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南汉宸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学习续范亭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续范亭诗文集”序
南汉宸

  六十四年前,范亭同志出生于山西崞县一个中农的家庭里。他是在农村中生长起来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这时候,正是我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中华民族多难的时代,也正是伟大的革命时代。许许多多先进的仁人志士,为了使国家复兴,民族富强,不惜千辛万苦去寻求真理,前仆后继地牺牲奋斗。
  范亭同志从他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起,直到十年前离开我们的时候止,始终不懈一贯积极奋不顾身坚强地从事革命。他从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者,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者。他不仅是一个忠于祖国人民、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革命将军,同时又是一个热情横溢、朝气勃勃、慷慨悲歌的革命诗人,他不仅用军人的刀剑和枪炮杀伤敌人,同时又用他那枝犀利的笔作为向反革命进行攻击的武器。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的英雄事迹,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诗篇。在这个诗文集里,虽然由于搜集困难,没有把他的全部著作包括进去,但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已经可以扼要地看出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他怎样用刀剑和笔墨来捍卫人民的利益,向反动派进行战斗的。范亭同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革命者的一生。他不愧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民族英雄,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的坚强战士。
  每当我们回忆范亭同志一生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重读范亭同志当年用他的血泪写成的诗文时,不仅使我们对这位坚强的革命家感到无限的敬佩,倍增对旧中国剥削者压迫者的憎恨,深感祖国缔造的艰难,同时更加策励我们如何学习范亭同志的优良品质,更加努力完成范亭同志未竟的革命事业。
  范亭同志生长于贫苦的农家,怀有我国农民素朴淳厚的善良愿望,代表当时觉悟的农村知识分子典型,他对贫苦的劳动农民怀有深厚的同情,对祖国的富强抱有极大的热忱,早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
  当时,范亭同志以不满二十岁的青年,即积极参加策划革命军的起义。辛亥革命期间,范亭同志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部参加占领雁北重镇大同的战役,赶走清朝统治者,功在国家。但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却是“窃国者侯”,而范亭同志由于坚持革命,反对袁世凯、阎锡山的反动统治,竟遭受封建军阀的通辑。因此,这位生长于山西、立功于辛亥革命的范亭同志,反而有家归不得,不能不被迫流亡。其间,范亭同志曾积极参与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是北方民主革命武装国民军的组织者之一,担任国民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及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主持训练青年军事干部工作。当“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范亭同志激于爱国热忱,不忍民族陷于危亡,亲赴南京呼吁团结抗日。而国民党当局存心出卖民族利益,坚持反人民的内战和屈辱媚敌政策。范亭同志目击心伤,无限悲愤,他痛苦彷徨,认为“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靦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他留下绝命诗:“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竟于中山陵前割腹明志,冀以一死震惊全国。这一行为表示了范亭同志对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完全决裂,是对国民党集团卖国政策的严重抗议,是对蒙三民主义外衣而实为背叛孙中山革命传统的叛徒的无情的揭露,同时这也是当时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者的悲剧;而事件的本身,又揭露了敌人的丑恶面目,鼓励了人民的抗日热情。
  范亭同志自杀遇救后,思想上对旧的统治者已经绝望,但当时又看不见祖国和自己的前途。正是“愧我空留一点血,依然国难又秋深”,当时他曾经表示:或者出家为僧,或者投靠共产党。对佛经他是曾经有过研究的。这时候他又特别去找太虚法师请教。他向太虚提出当时意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侵略阿比西尼亚,日本侵略我东北,佛学作何解释?信佛者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太虚不能作答。范亭同志乃从此舍弃了虚妄的不能解民于倒悬的佛学。因为作为一个富有高度爱祖国爱人民、“不为权门称知己,原来穷汉是乡亲”愿意为祖国人民的利益奋斗牺牲的范亭同志,他没有也不可能从虚玄的佛学中获得救国救民的出路,因而很快地他就抛弃了出世的思想,迅速回到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理了。在范亭同志疗养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期间,他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今后的出处依归,而是“何时擒海寇,献捷祭灵台”;“东海狂潮响霹靂,而今谁是岳家军”;“倭寇由来多猖獗,何人继起振家邦”。他几乎忘怀了自己当时可悲的处境,而将情感推放及于广大的苦难的劳动人民。蒋介石的威胁利诱与造谣诬蔑,并不能动摇和损害范亭同志,江南的残山剩水也不能羁縻范亭同志的斗争情绪。在他养病的日子里,并没有虚耗时日,他却获得机会第一次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安静地阅读了不少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不久,范亭同志又怀着火热的不平静的心远走西北,继续奔走呼吁抗日救国了。
  1936年的冬天是祖国历史上不平凡的季节,也是范亭同志一生中不平凡的分水岭。
  在西安事变中,他亲身经历了并直接看到我党所倡导并坚决执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进行抗战的政策。他清楚的看到我党完全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大公无私,不念旧恶,仁至义尽的伟大精神。虽然蒋介石曾经在大革命时期背叛革命,在十年内战中对我党及革命人民进行过疯狂的屠杀,对人民犯了滔天大罪,但为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我们不记旧嫌,坚决主张释放蒋介石。这一伟大英明正确的政策,深深感动了他。这不仅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更使他坚信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革命才能成功。
  他的思想有了飞跃的前进,他把平生的理想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在以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范亭同志是抗日前线上一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骁勇善战的指挥员。
  抗日战争初期,范亭同志回到他的故乡山西。由于他在富有革命传统的山西人民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这就使得曾经多年通缉他而不可得的阎锡山,也不得不被迫同意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第二区保安司令和暂编第一师师长,协助我党我军,积极动员山西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1939年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阎锡山在他认为抗日战争将是“中日不议而和,国共不宣而战”的思想下,积极准备进行反共内战。当范亭同志在阎匪骑兵司令赵承绶所主持的机密军事会议上听到阎匪反共的战争布置时,立即中途逃席,迅速将其所属部队布署在阎匪部队与八路军的中间地带,首当阎匪进攻的要冲,以便八路军迅速集中,同时亲赴我军指挥部,揭发阎匪策划反共军事部署的阴谋。阎匪军开始向我军进攻后,范亭同志毅然率领所部坚决进行反击。在我军胜利进行的这次自卫战争中,范亭同志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从这个斗争中,充分地说明了范亭同志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极其残酷的严峻的用战争方式来进行的阶级斗争中,他具有何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愧为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模范战士。此后,范亭同志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西北行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团结晋绥军民,进行抗日战争,反击蒋介石、阎锡山反动派的反共阴谋。
  1941年夏天,范亭同志因积劳成疾,去延安休养。从这时到1947年9月范亭同志病逝的六年中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他生命史上辉煌的一页。他生活在革命的心脏地区,他接触了我们的党中央,直接受到党中央的关怀,他逐渐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坚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范亭同志的身体由于作战期间经久未能获得良好的治疗而日形羸瘦了,可是范亭同志的战斗意志却越益坚强。他虽在疾病缠绵伏枕咯血之时,也未尝一日忘怀国难的深重以及曾朝夕共处的晋绥地区人民的战斗和生活。
  范亭同志是一位不甘于病榻寂寞的爱国将军,每当政治上阴霾的气候来临,就会引起他的义愤,而当发现不久长夜必将破晓,祖国光明的前景历历在望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欢欣鼓舞。他对于蒋介石、阎锡山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勾结敌伪,破坏抗战的罪行,给以无情的揭发和斥责。他犀利地烛见:蒋介石的提倡旧礼教,羡慕旧制度,是传法西斯的衣钵,集封建之大成,是日暮穷途的倒行逆施。蒋政权是“总合中国军阀、官僚、流氓、大地主、大资产阶极,还有那托派余孽,一爐而冶之,变成了中国式法西斯的庞大组织”。但是,另一方面,他以百倍的信心向人们宣示:法西斯主义就要死亡,革命的力量正在发展,独夫蒋介石是不能决定中国人民的命运的。如果按照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展下去,前途是一条死路,而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是不会追随蒋介石殉葬的。“真正中国之命运却是胜利的、光明的、民主自由独立平等的,因为我们有了共产党的保障,中国劳苦群众先进人士的保障,毛泽东政策路线的保障”。范亭同志远在人民革命于全国取得胜利之前,就以这样豪迈的气魄满怀信心地展望着未来。
  范亭同志在延安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与尊敬。他来到了一个新天地。这里的一切新鲜事物,大大地开拓了他的精神领域,使他思想上起了飞跃的变化。他的一颗不断追求进步的纯真的心,更紧密地靠拢了我们的党,对革命事业有了更高昂的信心,对人民群众有了更深厚的热爱。因为范亭同志奋斗一生,“始于今日目睹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他在病中仍然力疾发奋学习,总想为人民更多做一些事,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不让身体的痼疾影响思想的健康呢?马克思列宁主义赋予了他再生的力量。我们伟大的党灌注了他新鲜的血液。人当实实在在地接触到真理,对真理发生极大信仰,就一定产生沛然无可抵御的力量。范亭同志告诉我们:“我觉得世界上除真理以外,再没有任何权威可以使我们屈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范亭同志从来没有象这一时期那样快乐,那样感觉自由的。不治之症虽无可挽救地夺去了范亭同志的生命,却没有夺去他皈依共产主义的平生大愿。在弥留之际,他以最大的诚谨向党递送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志愿书,表示了毕生最后的、最宏大的也是最谦虚的希望——请求“作为一名革命军的马前卒”。党接受了这个申请。中共中央在电文中指出范亭同志的“革命忠诚实令人感奋,本党决定接受范亭同志的要求,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以此引为本党的光荣”。
  当我们重读范亭同志要求入党的遗书,我们深深为他这伟大的革命忠忱而感奋。党给予范亭同志以一个共产主义者所能得到的最大的荣誉。
  我们在范亭同志逝世十周年祭的今天,出版他的诗文集,不但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难忘的战友,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范亭同志忠心耿耿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切旧知识分子所应走的道路,是一切有良心的爱国者所应走的道路,是一切有正义感的革命军人和政治活动家所应走的道路。范亭同志一生不平凡的经历,是中国革命艰苦曲折的过程的反映。
  范亭同志不是一个吟风诵月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人,也无意将他的诗文作名山之藏。应该说范亭同志的一生就是说不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文章。“言为心声,诗以言志”。范亭同志所遗篇什,的确不在刻意讲究寻章觅句,推敲声韵,而是素朴真实地传达出他为祖国为人民一腔的忠烈和忧愤。当他不能执行一位驰骋疆场的革命将军的职务时,他就成为一个激昂慷慨的“诗翁”,权以口诛笔伐代替冲锋陷阵。因此他的诗文充满了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政治思想立场非常明确,几乎每一篇政论,每一首诗都铿锵有金石之音,义正词严,辛辣泼刺,有一股磅礴的正气,力透纸背,使顽夫警而懦夫立,给人们以无限的勇敢和希望。范亭同志服膺鲁迅先生的“恩怨分明不为谁,力争只在是和非。”又说“鲁迅骨气撑天地,岂但笔底如龙虎。”我以为这些赞词移作范亭同志自况,也足以当之无愧。因为,范亭同志和鲁迅先生对反动阶级的腐朽与丑恶有深刻的理解和无比的仇恨,毫不惋惜这个阶级的溃灭,毅然背叛这个阶极,投向无产者,他们是共同的。前人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我对范亭同志有同样的感想。
  我们从范亭同志的诗文里看出他思想发展的道路,范亭同志少学孔孟,然而并没有把自己变为一个三家村的腐儒;他熟悉民族传统,却没有为传统中的糟粕所束缚。他继承了民族传统中一个坦坦荡荡的仁人君子侠义丈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他的早期生活是以一个民族民主主义的爱国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然而却没有永远停留在这里。范亭同志这种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追求真理,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从早期作品“湖山集”,可以看出范亭同志的意兴不在湖山,而是一片爱国忧民之心跃然字里行间,反映了当时千千万万爱国者的愿望。在他病中寄情山水的时候,虽不废吟咏,但并没有因此流连忘返,而是随时随地想念着国难严重和民生疾苦。在南京医院养病时,他不平静的心正飞向遥远风沙的北国。眼前瑞雪初晴的玲珑世界勾起了他对雪里哀鸿和陌上辛苦的关怀。莫干山的幽篁曲水和华屋绵亙,并没有使他沈醉于息影林泉的安逸生活,而是感慨于“宝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在许多不眠的夜晚,萦绕于他的思潮中的是宝剑与骅骝。苏堤晚秋的烟柳和栖霞如火的丹枫,也没能勾起诗人的恋栈。他所怀念的是往古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的不朽勋业。在他重返西北的征途中,目睹河山破碎,敌寇未灭,血海怨仇未报,而国民党反动派曾无一念国家兴亡,反而风云迭起萧墙。怎不使“破车羸马出函关”的归人,有“入秦壮士愧生还”的感慨?当我们重读他这一时期写的“老妇行”,那简直就是白居易“秦中吟”、“新丰折臂翁”的续篇。将军已经把他的笔化为匕首,锋刃直指向国民党的苛政猛虎,在感情上与人民共呼吸同命运了。
  如果说“湖山集”代表范亭同志前期的思想,那么“延水集”以次各篇已突破他固有的阶级局限,从一个党的同路人转化为无产阶极的战士。在这些诗作中,充分看出他在思想上的进步和学习上的努力,对革命事业和革命领袖的热爱。读者从作品中能体会它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流露着多么充沛的生命力。即使几历岁月更番,而墨瀋如新,犹具强烈无比的感染力量。
  范亭同志在延安的时期,进一步接受革命熏陶,对共产主义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获得了思想武器,启发了阶级觉悟,坚决靠拢工农群众,忘记了己身病入膏肓,更以忘我的襟怀,但愿将“这颗头为全人类作饭碗”,更加坚定了他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宏愿。范亭同志这时的思想感情已经和劳动人民整个融合在一起,并在纪念高尔基的散文诗中倾诉了毕生的志愿:“我们奋斗的目标,永远和你一致。我们要向你学习到底,永远追求真理。”范亭同志理解到人民群众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革命领袖是从人民中生长的。“毛主席的智慧就是群众的智慧,同时群众的智慧就是他的智慧,此其所以为大智慧。”范亭同志引据“车夫解围”的故事,教导我们知识分子要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种地吾不如老农,行路吾不如车夫,知识分子的知识实在可怜的很!我们以后应向工农群众学习,人皆我师也!人皆我师也!”这一段话永远值得我们深切记取。
  范亭同志经过长期的奋斗之后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然而他却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他是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知识中才领悟到:“宇宙万物,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这个真理,而否定了他过去某些主观的看法。“离开物质以求逐精神之自由,是乌托邦的想法,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在这世界上“没有不可知之理,没有无办法的事,都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这是他所指的革命者的气魄,也是唯物主义者的气魄。范亭同志从三十年亲身的实践中,印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结晶。在范亭同志留下的不多的杂感、随笔、语录和诗歌里,都表达了他后期的哲学思想。我们从而了解他怎样掌握唯物的辩证方法来观察事物,对学习态度、自我批评、领导艺术、调查研究等等问题中说明了他的心得。
  范亭同志的一生,说明了象他这样一个“不为权门称知己,原来穷汉是乡亲”的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不仅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有可能改造成为共产主义者。
  范亭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主义者,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和权位,始终如一地抱着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的精神,随时准备着为祖国人民的利益成仁取义。他在南京中山陵的自杀,即是这种“为世作牺牲”精神的表现。他一旦发现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救星、人民的救星时,他就能够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决心抛弃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把自己改造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立场是坚定的,爱憎是分明的,他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九三九年反共高潮时,他决然退出反共军事会议,坚决站到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行列,给反共投敌的阎匪军以沉重的回戈反击。他到了延安,他写诗作文歌颂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和许多革命领袖,他说:“三十年奔走无成,见到如此领袖,使我心悦诚服,中国革命从此再不会走冤枉路了。”他仇恨的是蒋介石、阎锡山和他们的主子帝国主义。他说蒋介石是“交易所中酒色徒,当权卖国作洋奴”,他憎恨投敌卖国的南京政府,他说:“男的长袍,女的短袖,不是行尸,便是走肉。”他在临终遗书中说他的志愿是“屡欲请求入党,作一名革命军的马前卒”,临终遗憾的是“不能亲睹卖国贼蒋介石之行将受审,美帝国主义之滚蛋!”
  范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范亭同志毕生追求的最大理想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今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胜利实现了。虽然范亭同志没有能活到今天,目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我们一起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里。然而,我们可以告慰范亭同志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解放台湾,最后消灭蒋介石残余匪帮,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伟大的胜利来纪念你!
  我们应当学习范亭同志,永远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精神,全心全意献身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我们应当学习范亭同志毕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应当学习范亭同志在大是大非的关键上知道何所适从的高风亮节与磅礴正气。我们应当学习范亭同志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旧社会和反动派的无比仇恨,对新社会和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学习他在敌人面前的虎虎有生气的倔强高傲,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而在人民面前却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谦恭温顺。
  对今天青年的一代来说,那个黑暗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许多魑魅魍魎的现象将成为他们不可理解的事了。然而青年们必将认识革命是从千辛万苦的奋斗中得来的。我们现在安享幸福的果实,正不知有多少先辈为我们流血牺牲,耗尽心力。我们必须珍贵这份革命产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祖国缔造的困苦与艰难,继承缵绪,发扬光大。十几年前,当范亭同志看到陕甘宁边区的青年那样热情地、自动地、日以继夜地工作,他非常感动,认为“千山万水,挡不住天下归心。”今天,我们更有必要效法前人的这种勤俭刻苦的榜样。
  我们学习范亭同志,应当永远记着他这样一句话:“我的思想只有一个,凡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益的事情,我一定干!”更好的建立和巩固我们革命的人生观。
  毛主席悼念范亭同志的挽词,是对这一伟大革命战士的最后结论,把范亭同志一生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的始终不懈的奋斗精神,比作“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真是最恰当不过的诔赞。这是一个用毕生的精力为祖国为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家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范亭同志可以当之无愧而矜式千古了。
  这本诗文集的出版,可以帮助我们同辈的人和年青一辈的人,从中回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多少的苦难,回想当年的革命者怎样艰辛地找到中国共产党,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忘掉社会主义祖国缔造的困苦与艰难。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范亭同志那种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来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续范亭诗文集/续范亭遗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