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为了建立“犹如汉高祖之汉中” 一、“万万火急”,转赴东北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45年8月15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这天一早,多少年来野心勃勃、横行无忌,妄图称霸世界,建什么“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政府,终于无奈得低下了骄横的头颅——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付出3500万人伤亡和难以数计的财产损失的巨大牺牲换来的。
  “日本投降了!”胜利的消息传开,延安城内外一片欢腾。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是预料中的。早在两个多月前的5月31日,毛泽东向中共七大作结论时就说“日本也许在明年就倒下去”,并准备日本军队可能把兵力统统撤到华北,还准备可能要集中20到30个旅去打大城市。没想到的是,苏联对日宣战,提前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接连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使中国抗战胜利的到来大大提前了。
  蒋介石就是蒋介石,八年的“合作抗战”丝毫没有减弱其剿除共产党的信念。8月11日,收到日本政府“乞降照会”的当天,他就一连下了三道内容完全不同的命令:一是八路军、新四军等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勿擅自行动”;二是国民党军各部“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是日伪军部队要“切实负责,维持治安”。三道命令一个目的,就是捆住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军民的手脚,由国民党军队全权受降,蒋介石独揽胜利果实。共产党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15日,中共中央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队总司令的名义向美、英、苏三国发出“说贴”,指出蒋介石的命令“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坚决拒绝,声明中国解放区和沦陷区一切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均“有权根据波茨坦宣言条款及同盟国规定之受降办法,接受被我军所包围之日伪军队的投降,收缴其武器资料,并负责实施同盟国在受降后之一切规定”。同时发布命令,对解放区抗日武装接受日军投降问题作了具体部署。并作出决定,七大结束后尚未离开延安的各根据地的中央委员和领导人,迅速返回各个战场。鉴于主持着山东军区工作的罗荣桓身体有病拟回延安治疗,中央决定派林彪前往掌兵,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同时调萧劲光去山东,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为统一思想,应对时局的变化,8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由各根据地将领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萧劲光出席会议。这是他在延安参加的最后一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说明党在新的环境下所采取的方针和对策。讲话最后的结论是:首先立足于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但要清楚,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要准备走长期的、迂回曲折的道路,准备对付最大的困难。会后,萧劲光把笔记本上记录的毛泽东讲话最后结论的话,认真地抄在了日记本上,并在下面重重地画了一条线。
  8月25日上午,延安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萧劲光与林彪、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薄一波、张际春、陈赓,新四军的陈毅等,共二十多人一起乘坐美军观察组飞机离开延安。当天中午,飞机在太行山腹地黎城县长凝村外的临时机场降落。
  走下飞机,一二九师政治委员邓小平说,我们到家了,请大家到家里做客,休息休息!萧劲光和大家都清楚,阎锡山正在组织兵力向根据地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等要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部署迎击阎锡山的进攻,加之每个人也都重任在肩,所以只在八路军总部吃了一餐饭,稍事停留,便匆匆上路了。
  8月底,正是华北酷暑季节。从太行山出发,没有火车,没有汽车,好在天上有了一层薄薄的花云。萧劲光与林彪等背着简单的行李,按既定路线向山东方向走去。
  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已到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蒋介石谈判。为了压服谈判桌前的毛泽东、周恩来,让共产党交出军队,取消边区。蒋介石不断指挥部队向各地解放区发起进攻。毛泽东识破了敌人的伎俩,早有准备。各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官兵寸土必争,对国民党军的进攻给予有力的打击。就在国共举行谈判的同时,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的刘少奇,已凭借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和地理上的优势,从河北、山东等地调大批部队进军东北;时刻都在思虑着独霸中国的蒋介石,当然也没有忘了东北。遗憾的是他的400万大军都窝在中国的大西南。他需要时间调整(所以才邀请毛泽东谈判),借助“盟友”的飞机、军舰把部队运进内地。运往东北……
  在非常时期,林彪、萧劲光等人的任职,一行数人的抵达方向,行进途中就改变了两次。
  他们离开延安的第二天,即8月26日,中共中央已正式向山东分局发出通知,决定罗荣桓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及山东军区政治委员,林彪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林、萧均为分局委员。甚至具体说明,“如罗荣桓因病修养,林彪代理罗之职务”。这是出发前就定了的。电报已然发出,自当无可变更。然而刚刚过了十天——9月19日,整个部署全变了。
  9月22日,萧劲光一行进入河南境内。当晚,他们在晋冀鲁豫军区某部看到了中共中央于19日发出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电报指示。电文说,国共谈判,暂时难有结果。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余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东北并争取控制东北。因此,“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先调3万兵力到冀东,再调3万兵力进入东北”。并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局,扩大冀热辽军区,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电报同时还向新四军、晋冀鲁豫军区等部下达了任务。
  或许是因为出发前他们听取了毛泽东的长篇讲话,对中央的战略意图是理解的,看完电报,没有人觉得特别意外。萧劲光问林彪: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林彪稍稍停顿了一下,吐出两个字:“发报!”接下来,林彪当即口授了一份电报,报军委并请转罗(荣桓)黎(玉):为掌握冀热辽战略枢纽,粉碎国民党与我们争夺华北、东北的进攻,以保东北的顺利争取,我们坚决执行军委这一意图和任务。因此,建议我及萧劲光等,为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展开工作。并建议关于山东出征部队的转移、留守部队的组织、干部的配备问题,请罗黎萧(华)迅速决定办理。关于津浦战役的组织与指挥,应由新四军主力兵团负责,最好由陈军长、宋时轮等亲自指挥。
  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即23日,中共中央回电,同意了林彪的提议,“决定新四军主力及陈毅、饶漱石均到山东工作,接替罗荣桓的职务,以便罗能迅速去东北。林彪、萧劲光不去山东,直接去冀东履行新任务”。
  随后几天里,林彪、萧劲光他们继续东进,并一直与中央保持电报联系,定期报告行止,根据路上的所见所闻对部队调动提出意见、建议。28日中午,他们到达河南濮阳。在距濮阳市区不远的一个农家院里,他们收到了中央一份“万万火急”的电报。林彪接过电报一眼未扫,随手递给萧劲光:“念!”
  电文不短。讲了当前形势,兵力部署调整,其中直接与他们有关的是:为执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尽快进占东北,建成东北根据地,林彪、萧劲光等一行去冀东(原定去山东)的同志,不再去冀东,立即转道直赴东北。
  前进方向又变了!而且是“立即”、“万万火急”!萧劲光读完电报,回头望着林彪。江华、邓华、李天佑等,也意识到这是党中央的一个重要决定,一起等着林彪决策。似乎这一变化在预料中,林彪不动声色地说:拿地图,看看怎么走。
  接下来,大家查地图,定路线。一个月来,只两天有马骑,主要靠两条腿日夜兼程,大家都累了。濮阳是开辟较早的抗日根据地。原本计划在这里住下来,休整一下。为了赶时间,当地党组织弄来几匹马。大家草草吃了一顿饱饭,便跨上马,掉头向北驰去。
  到底是马快。只两天多的时间,萧劲光一行便抵达河北南宫。在这里,他们条件又有了改善,南宫党组织准备了一辆汽车。车虽然破旧,路还是可以跑的,当天他们就到达固安。在固安,天下起雨来,道路泥泞,遂又改为步行。雨不大,淅淅沥沥,因没有雨具,很快大家都湿透了。是时已经入秋,毫无遮挡地走在风雨里,着实有些寒意。肩上的重担、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忘却了一切,你追我赶地在乡间小路上跋涉着。为了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几个活跃分子还不时讲段笑话,开个玩笑。邓华说:下雨是好事啊!我们两条腿不怕下雨,洗个冷水澡就是了。蒋介石的飞机可不行,它起飞不了、也降落不下。这样连下上几天,他可就上大火了!
  连绵的秋雨,或许确实给蒋介石运兵带来一点困难,但总体上无大碍。堂堂国民政府不仅有飞机,更有汽车、火车、战舰,有美国人鼎力支持。只是部队大都偏驻在大西南,距东北太远了点。若干年后,萧劲光说,那时中央指示很清楚,大家也都明白,我们要进占东北,国民党也要抢占东北。我们早一天进入东北就是胜利,就有主动权。
  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10月中旬,萧劲光与林彪一行十余人终于抵达进入东北的大门——山海关。此前,中共中央东北局已派人在这里迎接。萧劲光他们当天就登上火车,前往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沈阳。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