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贺龙 > 全文图书 > 贺龙·贺英·洪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洪湖呵!英雄的名字
(新西兰)艾黎,秋莹译

  一天傍晚,我们乘船到洪湖去。
  我们乘的船从长江大桥下驶过,只见桥上的灯火,明亮地倒映在水中。这时,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在第八世纪初写的一首诗,他写的鹦鹉洲,可能就是今天汉阳的所在地了。诗如下:「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今天,人们对於这座给无数人提供了方便,并把鹦鹉洲同汉口以及武昌连结起来的大桥之美,可以写出很多的诗篇来。在人类为之自豪的世界大建筑物中,长江大桥是占有一席位的。
  不久,我们就接近洪湖市了。
  三十一年前,当我乘搭一艘英国内河航轮来到洪湖的时候,这地方名叫「新堤」。那时候是冬天,我们沿着沙滩走了好一段路,才到达洪湖市,那时候它是国民党军的一个驻防市。国民党军队每天干的主要事情,除了抽鸦片烟外,就是掠夺农民了。一九五一年,「新堤」改名为「洪湖」,这是因为这裏有一个大湖名叫洪湖,而洪湖地区又一度是鄂西人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当船靠岸的时候,我们受到洪湖新生一代以及当地领导人的欢迎。
  一天下午,我躺在洪湖旅舍的床上休息,这时,我的收音机播出消息,给贺龙在北京正忙於选拔运动员参加定期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工作。正是贺龙的名字和洪湖的名字,在三十年代初期,曾使武汉的富豪和权贵吓破了胆。我抵达他的老根据地时所看到的朝气勃勃的生活,要是也让贺龙完全看到了,他会是很高兴的了。洪湖地区有着一个非凡的革命纪录。这裏的人民在革命战争的年月裏,在同一九五四年的水灾作斗争,以及在制服为患大部分居民的血吸虫病的过程中,曾经经历了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今天是谷物、棉花和油料作物收成特别好的一年。
  洪湖地区土地平坦,面积二千三百二十平方公里,其中湖水和河道一共占了一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土地。这裏的人口大约五十万人。其中有四十一万人务农,二万人以捕鱼为生,剩下来的就是工人了。整个地区有六十二个公社和三个国营农场。一九五七年,这裏一共生产了二亿一千七百斤谷子,一九六二年,稻谷产量跃增至三亿斤,而今年将可超过三亿三千万斤。一九六二年生产了二万九千担棉花。今年的棉花总产量将在五万八千担以上。一九五七年的鱼获量是二百九十万斤,一九六二年多四百八十万斤,而今年的鱼获量在六百五十万斤以上。
  洪湖已经建立起了各种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来了,而在以前,这裏是没有工业的。一九五七年以前,洪湖没有拖拉机,而现在则拥有拖拉机一百一十标准台,可耕二十八万七千亩田地。以前办不到的,公社办到了,在水利工程的兴修上尤其是这样。
  洪湖公社化的过程,同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形大致相仿:一九四九年解放,一九五二年进行土地改革,同年组织互助组,一九五六年组织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接着在一九五八年成立了公社,由於有了开初几年的办社经验,现在公社是巩固起来了。
  公社化以前,连续降下五十毫米的雨量,洪湖就要闹水灾了,而现在,一口气降下二百毫米的雨量,也无水灾之虞。以前,二十天没下雨就被认作是旱灾了,而在今年一个最重要的季节中,有五十天没有下过雨,但作物却获得丰收。现在,洪湖拥有天旱保收田七十五万亩以上。一九五七年以前,全县只有两部电动抽水机,而现在则拥有五百二十部,共计一万匹马力。与此同时,各地公社充分地利用拖拉机,他们发展小型工业,并开办学校。
  在旧新堤,洪湖周围的堤防只有四座水闸,很小,不够应用。现在已建起三十六座现代化的大水闸来了。
  洪湖有甚麽问题吗?问题当然有许多,既有小的,也有大的。县委书记笑着说:「例如,如果我们能在小艇上安装一部合适的机器,帮助采挖湖底裏那大量的莲藕,那末,这种菜蔬的收成量就更大了。」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灾问题,也影响着洪湖,人们经常要估计到大水灾的可能发生,并提早采取抗洪措施。洪湖的人民是不营造经久性的房子的,因为他们晓得,如果建造这样的房子,那末,在同一九五四年规模相仿的水灾中,这样的房子可能就被冲走。但是,现在他们每一家人起码拥有两条坚固的船,并有许多储物的衣箱。
  实际上,观察力敏锐的参观者来到洪湖这样的地方,他们是不去着重着这裏的住屋的,他们着重注意的是人们强壮的体格和焕发的眼神。洪湖人是田野、湖泊和河沟的儿女,他们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过的是户外生活。他们是依然在阔步前进中的革命人民,他们对於敌人挖空心思地大吹的安逸舒适的生活,是无所动於心。我不会忘记抵达洪湖那天早上在码头看到的那群年青人,也不会忘怀当时的感受,那就是:革命依然和我们同在。
  在中国近年来摄制的激动人心的影片中,「洪湖赤卫队」是最优秀的影片之一。我曾经看了两次,来到洪湖後又看了一次。我猜想当时在场的观众一定也看了几次,但他们还是聚精会神地在看。片中的女主人公(译者按:名叫韩英)就是继承了贺龙的英勇的姊姊贺英的革命传统的。
  洪湖输出大量的猪肉和鲜鱼到各地去。这裏出售的蛋品和野鸭,或许是全国价钱最廉宜的了。苦於蔬菜供应不足的莫斯科的家庭主妇们,如果看到了洪湖市场上蔬菜品种之丰富及其价格之廉宜,她们将会大吃一惊的。洪湖人民现在吃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好。
  「洪湖的湖面海拔二十二公尺。我们居住的地方海拔二十四公尺。洪湖地区最高的地面海拔二十七公尺。」这是洪湖区负责人说的一段话。我们是乘汽艇从洪湖市到这裏来的。环绕洪湖的湖滨陆地共三十公里长,住着三千三百五十户人家,分成四个公社。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捕鱼,但他们种植庄稼也同样成功。
  我请该区负责人谈谈他对於公社的优越性的意见,因为有了五年多的实际经验,我认为他一定知道得很多。对於我竟然问起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来,他感到惊奇,他回答说:「唔,公社的优越性可多啦。有了公社,我们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们与湖争地,已经夺回了八千亩肥沃的土地。我们已经建起了许多鱼苗繁殖池,并把鱼苗输送到全国各地和外国去。单就这一项,就可以每年增加收入八百万元。举办这样的事业,只有通过一个大规模的组织才能进行。我们现在已能够筹到资金去买上好的尼龙网给渔民使用。接着,我们又合力培高了湖堤,并建起了新的水闸来。我们有钱买来了柴油发动机,你看,在这天旱的日子裏,它正在把水抽到田上去。」
  他继续说:「这裏人民的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在过去吃苦的日子裏,许多渔民除了一条破旧渗水的小船,就一无所有了。现在,我们的造船厂没有一刻闲暇的工夫。船更加好了,此外,每户人还在岸上建了一座房子。许多人有了收音机和单车。这裏的每一位家长都知道,他的孩子有书可读,而可怕的吸血虫病已经被控制了。……这就是公社给我们带来的几件东西。」
  我们的汽艇循着其中一个大水闸进入洪湖。一路上,就像沿着运河航行一样,两边长满了苇和野生稻谷。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水天相接的开阔的地方。这就是洪湖本身了。
  洪湖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於一九二六年。其後不久,农会和工会也在洪湖建立起来了,可是,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背叛革命我,夏斗寅、何键、杨森等国民党将领就开始通开屠杀来力图阻止进步运动的发展了。同年,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会议,决定组织湘鄂边前敌委员会。南昌起义後到了上海去的贺龙,被派溯江而上参加领导工作。後来,贺龙在他家乡湖南桑植建立了根据地,而他的战友周逸群则到了湖北地区去。这时候,大革命地区和武汉许多年青一辈的革命领导人,都到了鄂西去。
  周逸群在许多方面都遵循着毛主席已经成功地付诸实施的思想指导。在这方面,值得简略地叙述一下那些已被证明卓著成效的毛主席的政策是怎么样的。这些政策是: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并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改革;根据「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进行游击战争……。周逸群尽力贯彻了这些政策和战略战术。他在湖北地区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部队,并加强了人民赤卫队的力量。他统率的武装力量已经这么接近武汉,以致那裏的富豪开始惊慌失措地卷包袱,以便顺江而下往上海跑。接着,作为错误路线的一部份——攻打湖南的大城市,湖北的军队奉命去夺取湖南三个城市,可是,贺龙和周逸群的军队只能够夺取了一个,因此在长沙撤退後不久,他们被迫退回到桑植去。
  後来,周逸群回到洪湖来,并着手组织一支新的红军。这时,有一团人从湖南回到湖北来加入,新六军就这样逐渐地建成了。这支军队一建立就旗开得胜,打败了国民党新装备的一个师,这个国民党师有着当时最现代化的德国枪枝配备,并且接受过德国军官的训练。後来他同他的几个同伴离开一条小船上岸後,同一大批路过的国民党军相遇,因走避不及而牺牲。
  一九三一年大水灾发生的时候,国民党把这次天灾看作是拔除他们的眼中钉——洪湖人民武力的大好机会,因此他们打开了堤防,让洪水泛滥整个地区。到了第二年的一九三二年,在高水位的日子裏,他们又这样搞了一次。红军再度被迫离开洪湖,这一次是进入鄂西山区,最後并从那裏转往湖南的桑植。这次转移使他们走了八千里以上的路,经过河南、陕西、四川的荒山而到达湘西,这就是所谓「小」长征了。这时,洪湖地区还有一些游击队和赤卫队留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三年八月,他们也退出了洪湖,到鄂西去同另外的红军部队会合。
  那时候,又由於另一种错误路线的使然,白色恐怖也闯了进来,许多乡村遭到了大规模的「剿灭」。这就是洪湖历史的一个粗略的轮廊,在起义反对旧秩序的最初阶段,洪湖这个名字是传递了整个革命的中国的。
  

贺龙·贺英·洪湖/(新西兰)艾黎,秋莹译.—香港:香港万源图书公司,197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