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八章 “军神”生活中的艺术情愫 四、大写“人”字下的细事末节
《萧劲光传》编写组

  从古至今,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因了长期共同战斗生活的缘故,军队是很容易形成“山头”的。深谙治军之道的毛泽东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不要时间太长,要换换地方,“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搞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但他没有调动二十多年一直在海军的萧劲光,或许他太了解萧劲光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两个集团都抓海军。因此,海军部队建设受到严重的冲击、干扰,形成多个派系。萧劲光在海军整整30年,却始终没有“萧派”。在萧劲光身边工作十年、二十年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人破格提拔使用。工作上意见不同的人,甚至在政治运动中参与批判、诬陷过他的人,也没有人受到他的打击报复。“四人帮”横行时,一位在海军司令部机关工作的干部,写大字报揭发他在党的九大选举时不投张春桥等人的票。这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失为一枚重磅炮弹。自然,在粉碎“四人帮”后也算得上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但萧劲光没有过多追究。他认为,大字报内容并不假,把这当问题揭发只是认识问题。此后,这位干部依然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工作。长期与其共事的海军原副司令员方强曾动情地说:萧劲光是个大写的“人”。思考问题、做决策,是大手笔。他无愧为海军大将,真正是心胸如海、大将风范!
  但有些事情,他也想得很细。老战友们谁有什么病痛,身边工作人员婚姻解决了没有,家中生活有什么困难,他都挂在心上,千方百计给予支持和帮助。
  早在1949年,萧劲光就被查出有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到1970年前后已明显加重,早搏、心律不齐,并时有心绞痛。根据这种情况,医务部门决定为他定期不定期的注射罂粟碱等几种针剂。那时,萧劲光家住在市里,离海军机关大院还有一段距离。有时晚上打针,便将医务人员接过去。这样坚持了一个阶段,1971年夏,萧劲光决定派自己的警卫员罗桂华参加卫训班,学习打针。他对罗桂华说:现在看来我打针不是短时间的事。如果在上班时间好办,在家里,我去还是医生来,都要派车,跑来跑去,浪费人力不说,还要浪费多少油?家里配医生,就浪费人。医护人员本来就不多。如果你学会打针,兼起来,问题就解决了。此后,罗桂华在卫生训练班不仅学会了打针,还学会了按摩和其他一些简单医护技术。萧劲光不仅在家里,下部队甚至出国访问,都无需配专职医护人员。1972年4月,萧劲光与陈锡联一起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陈锡联发现担任警卫工作的罗桂华既会打针又会按摩,十分羡慕,回国后也派自己的警卫员去学。后来,他还向其他首长推荐。
  1980年后,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行,国家经济生活空前活跃。部分城市出现了干部子女凭借老子的地位牟取私利,违法犯纪的问题。这引起了萧劲光的深思。1983年7月19日,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萧劲光在进一步加强对子女教育的同时,正式起草了自己身后的遗嘱。
  《遗嘱》在对自己长期积存的部分珍玩、衣物提出明确处置意见后,进而写道:
  我在晚年写了几篇回忆录,如实地记述了我投身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历程。在那些艰苦战斗的年月,无数革命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是幸存者。幸存者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把这一革命斗争的史实告诉后代人,使他们真正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的成就也来之不易。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他们,这些回忆录就是留给他们的最珍贵的遗产。我希望他们不仅自己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也要告诉子孙后代永不忘记继承革命传统,为共产主义奋斗。他们都是党的干部和国家干部,希望他们深明大义,能够自重。在处理家庭问题上,考虑到对党、对社会的影响,不要做被人笑齿之事。
  我从内心里希望他们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不断前进,作出应有贡献。也希望他们兄弟姐妹之间能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今后各自独立生活,不要再为家庭之事纠缠。如果有人在我身后为家庭旧事、为争夺遗产吵闹斗殴,寻机闹事,那就违背我的遗愿,不准继承我的任何遗产,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遗嘱》最后,萧劲光强调其身后的一切追悼活动,凡需要家属参与意见时,均由萧永定、萧策能代表参加,由他们负责与其他子女商量。同时,为确保《遗嘱》的执行,还严正注明,“聘请万敏同志(北京市法律顾问处律师)和王祖尧同志为我的遗嘱执行人。”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