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徐特立教育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43年 对牛顿应有的认识*
徐特立
    
  我对于科学是外行。关于牛顿,我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我怎样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呢?从牛顿的力学、光学中看来,他的成功是由于具备了两个基本工具:第一个基本工具是数学,第二个基本工具是当时发达了的工厂手工业,天文、航海运输的经验。这两个工具就是:一个是生产,一个是学术。牛顿拿数学来综合生产的经验,就产生了他的力学,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结果,也就是旧的理论与新的实践结合而产生了新的理论的结果,即由数学转变而为力学。凡是伟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都是由于他吸收了过去人类历史的知识遗产而来的。凡是前进的东西,都是从落后的东西发展而来的,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落后的东西给前进的东西以创造的基础。比如牛顿发明微积分,它就少不得几何、代数,同时也需要力学上运动的原理,而几何最初是由埃及测地学来的,埃及先有几何的应用,后来传到希腊便变成逻辑性的东西了。先有了事实,然后才有逻辑,先有了埃及的测量土地,才会有希腊的逻辑性欧氏几何学。这里说明牛顿的学术不是无历史根据的。所以产生一个伟大人物,必有其长期历史。我们有些同志轻视资产阶级的学说,想凭空创造是过左的、错误的。文明社会一定要在阶级对立的时候才能产生。比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所以那时也没有学术。但到了奴隶社会以后,就能把奴隶劳动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和工业,埃及的建筑和希腊的手工业的发展即是这样起来的。牛顿时代有工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是从事实转化为逻辑的一个进步。归纳法是培根创造的,实际上一切把事实转化为逻辑都是归纳法,也即把一切经验综合起来而得出规律的都是归纳法。不过培根把它应用在实验室里成为一种更具体的归纳法,即他的归纳法中的同一法、差异法、剩余法、共变法等只表示是实验室中的方法。牛顿吸收当时工业航海的经验发明物理学和微积分学,比之培根的方法更广泛,而且牛顿用数学来说明物理时,也用演绎法。所谓演绎法,就是先有了原理,然后用这原理来解决事实问题,如物理中的很多现象用数学来解释。还有关于牛顿的几何学,几何也是从欧氏传下来的,归纳法纯凭经验,演绎法纯凭原理,前者偏重经验,后者偏于教条,都有片面性。但牛顿却把生产的经验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成为新的学术——物理学,同时又使几何和代数从机械运动中的应用转化而为微积分学。
  在什么条件之下才能产生牛顿这样伟大的人物呢?
  第一,一定要继承过去的遗产。第二,一定要有新的生产产生,没有这两点是不行的。所以研究学术不能忽略过去的遗产。一定要了解过去发展的历史,才知道它发展的情形。牛顿的学说产生已三百年了。这三百年来,在他的学说中又不知增加了多少新的东西。现在要纪念他,就要把他的东西拿来研究,批判地学习他的方法,把它变成自己的方法,以及在现时的条件下,在具体的环境里,应用它来产生、创造新的东西。今天来追溯牛顿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不能因为它的学说已经经过了三百年,便说它是落后的不去研究它。我们有些同志过左,以为过去的东西都过了时,以为只有无产阶级的东西才是行的。应当知道,苏联的科学也是继承资产阶级的遗产才发展起来的,那种认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完全要不得的观点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落后的国家,比之于日本明治维新时代,那时日本更要落后,他们的书籍还是直写的,可是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了。他们晓得,前进的东西都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一定要吸收过去历史上的一些遗产。马克思主义就是把过去人类的一切经验综合的结果。我们必须把资产阶级的东西转为无产阶级的,把外国的东西转为适用于中国的东西。牛顿能把希腊的转为他的,因为那时有新的生产产生,这两者结合,便变成新的东西了。
  我们还不要忽视小东西,不要忽视那些看来似乎不值钱的东西。以前我们报纸上登载华寿俊同志利用马兰草造纸的消息,这件事以科学眼光看来并不稀奇,马兰草与桑皮、稻草同样是有较强韧纤维的植物,这算得什么发明呢?为什么值得我们称赞他呢?因为他在边区这样条件下创造了新的东西,突破了旧的造纸材料的传统。离开了一般造纸的规律高谈创造便是空话。必需根据人类历史的经验和目前的东西结合起来,才能算创造。一切否定过去和忽视当前的条件都是教条。
  我们处在困难的环境下,更需要更多的创造,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才更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因为要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们除了知识条件以外,没有多的历史遗产,所以就要应用我们过去学的那些科学原理,在今天这样的条件下,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过去在江西的时候,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们曾经创造了许多的东西,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我们的同志曾经用明矾生胶造成一种毛边纸,以代替蜡纸,在质量上比外国蜡纸好,更经用耐印,而且价钱便宜,那时江西的米卖到三十多元一石,而油则值十元钱一担,于是在缺少米而油多的情况下,我们曾计算了淀粉和油产生卡路里的作用后,便知道了可以用多吃油来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
  我们现在要提倡,遇到困难,就要到处找出路,到处找新办法的精神。牛顿那时也是一样的。所有的科学家、文学家也是一样的。比方德国由于原料缺乏,市场狭小,殖民地又少,为了使商品能出售,便极力把技术提高,从事技术改良。对于怎样节省原料,节省劳动,没有一国能与它相比的。我们在现在的边区,要提倡或多或少的微小的创造。近来我发现资产阶级的生理学书上大多是些教条,比如它说一个人一天要多少蛋白质,多少脂肪,但是我们在江西时,吃饭却是开单子的。每个人按自己的食量说明需要多少米,然后在袋子上写上数目。比如我的袋子上写明徐特立十六两(其他人还有吃十二两,二十四两的不等)。但看书上就不同,因为人有大小,地有南北,工作又不一样,所以需要也各不相同,如果只来一个下均数作标准,如一般的生理学书那样便行不通了。那时,在江西,我们也有节省,比方吃盐每天只吃七分。这样一百天吃七两盐,一年吃二十五两盐,还是同样劳动。原来,我们研究我们的身体并不一定需要平常吃那么多的氯化钠,因为在别的东西里,也还含有氯化钠。在困难中,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这样看来,书上的东西,只要一不具体,便是教条。
  现在我们来谈谈关于研究学术的两个方法,一个是归纳法,它就是要综合经验成为原则。牛顿就是集合所有的经验原则成了他自己的,所以在物理上才有新发现。如若把原则再加以分析整理,那就成了理论。综合经验,非常之重要。我常常讲,从我们八路军的军政杂志中,我们知道,我们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他们在战争中失败了,综合经验非常快,就用来打我们,我们也很快很快地综合经验,又去粉碎它。怎样综合经验呢?那就要吸收历史上一切遗产,不只是综合有知识的人的经验,而且要综合普通工人和农民的经验。日本人在台湾综合了当地农民的经验便著成台湾的农业书,我曾经读过这种书。另一个就是要有学问。因为有了学问,才能综合经验。牛顿如果没有过去的代数、几何这些学问,他也就无法进行他的物理的研究。要进行调查研究,如果没有一点作为调查研究用的经验和知识,那么,你到工厂、农场、乡村里去跑一趟,还是空的,作不出什么成绩来的。这就是说,我们绝不要忽视遗产,忽视落后理论,因为在科学方面,我们自己还没有自己的东西,还要好好的尊重人家,向人家学习。
  还有一点,我们对理论还是要看得很重要。有了经验不变成原则是不行的,经常的把经验综合提高到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反对的是空论,不是理论。在这里,我们需要谈到,有些同志,如徐文杰同志讲:“学科学用带徒弟的办法,学一二年比初中学生还好”。我看这只是特殊的例子,固然带徒弟是学习的一种,如果就否定原则的作用,否定学校教育的作用,这是不对的。但是那种只搞理论,而不注重解决目前问题的办法,也是一种偏向。所以中央提出要理论与实际联系,我们必须遵照它来纠正这些偏向。还有一种偏向,比如他说:这个东西现在用不着,将来也用不着,中国用不着,边区也用不着。以为要直接能应用的东西才要。他不知道有许多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用的,而是间接有用的。比如在生物学中讲一种肺鱼,这种鱼在讲由鱼过渡到两栖类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材料。又如古代有一种三指马,现在没有了,在生物学中讲到进化的时候它是很有用的。但这些都不是直接可供我们使用的,然而它在学术上却是很重要的。我们还有这种实利主义的偏向,对于学术也是有害的。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就是说我们古代的也要,现在的也要,外国的也要,中国的也要。把古代的变为自己的和现代的结合起来,把外国的变为自己的和中国的结合起来,这样看问题才是马列主义的方法。牛顿的方法——机械唯物论,是反马列主义的,但机械论强调客观的因果律,比之主观主义的目的论是一大进步。我们有时看见某人落后,其实他又是前进的,机械唯物论对目的论是一大打击。培根的归纳法否定了过去教条式的演绎法,因演绎法用一般的原则来解决一切具体问题,归纳法便纠正了它,但归纳法如不与理论结合即不能发展,也要变成教条。因此我们要用辩证法,古今中外法,把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变为我的。象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了,把它变为我的肉,这就对了,绝不是说吃了狗肉,我就变成了狗肉。把古转为今,把外转为中,而且不要硬搬中央的东西来用。那不是反对中央了吗?不是的,因为中央的东西是给全国的、全面的,我们执行中央决定,还要把它具体化、地方化,使得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中央的东西都能因地制宜,有效的实现。事物总是有两方面,不要只顾到这一面,忘了那一面。今天纪念牛顿诞生三百周年,我讲的话很空,耽误了你们的时间,对不住!
  * 这篇文章是根据徐特立同志在延安纪念牛顿诞生三百周年的讲话记录整理的,发表于1943年1月14日《解放日报》第4版。
  

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版)/徐特立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