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刘景范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小说《刘志丹》案件与中国政治的走向——写在刘景范同志百年诞辰之际
韩 钢①

  今年是刘景范同志百年诞辰。刘景范同志1928年投身共产革命,有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他的许多业绩可歌可泣: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红军,陕甘宁边区的民政工作、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新中国初期的行政监察工作,新中国的地质事业,等等。不过,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他坎坷的经历。上世纪30年代的西北苏区肃反,上世纪60年代的小说《刘志丹》案件,以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他遭受的三次最为严厉的打击。其中小说《刘志丹》案件的发生,竟然挖出了一个所谓“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反党集团”,将这位优秀的中共党员、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者之一,打成了所谓“反党分子”。历史已经证明,刘景范同志遭受的打击均为冤案,尤其是小说《刘志丹》案件更是一起以莫须有的罪名制造的大冤案。
  小说《刘志丹》案件,看起来似乎是偶然事件。刘景范同志的夫人李建彤创作的这部小说,因为某些人的异议被状告到康生那里,竟然被认为是“利用小说反党”,招致一场严厉的政治批判和人事处理。如果不是孤立地看待这件事,而把它置于60年代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它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原因。
  60年代,经历三年严重饥荒后,中共高层开始从“大跃进”退却,调整经济政策和速度、指标,也开始调整政治、社会关系和文化政策。但是对于调整,高层的意见逐渐发生分歧。调整的政策因为同此前的“路线”形成某种反差,引起毛泽东的担忧:50年代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原则被突破,邻邦的“修正主义”也许在中国“重演”,“资本主义”可能在中国“复辟”。1962年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把这些断定为“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并认定是严重的“阶级斗争”在党内和国内的反映。小说《刘志丹》是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受到指责的,起因彭德怀的“八万言书”申诉被批判为是“翻案风”,小说便被指责为是替高岗、彭德怀“翻案”,毛泽东联系小说《刘志丹》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
  由于再度强调“阶级斗争”,有所缓和的政治和社会关系再度反弹,并且单向度地向紧张、冲突的轨迹演进,最后导致裂变。这个裂变,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拉开序幕的,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早在“文革”爆发之前已经肇始,起点正是小说《刘志丹》案件,而批判“鬼戏”、批判《海瑞罢官》等等都是它的延伸。可以说,小说《刘志丹》案件是1962年以后中国政治走向的一个信号。从这一点看,小说《刘志丹》案件就不只是一个个案,不只是个人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这样来回顾和反思刘景范同志(其实也包括李建彤同志)坎坷的命运,也许会有更加深远和宏大的意义。
  2010年9月19日于延安大学
  ①韩钢:中央党校教授。
  

纪念刘景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刘米拉汇编.—北京: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公司,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