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大将画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九章 政治建军建正规化,学习整风搞大生产 搞好生产
张洋


  在抗战阶段,国民党顽固派不仅在陕甘宁边区不断制造“摩擦”,而且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从1939年冬到1943年夏,他们先后调遣几十万大军,在边区的西、南、北三面,构筑了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叫嚷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准进入边区,妄图从经济上困死我边区军民。
  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使本来在物质上就十分困难的边区军民,陷入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子盖的困境。在这严重的关头,怎样才能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争取抗战的胜利?一次,毛泽东同志把萧劲光和林伯渠等同志找去,对他们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我看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无办法,大家等着饿死。第三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萧劲光等同志听后回答说:大家都会赞成第三种办法。毛泽东同志又对萧劲光说:战士们不也都有两只手吗?你们就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好了!很快,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向边区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1940年至1941年,为战胜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留守兵团开展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和工、商业的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或半自给,以打破经济封锁,减轻人民负担。萧劲光领导留守兵团广大指战员,同全边区党政军民一起,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干部战士生产热情非常高涨,各个部队的生产竞赛搞得热火朝天。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第三五九旅等模范单位。在此期间,留守兵团各部队还利用战斗和生产间隙,开展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留守兵团部队至1941年底计有:第三八五旅(辖第七七○团及警备第二、第七团),第三五九旅(辖第七一七、第七一八、第七一九团及特务团、补训团),警备第一旅(辖警备第三、第四、第八团及特务团),警备第一、第五团,骑兵团及关中警备司令部(辖保安第一、第三团),保安司令部(辖保安第二、第四团及骑兵团),共3.4万余人。
  1941年春,遵照留守兵团关于生产自给、努力开荒的指示,三八五旅党委决定:开发大凤川,垦荒屯田。大凤川位于陇东华池县境内,这里草深林密,虎狼出没,十分荒凉。全旅各部队分批开进大凤川烧荒造地。初到之时,部队没有房住,没有粮吃,缺少开荒工具,真是困难重重。为了不被困死、饿死,他们不等不靠,发扬红军传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指战员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荒山野岭搭起了临时住棚,修补破旧窑洞,收集废铁和敌炮弹片打造锄头镰刀;没有饭吃,就吃野菜、草根。困难激发了同志们的劳动热情,大凤川里到处都是开荒的人群,到处都回荡着指战员们劳动的号子和歌声。三八五旅的指战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不但取得了农业生产的丰硕成果,还利用当地有水的条件,开荒种水稻,生产出了陕甘宁边区稀有的大米。
  王震率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指战员们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留守兵团指战员和边区党政军民,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使部队生活大大改善。毛泽东曾经幽默地说:“我早就讲过,在延安靠你萧劲光吃饭嘛!”
  1943年11月,毛泽东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兴奋地说:“我们用自己动手的办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
  

萧劲光大将画传/张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