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怀念祖父李鼎铭
李雪亭 李雪林

  我们敬爱的祖父——原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年了,他那为人公正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祖父幼年家境贫寒,在其舅父家上学,并学中医,是当地知名的秀才。后受聘于榆林中学任教。辛亥革命时,他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在社会上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我们的几个婶娘就先放了足,剪了发。他积极为家乡兴办教育,一九一三年在米脂县临水寺创办了本县第一所国民小学,一九一八年又在桃镇创办了国民高等小学并担任校长。他主张子女上学,贫寒子女允许少交学费或不交学费,并实行了半耕半读。这些学校哺育出来的不少学生后来参加了革命,有的还成了我党的高级干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祖父病逝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把桃镇小学命名为桃镇鼎铭学校。
  祖父还是陕北颇有盛名的中医大夫,一九三〇年后,他在县城开业行医,为群众治病,给贫苦群众治病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邻村有一户占地上千垧的大地主,每年带着大队骡马到桃镇收租逼债,耀武扬威。他非常不满,以自己的名望,加上群众的支持,警告地主说:以后再不许这样行事。一九三〇年他搬住县城后,杨家沟一家大地主要他去做总管,他说:“宁叫肚里饿,不叫脸上有灰尘。”群众称赞道:“李先生一不贪财,二不要官,为人公正,刚直不阿。”一九二五年,家乡群众为了感谢和表彰他,给他赠送了“造福桑梓”的横匾。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利用他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委任他为“区长”,企图借他之名镇压当地的革命活动,而他利用这个“官职”,维护家乡群众的利益。一次,敌人在家乡抓了几个贫苦农民,怀疑是共产党,把他由县城请回来,要他签字画押,企图借刀杀人。他说:“我是回来救人的,不是回来杀人的。”愤愤离去。祖父因家境贫寒,自小操劳过度,身体十分瘦弱,五十多岁时已显得十分衰老,但他为群众解除疾苦的志气永不衰。       
  一九三五年十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祖父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激起了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认识到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和内战政策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从而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团结合作、抗战救国的政治主张。一九四一年,祖父先后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当时他虽然年迈体衰,但精神焕发,充满信心,尽职尽力与共产党合作。他说:“共产党是进步的政党,余今年六十,但已决心和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特别是我抗日根据地正处在最艰苦困难的时期,他急党之所急,想党之所想,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意见,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极为重视,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给予高度评价。这对抗日根据地战胜当时的严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他还特别关心军政、军民关系,号召群众积极做好支前和拥军优属工作。边区部队为了表彰他拥军优属的模范事迹,给他赠送了一块“民主典范”的光荣匾。他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中,还挤出时间继续为群众解除病痛。一九四七年三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转战陕北期间,他仍与群众同甘共苦。据警卫人员马存堂回忆,一到住处,有病的群众闻讯而来,他从不推辞,总是不顾劳累,热情给病人诊脉看病。后转移到山西碛口镇住了月余,因为长途跋涉,这时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群众听说他来了,前来看病,他就马上诊治。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祖父突患脑溢血症,不幸病故。边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党中央、毛主席都送了挽词,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在米脂县城树立了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题写的“爱国典范”四个大字。祖父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在延安,每逢节假日我们去看望他时,总是先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对我们的毛病,发现了立刻指出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旬,知道祖父病逝了,我们十分悲痛。如果祖父现在活着,看到我们国家已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一定会万分高兴。在纪念祖父逝世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载一九八八年一月五日《陕西日报》第二版)
  

李鼎铭研究资料选/中共延安地委统战部,延安革命纪念馆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