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谢子长在陕北的最后岁月*
郭洪涛

  (一九九七年六月)
  谢子长同志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与谢子长同志并肩战斗了两年多时间,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子长同志既是领导、战友,又是师长,对我影响甚深。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他深切的怀念。
  一、初识谢子长
  1933年我从太原监狱出来后,来到了北平。听到陕北的一些同志讲到谢子长,才了解到谢子长的情况。
  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就提出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并认为这是当前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他和唐澍、李象九、白明善(乐亭)等同志领导了陕北第一次武装起义——清涧起义,在西北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之后,他又和唐澍、刘志丹同志领导了渭华暴动,这是西北第二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两次起义因为没有根据地的依托,都失败了。从陕北同志那里,我还知道,谢子长和刘志丹、阎红彦等同志组建了西北抗日同盟军陕甘红军游击支队,在西北第一次打出红旗,建立了农村根据地。
  1932年冬天,谢子长被陕西省委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撤销了游击队总指挥的职务,与阎红彦同志一道被开除了军籍。谢子长在蒙冤受屈之际,毫不灰心,继续从事兵运工作,并在1933年参加了吉鸿昌、方振武等人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他来到北平。1933年底,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委任他为西北军事特派员,回西北搞军事工作。
  考虑到陕北的干部十分缺乏,为开展工作,谢子长多方物色干部。恰巧那时我在北平,他就到了沙滩我居住的蓬莱旅馆,对我谈了陕西的情况,他说:陕北反动军阀采取极端反动的高压政策,残酷地镇压革命;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一支队埋了枪;陕北特委遭到严重破坏,毕维周等6位负责同志被敌人杀害,陕北正处在革命的困难时期。但我们又都认为,陕北的敌人统治势力很薄弱,这么大片地方,只驻有国民党杂牌军一个师,地方没有坚实的基础,只靠民团维持乡间的统治。老百姓深受苛捐杂税之苦,有革命的愿望。谢子长希望我和他一道回陕北开辟工作。
  他对我说:“清涧、渭华暴动的失败和安定一支队的埋枪,都是没有根据地的依托。有了根据地,就有了群众的支持,敌人进入根据地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对我有利则消灭之,无利则避之,使我军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这也是走井冈山道路,用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获得革命胜利的办法。”接着,他又说:“我搞军事工作,你搞地方工作,同心协力地把咱们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建设起来,绝不能让好不容易点燃起来的革命之火熄灭掉。”听了他的一番话,我很同意,当即表示:只要组织同意,我个人没有意见。子长同志高兴地和我握手告辞,并说准备尽快向党组织报告。
  很快组织上同意我回陕北工作,担任陕北特委组织部长。子长同志先我于1933年12月上旬返回陕北,先到清涧,后由陕北游击队三支队队长白雪山派人护送到安定地区。我则在12月下旬回到陕北工作。在陕北特委和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陕北游击战争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陕北游击战争的发展
  1934年1月,陕北特委在佳县南洼村(后转到曹家洼村)召开党团特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党团组织分开,分别自成系统;恢复和发展一、二、三支队;落实建立安定一带、绥靖边、神府边三个根据地的各项具体措施,并要创建绥、米、佳、吴边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
  根据陕北特委的决定,谢子长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游击队,他积极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很快恢复了红一支队,与其他四支游击队一起,建立了安定一带、绥靖边、神府边、绥米佳吴边四块苏区根据地。
  根据陕北游击战争日益发展的形势和斗争的需要,1934年4月4日,陕北特委在佳县南区神堂沟召开陕北党团特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扩大陕北红军游击队,为创建一师红军而斗争;扩大已有的根据地并将几个苏区连成一片,建立苏维埃政权,广泛武装群众,组织群众,进而实行分配土地。
  会议结束后,我于6月去了安定,找到贺晋年,他介绍我找到了谢子长。我向谢子长汇报了陕北特委的工作。听完汇报后,谢子长认为陕北的群众基础好,并建议陕北游击队南下,与红二十六军主力汇合,让红二十六军一部到陕北,我同意了他的主张。
  我向子长同志汇报完工作后,又返回清涧布置工作,调二、五支队到安定和一支队汇合。1934年7月8日,在安定县杨道峁正式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由谢子长兼任总指挥,我兼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总指挥部下辖一、二、五支队。一支队队长谢绍安;二支队队长白雪山,政委王怀德;五支队队长崔正冉,副队长王子文,政委马万里。总指挥部成立后,即率一、二、五支队和赤卫大队(队长薛兰斌),一举攻进了安定县城,歼敌数十人,并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近百人。攻打安定县城的胜利,震撼了陕北各地,扩大了党和游击队的政治影响,对于推动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展,起了重大作用。
  三、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分区“围剿”
  在取得攻打安定县城的胜利后,我和谢子长同志遵照陕北特委的指示,率领一、二、五支队和赤卫队200多人,到南梁与红二十六军汇合,以取得红二十六军的帮助,配合陕北游击队打击敌人。1934年7月,两军汇合后在南梁附近的阎家洼子召开了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张秀山、习仲勋、王世泰、贺晋年、龚逢春和我,以及陕甘边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三团连以上干部、陕北游击队总指挥所属的支队长、政委以上干部。
  在这次会议上,因为高岗的品质恶劣,大家一致同意撤销其职务,送上海学习。四十二师政委一职由谢子长同志兼任。会后,谢子长与我商量,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由贺晋年接任,政委仍由我兼任。
  当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南下与红二十六军汇合期间,陕北军阀井岳秀的八十六师倾巢出动,并配合地方民团,以连排为单位,分进合击各根据地,烧杀、抢掠、破坏村庄,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分区“围剿”。面对这一严重局势,陕北特委及地方党组织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佳县成立了第六支队,在府谷成立第七支队,在横山成立第八支队,并发动赤卫队、少先队及广大群众与敌人展开了艰苦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8月,由谢子长统一指挥的红二十六军红三团和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赤卫大队进入安定一带。17日,子长同志率部在景武塌消灭了敌八十六师姜梅生团的一个连。23日,在绥德张家圪台歼敌两个排。在获得这两场胜利后,我军进入绥靖边无定河岸苏区根据地。当时敌人一个连在黄河和无定河汇合处的河口镇设立了一个据点,这是埋在苏区的一颗“钉子”,非拔掉不可。红军主力在稍作休整后,在赤卫队配合下,进攻河口镇,重创敌人,迫使他们逃回清涧县城,我军收复了河口镇。
  在河口镇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负伤,但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因伤口剧痛,他才揭开衣服指着伤口对我说:“我负伤了。”我马上对他说:“你先走,我随部队撤退。”战斗结束后,谢子长率红三团和一支队到安定地区。红三团南下陕甘边时,子长离队养伤,陕北特委派薛兰岗同志带一个中队负责保卫。
  四、几个苏区连成一片
  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陕北特委于1934年9月,在清涧寺墕里召开了陕北党团特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谢子长、贺晋年、王世泰、黄罗斌、马明方、崔田民、李铁轮、高长久和我。会议通过讨论,一致决定:正式成立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分配土地;将红军游击队一、二、三支队改编为红军一、二、三团,并继续组建新的游击队。会后不久还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问题。
  寺墕里会议后,谢子长就主持了安定的分配土地工作。到1934年底,除神木、府谷、佳芦边苏区外,安定一带苏区,绥、靖、延川边苏区和绥、米、佳、吴边苏区共有14个县,纵横数百里联成一片,建立起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由于分配了土地,群众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各县都成立了游击队,红色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但是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在1934年的秋冬,蒋介石又陆续调集6个师,发动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除原有的井岳秀部一个师外,又调高桂滋部一个师,深入绥德、清涧、赤源苏区;冯钦哉部一个师,到南线宜川一带;孙楚、李生达两个师,到吴堡、绥德沿黄河一线;傅作义的一个骑兵师,到长城一线。
  鉴于当时敌军压境,我向中央驻北方代表巡视员张子华同志(化名黄汉)建议,将陕北的红军一、二、三团组成一个主力师,并调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一部来陕北,和陕北军民一道开展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我看到谢子长伤重,主持工作有困难,建议调刘志丹同志北来统一指挥,黄汉同意了我的主张。1935年1月底,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赤源县白庙岔正式成立。同时,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也成立了。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红一团、红二团在游击队和群众武装配合下,在秀延南沟岔、清涧高家村、延川贺家湾打了三仗,三仗皆捷,俘敌百余人,缴获枪支百余支,其中有9挺轻机枪,红二十七军第一次有了轻机枪。三次战斗,有效打击了敌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初步胜利。
  1935年2月1日(或2日),刘志丹同志来到赤源,我讲了话,欢迎刘志丹同志到陕北,随即领他看望了谢子长同志。2月5日,在周家硷召开了两个特委的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崔田夫、高岗、马明方和我。会议先讨论并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以及两地的军事指挥。在讨论中,谈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归谁领导的问题,于是又决定成立西北工委,统一陕北和陕甘边两个根据地党、政、军及群众工作的领导。会议还对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记得在这次会议上,谢子长同志被任命为军委主席(还有一说是刘志丹任军委主席)。
  两军统一后不久,谢子长于2月21日因伤重逝世了,时年39岁。由于他的名望和威信很高,惟恐噩耗传出影响红军指战员和群众的情绪,当时没有宣布,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宣布他逝世的消息。西北工委为了纪念谢子长同志,把安定县改为子长县。
  子长同志是一位为群众谋利益、深受群众爱戴的革命家,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谢青天”。他的去世,使我失去了一位十分敬重的老领导和老战友,陕北革命根据地也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和军事领导人。子长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英雄业绩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 本文原载《中共党史资料》第62辑。
  

郭洪涛文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