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大将画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五章 联系苏联加强装备,长剑出鞘捷报频传 苏联援助
张洋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军所使用的军舰十分老旧,来源种类复杂,保养与状况皆不佳。1949年,新中国海军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7艘、战士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杂艇26艘,其中多艘后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
  1952年初,应毛泽东的要求,又把海军有限的购舰外汇转向苏联采购战机以抗美援朝。直到1954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六四协议”,才大量获得苏制驱逐舰、潜艇、扫雷舰、驱潜艇。尤其是后来以苏制K-123鱼雷艇搭配自制的55甲高速护卫艇采取“狼群突袭”战术,才使国民党的大型舰艇开始感受到威胁。
  由于旧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造船工业落后,海军的武器装备建设遇到了极大的困难。1954年,萧劲光明确提出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步骤:第一步,争取国外援助成套材料、设备和技术,在国内装配制造,建立造船的一定基础;第二步,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仿制,逐步做到材料、设备国内自给;第三步,立足国内,自行设计,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海军第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这三个步骤贯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后来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过种种干扰和挫折,但海军的装备建设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三个步骤发展起来的,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何改进海军装备,谋求海军新技术,赶上世界先进国家,这是萧劲光经常思考研究的问题。他通过出国考察和认真研究,与海军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向军委报告,及时提出不宜再造老式舰艇,要发展新技术,研制尖端武器装备的建议。萧劲光等同志的这些意见对后来海军的装备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海军的科研机构逐步建立起来,科研队伍也日益扩大。萧劲光对海军科研队伍建设很重视。他经常强调两个观点:一是新技术发展要立足国内;二是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经军委同意,先后成立了7个研究所。后来,萧劲光又提出要成立舰艇研究院,党中央和军委批准了他的建议。这在促进海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在人民海军第一次建军会议上,确定了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建军方针,决定优先建设潜艇部队。1951年4月 20日,海军选调275名干部、战士组成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老虎尾的潜艇分队学习。1952年5月,第一个潜艇基地在青岛开始修建。1953年8月20日,海军潜艇学校在青岛成立。
  1954年6月19日,以旅顺潜艇学习队为基础,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6月24日,海军独立潜艇大队接收了2艘苏联M级老式小型潜艇,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7月,又接收了2艘苏联斯大林级(C级)中型潜艇,命名为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并开始执行远航巡逻警戒任务。1955年9月,独立潜艇大队改编为潜艇第一支队,1958年底扩编为3个支队。到1976年,海军3个舰队都组建了常规动力潜艇支队。1975年2月,第一支核动力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正式组建。
  1953年6月4日,中国和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W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建造权,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设计图纸资料,由中国船厂装配制造,并派专家来华指导。1956年3月26日,中国装配制造的第一艘W级潜艇下水,1957年10月验收入列,代号为03型。截至1963年,中国共生产了21艘03型潜艇。通过转让制造,不仅使海军潜艇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潜艇,而且使中国造舰工业形成了潜艇规模生产能力,为中国潜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2月4日,中苏签订第二个海军订货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和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建造权,并提供设计图纸资料和一批器材设备。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政府撤走专家,同时中断器材供应。面对困难,中国决心按图纸资料自行建造。1963年8月,中国仿制的第一艘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下水, 1965年9月验收入列,代号033型。中国仿制的第一艘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于1964年9月下水, 1966年8月入列,代号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潜艇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通过苏式潜艇的仿制和国产化,使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和海军潜艇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为下一步自行研制新型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1955年,海军还接收了旅顺军港的一些设备。
  旅顺港始建于19世纪中后期。中日甲午战争后,旅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895年12月25日,在清政府交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日军才撤出了旅顺,撤离了辽东半岛。1897年,沙俄强租旅顺口,租期25年。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日本以战胜者的姿态逼迫沙俄交出了旅大地区的“租地权”。从此,旅顺再次易手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了对旅顺长达40年的法西斯统治。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进驻旅顺港,接管了日军占领的海军基地。为赢得苏联政治上的支持,国民党政府签约承认了这一事实。从此以后,旅顺便在苏联的管理之下。
  1949年夏,新中国的成立尚在筹备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就受命秘密访问了苏联。在苏期间,刘少奇与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主要领导人就旅顺问题进行了几次交谈。当时苏共中央内部就决定,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兵,苏联也从旅顺撤兵。归国后,刘少奇如实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汇报了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态度,毛泽东深感欣慰。
  1949年12月,毛泽东开始了访问苏联的行程。从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当天直至谈判结束,旅顺问题始终是双方会谈和私下交谈的一个重要话题。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终于达成一致。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克里姆林宫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定》两个重要的历史文件。
  1954年,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的凯歌声中迎来了新中国成立5周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于9月底率苏联政府代表团抵达北京。在参加了新中国建立5周年庆祝活动后,双方领导人就中苏关系、国际形势及旅顺撤军问题举行了会谈,并就苏联军队从旅顺撤离的时间,达成协议。
  1955年元旦刚过,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依约成立,双方各派出一个代表团协商处理防务交接工作。苏方主席是驻大连苏军司令别洛博罗多夫上将,中方主席为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同时,成立了由萧劲光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邓华为负责人的旅大防区接收委员会总会。总会下面设陆、海、空三个分会。海军旅顺基地的交接是整个防务交接的重点。因此,特别加强了海军分会的力量,由海军参谋长周希汉任主任委员,段德彰、罗华生、彭林、邵震、宋景华等为副主任委员,具体负责苏联海军装备的接收和中国海军基地的组建工作。
  与此同时,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有关部队开始对官兵进行“学习好、接收好、团结好”的教育,并将选定的接防部队陆续从全国各地调往旅顺。
  按照计划,在苏联建军节到来之前,国务院派出了以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为团长,宋庆龄、贺龙、郭沫若、聂荣臻等为副团长的慰问团到旅顺慰问。在盛大的慰问大会上,慰问团首席副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中国人民对苏联红军走过的道路和光辉业绩表示崇高敬意。苏军在击败日本帝国主义和维护亚洲和平的斗争中,给予中国人民的巨大援助,中国人民将永志不忘。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学习兄弟的苏联红军的好思想、好作风,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保卫世界和平作贡献。驻旅顺苏联海军司令库德良夫切夫少将满含深情地致了答词。会前会后,大家热烈拥抱,互致问候,互致良好的祝愿,情意融融。
  2月底,中苏两国部队装备交接全面展开。一个多月来陆续调到旅顺的解放军官兵达1万余人。其中只有少数骨干来自华东、中南军区海军和青岛海军基地,大部分是从天津、沈阳等地来的公安部队和其他陆军部队。为了尽快熟悉手中装备,掌握必备的海军技术,各编队领导遵照毛泽东“要把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学到手”的指示精神,把部队组织起来,本着“兵对兵、将对将”,接收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拜苏军官兵为师,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学习、钻研军事技术。中国的官兵热情高,学得刻苦,苏军官兵责任心强,教得认真。从课堂到阵地、到海上,整个码头、军港,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学军事、练技术的生动景象。
  随着向苏军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接收部队各编队(师、团)领导对本单位所接收的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的性能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从3月中旬开始,中苏海军各级主管干部开始依据有关规定交接装备。
  按照有关规定,中国方面接收的装备分有偿、无偿两部分。有偿接收的有:小型鱼雷艇、护卫艇、各型辅助船共66艘;水鱼雷轰炸机、教练机等78架;各种型号的海岸炮54门、高射炮122门,以及弹药、鱼雷等其他物资,共付出2.7亿卢布。无偿接收的有:布雷舰1艘,护卫舰、护卫艇各2艘,以及码头、阵地、营房等设施和器材。在各中队、大队 (即营、团)官兵对口学习、交接的基础上,以编队为单位分别举行交接仪式。
  4月上旬,海军基地各部队装备交接工作基本完成。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决定,4月15日举行签字仪式并欢送苏联海军回国。
  4月15日,中苏两国海军防务交接签字仪式在海军基地“水兵俱乐部”前的大操场隆重举行。中国海军接收分会负责人罗华生、苏联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库德良夫切夫分别代表本国在《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上签字。交接证书郑重宣告:“苏联海军已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之海军防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自1955年4月15日24时0分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首长负责该地区沿岸之防务。”接着,军乐队奏苏联国歌、中国国歌,苏联国旗从旗杆上缓缓降下,五星红旗在军乐声中冉冉升起……
  

萧劲光大将画传/张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