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章 在大革命洪流中 五、紧要关头要坚决听从党指挥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27年3月初,杭州被北伐军攻占后,第二军挥师北上,经宣城、高淳、溧水,冒雨奔袭南京。24日晚,第二军与程潜率领的第六军先后攻入南京城。
  攻占南京后,第六师担任了南京西部地区的卫戍任务。
  一天下午,萧劲光与戴岳率特务连在城内巡视,维持秩序。至下关,驻守的卫兵报告说,蒋总司令的兵舰泊在下关码头。
  作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时下大权在握,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既然到了南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呢?萧劲光他们一面立即报告军部,一面赶到下关江岸。港内停靠着警备森严的“楚同”号炮舰。戴岳随即请卫兵通报,请求上舰晋见。
  戴岳、萧劲光走进军舰会议室庄重地敬礼,蒋介石端坐着微微点了下头,一边招呼他们坐一边淡淡地问:“你们辛苦了。南京秩序还好吧?”
  “还好。”戴岳回答,“我们刚听说总司令到,已报告军部,鲁代军长马上就过来。”
  “不必啦,不必啦!我有急事去上海,路过这里,很快就走。请转告你们军长吧!”
  蒋介石下逐客令了。戴岳、萧劲光便起身告辞。
  他们跨下跳板,远远看到鲁涤平及四师师长张辉瓒、党代表李六如等二军的将领们,正急匆匆向江边赶来。这时,“楚同”号炮舰已迅速起航了。
  听了戴岳的汇报,望着渐渐远去的军舰,鲁涤平脸上掠过疑惑不快的阴影。他清楚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作为代军长,一路攻城掠地,连战皆捷,是尽了力的。明知第二军就驻在南京,军舰泊在下关码头连面都不照一下,什么意思?二军怎么了?鲁涤平真切地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
  萧劲光想得更多。一年多来,他已逐步了解了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层层派系关系。第二军军师领导层早就有“蒋对我们二、六军不放心”的说法。在广州时,党内党外对“中山舰事件”议论颇多。北伐以来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更让人感到神秘莫测。不久前与鲁涤平、戴岳谈起国民政府打算迁都的事,他们就怀疑蒋介石有可能叛变。此次对第二军如此之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4月初,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彭述之突然从上海来到南京,找到萧劲光。他与萧劲光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学,并且是萧劲光的入党介绍人、学生党支部的负责人。见面后,彭说有要事传达,要召集当地党的负责人开个会。这时第二军党代表李富春不在南京,萧劲光就把第二军的李六如、方维夏和江苏省委书记谢文锦等人召集到距部队驻地不远的一个旅店,听彭述之传达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他首先介绍了上海的形势,说上海工人阶级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已经取得胜利,但帝国主义妄图从内部分化我们。估计蒋介石可能叛变,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并说党中央有信心、有把握控制局势。但对如何应变、军队和各地党组织应该怎么办,一句话也没有。听了彭述之的传达,联想到几天前见到蒋介石的情况,萧劲光意识到形势的复杂和严峻。但到底会怎样呢?
  不几天,事情就完全清楚了。怀着政治野心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蒋介石,到上海后,很快和上海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纠合在一起,投入了帝国主义的怀抱。在美英帝国主义和上海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展开政变准备:首先假北伐的名义,命第二军撤出南京,“渡江追敌”。接着,寻衅缴了程潜的第六军两个团的枪,并以“清党”为名,对第六军进行改组。尔后调嫡系何应钦的第一军进驻南京。与此同时,委派是时尚能俯首听命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执掌江苏、浙江两省军事。
  这一切明明暗暗的调度准备好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动手了!
  4月12日,蒋介石利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雇佣一批流氓特务冒充工人,袭击了上海工人纠察队。随即以“工人内讧”为借口,强迫纠察队缴械,打死打伤纠察队员300余人。由此开始,以种种借口封闭了上海市特别临时政府、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800余人死伤在蒋介石集团和美英侵略军的枪弹下,另有5000余人失踪。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汪寿华、赵世炎等,就在这期间先后被杀害。几天前工人运动还轰轰烈烈的上海市,霎然间满城血雨腥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
  4月18日,重兵、特务严密控制下的南京城天低云暗,阴风阵阵。踌躇满志的蒋介石这一天撕下最后一丝“革命”的面纱,断然抛开武汉的国民政府,宣布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第二军渡江以后,在乌衣镇一带集结。虽然此前第二军上层官佐对蒋介石的野心有所觉察,但突然的事变仍然给官兵思想带来了严重的混乱。第二军中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多,政治工作力量强。加之受蒋介石排挤,包括鲁涤平在内的多数官佐不满蒋介石的独裁,同情和支持反蒋斗争。但在此形势下部队何去何从,是继续北上还是回宁讨蒋,一时举棋难定。后来接到武汉国民政府要部队去武汉的命令。鲁涤平遂率部移师西行,向鄂东进发。
  6月初,第六师抵达鄂皖边界的宿松镇。当日,第六师部队在宿松天主教堂召开了讨蒋大会。萧劲光与戴岳均在会上发表讲话,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人民群众的罪行。会场群情激昂;“反对独裁!”“打倒蒋介石!”等口号,震天动地。此后数日,萧劲光参加了军部在黄梅举行的“第二军北伐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李富春主持大会,并在会上转达了中共中央向大会赠送的挽联:
  二军之功名,已把吴孙打倒了;
  吾辈之责任,果能擒拿蒋张么?
  能否继续北伐擒拿蒋介石、张作霖?国民革命向何处去?这一担心很快被证实了。此前,李富春根据党的指示,曾力促部队倒向武汉国民政府,从而回师南京,讨伐蒋介石。然而,历史似乎开了个冷酷的玩笑。7月15日,以“左派”自居的汪精卫公然宣布“分共”。继而,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制裁共产党员之训令》,查封中华全国总工会,查封中共领导机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武汉三镇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蒋汪合流,宁汉合流了!
  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倡导发起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疾风知劲草。严酷的形势面前,北伐军中情况变得越发复杂起来。本来就对国共合作心怀不满的官兵甚嚣尘上;许多信誓旦旦要讨蒋的所谓“左派”,则缄口不语,有的甚至态度骤变。中共党员接到党内秘密通知,身份公开的党员分期分批陆续撤离部队。
  是时,第六师部队驻扎在湖北宜昌。这里虽不像武汉那样黑云压城,但“分共”的风声也不时一阵阵吹来。紧要关头,萧劲光遵照李富春的部署几次往返于宜昌武汉间,向党组织汇报情况、请示工作。由于此前对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作了种种限制,不准在部队内部发展党员,党员不准当军事指挥员,作为军队党代表的共产党员中许多人威信高、影响大,但均无权调动、指挥部队。眼见军队的形势已不可逆转,萧劲光在对第六师的党员和部分进步青年撤离部队作了部署后,决定按照党组织的通知赶赴汉口。
  收拾好简单的行装,萧劲光才想起,从昨天起他已囊空如洗,不名一文了。怎么走呢?他直接找到了军需科长。
  军需科长老李是一位出身困苦的旧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认识了社会,看尽了丑恶。实行国共合作后,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都让他眼亮心服。不久前,经萧劲光介绍,他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萧劲光说明了情况,老李面有难色地说:“这两个月,部队的薪饷没有如数拨来。不过师里账上还有钱,可先从这动100元。”
  “不,公款不要动了。”萧劲光沉吟了一下,“我那里还有两支旧马枪,你想办法把它卖掉。”
  李科长抬头看了看萧劲光,默默地出去了。他了解萧劲光,没有必要再多说。一个堂堂国民革命军的师级长官、中将,连几元车船票钱都没有,这就是共产党人!他找人把枪卖了,把自己积攒了准备捎给母亲的几元也加上,一并交给萧劲光。
  萧劲光接过钱又递还给他几元:“现在情况很复杂,你也要早做准备!”或许已想到要与萧劲光就此分别了,李科长不接钱,双手捧住萧劲光的手,久久说不出话,热泪夺眶而出。
  准备、部署停当,萧劲光来到戴岳的住处平和地说:“戴师长,汉口方面有些事,军里李主任让我去一下。可能时间长一些,政治部的工作还请您费心关照。”
  这些天来,戴岳听着阵阵风声和这样那样的传言,也心神不定。他向来唯鲁涤平马首是瞻,而鲁涤平则按谭延闿的指令行事。原本他们是期望跟随武汉政府反蒋的,而现在蒋汪、宁汉合流了,何去何从?还能跟谁呢?他在思考,等待谭延闿的示下。现在萧劲光要去汉口,他自然明白意味着什么。遂望着萧劲光淡淡地说:“你放心去吧!”既没有挽留,也不表示欢送。稍停,戴岳又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多保重,后会有期。”
  萧劲光与戴岳短期的合作共事,就这样结束了。名副其实的分道扬镳!此后不久,他们“各为其主”,背负着各自的理想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开始了长时间的对立。不过,“后会有期”还是应验了。
  那是22年后的1949年。年轻的北伐军师党代表萧劲光已进入中年。二十余年里,他在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成为威震敌胆、名扬华夏的一代名将。率部十万大军逐鹿中原,克武汉、战长沙,解放湖南后,担任了湖南军区司令员兼长沙市军管会主任,正领导着长沙市的恢复和建设。一天晚上,萧劲光忙碌了一天正准备休息,警卫人员突然领来了一位自称是“萧司令的朋友”的不速之客,他就是戴岳。
  宜昌与萧劲光分手后,戴岳担任了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师长。由于煞费苦心地提出以“堡垒政策”对付红军的反“围剿”而受到蒋介石的青睐,曾红极一时,萧劲光是知道的。今见他一身青布便装,萧劲光一边让座,遂问道:“你在江西一段不是很出名吗,后来到哪里去了?”
  戴岳叹口气说:“那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知道,我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无论怎么干也是卖命有份,升迁无缘。”接着,他告诉萧劲光,在江西,几次失利后,就被找借口免去师长了。先是明升暗降作了二十七军的副军长,再以后便回了湖南,先在干部训练团,后任第九区专员、保安司令,省府委员、行署主任,一直稀里糊涂混下来。这次长沙和平解放前,不少人私下到南京随船去了台湾,我留下来。现在一个中学里混着。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事。
  眼前的戴岳,头发已花白,再没有先前的干练和矜持,明显地老了。只有那挺拔的坐姿,还透着他军人的经历。萧劲光安慰他一番:现在解放了,一切会好起来的。并问他:“有什么事吗?”
  戴岳说:没别的事。那些年,我们在一起,我的经历你清楚。许多都是奉命行事,我不是从心底里反共的。如果组织上了解当年的情况,希望您如实说明。
  萧劲光说:“这你放心,政府会功过分明、实事求是的。”事后,在萧劲光的提议下,戴岳担任了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委员。
  告别戴岳,萧劲光与六师政治部的青年共产党员刘隽等一行数人,在宜昌码头登上了去汉口的客船。
  天气闷热,船舱里更闷热。萧劲光思想上有事,心里更觉得压抑、沉闷。他踏上甲板,望着滔滔江水,思绪万千。大好的革命形势为什么会半途而废?共产党人为什么会有这般结局?下一步怎么办?思前想后,萧劲光感到有点冤枉:在国民革命军里干了将近两年,应该说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六师包括二军有相当部分力量是在党的直接领导、影响下,一声令下,是能拉得动的。党组织为什么不明确态度、不下决心呢?
  不知什么时候,刘隽站在了萧劲光旁边。刘隽,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1926年由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国民革命军起兵北伐时,入伍到六师政治部工作。“党代表,既然部队不能待,我回湖南老家了。”刘隽凝望着萧劲光,有些灰心地说:“我回去发动群众,搞农民运动。”
  听了刘隽的话,萧劲光转过头,像是劝阻又像是自语地说:“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一个党员更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不管是谁,一个人本事再大,离开党也将一事无成。”
  萧劲光的话,刘隽似乎没有听懂。到汉口后,他们下船了。刘隽握萧劲光,登上南下的列车回到了湖南老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到国民党军队,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嫡庶分等、尔虞我诈的国民党部队中,一个有着共产党员经历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所以,此后在国民党军队供职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处在受排挤的地位。解放战争后期,他脱离部队在南京留下来。1949年4月,华东海军成立。司令员张爱萍为了寻求海军专业技术人才,在福州、上海、青岛等全国各地贴了招聘广告。刘隽报了名。随后便被录用,参加了主要由原海军(清末、民国和国民党海军)高中级军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海军研究委员会”。一直工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退休,之后在北京一个干休所安度晚年。
  作为一名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刘隽对党是有感情的。在海军任职期间,他几次写申请书要求再次入党。由于当时受“左”的思想影响,一直没获得批准。退休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入党的事更难以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思想解放、观念的变化,许多历史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和解决。国家形势越来越好,刘隽希望回到党的怀抱的心情也愈益迫切。1985年春天,党组织经过审查,终于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是年,刘隽已80岁高龄。
  举行入党仪式那天,面对鲜艳的党旗,刘隽激动不已。他一字一句地宣誓完毕,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回顾一生,他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可以用萧劲光五十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作结论:离开了党一事无成。我走南闯北,奔波一生一事无成,就是因为离开了党。这就是我为什么80岁了,还要重新入党的原因。”
  获悉这一消息,已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任上离休的萧劲光十分高兴,亲自打电话表示祝贺:“刘隽同志,祝贺你呀!”
  刘隽握着电话,声音颤抖了:“萧司令,萧劲光同志,绕了一圈,用了58年,我终于又回来了。谢谢,谢谢你呀!”
  后来,一位研究党史的同志将刘隽这段脱党、入党的经历,写入一份资料,称其为“大潮余波,一段佳话”。
  这都是后话了。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