935年9月,“左”倾分子逮捕了刘志丹、习仲勋等以及报刊的工作人员,才停刊了。50年代初习仲勋对我说:“那时候啥条件,也能把报办好,现在好办得多了,只要脑子装着群众利益,报纸就能受到群众欢迎。”
  二
  1947年冬,我到“边区群众报社”后(不久改为《群众日报》),发现习仲勋对报社的领导如胡绩伟、林朗等很熟悉,和记者田方、莫艾、柯兰、闻捷、李季、谭吐、张潮等也很熟悉,一见面就请他们谈下面对西北有什么反映。当时他正纠正土改中的“左”的倾向,他指出报上有些报道也有“左”的现象。但这不能怪记者,因为他们受了康生在山西搞“左”的影响。以后要实事求是,吃一堑长一智。1948年初,报社要派一批记者到前线和分区去采访,副总编林朗带着刘漠冰、冯森林、叶宾、程远也有我十多人,到了西北局,请习仲勋(我们称习书记)作指示。他像见了老朋友,请大家坐在老乡(当时西北局驻绥德霍家坪)窑洞的坑边上和坑下条凳子上,还拿出前线同志送他的战利品——美国香烟叫大家吸。他讲了形势后说:“你们下去,听到群众对西北局、边区政府有什么意见,一定要马上写信给我。我们有了你们这几十只眼睛和耳朵,就能感到群众呼吸了。如果我们有了错,就能马上改,改了就是好政府。”他看见不吸烟的人问为啥不吸,问到我时,我说我不会吸,他说他在一次会上看到过我吸过烟,我说那是玩,他说:“写稿子可不能玩。”说得大家都笑了。我们走时,他对林朗说:“你们应去听听林老、贺老总有什么指导。”
  三
  在陕甘边区开大会时,一般主席台上有三个条桌子,中间一个是主持和发言人用的,两边斜放一个,上面写着一个是记者席,一个是记录席。主持者和发言者都坐下面,讲话时上来,讲完又下去坐。因此记者席和记录席特别显眼。这种做法一直用到解放后的西安。那时人们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因为这是工作需要,那时没麦克风、录音机,如果记者在后边听不清,站着也不好记,但这也是领导重视新闻工作的表现。
  因为如此,在开会前后,领导同志就走到记者席前,问这问那,有一次习仲勋就问:“我讲话快,你们记得下来,我本来想讲慢些,一说起来就快了,可苦了你们”,我们说:“有速记可查,我们大体上也能记下来。”有一次西北军政委员会讲座婚姻法草案时,彭德怀走来问:“你们对婚姻法有什么意见?”我们说:“现在有的民主人士有两个夫人,怎么办?”彭德怀微笑了一下未答,随后在讲话时他说:“你们不用怕,婚姻法只管今后,以前的当事人不提不干涉。”会上大笑起来,严肃的彭德怀也哈哈笑了起来。张治中有时来问,带没带今天的报。一次王震告诉我们,新疆一篇关于民族问题的稿子,要能显著登出,那是重要的问题。
  四
  解放后在西北土改时,习仲勋在一次干部会上说:“我小时在家做过庄稼,我也去过好多县,关中的土地不集中,地主富农很少,中农最多,所以要实事求是,不能生搬南方的办法。要接受1947年的教训,不能搞‘左’,‘左’不是群众中原有的,而是干部带去的。所以工作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延安时他就说过:“我们掌握政权以后,刀把子在我的手里,不出‘左’右偏差最好,但如‘左’了,比右还可怕,右了无非是把事未做或做得少,以后还可再作,而一‘左’,轻则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重则死同志、死群众,一片恐怖。历史上的‘左’,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深深引以为训”。这次他又这样说。因此西北土改稳妥,基本没有出现乱斗乱打现象,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搞阶级斗争,习仲勋这些说法,被说成是右比“左”好,说他一贯右倾,土改不彻底,以至说他是阶级敌人。“文革”后才平反了。他晚年对我说:“历史上我们犯‘左’的错误时间长,有的是认识问题,有的是加上个人主义的原因,争个什么,因此很无情;如果多一些人情味,将心比心,也不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五
  1946年4月,《边区群众报》六周年,习仲勋写了庆贺文章,说:“《边区群众报》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
  1951年3月他在西北报纸工作会议上讲话说:“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他问道:“为干部办报?还是为群众办报?……只有真正办得群众化了的报纸,才能满足干部的要求,……去了解群众,熟悉群众……到处都要交几个知心朋友……朋友多了……记者和编辑才能写出好的报道和评论。”
  1981年1月新华社建社50周年纪念会上,他代表党中央作了讲话,他提出了新闻工作要做到“真”、“短”、“快”、“活”、“强”五字方针。这也是从新闻如何吸引群众的角度上提出的,只要这样群众才爱读,才能起到作用。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他一贯认为,新闻工作应有坚持群众观点,也就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这样才能把新闻工作做好。
  

怀念习仲勋/《怀念习仲勋》编辑组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5(2009.5重印)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