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长葛①调查
《习仲勋传》编委会

  “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清楚地显露出来,钢产量持续下降,农业减产,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紧张,群众普遍吃不饱饭,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到轻工业发展,重工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制约。此时,中苏关系恶化,不仅给中国的政治带来很大影响,而且使原本十分困难的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当时,毛泽东虽然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的郑州会议开始注意纠“左”,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上庐山会议突然转向“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观与客观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战胜灾荒,扭转这一局面。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一九六一年三月又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主要是纠正“共产风”,恢复农村经济。为了及时了解两个指示贯彻落实情况,中央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一九六一年确定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当年三月,毛泽东组织身边工作人员,分三个调查组到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调查。三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一封信》,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国迅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等都分头带领调查组深入基层,中央和各中央局,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负责人,也纷纷深入到县、社、队进行重点调查。
  四月上旬,习仲勋率领有国务院副秘书长和部分直属局正、副局长十多人参加的工作队,到河南省长葛县开展典型调查。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到基层工作,按规定是严格保密的。习仲勋在长葛调查时,工作人员理所当然地请他遵守这一规定。由于他身材魁梧,气质特别,平易近人,加上一口纯正的陕西关中口音,虽然衣着朴素,仍不免为当地群众所注目,人们纷纷打听他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一级的领导。他带着工作队走村串户,到群众中嘘寒问暖,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疑问。习仲勋得知后,便给工作人员说,我的身份对群众不用保密,就说是国务院副总理到长葛来调查,这样才能体现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我们来这里是帮助工作的,把身份告诉群众有何不好呢?有个社员曾当面问他:“你来过长葛没有?你们是参观团吗?你们是不是从北京来的?过去汽车一来都得去欢迎,不去还要硬叫去。你们不像过去的参观团。”习仲勋耐心地向群众作了解释,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信任。习仲勋感到这里群众很朴实,对党有感情。
  习仲勋在调查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根据掌握的情况,四月二十三日和五月九日,两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党中央作了详细的书面报告。
  报告中他以河南长葛县和尚桥公社为例,对农村形势作出如下分析:
  (一)农村形势。中央十二条指示下达以来,形势急骤好转。群众歌颂十二条指示说:“毛主席派来了天兵天将,捉去了妖魔鬼怪,灵符降服了邪气,要回盗走的财宝。”外流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回来,生产大队纷纷添购农具、牲畜、架子车等。广大农民都积极起来了,不光出勤率很高,干活质量也好。社员对自留地普遍感到满意,种得特别好。喂猪、喂鸡、养羊的人家正在逐日增多。有些干部害怕群众的这种积极性,这不对。在最近几年之内,有意识地让群众在“小自由”方面多生产些东西,只有好处,并无害处,何怕之有。更可喜的是群众的政治热情逐渐提高,民主空气开始发扬。群众发动好的地方,到处可以听到群众议论一些政策问题,批评起“五风”来,话更长。
  但是,当前农村在生产和生活上也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河南今年又遭大旱,夏粮肯定减产,春荒尚未完全渡过,夏荒接踵又来。从长葛情况来看,整风搞得比较粗糙,十二条指示的贯彻也还不够深入,两个平均主义没有认真解决,群众思想仍有顾虑,“怕政策再变”,加上人的体力很弱,牲口减少,农具缺乏等等,因之群众的热情还不稳定,生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无论社员和干部,听了《六十条》都异常兴奋。一个老大娘说:“开这样的会,一点也不瞌睡,赶明天再开,俺和俺老汉都去。”有的说:“毛主席都知道了,这一下下了决心了。”樊楼大队第四生产队的干部自动讨论分配方法上的“三七开”、“二八开”,直到深夜两点钟。可以预料,《六十条》实施以后,群众的生产情绪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涨。宗寨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只要你们不变,不再出点子,老老实实地搞下去,今年可以缓过气来,明年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好光景。”
  (二)公共食堂问题。这是目前农村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和尚桥公社的食堂大部分已经在三月初散伙。据了解,长葛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食堂也都相继停办。余下的一小部分食堂,群众都在观察等待,只要干部一松口,马上也会停办。近一两年来,在粮食少、菜不足的情况下,群众在食堂的生活确实过得不好,对食堂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有些干部担心食堂散伙以后会影响出勤,实际情形恰恰相反。社员利用早晚时间推磨,并没有占去干活的时间,有辅助劳力的,连在家做饭的时间也不占,大大改善了过去在食堂排队打饭和经常吃不到热饭热菜的现象。同时让社员在家做饭,就可以把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劳力从食堂节省下来,全部投入农业生产。食堂散伙以后,燃料和运输力量也不那么紧张了。宗寨大队十四个食堂平均每人每天烧煤一斤半,散伙以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拾柴烧饭,不再买煤,其余烧煤的也比过去节省了许多。更重要的是食堂散伙以后,由于伙食供给制取消了,剩下的只有粮食半供给制,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工资部分,在食堂方面所存在的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现象也就克服掉了。社员还感到满意的是,在家做饭能够吃够口粮标准。过去吃食堂,一天两顿就把粮吃完了,现在一天吃三顿饭,再掺上些野菜,比过去吃得稠,吃得饱,而且又熟又热,干净卫生。我们所在的三个大队,自从食堂散伙以来,浮肿病人显著减少。宗寨大队在食堂停办前,有浮肿病人一百四十五个,现在只剩下二十七个了。小孩的面色也好看了许多。大人干活也有劲了。
  在过去一段时间,食堂问题所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主要是把办食堂的道理强调过分了,结果束缚了群众和干部的思想。群众和干部在实践中碰了钉子,吃了苦头,但是谁要反映真实情况,对食堂提出不同的意见,就被戴上“损害大集体,反对社会主义”的罪名,受到批判和打击。有些干部说贫雇农、下中农拥护食堂,中农、上中农不赞成办食堂,其实这都是假象。我们在樊楼大队第三生产队的四十九户人家中,除了三户地富分子外,逐户做了调查,不论贫农、中农,男女老少都不赞成再办食堂,只有几个“五保户”和单身汉愿意在农忙时办小型食堂。实际调查证明,上述说法其实也是一种抽象的阶级观点。
  停办食堂一定要慎重从事,不要一哄而散,即使群众要求停办,也要让群众做好充分准备,把炊具、燃料等安排妥当以后,再停办。食堂停办以后,一定要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原来平调社员的房屋、家具、炊具等应当退回去,帮助社员解决在家做饭以后的一些困难。食堂本身购置的家具、炊具,修盖的房屋要妥加保管维护,以备将来使用。食堂的菜地由生产队经营,生产的菜可以按人口分配给社员吃,也可以作为商品菜出售给社员,出售所得归生产队所有,作为本队的积累,或者在以后分配给社员。伙食委员会应当扩大改组为生活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它的任务是安排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并继续担任每月发口粮、发菜的工作。
  个别食堂有条件办得好的,并且群众也真正自愿继续办的,应当继续办下去;单身汉和在家做饭有困难的一些户,如果要求办食堂,干部应当帮助他们继续办,并且积极办好。今后办食堂可以搞小型的,多样的,而且一定要搞企业化,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宗寨大队办的敬老院就是一个例子。他们组织老人种菜,养家禽家畜,所得的钱,不仅能够自给自足,一年内还上交给大队一千余元。
  总之,从当前情况看,在低标准和办食堂非企业化的条件下,食堂不宜再办,还是把粮食分到户,这是便利群众,有利生产,争取更快地扭转农村困难局面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劳动保护问题。最近农村外流和外调的劳动力已经陆续归队。我们所在的三个大队共外流了三百多人,已回来了一百五十多人,从县、社企业中也压回来了一部分。农业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也都半日或短期放假回家生产。目前农村劳动力,从数量上说,已经基本上够用了。问题是人的体质普遍衰弱。由于口粮标准低,群众体力的恢复很慢。
  但是,目前农村的劳动却非常紧张,抗旱浇麦,春播种菜,十分忙碌。由于最近两三年来牲口大量死亡(一般死掉百分之五十),就更加重了人力的负担。十几个人拉一辆大车,五六个人推一辆水车,人拉犁、人推磨的很多。春忙以来,有些社、队得浮肿病的多是壮年劳力,与去冬是老年的情况不同。因此,从长期着眼,在当前必须坚持劳逸结合,要强调少劳多逸,给群众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休养生息。
  (四)多劳多吃问题。长葛县最近普遍搞多劳多吃,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有储备粮的社、队,从储备粮中拿出一部分,实行“工分带粮”,多增加了群众的口粮。有些社、队采取以劳动底分为标准,超过者才能多得的做法,缺点很大。实际上多数人超不过劳动底分,只有少数劳力强的才能多吃,而且人们为了超过劳动底分,就过分劳累,影响了身体健康。第二种是没有储备粮的社、队,从有劳动能力的人(老、幼、残疾除外)的口粮标准中,扣出百分之十,作为多劳多吃的奖励粮食,这样做实在不好。更不好的是,按人口扣出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的口粮,作为奖励粮。这种办法,实际上是降低了一般有劳力和无劳力的口粮标准,挖他们的口粮,去奖励他们,也是用自己的拳头打自己的眼睛,群众对此非常反感。有的生产队连讨论也没有讨论,并且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扣了百分之十的粮食,引起群众很大波动。樊楼大队第三生产队,十五天为一期,有的户就被扣了六斤多,有的户三四斤、二三斤不等。在实行口粮低标准的情况下,再扣几斤,群众哪能不慌?我们发现这些情况,在电话上商得吴芝圃②同志的同意,已经作了纠正。③
  通过十几天的调查了解,除了食堂和粮食问题外,还有“三七开”、评工记分、“三包一奖”、“三定”、调整社队规模、经营管理和一二类社队整风等几个问题,都是群众和干部最关心的,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几个重要问题。
  五月九日,习仲勋写出了第二份调查报告,向中共中央并邓小平报告了从四月二十四日起,在和尚桥公社宗寨大队对粮食问题和“三包一奖”、分配、耕畜问题的调查情况。报告中写道:
  (一)农村的情况和群众情绪越来越好。根据观察,凡是党的政策执行得比较好、群众生活安排妥善的地方,广大群众和干部的心情是真正舒畅的,干劲也很大。接触过的干部和群众,都是有说有笑,十分亲切。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什么闲人,能够劳动的老人和小孩也都参加了生产。社员白天在地里生产,晚上还披星戴月在自留地上劳动。这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多种些地、多打些粮食的一种反映。这种情绪是好的,如果群众连这点兴趣也没有,就更谈不上对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了。中央十二条指示下达后,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这样好的情况,如果今后再把《六十条》坚决地贯彻下去,把干部的工作作风好好转变一下,农村的情况将会更好,群众和干部的心情就会更加舒畅,生产积极性将会更加高涨。这种趋势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二)退赔问题是中央十二条指示的中心内容,也是彻底根除“五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根本政策。只有彻底退赔,才能取信于民。这里退赔工作搞得很不彻底,如县直机关、工厂、学校和公社、生产队都占了许多土地和房屋,尚有一部分没有退,有的退了小部分,留了大部分。退赔的现金多,实物少。王庄大队一共退赔了三次,在退赔总额中,现金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实物占百分之四点七。作价也不合理。三间草房实际价值一百四十五元,退赔时只作价三十到四十五元,低于实际价值的百分之七十。
  退赔所以不彻底,首先是因为干部对退赔的决心不大,公社以上机关更差,他们就是舍不得退。最主要的原因是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王庄大队最近发动群众大搞了一下退赔,效果很好,两三天内从社办工厂和附近的机关、学校、商店中,清理出大批的平调实物,退给了群众,群众情绪大为振奋。前几天召集群众开会,是干部等群众,现在开会是群众叫干部,他们纷纷表示坚决搞好生产,报答党和毛主席。退赔工作肯定要搞彻底,但是目前夏收即将到来,普遍搞有困难,可以在夏收之后,结合整风整社抓紧进行,一二类社、队要把退赔作为主要内容。这对贯彻《六十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在生产队的权限问题上,许多群众和干部提出了不少意见和要求。中央十二条指示和《六十条》都规定了生产队的种植权,可是由于现在包产包工的办法,是按农作物逐项逐亩的包,麦子种多少,谷子、高粱、大豆等种多少,一一都规定死了,所以生产队的这项权利实际上并未落实。在研究“三包一奖”时,干部和群众对包总产的办法特别拥护,就是因为“一包总产,生产队就真正当家做主了”,生产队才真正有权因地制宜,合理的种植各种作物,从根本上杜绝生产上的瞎指挥。
  在讨论“四固定”时,生产队干部和社员都要求把牲畜所有权下放给生产队。过去牲畜归生产队使用,可是又归大队所有,还规定了保本保质等一套清规戒律。有些牲口老了,生产队无权处理,想用骡子换几头牛也不准,生下幼畜大队还要提成。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心里很不踏实,常怕大队把好的牲口调走,这一切都影响了对牲畜的爱护和使用,影响了牲畜的繁殖和发展,不利于生产。有的社员说得好:“牛是种地用,地要俺种,工要俺派,牛归俺使,倒说不归俺有。”牲畜归生产队所有,至少有四条好处:(1)可以促进干部和社员爱畜保畜的积极性;(2)对繁殖幼畜有利;(3)可以鼓励生产队多买牲畜;(4)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换牲畜。从调查情况看来,把牲畜归生产队所有是必要的,这对迅速发展牲畜有很大好处,特别在最近几年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群众对粮食保管和分配之权也有很大意见。过去在食堂吃饭,口粮不归群众自己支配,非常憋气。最近食堂已经散伙,群众要求:口粮不出队,指标分到户,大队、小队两把锁,群众监督,一月一发。对于超产粮的分配,干部和群众都主张:除了大队提成部分,余下的全部归生产队保管,一部分发给社员做口粮,一部分以工分带粮实行多劳多吃,一部分作为生产队的储备。
  群众还要求休假权利得到保证。随着“三包一奖”的实行,生产队的“三权”落实,最近群众要求把休假权利交给生产队掌握。这个要求是合理的。种植计划,农活安排由生产队做主后,只有生产队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放假的时间。再过一二年,经营管理制度搞好、生产秩序正常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忙有闲,成了十分自然的规律,劳逸结合的问题也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总之,生产队的权利越落实,就可以更加促进生产大队基本所有制的巩固,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害怕生产队权利过多,会影响大队所有制的顾虑,是没有必要的。
  (四)从最近这一段的调查当中十分清楚地看到,公社问题最根本的是个按劳分配问题。公社化以来,在大剖“五风”、什么都大办的情况下,由于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把高级社时期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弃置不用,结果大大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宗寨大队在高级社时期,粮食和工资都是按工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的政策。那时工分分值很高,一个工分值一角二分钱,一个劳力做十个工分就收入一块多钱。这几年供给制部分太大造成了工分不值钱,一个工分合八厘,一天做十个工分才八分钱。群众说:“劳动一天,还不如母鸡下一个蛋。”“干不干两块半(指每月总工分值)。”大家对种地不感兴趣了,在农村呆不住了。很多农民去搞副业,大量青壮年往城里跑。超龄学生也增加了。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使人们无心过日子。中央十二条指示下达以后,实行了“三七开”,这种情况已有改变,但是还不彻底。在讨论分配问题时,多数群众都倾向于实行除了包“五保户”照顾困难户以外,一律按工分分配的办法。
  (五)农村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一个“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问题。群众说得好:“十二条,六十条,七十二条,千条万条,都还不是为了多打粮食,吃饱肚子。”《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在过去大刮“五风”的情况下,不可能落实,现在有了这七十二条后,情形就不同了。有的干部说:“六十条加上四十条正好一百条,这就彻底解决了农业生产的问题。”因此,每个社、队都应当在整风整社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制定执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具体规划,争取粮食早日过关。从长葛还看出了,水利是搞好农业、保证多打粮食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全县有一百多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二十多万亩,如果三年之内把水浇地增加到全部耕地的一半,至少每人平均有一亩水浇地,就是天再旱,也能够基本上保住口粮。因此,必须把农田水利工作经常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能稍有松懈。大跃进以来,在水利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消化它。要下决心在今后一定时期不搞大的水利工程,而是踏踏实实地搞群众性的小型农田水利,主要是打土井,整修渠道,平整土地,增添排灌机械等,做到参加水利工程的劳力不出社,有的甚至不出队。只要把这项工作经常抓,抓到底,就给农业生产打下了牢靠的物质基础。
  (六)干部作风问题。从这里的情况来看,经过整风整社,“五风”被狠狠地打击了一下,干部的作风确有很大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很不彻底,很不巩固。不好的作风破了,新的作风未立。许多干部工作方法一般化,靠打电话、听汇报、发指示、统计数字来指挥工作。有点像蜻蜓点水一样,飘浮得很,很少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寻求真理。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意见。任务来了,就由上往下布置,很少跟群众商量,不走群众路线。目前公社实行的派干部驻队、分片包干的办法,看来很有问题。一个驻队干部权力很大,什么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包办,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党委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都被他破坏了,队干部也难于提高,学不下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在一二类社、队的问题反比三类社、队的问题多,群众的情绪也较差。对这两类社、队的整风绝不能忽视,而且越早进行越有利。在过去的“民主补课”和整风整社当中,有一批干部被搬掉了,换上来的一批干部多数未经过整风教育,工作作风也不够纯,有的甚至很坏,至今社、队领导核心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核心都需要无例外地进行一次严格的整风,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才能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变过来,从而把工作大大推向前进。④
  习仲勋在长葛调查中强调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他告诫调查工作队成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向干部群众虚心学习。首先要依靠县社干部,没有他们当向导,我们两眼一抹黑,就不知道怎样工作。有了他们的配合,就可以更好地接近群众,和群众没有了隔阂,就容易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在调查中,习仲勋十分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在长葛时,他对一件事情印象极深。当时长葛由于在“大跃进”运动中深翻地出了名,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和表扬。前任县委书记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脑袋发热,独断专行,铺摊子、摆阔气的浮夸风很严重。在县城搬迁过程中,新建设的县城仿照北京东西长安街设计建筑,有像北京人民大会堂那样的礼堂,县委县人委大楼、邮电大楼、武装部大楼等分列在宽阔的马路两旁,占用了大量农田。为此强迫农民拆迁,甚至动用民兵武装强制推行,基层干部中强迫命令、打人骂人之风相当普遍。中央十二条和六十条下达后,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但由于贯彻不力,问题仍很严重。“五风”虽被遏制,干部中新的好的作风仍未建立起来。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群众生活标准很低,甚至主要依靠红薯干度日,加之刮“共产风”后退赔很不彻底,群众颇有不满情绪。习仲勋在一次县委扩大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批评道:你们县级机关的基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像这样大兴土木,新建一套,大可不必,不搞只有好处。难道旧县城里还住不了县级机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没有什么建筑,也办了大事,做了许多工作。延安是革命圣地,毛主席在那里领导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你们花这么多钱,占这么多地,修那么多房子,有什么好处呢?脑子里没有群众利益,只有个人利益,这样的党员就不够格!他郑重地建议长葛县要把所有犯的“五风”错误编印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在干部会上打个招呼,引起同志们的注意!这样振聋发聩的批评,是很少见的,使在座的干部很震惊,受到了极大教育。
  但是,长葛也有人在私下议论说,长葛县的干部是见过世面的,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多数都来过,中央部长级干部来过的不少,甚至有好几个国家元首都来参观过,别把我们长葛的工作说得那么坏。过去中央冶金部部长高扬文把我们的小高炉大炼钢铁说得一无是处,后来我们搜集了他的言行,向中央打了个报告,结果把他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当这些议论传到习仲勋那里后,他理直气壮地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这也是实事求是。他们做错了的事,难道还要表扬他们?这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诬陷,根本不要理他!习仲勋坚持真理、直言不讳、心系人民群众的品格,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赏。
  在长葛县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习仲勋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长葛人民一直惦记着他。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二日,长葛县城关公社八七村(即原和尚桥公社宗寨大队)的党支部全体成员及干部群众,给已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写信,汇报了宗寨村从一九六一年由富变穷,二十四年后又由穷变富的发展过程。
  十月二十日,习仲勋正在出席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百忙中抽出时间复信长葛县八七村干部群众:
  看到你们九月十二日写给我的信,不胜欣慰之至。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在长葛县调查研究时的所见所闻,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你们大队由一个好端端的富队变成了一个响当当的穷队,我们如实地向中央作了反映。现在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结果使广大干部群众吃了很大的苦头。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时至今日,你们那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面貌焕然一新,走上了由穷变富的康庄大道,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我衷心地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今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和领会这次全会的精神,并结合农村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同时,也希望你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增强党性,克服派性,消除隔阂,团结一致,在治穷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征途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⑤
  ①长葛,即长葛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东、西、南、北分别与开封、洛阳、许昌、郑州接壤。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长葛县负责人向毛泽东介绍了长葛县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的经验。毛泽东对此非常感兴趣,并于同年8月到长葛视察。
  ②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③《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55—260页。
  ④《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60—265页。
  ⑤1984年11月1日《河南日报》。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