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章 建立海军各兵种 五、海防大门立起“四大金刚”
《萧劲光传》编写组

  潜水艇独立大队组建不久,萧劲光又主持组建了驱逐舰部队。
  在此之前,海军各兵种部队,以及侦察、观通、通信、工程、航海保障、水文气象、防险救生等各种专业勤务部队,陆续组建起来。令萧劲光着急的是,在这些部队中,代表海军形象、担负主要战斗任务的水面舰艇部队,相比起来力量最弱。已组建的舰艇部队,不是吨位太小,就是航速慢、战斗性能太差,有少量吨位大一些的,还是民船改的。打捞出水的“重庆”舰也无法修复。所以,萧劲光1952年春夏之交到苏联访问时,特别对其驱逐舰部队进行了考察,就购买驱逐舰问题与苏联海军部进行了交谈、会谈。由于苏联海军本身需要建设、更新。初谈时,苏方没有答复。经几次交涉,他们才答应“少量给一点”。翌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六四”协定注明,在1953年至1955年期间,苏联交付中国成品舰艇32艘,其中就包括4艘驱逐舰。
  虽然没有装备,但是筹建驱逐舰部队的准备工作一直未停。从1951年起,海军先后分三批选调了一百余名优秀军事干部到苏联海军学院培训,主要学习驱逐舰、护卫舰的操纵管理和装备技术。1954年初,接到苏联关于中国海军购置的驱逐舰将在年内交付的信息时,这些干部多数已结业回到国内,成为接收驱逐舰筹备工作的骨干。
  准备接收的驱逐舰排水量都在3000吨左右,每艘舰员数百人。接收新舰艇,首先遇到的是舰员选调问题。当时的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是人民海军第一支护卫舰部队,也是海军唯一一支真正的护卫舰部队。其装备的舰只,主要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护卫舰。这些军舰多数使用的是蒸汽透平机,配备100或130毫米口径的主炮,与驱逐舰相近。据此,海军党委研究决定,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官兵为主,组成两艘驱逐舰全套接舰人员。
  1954年4月初,驱逐舰舰员选调工作全面展开。是时,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尚未解放,国民党军舰不时窜到大陆沿海骚扰。作为海军主力作战部队的第六舰队,战斗值班任务异常繁重。但第六舰队党委从海军建设全局出发,坚决执行海军党委的决定。他们响亮地提出:“宁肯把六舰队调瘫痪、军舰靠码头,也要保证胜利接收好驱逐舰!”为了确保调员的质量,舰队成立了以副司令员冯尚贤为组长、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韩玉樽为副组长的选调小组。严格按照历史清楚、政治上可靠,经过实践锻炼,思想好、业务精、身体健康等条件,逐个筛选,层层把关。经过筛选,第一批从第六舰队抽调官兵350人。其中近半数水兵经历过战斗考验,舰部门以上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基本上都是留苏学习的骨干。
  5月1日,由第六舰队,及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凇沪基地和几个海军学校选调的官兵组成的接舰部队,计五百余人,先后抵达青岛。为保密起见,接舰部队临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训练大队”,大队长苏军、政治委员刘成章。官兵们按照驱逐舰岗位设置,编为两个训练队。
  组织落实后,接舰工作进入思想和技术准备阶段。6月15日,青岛基地政治部遵照中央军委和海军有关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接收新舰艇的政治工作指示》。月底又下达《补充指示》,提出了接舰具体实施意见。接着,中苏友谊、国际主义教育,“原封不动,完整接收”方针教育,驱逐舰装备知识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相继展开。接舰官兵们虽然刚刚从不同单位汇集到一起,但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接收好驱逐舰,学习掌握好驱逐舰,当一名合格的新中国第一代驱逐舰舰员。
  在筹备接舰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给新接的驱逐舰起名字。在研究接舰会议上,海军领导把这作为一项议题专门作了研究。
  在此之前,部队中的护卫舰等较大的军舰,都用省会等大城市的名字命名。据此,有的海军领导提出,第一批交付的两艘驱逐舰就叫“北京”号、“上海”号。有几个人当即表示赞同。他们说,这两艘舰都是苏联的在航舰,吨位大、航速快,武备也强。在世界上不是很先进,在我们部队绝对是佼佼者,属最好的,可以这样叫。萧劲光没有立即表示意见,他沉吟了一下,说:“这两艘舰性能固然不错,是目前我们部队最好的,但它不能叫‘上海’号,更不能叫‘北京’号。道理很简单,它不是我们自己造的。归根结底,部队装备发展要靠自己。军事装备永远买不到最好的。而我们装备的发展,舰船发展,基础、根本在国家的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所以我想,一艘可以用我国钢铁基地的名字,叫‘鞍山’号。”大家立即表示赞成。接着又有人提出,另一艘就叫“抚顺”号,抚顺是“煤都”,重工业基地,也一致通过。此后将这一意见正式行文上报了军委。
  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准备,正式接舰的日子到来了!
  10月13日上午9时,由两艘扫雷舰、两艘潜艇与拟交付中国的两艘驱逐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苏联太平洋舰队参谋长、海军少将彼得洛夫率领下,徐徐驶进青岛港。自第二天起,中国舰员便随苏联舰员一起登上驱逐舰。按照专业分工,航海、观通、轮机、鱼水雷等,开始官对官、兵对兵的对口学习。与此同时,中苏双方进行码头停泊交接验收,展开试航试炮等工作。
  25日,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成立大会在青岛市永安大戏院隆重举行。青岛基地政委卢仁灿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成立的命令。向时宣布,任命苏军为驱逐舰大队大队长、刘成章为政委,苏军、刘成章并分别兼任“鞍山”舰舰长、政委,马俊、王刚分任“抚顺”舰舰长、政委。
  翌日,中苏双方在军港码头上,正式举行驱逐舰交接签字和命名授旗仪式。彼得洛夫代表苏方、卢仁灿代表中方,分别在交接证书上签字。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将“列什切里内依”(意“果敢”)号驱逐舰命名为“鞍山”号,“列齐威”(意“神速”)号驱逐舰命名为“抚顺”号。舷号分别为101号、102号。
  后来的史书郑重记载:即日起——1954年10月26日,人民海军有了自己的驱逐舰部队。
  1955年6月28日,从苏联购买的第二批两艘驱逐舰依约按时驶抵青岛。遵照军委的命令,新接收的驱逐舰“列兹基”(意“勤奋”)号命名为“长春”号,“列考耳特内依”(意“凛冽”)号,命名为“太原”号。同时任命高基隆为“长春”舰舰长、尹万卿为政委;杨健任为“太原”舰舰长,陆达为政委。
  至此,驱逐舰大队(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雷击舰第五十一大队”)的舰只,由两艘增至4艘,舰员也增至1000余人。在苏联海军官兵的帮助指导下,通过短短半年多的训练,各舰官兵就初步掌握了操舰的基本技能。尔后,遵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精神,开始遂行战备值勤任务。驱逐舰部队的组建,给不时骚扰东南沿海的台湾国民党军和闯入台湾海峡的美国第七舰队以巨大震慑,使官兵们倍感骄傲和自豪。大家都亲切地称这4艘驱逐舰为“四人金刚”。
  在20世纪50年代,驱逐舰大队是新中国海军中最现代化的部队,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组建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登舰视察,有的领导还题了词。驱逐舰大队也不负众望。在从50年代纳编入伍到退出现役的数十年里,“四大金刚”或单舰或多舰,圆满完成了若干次海军、全军重大演习和合成训练任务。1962年4月中旬,美国驱逐舰“狄海文”号从日本军港启航,闯入青岛外海,企图窜入领海侦察骚扰。“鞍山”、“长春”、“太原”号3艘舰奉命离港,前往监视、驱逐美国军舰。在狂风恶浪中,双方斗智斗勇,对峙八天八夜。此前几年内曾上百次侵犯中国领海的美舰,未敢进入中国领海一步,最后悻悻离去。“四大金刚”,新中国海防大门的金刚!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金刚!
  在遂行战斗任务过程中,这4艘舰成为培养干部的大学校。数十年里,接待军校学员登舰实习、见习几千人次,为海军各级领导机关,部队、院校输送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400余人。其中包括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曾任“长春”舰舰长)、北海舰队原司令员苏军(曾任“鞍山”舰舰长)、北海舰队原政委陈先锋(曾任“鞍山”舰政委)等,军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人。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的海军,如美国、苏联已出现反舰导弹,有了导弹驱逐舰。“鞍山”、“抚顺”等4艘驱逐舰主要武备是鱼雷和火炮。鉴于此,1959年10月,萧劲光提出了武器装备系统以发展导弹为主的方针,并以海军党委的名义报经总部批准,组建了海军技术部,启动导弹研制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数年的努力,海军舰对舰导弹研制成功。于是,海军请示军委同意,对快艇、驱逐舰进行了武备改装。70年代初,4艘驱逐舰均已成功改装为导弹驱逐舰。
  也就在同时,国产导弹驱逐舰试制成功,胜利下水。1971年年底,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正式编入海军部队战斗序列。经过改装的“四大金刚”与新入列的伙伴一起,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巡视在海防线上。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