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培养山东抗日干部纪事
中共临沂市委党史委 韩兆斌执笔

  1938年5月初,中共中央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到山东工作,并任命他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旬,郭洪涛率领干部约50人入鲁,开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在山东工作一年半的时间内,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只记述省委书记郭洪涛为了尽快发展抗日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创建干校、党校,培养山东抗日干部的情况。
  一、受命领导山东抗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迅速向华北增兵,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7年10月初,日军第10师团侵入山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率部在鲁北地区稍作抵抗后,旋即命令部队及地方官员撤往黄河以南,炸毁黄河铁路大桥以阻止日军。12月23日,日军兵分两路渡过黄河,大举南犯、东侵。日军刚过黄河,韩复榘即率第3集团军和省政府向鲁西南和豫东撤逃。侵入山东的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日军大举进犯山东和国民党军纷纷溃逃之际,中共山东党组织毅然担负起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重任。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抗击日军的重大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山东省委决定加快恢复、发展山东各地党组织,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广泛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快速建立抗日武装并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为了加强对抗日武装起义队伍的领导,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应山东省委的请求,抽调洪涛等8名红军干部到山东工作。省委将他们分别派到鲁西北、冀鲁边、鲁中、鲁东南地区,参与领导这些地区的武装起义。很快,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山东民众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发动武装起义,抗击日本侵略军,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
  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建立后,突出的问题就是干部缺乏、武器落后、战斗经验不足,干部战士的政治、军事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山东省委在1938年2月的刘杜会议上决定:黎玉去延安向中共中央、毛泽东请示汇报工作,并请求增派干部和八路军主力到山东。黎玉到延安后,先后向毛泽东、张闻天和刘少奇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一批干部到山东,以加强山东抗战的领导力量。
  1938年5月初,中共中央任命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派他率领干部约50人并携带两部电台到山东工作。郭洪涛率领大批干部到山东,肩负着中央给予的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任。临行前,毛泽东作了重要指示:要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地方武装和主力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郭洪涛一行于5月20日到达泰安县南上庄中共山东省委驻地。21日,省委召开干部会议,郭洪涛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建立和加强地方党组织、普遍建立群众抗日武装、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以自卫团、救国军等各种名义起义的抗日队伍改编为八路军。南上庄会议,对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急速创办干校、党校
  5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徐州失守的情况,作出八路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敌后挺进的战略部署,同时将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此后,在边区省委的领导下,山东的抗日斗争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但是,由于各地武装起义的抗日队伍刚刚诞生,缺乏领导干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时因急切拉队伍而任用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工农分子和小知识分子,他们缺乏政治理论知识,不会组织民运工作,更不会带兵打仗。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山东的抗战工作就很难继续开展。郭洪涛认真分析了这个问题,马上提出以延安抗大为榜样,创办一所山东党组织自己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接着,省委研究决定在原有30多人的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筹建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干校直属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边区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兼任校长,随郭洪涛到山东的干部潘维周、刘建中分别担任干校政治部主任和生活指导部主任。
  干校昼夜研究办学计划,很快以省委的名义下发招生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选派一批优秀干部、战士到干校接受培训。正在学校招生期间,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了支持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反顽斗争和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由郭洪涛率领省委机关大部和第4支队3个连的抗日武装,从莱芜南下滕县和峄县一带。刚成立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在第一期学员尚未到齐的情况下即随边区省委机关南下。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近200名学员,按照省委的要求在沿途积极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道理,支持各群众团体和民众武装开展抗日活动,争取社会力量一致抗日。在蒙山前的费县仲村(现属平邑县)活动期间,适逢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日。边区省委决定在此召开纪念大会,并在会后为抗日军政干校举行开学典礼。会上,郭洪涛代表省委讲了话。他深刻分析了抗战斗争形势,总结了一年来抗战工作的成绩,表示了党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心,动员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直到最后胜利。郭洪涛的讲话,不时引起会场上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纪念大会结束后,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宣传部长兼校长孙陶林讲了话,潘维周宣布了干校的组织机构、教学计划和学习生活制度等。这次会后,干校随省委机关继续南下,于7月10日傍晚,到达滕县东部的善堌(现属枣庄市山亭区)一带。
  善堌这个地方,原有抗日义勇第一总队创办的鲁南抗日干部学校,共有学员二三十人,校址在雪山寺的古庙里,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省委创办的军政干校到达善堌后,鲁南抗日干部学校并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部设在雪山脚下的刘庄村。经过几天的筹备,学校即正式开课了。干校条件很差,几乎是一无所有。古庙或村外树下做课堂,砖瓦石块当板凳,学员膝盖为课桌。干校第一期教学内容分为政治、文化和军事知识。政治理论主要学习国内外形势、统一战线、民运工作、党的建设。军事课主要是练习射击、刺杀、投弹,利用地形地物学习进攻、防御等军事技术。此外,干校学员还直接参加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沈宪武部的战斗。
  7月下旬,鉴于滕枣地区的顽固派势力很凶、难以在鲁南站住脚的情况,郭洪涛即率部向鲁中转移,与留驻在蒙阴坦埠一带的省委机关会合。途中,省委机关、干校学员与4支队多次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当他们冲破费县孙鹤龄部的袭击到达费县南部时,干校宣布第一期学习提前结业。大部分学员被省委分派到各地,参加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还有少量学员留机关和学校任用。几天后,干校随省委到达沂水县第九区岸堤镇(现属沂南县),选择岸堤小学(即原来的南庙)作校址。从此,干校即在这里安营扎寨,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它为岸堤干校。
  岸堤干校下设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分别管理学校工作。政治处下设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教育处有若干军事、政治教员,专事教学工作。学校的组织机构很精干,一般没有副职,中队只有中队长、指导员各一人。党支部委员、分队长以及群众组织的领导骨干,都由学员中的积极分子担任。
  干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军事教育为主、文武兼习,让学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教学中注重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教学方法是在学习理论时上大课,个人记笔记,分小组讨论;在实践教学时练习投弹、刺杀、实战演习等,并采取多观摩、多总结的办法,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教育内容主要有军事和政治。军事教育包括战略战术、游击战、运动战、反扫荡、反蚕食、反顽斗争等。政治教育主要有国内外形势、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为了尽快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学校还经常组织学习中共中央指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徐懋庸的《社会科学的概况》等。干校经常进行军事演习,内容有紧急集合、急行军、进攻、退却、伏击、侦查、联络等,并以此检验理论教学成果。同时,干校也把反扫荡斗争作为实战学习的好机会。如在1939年6月1日开始的为期40多天的沂蒙山区第一次反扫荡中,干校遵照山东分局的指示,在其他军政机关撤离沂蒙山区的情况下,勇敢地担负起保卫岸堤的重任,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是山东分局对干校的信任,也是对干校的一次锻炼和考验。干校纪律严明,军事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有一套制度。每天天将明时跑步出操,白天学习、训练,晚上对一天的活动进行讲评。经常表彰好人好事,推广教学中的好经验、好方法,批评不良倾向。每期教学,都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于校还十分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设党的总支委员会,中队设党支部。虽然党员不公开、党组织活动秘密进行,但是党支部、党小组经常组织党员活动。党组织对党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党员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广大学员,保证圆满实现教学任务。学校非常重视党员发展工作,直接按照省委和山东纵队的要求发展党员。新生入学时党员一般只占20%至30%,到结业时党员数量可达70%至80%。干校非常注意做群众工作,学员与群众的关系很融洽,许多学员住在老百姓家中。他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经常帮房东挑水、扫院子、干农活。学校有若干纪律检查小组,不时到房东家里检查学员执行纪律等情况。每逢大型节日,干校都和当地政府一起召开军民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同慰问烈军属。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军民鱼水之情。干校始终把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道理放在首位,经常在驻地召开纪念会、庆祝会和文艺晚会,邀请抗日组织及群众参加。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即召开大会广泛宣传教育。如1939年3月,八路军第3支队送一批干部到岸堤干校学习,途经博山县太河镇时突遭山东顽军头子秦启荣部伏击,致使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及团长潘建军等10名干部、战士牺牲,造成“太河惨案”。干校闻讯后,在岸堤村外召开了一个大型的追悼会,号召军民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加紧练兵,向敌人讨还血债。
  在敌我顽三角斗争的恶劣环境里,干校的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战斗频繁、供给不足,学员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可学员的革命热情很高,都渴望着尽快增长革命知识和战斗本领,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在干校虽然学习紧张、斗争环境艰苦、生活困难,但是大家的心情很舒畅。学员们互帮互学,有难同当。饭不够让着吃,艰苦的事情争着做,学校到处洋溢着革命大家庭的气氛。每当结业离校时,学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矫健的步伐,高唱毕业歌曲告别同学、教师和学校。“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嘹亮的歌声,把大家的抗日热情和同学们在学习中建立的深情厚谊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1938年10月岸堤干校举办第二期的时候,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适应党的事业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需要,决定建立边区省委党校(起初称为党训班),郭洪涛兼任校长,潘维周任副校长并主持党校日常工作。由于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党校的公开名称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校,简称干分校。学校设在沂水县岸堤(今属沂南县)西北部7华里处的白佛寺(1967年修水库时被拆除)。经过简单筹备,党校第一期于11月开学。党校初建时,工作人员很少,只有4名教职员和2名炊事员。12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时,党校随之改称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不久,中共山东分局移驻沂水县王庄,党校也由白佛寺迁至距离王庄10华里的夏蔚。1939年初,学校从学员中遴选了一批人员留校任用,工作人员增加到20人左右。建校之初,党校设有政治部,潘维周兼任政治部主任。另外,党校分设教育科、总务科、组织科。当年夏,根据党校扩大招生的情况,将这三个科分别改为教务处、总务处、政治处。6月1日,日军开始对沂蒙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党校转移到沂水北部地区活动。
  三、亲自培养抗日干部
  郭洪涛非常重视对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中共山东分局党校的领导工作,重视对山东抗日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他经常过问学校的招生、教学、师资等情况,多次专门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为了让学员多了解一些国内外形势,多明白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多知道一些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郭洪涛在百忙工作中,经常抽时间亲自给干校和党校的学员讲课、作报告。他讲课的内容主要有中共中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作过的专题报告主要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动员》、《抗日游击战争》等。他讲课、作报告深入浅出,有政治理论、有实践经验、有指导思想。特别是他做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号召力强,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郭洪涛非常关心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党组织以及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郭洪涛还及时听取学校教学领导和教职员的建议,帮助学校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学校招生、教学以及党组织发展等工作进展顺利。如1938年8月干校第二期准备招收400名学员,实际到校的学员就有600多名。第3期学制有所延长,每期3个月,还增设了女生队。第4期在原有民运队、军事队、政治队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青年队和地方武装队。第5期增加了教育队和财经队。干校学员来自苏、鲁、豫、皖各地,他们中间有抗日游击队的干部、战士,有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干部,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知识分子,还有开明地主、资本家的子女和归国华侨……年龄从十四五岁到四十多岁不等。党校学员招生另有限制,主要招收党员领导干部。
  从1938年8月底到1939年初夏,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在岸堤度过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段时间内教员逐渐增多,环境略有好转,教学条件也有较大改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在岸堤举办了第2期至第5期。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率领八路军随营学校(抗大一分校之一部)到达沂南县以后,岸堤干校即与随营学校合并,统称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接着,随营学校开始招收学员,继续办学培训干部。10月,郭洪涛奉命赴延安,朱瑞接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
  郭洪涛在山东任职一年半的时间内,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共举办过5期,训练军事、政治领导干部3000多人。省委党校共举办过3期,培训党员领导干部600多人。这一批批经过培训的学员,从干校和党校陆续走出去,奔赴各抗日前线,撒遍全山东,成为山东抗战的领导骨干。他们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直到最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与贡献。在以后的解放战争和革命建设中,这些学员交流到全国各地,大都在国家和各省、市、区担任了党政军的高级领导职务,担负起解放全中国的重任,充作了国家的栋梁。岸堤干校和山东分局党校,可以说是桃李璀璨满天下。山东抗日领导干部的成功培养,倾注着省委书记郭洪涛的大量心血,显示出他的智慧和领导才能,表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光辉的印记 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本书编委会编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