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期望和嘱托 二、留给党,也留给后辈子孙
《萧劲光传》编写组

  1980年1月11日,中央军委颁发命令,免除了萧劲光海军司令员的职务,任命叶飞为海军司令员(此前为海军政治委员)。从此,萧劲光正式告别了战斗了30年的海军司令员的工作岗位。他所担负的职务,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选。此前系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这时,萧劲光虽已不在第一线,但他仍然时时思考着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大计,关注着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义务。他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海军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世界各国海军的最新信息,搜集积累有关资料,思考总结海军任上三十年的成败得失。基于萧劲光的资历、阅历,在他离职前后,许多老战友提议他写回忆录,萧劲光没有答应。他信守着几十年的三条原则:不讲条件、不争名利、不计得失,他不愿意写自己。1982年,他突然改变了想法。促成他想法改变的有两方面因素。首先是党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趁部分经历丰富的老一辈革命家健在,搜集、积累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资料。为此,地方、军队各级机关于1981年前后,先后都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另一个直接的因素是,海军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了。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干事张炜,她是一位专修党史的研究生。
  萧劲光逝世后,张炜在回忆文章《交之忘年 得之永年》中记述了这一过程:
  那是1982年的仲夏,你的秘书带我走进幽雅的客厅。在青年人眼中,像您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都有一种神秘光环。您知道吗?当我举手向您敬礼的时候,我似乎是面对一个军神……由于我的年轻、我的浅薄阅历和夹杂着的女性的自馁和怯懦,我很紧张。
  “抢救?!”您听了我谈的遵照中央和全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指示,向老同志“抢救党史资料”的来意后哑然失笑。您说:“我被抢救过两次了,因为两次心肌梗塞。不晓得现在又需要一次抢救……”这风趣的语言,这深深的幽默,一下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一向不主张写回忆录,感到自己没有什么好写的,只不过在党的领导下工作了几十年,沧海一粟吧。”您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听了你的宣传,既是为党史提供资料,老同志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即您又问及我的情况。
  “我是学历史的,对党史感兴趣。萧老的一生与党的历史同步,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是我年轻,水平不高,但我有信心……”由于担心得不到您的信任,我有些语无伦次。
  “好嘛,好嘛。你有兴趣,我也有兴趣,我们就有了合作的基础,水平高低都是相对的。”您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喜欢青年人,谁都是从青年走过来的。我们交个朋友吧。请你来抢救我。”
  从这一天开始,萧劲光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向张炜和秘书王祖尧等,缓缓叙述自己六十余年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涯。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萧劲光饮食起居也军事化。一事既定,绝不变更。计划一旦议决,便照章办事。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上午都拿出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回忆、介绍情况。为了准确无误,萧劲光翻出了早年的若干工作笔记、日记,有时还认真列了提纲。整个“合作”是愉快的。当然,小的“误会”也在所难免。
  在这期间,张炜一边听萧劲光介绍情况,一边跑档案馆、找知情人谈,努力挖掘、搜集鲜为人知的党史资料。一天,她提出:司令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四一二政变前见过蒋介石,能否谈得细一点?还有,您在延安八年,与毛主席、朱老总交往很多,这些在文件记载上是没有的,最好能多介绍些情况。
  在此前一天,因张炜连续问及他在苏联六年学习期间的生活细节,听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讲演,为列宁守灵,以托尔马乔夫学院中国班党支部书记身份主持蒋经国转党,等等,萧劲光已有些不高兴。今天见她又提出这几个问题,便严肃地说:这些事谈那么细干什么?党史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能猎奇、图热闹!
  满腔热情的张炜,脸上挂不住了,眼里含着泪,久久无语……经王祖尧一再解释,介绍情况,才继续进行下去。
  萧劲光口述、提供资料,重点篇章亲自起草;王祖尧、张炜、漆剑影等执笔,进行文字上的加工整理。历经近三年的时间,到1985年初,记述萧劲光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戎马生涯的《萧劲光回忆录》基本定稿。
  就在这时,萧劲光查出患了结肠癌,住进了301医院。手术前,他听说回忆录已送出版社正式出版,很感欣慰。张炜等前来探视时,萧劲光幽默地说:书出了,幸亏你们“抢救”及时啊!
  在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等各级的关怀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萧劲光于1985年底病愈出院。于是,他又在漆剑影、张炜等人的协助下,着手回忆整理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司令员30年的工作经历。
  海军这段经历的回忆整理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有不同特点。一是时间近,事件原委记得清;二是和平环境,文献资料保存完整。不利的方面,主要是:由于时间短,某些问题尚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许多事情涉及到在职在位的领导,行文须注意到上下、左右各个方面的关系。对这一点,一开始萧劲光就摆明了观点。他说:“古人有个说法,叫做‘生不立传’。咱们是写回忆录、留党史资料,可另当别论。但必须明确,重在写事,不突出个人。并要真正做到立足全局、着眼未来,实事求是。”
  海军初创时期,在制定海军建设计划、购买各型武器装备的数量等问题上,海军党委、领导中曾有过一些分歧。有一位副司令员一味指责萧劲光提出的计划、方案“脱离实际”,是“盲目冒进”、“搞大海军主义”。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位副司令员的意见是错误的。一次党委全会上,大家对他提出了批评,他自己也做了自我批评,承认“在海军发展问题上,看的不远,束手束脚”,对萧劲光的批评“片面、有情绪”。整理回忆录时,漆剑影从文献上看到了这些资料,以“海军初创时期的一场争论”为题,将这件事写入初稿。当漆剑影读给他听时,萧劲光沉吟了一下,说:“你写的这些都是事实。这位同志当时思想是有些保守,看困难多些。但他是个好同志。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和南下途中,我们都在一起共事。他工作积极、敢负责任,性格直率,生活艰苦朴素,有很多优点。我们之间的争论也只是工作上的分歧意见。事情过去几十年了,他又在几年前先我去世了,这些事写它干什么?”稍停,他又补充说:“如果要写,也要换个角度。那个时候,党委内部一些分歧没有及时消除,影响了团结,作为党委书记,我首先应该负责。”
  由于王祖尧、漆剑影、张炜、傅东启等加班加点,突击整理,1988年秋,《萧劲光回忆录(续集)》最后定稿,送解放军出版社。这时,萧劲光结肠癌已转移到肝上,加上几次大面积心肌梗塞、脑血栓,身体急剧恶化。他强忍着疼痛,亲自审阅了最后一遍,签了字。随后,再次住进了301医院。
  《萧劲光回忆录(续集)》书稿于1989年2月付印出版。萧劲光对书的出版很关心,几次询问印刷情况。这年春节是2月6日。为使萧劲光能及早看到印好的书,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和参与整理、校对工作的傅东启等,节日期间都没有休息。萧劲光知道后很不安,一再表示感谢,并嘱咐大家,不要赶得太紧,要和家人一起过节。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3月中旬,《萧劲光回忆录(续集)》印出了第一批样书。抚摸着散发着油墨香的书,萧劲光说,这是我的心意,是大家共同的成果。留给党,留给后辈子孙。并要求秘书,一定向出版社的同志转达他的谢意。
  一个月以后,在纪念海军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按照萧劲光的遗愿,《萧劲光回忆录(续集)》一书发到海军机关部队。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