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战斗在泰安
中共泰安市委党史办 宋元明执笔

  1938年,党中央委任郭洪涛同志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并带一批干部到山东工作。进入泰西后,郭洪涛书记在泰安县北仇小学组建了中共泰西特委。这是泰安地区第一个地级领导班子,为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5月21日,在泰安县南上庄,郭洪涛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斗争》的报告。可以说,这是创建泰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言书。
  我们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北京市东城区西镇江胡同9号郭洪涛同志家、国家计委郭洪涛同志办公室采访过郭老,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在泰安、山东工作、战斗的情况,使我们深受感动。北仇、南上庄曾为山东省委驻地,是泰安的光荣和骄傲;郭洪涛同志在泰安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其高尚品德和历史功绩,令泰安人民永远怀念。
  一、受中央派遣挺进齐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山东省委高举抗日大旗,放手发动群众,在全省发动了10余起抗日武装起义。其中,在泰安就有两起。一是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二是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两支部队在泰山东西,似两把利剑,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和汉奸卖国贼,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
  1938年2月下旬,山东省委在新泰刘杜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全省的工作,决定由省委书记黎玉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山东抗日斗争情况,请求中央派干部来山东,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并兼4支队政委。
  黎玉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了山东抗日斗争情况并代表山东省委提请中央增派干部到山东工作后,得到中央的同意。中央考虑,山东战略地位重要,要派一名得力的干部去山东,那么,派谁去呢?
  郭洪涛在回忆中谈道:“我原在陕甘宁边区党委担任书记”,“中央委托陈云(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同志征求我对到山东工作的意见,我欣然同意。中央很快作出决定,派我和罗炳辉(后改为张经武)同志到山东工作。”
  经研究,中央任命郭洪涛为山东省委书记。为加强山东干部队伍,中央还选拔了50余名军事干部和地方干部一同前往。这些干部,有的是抗大学员,有的是中央党校学员,有的是陕甘宁边区干部,也有中央机关干部。
  原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一起被派往山东工作的高克亭(建国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回忆道:“党中央对选派去山东的领导干部很慎重也很严格,提出了三个条件,即:要有党的领导工作经验、有搞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经验和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这样就选中了郭洪涛,中央决定郭洪涛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原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专做军队工作,以加强对军队的领导。郭洪涛带一批干部于1938年5月赴山东抗日前线,我也是其中一员。”由此看来,中央对选派来山东的领导干部是十分慎重的,这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很高的,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领导艺术。
  离开延安前,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全体干部,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党的方针,是在山东敌占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希望全体同志到敌后,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像松柏一样天寒地冻也要青枝绿叶;要服从当地党委领导,同当地党委搞好团结;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民兵、基干武装和主力部队,创建抗日根据地。刘少奇同志也接见了郭洪涛和霍士廉,作了重要指示。
  1938年4月,郭洪涛一行携带电台,乘三辆汽车离开延安去西安,陈云同志亲自送行。在西安,住在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经与国民党当局交涉,他们乘陇海路火车抵达河南省商丘附近的柳河车站,步行至曹县,进入鲁西南。然后,辗转曹县来到泰西地区。
  二、组建中共泰西特委 开创泰西抗战局面
  (一)听取东平县工委、自卫团汇报
  郭洪涛一行到泰西地区东平县后,郭洪涛听取了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等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发动永安寺抗日武装起义等情况的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据《中共东平县地方史》记述:“5月初,郭洪涛一行抵达东平湖附近。过了东平湖,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委员强仁普同去黄花园,接到郭洪涛一行后,安排在三区住宿。万里、强仁普在东平县宿城向郭洪涛汇报了工作情况。”当时,东平县已将一部分爱国知识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成立了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创办了《抗日救亡周报》,建立了宣传队,发展了几十名党员和一批民先队员;派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到各区开展工作,改造旧区队和民团;此时,五区区队已成为我党领导的坚决抗日的地方武装。在1937年11月,还派进步教师、进步青年万丹如(女)、侯敦等赴延安抗大学习。东平县工委是泰西各县唯一的一个县委,工作有成绩。郭洪涛对东平县党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要求县工委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抓紧时间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迅速建立地下交通站,及时传递情报。还送给东平县工委一部分马列书籍和毛泽东著作。
  5月上旬,郭洪涛一行抵达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所在地——泰安县九区边家院北部1.5公里的北仇学校。在北仇村,郭洪涛向自卫团领导干部传达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详细听取了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自卫团在组建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中的成绩。郭洪涛回忆道:“到达泰西,我与张北华同志接上头。张北华同志谈了组建泰西区抗敌自卫团,发展游击战争的问题。我当即表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并确定组建泰西特委。”省委书记郭洪涛一行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泰西抗日军民的斗志。
  (二)建立泰西特委
  5月11日,中共泰西特委正式成立(次年3月改地委)。郭洪涛留下随行人员董(段)君毅任特委书记,孙光任组织部长。当地干部万里任宣传部长,自卫团主席张北华任军事部长。泰西特委辖泰安(西)、肥城、东平、宁阳、长清、平阴、东阿、汶上等县。泰西特委随之又设立了统战、保卫、民运、青年等部,夏振秋任统战部长、袁彰武(袁振)任青年部长(不久张延积接任)、王仲范任保卫部长、冯向前(冯乐进)任民运部长。
  郭洪涛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后,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对泰西特委的组建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人员的组成上,既侧重政治品质,又考虑领导能力;既侧重文化水平,又考虑年龄结构。因此,从泰西特委的班子构成来看,应是较强的。
  一是他们政治觉悟高。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无限忠诚于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英勇斗争。孙光于1933年7月在北平参加反帝大同盟,被捕入狱。张北华于1933年7月在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书记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王仲范于1933年11月在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冯乐进于1933年冬被捕。他们在狱中,都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
  二是他们入党较早。特委书记段君毅,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长孙光,1933年5月在北平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部长万里,1936年5月在济宁乡农学校集训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事部长张北华,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部长袁振,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统战部长夏振秋,1931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保卫部长王仲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运部长冯乐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委委员何光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共党员。这些早期的中共党员,对党忠心耿耿,具有坚强的党性。
  三是学历较高。段君毅,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来鲁前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孙光,1933年春在北平上学,来鲁前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张北华,1927年考入益都(今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万里、袁振同在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夏振秋,1922年在北京大学上学,1931年在泰安育英中学教学;王仲范,1932年3月在曲阜明德中学读书;冯乐进,1932年毕业于阳信师范学校。他们早年接触了中国文化,尤其是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这对于他们接受新思想、致力于探讨民族解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年富力强。段君毅,时年28岁;孙光,时年31岁;万里,时年22岁;张北华,时年27岁;袁振,时年21岁;夏振秋,时年37岁;王仲范,时年34岁;冯乐进,时年30岁;何光宇,时年28岁。他们大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五是来自五湖四海。段君毅系山东省范县(今属河南省)人;孙光系山东省平度人;万里系山东省东平人;张北华系山东省商河人;袁振系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夏振秋系山东省泰安城人;王仲范系山东省泰安县边家院(今属肥城市)人;冯乐进系山东省阳信人;何光宇系湖北省大悟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六是他们担任不同的职务,后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党政军高级干部。段君毅曾任北平两城区区委书记、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建国后任中顾委常委;孙光曾在北平反帝大同盟任交通员,建国后任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万里曾任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北华曾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书记,建国后任甘肃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袁振曾参与领导了于1938年2月4日举行的长清马湾抗日武装起义,队伍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4大队,任指导员。建国后,任安徽省顾委主任;夏振秋曾参与领导了于1938年1月1日举行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宣传部长。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第一处处长;王仲范曾任泰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参与领导了于1938年1月1日举行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锄奸科科长兼特务队队长。建国后,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冯乐进曾参与领导了于1938年2月4日举行的长清马湾抗日武装起义,建国后任山东省司法厅厅长;何光宇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5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第78师第34团团长等职,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他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些干部,入党都比较早,对党忠诚,政治上坚定,学历比较高,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他们是贯彻执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意图,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省委确定组建泰西特委的决定,旨在使泰西地区分散的党组织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这是泰安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地级党组织,是泰安党组织发展壮大的一个里程碑。泰西特委的建立,有力地统一和加强了泰西地区党的领导,为开创泰西抗战新局面创造了一个根本条件,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自卫团的领导力量,郭洪涛又留下随行人员、红军干部何光宇任自卫团副主席,负责军事指挥;李国厚、张政富担任自卫团中层干部。李国厚同志任1大队教导员,张政富同志任2大队大队长。
  这几位红军干部的到来,有力加强了自卫团的军事领导。他们军政素质较高,作战勇敢。在对自卫团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不久,山东省委又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派来战前的党员倪冠英任政治部保卫科长,边裕鲲任第6大队政治指导员。
  (三)泰西特委大力开展建党、整军、统战等工作
  中共泰西特委成立后,一抓建党,二抓整军,三抓统一战线工作,迅速打开了泰西抗战新局面。段君毅同志回忆道:“特委成立后,遵照毛主席在延安接见我们时所作的重要指示和郭洪涛同志的指示,结合泰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委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抓自卫团部队的整顿和巩固工作,将建党、整军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列入重要日程。”
  在建党方面,没有党的组织就谈不上党的领导,军队离开了党的领导就很难巩固。由于泰西特委管辖的县除东平外,都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因此,特委建立后,便把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放在首位。经做工作,又先后建立了长清、泰安(西)、肥城、平阴、宁阳、汶上县委或县工委。万里到特委任宣传部长后,东平县工委书记由强仁普担任。县工委改县委后,刘仲羽任书记。因为当时地方干部较少,还从部队挑选干部到地方担任县委书记、副书记。万晓塘、魏金三、崔健等同志先后担任过长清县委书记;李介人、夏振秋等同志先后担任过泰安(西)县委书记;徐麟村、桑龙轩等同志先后任肥城县委书记;徐其洁、许国等同志先后担任宁阳县工委书记;熊善隆等同志先后任平阴县委书记;王玉珍、张先等同志先后担任汶(上)东县工委书记。1938年秋,郓城中心县委(辖郓城、鄄城、巨野、菏泽一带党组织)一度划归泰西特委领导。
  在整军方面,泰西特委成立时,由于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在道朗战斗中牺牲,使部队情绪受到影响;自卫团主席张北华旧病复发;自卫团副主席李冠元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汇报工作争取粮款;加上部队扩大后没有及时掌握政权,在吃饭、穿衣、用款等方面都遇到困难;同时另一种复杂情况也出现了,就是南逃的国民党党政要员,又返回来一部分,扩大武装,建立政权,抢占地盘;台儿庄大战后日军加紧了对津浦铁路和周围县城的控制,情况日益复杂。泰西特委在整军时,一方面按照毛主席在古田会议讲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精神,大力在部队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先把战前的30多位共产党员、共青团一律恢复党的组织关系或转党,同时吸收了几十位因在党的领导下搞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关过监狱的同志入党。使之成为部队中建党的骨干。让党员担任大队、中队的负责人。并在班上设政治战士(相当于班长)。经过三四个月的努力,各大队都建立了党支部。另一方面,整顿部队。由于自卫团初建之时,凡是抗战的都欢迎,难免鱼目混珠。甚至个别大队土匪、流氓当了队长,问题严重。在整军中,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整顿。对较好的1、2、4、5大队,作为主力培养。对基础较好的同志重点培养,如武圣域,不仅入了党,还当了县长、副专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整顿部队中,也清洗了混入队伍里的坏人,依法处决了行凶杀人的先锋连连长杜光举等,从而纯洁了队伍,指战员皆拍手称快。
  在统一战线方面,按照党的基本政策,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这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特委建立后,就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一方面,争取爱国人士和士绅名流。泰西地区各县都有些有点名望的爱国人士和士绅名流,他们多是具有民族觉悟的知识分子。多数是拥护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有的离开温暖的家庭参加自卫团,有的虽未参军但在地方上发挥了不小作用。诸如杨敬斋、孟中衡、裴毓明、马鹏九、董光阁、朱景璜、刘培祥等老同志就是这样。泰西特委还争取了红枪会成员一起抗战。另一方面,对破坏抗战的顽固派予以打击。泰西特委建立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派郁仁治任一专署专员。郁仁治到泰西后,利用国民党“正统”牌子委任县长、区长,招兵筹枪。他除了拉拢县长外,还想改编自卫团。泰西特委、自卫团与之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郁仁治羽毛丰满后,想独霸泰西。他集中其部队进攻我大峰山区。泰西特委、自卫团坚决予以反击,将其击溃。郁仁治逃到肥城演马庄一带,后被肥城日伪军袭击,他的部队被敌人打垮,他本人也被打死。与此同时,泰西特委对泰西地区专门搞磨擦的五六股国民党顽固派武装,也进行了有力的斗争,驱逐了肥城的田家滨、赶走了山东国民党反共头子秦启荣的“别动队”,从而搬掉了抗战的“绊脚石”,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三、省委召开上庄会议 创建抗日之根据地
  (一)召开南上庄会议
  郭洪涛在泰西建立中共泰西特委后,即在自卫团所派部队护送下,率队向东越过津浦铁路。由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接应,于5月20日抵达徂徕山北侧的泰安县五区。
  2008年7月15日,郭洪涛之子女郭延钢、郭小媛一行为筹备“郭洪涛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拟出版《郭洪涛文集》、《郭洪涛画册》,专程从北京来泰安。在徂徕镇,参观了当年山东省委驻地和会议遗址。徂徕镇史志办的朱绪厚介绍:“1938年5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率一批干部由延安来到泰安县五区的邓(庄)许(庄)庄。这两个庄挨着,离南上庄4公里,在南上庄两边。这里党和群众基础都比较好。五区第一个党支部由共产党员朱玉干于1927年9月在北望村建立,蒋圣修任书记。1932年1月,中共泰安中心特支(后改为泰安中心县委)建立了五区区委,张学周、燕志隽、张维之先后任书记。1932年4月,张学周在邓家庄介绍张学恒等9人入党,建立了邓家庄党支部,张学恒任书记;同年,建立了许家庄党支部,王宗林任书记。这里的群众非常朴实。”
  同日,郭洪涛一行到达南上庄。当时,南上庄是个大村庄,还有几个自然村,人口约1600人。曾护送黎玉同志赴延安、又随郭洪涛同志来山东的郅润清谈道:“4月下旬,我们由延安出发回山东。在曹州(今山东菏泽)李宗仁召开会议,我们也去参加。郭洪涛应邀讲话,会场气氛活跃。他主要讲了团结抗日、不当亡国奴的道理,群情振奋。当夜离去。经过20多天的行程,我们于5月20日到达山东省委驻地泰安县南上庄。省委在南上庄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
  在南上庄,郭洪涛一行与省委代理书记兼4支队政委林浩及4支队其他负责同志见面。郭洪涛为尽快向省委和山东的干部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不顾近一个月长途跋涉的辛劳,连夜听取了省委代理书记兼四支队政委林浩等人的汇报,研究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计划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斗争任务及其工作部署,并确定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且商谈了会议日程。
  郭洪涛回忆道:“5月21日,山东省委在泰安南上庄召开了干部会议。在会上,我传达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指示,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斗争》的报告。”郭洪涛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同志的指示,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之前,同志们忙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跟日本侵略军、汉奸卖国贼打游击,对创建抗日根据地缺乏应有的认识。郭洪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给迷惘中的干部指明了方向。使大家认识到,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就必须建立抗日根据地。省委在泰安南上庄召开的这次干部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犹如一场及时雨,又似吹响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号角,对深入开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讨论,会议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确定创立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游击根据地;向南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在津浦铁路以西,创立梁山泊和微山湖两块根据地;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这样一来,在齐鲁大地,就构成七八块抗日根据地。
  在采访原4支队第1中队党支部书记、现年90岁的周星夫(建国后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时,他谈道:“1938年5月21日上午,在南上庄村边一个小树林里,省委书记郭洪涛召开了会议,我有幸参加了这个会议。郭洪涛书记虽个子不高,但讲话很有力量。我们原来没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概念,听着很新鲜。郭洪涛一行在南上庄住了几天,就去新泰了,又住了几天,便去沂蒙山区了。”郅润清还谈道:“5月25日深夜,四支队司令员洪涛同志在劝礼村不幸逝世。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了洪涛同志的追悼会。”
  据南上庄原党支部书记、现年78岁的宗德荣讲:“1938年5月21日,山东省委在我们南上庄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有的说在南上庄小学开的,有的说在树林里开的;有的说叫干部会议,有的说叫活动分子会议,因为会议保密,我们也说不清。反正是个很重要的会议。”
  南上庄会后,山东省委将这个计划报告给党中央。6月30日,又作了补充报告。7月4日,毛泽东同志复电:“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去做。”得到中央批准,这说明,省委的计划是符合中央的意图的,是切合山东的实际情况的。作为省委书记的郭洪涛同志,具有博采众长的虚怀若谷的宽阔胸怀和敢于拍板的气魄。
  根据中央决定,重组了山东省委。常委由郭洪涛、林浩等同志组成。郭洪涛任书记,兼军事部长;林浩兼组织部长;景晓村任秘书长;张天民任职工部长;史秀芸任妇女部长。不久,省委确定程照轩为组织部长,孙陶林为宣传部长,刘居英为统战部长,景晓村为青年部长。
  1938年5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电示:徐州失守,武汉危急,我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辖山东和原属河南省委管辖的苏鲁豫皖边区。郭洪涛仍任书记。
  省委南上庄会议后,泰安党组织大力开展建党工作。据泰安市岱岳区党史办的负责同志讲:“南上庄会后,泰安党组织遵照省委和郭洪涛书记的指示,狠抓了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党员的工作。1938年5月,泰安县委重建了五区区委,燕依民、徐润民、张瑞甫先后任书记。区委驻颜张、南上庄。五六月间,泰安五区几乎村村都建立了党支部。至年底,泰安五区的党员达500余人。1940年秋,隶属中共泰山地委的泰安(南)县委建立了徂徕山特区委员会,赵汉三、高养亭、程洪先后任书记。1942年春撤销。1942年8月,日军‘蚕食’徂徕山,形势恶化,泰安(南)县委改建为徂徕山工委。隶属泰南地委,直到抗战胜利。这里党的工作开展的好,得益于省委南上庄会议和郭洪涛书记的正确领导。”
  (二)恢复4支队番号
  徂徕山区,是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抗日武装起义的地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10月初侵入山东境内。国民党在山东的十几万军队未组织有效抵抗,便仓皇南逃,山东局势骤然紧张。在这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山东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广泛深入的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勇敢地担负起了领导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重任。9月,省委在济南召开会议,遵照《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规定和齐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决定在全省发动十大起义,建立10个军或支队。10月中旬,山东省委由济南迁至泰安,直接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这样一来,泰安就成了省委领导全省抗战的中心。
  省委之所以决定在徂徕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因为徂徕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徂徕山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徂徕山上多松,《水经注》记“山多松柏”。其山背依泰山,东接新甫,山峰嵯峨,林木茂密。有寺庙3处,便于居住。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进可以扼制津浦铁路及多条公路,威胁泰安和济南;退可依托泰沂山区,战略回旋余地大。第二,徂徕山地处鲁中,作为省委的指挥位置,便于与其他战略游击区保持交通联络。第三,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是这一带有较好的党的工作基础。泰安早在1925年就有了党的活动。至抗战爆发前,这一带的党组织虽经多次破坏,仍保存下了200余名党员,占全省党员的三分之一。而且,这里的群众淳朴,一向具有反侵略、反压迫的光荣斗争传统。
  为加强党对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省委迅速恢复建立健全了各县党组织。新建立的泰安县委,夏辅仁任书记。按照县委分工,泰安县的党员分赴10余个区、村开展工作。发展党员,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徂徕山附近北望村的朱玉干,1926年入党。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前后,他家成了参加起义同志的联络点和食宿处。为解决起义部队经费不足的问题,他毫不犹豫地说服自己的亲属,卖掉部分土地和家产,全部捐献给起义部队(后任泰安县委书记、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于1941年被捕牺牲)。
  为了抗日救国,一批又一批具有民族正义感、同仇敌忾的优秀中华儿女,陆续汇集于徂徕山下。主要有:省委机关的领导和干部;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北方局派来山东的干部;一批获释出狱和回乡的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平津、济南流亡学生;泰安县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和具有爱国热情的志士仁人;打入国民党第三路军训练班的成员;争取过来的韩复榘部溃散的士兵,等等。以上这些人员,成为发动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
  1938年1月1日,在省委直接领导下,160余名抗日志士,于徂徕山大寺举行了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参加起义的人员,被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平津、济南流亡学生和泰安县委、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等共90余人编为第1中队,李怀英任中队长,鲁宝琪任指导员。赵杰等在山阳、封家庄一带发动的50余人编为第2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参加起义的10位女同志组成宣传队。
  为加强建党工作,把“支部建在连上”。即在各中队成立党支部,设立指导员,在各排成立党小组,在各班设立了政治战士。特别值得指出的,相当于班长职务的政治战士,在红军和八路军里都没有这一设置。
  4支队建立后,经过短期训练后,即向日伪军开战。1月26日,4支队在寺岭村伏击了日军。战斗中,4支队班长杨桂芳牺牲。27日,4支队在徂徕山凤凰庄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寺岭战斗,打响了4支队打击日军的第一枪,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
  1938年2月下旬,省委在新泰县刘杜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全省的工作,决定黎玉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山东抗日斗争情况,请求中央派干部来山东。会议还决定,4支队兵分两路活动。北路为第1大队,由洪涛、林浩率领,北上莱芜、淄川一带;南路为第2大队,由赵杰、程照轩率领,南下费县、蒙阴。4月上旬,省委和4支队北上部队到淄川马棚与第5军会合后,省委即在淄川之磁窑坞召开“临时扩大会议”,决定将四支队番号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4月28日,第2大队轻取莱芜。29日,北路部队到达莱芜。4支队全军会师,召开祝捷大会,部队正式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涛任师长,林浩任师政委,赵杰任副师长,孙陶林任师政治部主任。辖1、2、3团及教导大队。1938年5月25日,红军干部洪涛旧伤复发,医治无效,在泰安县劝礼村病逝。
  郭洪涛同志来山东后,发现山东各地的抗日队伍名称不一,有的用“抗日救国军”,有的用“抗日自卫团”,有的直接用“八路军”的武装番号。为了使抗日队伍成为我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郭洪涛便与林浩等同志商定,党领导的山东境内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使用八路军的番号,并报请中央批准。不久,毛泽东、刘少奇同志联名电复:“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目前可组织四到五个支队,县区武装则以支队领导下的游击队名义出现,用抗日联军的名义不好。”过了几天,毛泽东同志再次电示:“凡属我党领导已取得广大群众拥护,又邻近友党友军之游击队,以用八路军名义为宜。否则各地国民党均将控制,如使用普通名义,则不得不听其指挥,甚至通令解散,八路军亦无权过问,用八路军名义则无此弊。”
  得到中央批准后,郭洪涛等省委领导同志对如何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铁的队伍,以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进行了专门研究,决定:除冀鲁边区与鲁西北的部队外,对山东其他各地的游击队进行整编。并确定了整编方案。决心以红军为榜样,搞好部队建设的。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工作,保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权。加强建党工作,“支部建在连上”。大力加强关于我军宗旨、性质、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二是抓紧进行军事训练。挑选红军干部或有军事经验的同志作教员,加强军事课目训练,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在整编中,于1938年6月,将“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改回“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廖容标任支队司令员,林浩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王彬任参谋长,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通过对山东各地的抗日游击队进行整编,提高了干部战士的军政素质,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次整编,是郭洪涛入鲁后对山东部队进行的第一次整编。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红军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确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战斗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为以后部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
  为统一指挥山东各抗日起义部队,1938年12月,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这是山东部队第二次大整编。整编后,山东纵队辖8个支队。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委;第4支队,廖容标任司令员,林浩(后胡奇才)任政委;第5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第6支队,刘海涛任司令员,张北华任政委;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包括第7、8支队),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委;第12支队,董慕中任司令员,张岗任政委。共有兵力2.4万余人。
  其中,泰安地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部队,分别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并从第4支队抽调部分武装充实到其他支队,或以第4支队部分武装为基础组建新的基干团。通过整编,部队更加正规化,部队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更加提高。
  (四)创办《大众日报》
  在南上庄会议上,会议决定:第一,派党员干部分赴各地迅速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扩大武装部队,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第二,创办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大力培养训练军事、政治及地方民运干部;第三,创办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报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教育,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这是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创办的一张全省性的党报。应该说,《大众日报》最初确定是在泰安。而且,《大众日报》最初的筹备创建工作也是在当时的泰安县进行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众日报》的发展与壮大,也都是与泰安地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分不开的。
  创办报刊,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印刷厂。这在当时徂徕山一带农村是很难办到的。为此,南上庄会议不久,省委就派于一川同志负责筹建印刷所。
  据曾任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组书记的朱民等同志回忆:省委为什么要派于一川负责筹建呢?因为于一川同志是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曾任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工委委员、泰安县委宣传部长等职。参加1938年1月1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不久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2团3营政治教导员等职,他对党忠诚,社会关系多。
  于一川接受负责创建印刷的任务后,就利用在泰安县地下工作的关系,从泰安县城私人印刷局买到了一台脚蹬圆盘印刷机,一部残缺不全的老5号宋体铅字,和一些2、3、4号标题铅字。并从教堂弄了一些印《圣经》的设备和铅字。还从县城请来了排字工人张钊、印刷工人肖辉和装订工人宋培。
  后在蒙山上一个叫天马场的旧庙里,办起了一个只有10人的小印刷所。于一川任所长。当时,只能印一些宣传材料和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招生简章等。这个印刷所的规模虽然很小,设备非常简陋,人员很少,但是它却为《大众日报》的创刊打下了极其可贵和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山东革命印刷出版业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为了迎接《大众日报》的创刊,印刷所需要进一步充实设备和增加人力。1938年9月,于一川和印刷所的同志又通过泰安的关系,从济南买来了一部4开手摇平版印刷机,一套老5号宋体铅字,以及一部分2、3、4号标题铅字。同时,还从济南和泰安请来了田桂芳、李春松、王文才、隋明甫、隋纪昌、沈德和、赵和生、李子哲、刘文明等一批熟练技术工人,并从其他方面调来了一些骨干人员。
  1938年11月,印刷所已扩大到30余人,并又增添了一些设备。后经山东分局批准,正式改名为印刷厂,于一川任厂长,党总支书记。下设工务股(辖机器组、排字组、装订组)、校对股、总务股,基本上具备了印刷报纸的条件。
  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正式创刊于沂水县城西北40余公里的王庄。刘导生任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4月,刘导生调离后,由匡亚明任社长兼总编辑。印刷厂设在王庄北面4公里的云头山沟里。报社成立时,分局书记郭洪涛同志在会上讲了当时抗战的形势,分局筹办报纸的经过情况,并要求大家以极高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努力办好这张报纸。报社(包括印刷厂)共50余人。当日印出4000份,与读者见面。
  《大众日报》正式创刊后,印刷所需要的纸张、油墨、铅字、煤油、机器零部件,以及电台收发电报的电池等物资,也无一不是通过泰安、莱芜等地的社会关系,到济南、泰安、章丘、博山、周村、张店等地采购。而这些物资是日伪军严密盘查和禁止流向抗日根据地的军用物资。敌人到处设卡哨严查,一旦发现,不但扣留、没收物资,而且还要抓捕人员,甚至枪杀。为了保证报纸出版,泰安、莱芜的地下党组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配合报社采购人员,化装成商人,潜入敌人占领的城市和集镇,建立秘密采购点和运输渠道,躲过敌人的盘查,将一批批珍贵短缺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根据地内。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些地下党的同志和人民群众,为了帮助报社采购印刷物资和器材而惨遭敌人严刑拷打,以至被杀害。
  《大众日报》在抗日战争中,有三四年时间都是在鲁中地区活动,而当时泰山地区在鲁中各县中文化教育是比较发达的,报社每次扩招人员中,都有一些中、小学生报名参加报社各部门工作。在编辑部、秘书处、印刷厂、经理部、发行部等单位,都有一些泰安、新泰、莱芜、博山、淄川、章丘等地的青年。
  《大众日报》在艰苦岁月中的发展与壮大,是与泰安地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大力帮助、甚至流血牺牲是分不开的。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特别讲一下,就是在《大众日报》创刊以后不久,报社就在泰山地区各县、区建立了一条比较隐蔽而又巩固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不仅担负着报纸在泰山地区的发行任务,而且还一直担负着从沂蒙山区向西跨越津浦铁路,把报纸发行到华北根据地,直至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向北穿过胶济铁路,把报纸送往渤海、胶东地区。因此,这条交通线是报社的一条主干交通线。
  这条交通线建成后,使用了近10年。期间,几次遭敌人破坏,可是不久又恢复,一直畅通无阻。为了穿越敌占区和封锁线,交通员要背着报纸和书籍,跋山涉水,有时一夜要走几十里。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与敌人相遇,因此是很危险的。常有地下交通遭破坏和交通员被敌抓捕、以至于被杀害的事情。后来环境恶化,不得不采取武装护送、强行通过的办法。而在这条交通线上的交通站和交通员,绝大多数又都是泰安地区的农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他们都富有极高的民族正义感和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条交通线,开始是由报社领导和管理。1942年,山东战时邮局(同时兼任《大众日报》发行部)成立后,即移交鲁中战邮区局统一领导管理,成为山东战邮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一直坚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大众日报》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办报期间,分局书记郭洪涛同志经常过问,听取情况汇报,审阅稿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对工作表现出色和为办报做出贡献的同志,给以表彰和嘉奖。郭洪涛同志曾回忆道:“我向报社的同志表示感谢,并表扬了他们的出色工作。”
  报头开始是由马名写的,舒同(建国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曾题写报名,毛泽东主席所题沿用至今。目前,《大众日报》仍然是山东省委重要的机关报,发挥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工作情况,和资政育人的巨大作用。
  (五)建立中共泰山特委
  为加快创建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中共泰山特委。1939年1月,中共泰山特委正式成立(同年9月改地委)。夏辅仁任书记,刘莱夫任组织部长,董琰任宣传部长,吴瑞林任军事部长(2月到职),周蓝田任统战部长,彭子芳任青年部长,刘军任妇女工作部部长,刘舜卿任秘书主任。负责泰安(东)(张烈任书记)、莱芜(刘子政任书记)、新泰(刘子军代理书记,高启云于3月接任)、曲(阜)泗(水)宁(阳)(江虹任书记)、章丘、历城(这时,章丘、历城二县胶济铁路以南地区尚无党组织)等县党的工作。5月,泰山特委遵照党的六届六中扩大会议精神和山东分局关于在“红五月”中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部署各县委开展大量发展党员的工作。各县积极贯彻上级指示,在政权建设的推动下,大力举办青年、妇女、小学教员、自卫团、乡村政权人员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短期培训班,从中吸收积极分子入党。
  泰安县委积极响应山东分局和泰山特委的部署,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方面注重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党员的思想教育;以党小组会、上党课及举办党员、党小组长、支部书记学习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知识、关于党内生活和组织纪律等内容。学习文件有:《中国共产党章程》、《怎样当好党小组长》、《怎样开好党小组会》、《怎样当好支部书记》、《党员读本》等。还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论新阶段》、《论持久战》,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洛甫同志的《待人接物问题》等。通过学习上述文件,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至年底,泰山区党员发展到近万人。约占当时整个大鲁南区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党的力量空前壮大,使泰山区抗战形势有了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的基础。
  (六)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为贯彻落实郭洪涛书记《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斗争》的指示,泰安各级党组织一方面大量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另一方面积极改造旧的县、区、乡政权,建立新的抗日民主政权。
  1939年7月1日,山东分局下达《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之指示》。在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泰安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如火如荼。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建立的比较早,且卓有成效。
  泰西地区,1939年5月起,已成立了相当于县级政权机构的肥城九区联合办事处、汶(上)东办事处、泰安县各区联合办事处等。6月,泰西地委以长清作为建立县抗日民主政权的试点。当月选出了泰西也是鲁西第一个民选抗日民主县政府。九十月间,肥城、东平、宁阳、泰安(西)、平阴、汶(上)东县政府相继建立。同年10月26日,在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基础上,成立了相当于专区级政权机构的“泰西行政委员会”,段君毅为主任。同年11月成立了泰西专署,张耀南任专员。
  泰山地区,1939年5月,已成立了相当于专区级政权机构的“泰(安)莱(芜)历(城)章(丘)四县联合办事处”,原4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谭克平为主任。随后,泰山区各抗日民主县政府或办事处相继建立。9月,扩大为“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联合办事处”,赵笃生为主任。1940年3月,成立了泰山专署,赵笃生任专员。
  这两个专署,按照山东分局指示,实行“三三制”,颁布法令,推行民主政治,实行善政,发展各项事业,保证了军需民用,减轻了人民负担。工作成绩显著,均受到山东分局的表彰。据《中共泰西区党史大事记》记述:“至1939年底,全区建立区政权21个,乡政权53个,村政权283个;全区参加抗日救国团体和自卫队有组织的群众35万人,其中儿童团发展到20万人;初步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的有500多个村庄。成为山东建政模范地区之一。”原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在《战斗中的山东人民》一文中指出:“山东已经有不少的一部分地区内建立了民主政权。最模范的例子,就是在泰西、泰山……”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抗日根据地建成的标志,就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总之,郭洪涛同志担任山东主要领导时,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身体力行,艰苦奋斗,与1939年3月入鲁的八路军115师密切配合,在两年半时间里,创立了以鲁中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而泰山区又是鲁中的中心地区;带领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次疯狂“扫荡”,而泰山区又是主战场之一;他功绩卓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组织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他在山东工作期间,为开创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这期间创立了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几块根据地;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争取大批爱国人士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工作,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党校,培养了一批党政干部;创办了《大众日报》,扩大抗日宣传;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寇对鲁中根据地的大‘扫荡’,建立了30多个县区民主政权。”
  

光辉的印记 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本书编委会编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